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艺术丛书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张筱膺  页数:199  

内容概要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作者简介

  张筱膺,1976年出生,满族人。幼年习画。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师从方骏先生专攻中国山水画,获硕士学位。2011年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跟随王孟奇先生攻读中国画创作方向博士学位。现生活于南京,担任高校中国书画教员,江苏省佛教协会中国画教席。

书籍目录

禅缘 教学 艺游 本色

章节摘录

  每次去同行的家里玩,其实我最想看的就是他们工作室的样子。我总觉得,通过画家画室的布局,通过其案头的陈设,应该就能看出这个画家的心性和修为,至少管窥一二。毕竟,画室乃画事发生之端。   过去的画家,除了工作单位提供的局促的创作空间,很难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创作领地。那时的艺术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像画室一样,多是属于单位的,属于公家的,自然他们的画也多是为单位、为公家所画。画室中不会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他们画中那些“红光亮、高大全”的东西,又有多少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呢?   现在的艺术与以前不同了,它不再完全属于“公家”,它可以属于艺术家自己,当然它也还可能属于比“公家”还厉害的角色——市场。市场对艺术家比“公家”要“仁慈”的多。它可以为画家提供宽敞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是前辈画家想都不敢想的。   今天画家的画室,少则几十平米,上千平米都不稀奇。我见过许多画家的画室,装修高档,藏品丰富且恒温恒湿,堪比博物馆,画室主人的画作在市场上的价格自然也是不菲。画家与市场的合作很开心,对市场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中,画家在自己画室中创作的作品不再完全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市场。画室不再是个人艺术创作的温室,而是变成了商品生产的工厂和流水线。   我们经常看到,今天的画室往往作为某某大师身后的背景,经常性的出现在各种平面媒体或是电视访谈节目中,它们成了佐证画价、显示富足和向人炫耀的场所。画家在自己的画室中并不自知的完全被市场所降服,日渐失却自我,迷失心性。这时,他虽身处画室,但其实离画事已经很远了。   江苏有深厚的佛教文化艺术积淀,有以文化艺术弘法利生的优良传统。2002年省佛协举办了首届“江苏佛教书画展”,征集到江苏佛教界四众弟子100多人200余幅作品,真可谓琳琅满目,一时被叹为稀有之事。但也有独具慧眼且善言真实语的高僧大德指出参展作品的两点不足:一者,作品见功力但眼识不能算高;二者,书法多绘画少且画作大多稚嫩。于是,近年来艺术教育被列为省佛协的重要工作之一。2005年省佛协成立了“缘源书画院”,和南京的诸多艺术院校便有了合作,按照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有计划的培训省内的僧尼和居士学员。青年画家张筱膺便是在这时开始与我们结缘。   几年来的交往和教学实践证明,张筱膺作为一名画家、作为一位老师,与佛有缘、与江苏佛教有缘、与缘源书画院的学员有缘。六年前的暑期,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大澈堂上,张老师开始给缘源书画院的学员教授山水画。书画院的学员完全不同于院校的学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僧尼有居士,上大课讲理论对一个学院派的老师来讲并无难处。但对于操作实践,张筱膺老师几乎是一个个把笔、一个个纠正、一个个辅导,真正是不厌其烦、不厌其累。从大江南北到黄海之滨,灵山大佛脚下、破山禅寺碑前,光孝寺丈室、香山寺斋堂,宝华山戒台、花果山胜境……二十多次的集中培训,筱膺老师以她的笑靥、学识和汗水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信任和钦佩,为江苏佛教界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我们十分感谢她。筱膺老师作为老师,传我以道、授我以业、解我以惑,堪称人之师表。佛教的佛法僧三宝、经律论三藏似乎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筱膺老师,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书画班也不乏佛学造诣深、修行功夫好,通晓律仪制度、严守清规戒律的法师,用佛教界的话来说是堪作人天使表。于是,筱膺老师成了一名居士,有了一个法名。佛教讲缘起,即万事万物间的普遍而微妙的各种联系。筱膺老师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凭一支画笔,往来于寺院、交流与僧尼,真是因缘和合、不可思议。   在一般人眼中,佛教应该是无为的、僧尼应该是遁世的。其实,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中国的大乘佛教讲自利利他、讲六度万行、讲弘法利生,要求佛教徒以人世的精神办出世的事业,两干多年的中国佛教史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碰击、交融、发展的历史,中国佛教从来就没有拒绝过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相反倒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佛教对于书画艺术更有独特的理解和审美取向。而张筱膺老师的画作与此甚相契合。   《觉林菩萨偈》云: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接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观艺术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