行书-硬笔书法正规教学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赵定群,赵亮 著  页数:78  
Tag标签:无  

前言

  学习书法、写好汉字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当今社会,电脑打字大量地替代了烦琐的书写工作,这并不等于人们可以不学写字和不学书法了,相反,因人们练习写字的时间少了,但有时还必须手写,并且也需要一部分人潜心继承发扬书法这门国粹。写字也是一般的人必须学的,现在问题是如何提高练习的效率,如何利用社会进步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快速地学习写字,掌握写字的技巧。  再说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专注、持久、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和心、手、眼并用的能力,活跃思维,并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达到提高素质和修身养性的效果。学习书法对于成人是一项十分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生活,对于青少年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良方和手段。  学习方法可以从任何一种字体入门,其主张者各有各的道理,我们暂不用讨论,重要的是首先要学会写字最基本的方法、技巧。学习写字,楷书和行书是最基础和最实用的,硬笔书法更着重于此。规范、严谨、端庄是楷书的特色,灵活、自然、方便是行书的优点。初学行书应从楷书成分多一些的“行楷体”人手。传统的优秀的行楷值得我们学习,但其中,有许多异体字和繁体字,且没有形成由易到难的教材,初学者在无老师指点的情形下学习有一定难度,并且现在大多数是写简化字,初学者难以将繁体字转换成简体字。为了给初学者提供直接入门的范本和教材,我们特请了长期在书法教学上有显著成绩的赵定群先生和曾获得全国硬笔书法特等奖、一等奖的赵亮先生编写了这本以国家推行的规范汉字为蓝本的硬笔书法教程。这本教程在编写上有如下几个优点。

内容概要

  学习书法、写好汉字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当今社会,电脑打字大量地替代了烦琐的书写工作,这并不等于人们可以不学写字和不学书法了,相反,因人们练习写字的时间少了,但有时还必须手写,并且也需要一部分人潜心继承发扬书法这门国粹。写字也是一般的人必须学的,现在问题是如何提高练习的效率,如何利用社会进步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快速地学习写字,掌握写字的技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练习前的准备/2第一节 工具材料/2第二节 坐姿与执笔/3第三节 怎样学写行书/4第二章 笔画的练习/5第一节 硬笔行书笔法的基本规律/5第二节 横与竖的练习/6第三节 撇与捺的练习/7第四节 横折与横撇的练习/8第五节 竖折的练习/9第六节 点的练习/10第七节 竖钩和弯钩的练习/11第八节 横钩、斜钩和卧钩的练习/12第九节 横折钩的练习/13第十节 竖弯钩、横折弯钩的练习/14第十一节 各种复合折、弯、钩的练习/15第三章 结构练习——汉字的间架结构/P6第一节 行书结构的基本规律/16第二节 偏旁部首归类练习/18上下结构练习(偏旁在上的字)/18上下结构练习(偏旁在下的字)/33包围结构、叠并结构/46左右结构(左旁)/51左右结构(右旁)/72

章节摘录

  硬笔字的书写工具首先是笔,目前常用的有铅笔、钢笔、圆珠笔及各色水笔。  铅笔是一种十分灵活的笔,写错时可用橡皮擦去,所以不仅适合于小学生写字,也适合成年人用来打草稿。使用铅笔要时常转动笔杆,才能写出更如意的笔锋及轻重浓淡的书法味。在没有其他更好的硬笔时,用铅笔来练习硬笔字是个不错的选择。铅笔的标识“H”表示笔芯硬、淡,“B”表示软、黑。写字可用HB、B、2B、3B等铅笔,主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字的大小来选择。另有活动铅笔,但这种笔太硬、太细,不宜用来练字。  钢笔是写硬笔字最常用、最主要、最能体现硬笔书法特点的笔种,因其笔尖富有弹性,所以能写出汉字笔画的轻重,虽没有毛笔明显,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字的精美程度,所以钢笔硬笔字的学习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挑选钢笔从实用上主要挑笔尖,次看出水快慢,可以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来选用。旧日钢笔也可以自己摸索修理使用,不必过分计较。关键要注意保护,不要重按,不要摔,且不用时注意清洗和套笔套。  钢笔墨水一定要讲究,劣质墨水最堵笔,好的墨水也要注意不要干结,更不要与其他墨水混用。  纸张除太光滑、太粗糙、易渗透的不宜用外,其他纸张均可使用。如在硬的桌面上书写,则必须要垫上数张纸,使之有一定的厚度,这样写起来就有弹性,能写出自然生动的笔锋.  至于其他笔,如圆珠笔、水笔等,因其粗细变化较少,所以必须靠纸张的厚度来产生弹性。  练字时间久了,对工具材料自然会有一套自己的选择、使用、保存方法,以上只是一般的提醒,供初学者参考,并据此引起注意和重视。

编辑推荐

  《硬笔书法正规教学:行书》由原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现鼎力推荐  正规的教学方法 正规的教学体系 正规的书写范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书-硬笔书法正规教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