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空阔歌声长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哈尔滨  作者:程墨  页数:243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关于楚国流行歌的乱弹 中国是一个爱好音乐爱好唱歌的国度,如果不是我们的祖先对于音乐的狂热追求和爱好,中国历史上早期许多精美的文学作品很可能就荡然无存了。比如《诗经》,称之为“经”是汉代以后的事情了,此前它不过是“诗”而已,然而它和我们今天所讲的诗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不仅仅是诗,更重要的是它是“歌”。《荀子》当中提到诗时曾说过“颂诗三百,舞诗三百,歌诗三百”,说的就是《诗经》。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这不就有九百首诗了吗?我们需要搞清楚一点,荀子说来说去不是九百首诗,而是《诗经》那三百篇即可以颂读,也可以伴舞,还可以引吭高歌,完全是全套的音乐作品。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见到这三百首诗,可以肯定地说,绝不是因为它们是当时流传的诗歌当中写得最好的,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是“歌”。要知道,西周到春秋比起战国来还不算乱得一塌胡涂的话,但全民受教育的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当这些作品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悠悠扬扬地飘荡在中原大地上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即使是不识字人也知是好言语”的事,不需要有超强的记忆力,就可以把它记住了。 楚国虽然是个偏远地区的国家,但它却是一个蛮荒大国。当时的中国人是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的,因为他们说话、办事有很多不符合中国规矩的地方。武王伐纣大获成功,楚国的先辈们也曾不辞劳苦地大老远奔去效力,大概是路途遥远,到得晚了一点,没能赶上大伙赤膊上阵的时刻,最后封赏也没答理他们。到周成王时,才给楚国封了一个小小的子爵。当时的高级干部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级别,前三个似乎后来都成了名正言顺分疆裂土割据一方的大户,而子爵和男爵在高干队伍中显然是不怎么被大伙瞧得起的。所以,我们看春秋战国那个火拼的时代,这个是“公”,那个是“侯”或者“伯”,很少见什么“子”啊“男”啊的。当然,孔子、孟子之类的“子”是教书先生,和干部身份完全没有关系。 著名的楚国流行歌曲作家屈原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到了战国后期,早已经没有了在周代建国初年围绕着老大周围吃团圆饭的和气场面,一个个都斗鸡眼似的你看着我家的菜地眼红,我看着你家的后院垂涎,朝秦暮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等等和平年代为人不齿的行径都成了家常便饭。对屈原来说,幸运的一点在于楚国是战国时期的大国之一,当时坊间流行的说法是“纵成则秦帝,横成则楚王”,也就是说如果秦国与山东各国之一联盟成功,即合纵成功的话,秦国就可以一统天下。但如果从南边的楚国到北方的燕国形成连横之势的话,一起对付西方的秦国,楚国将会统一天下。一句话,在和平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后,笑得最甜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然而,屈原的大不幸之处也在于他生在了楚国,如果楚国从来就没有强大过,屈原可能就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皇亲国戚的身份让他在过着安稳日子的同时可能会考虑如何让国家能维持下去。不过,他的脾气的确不大好,那么大的楚国,满朝的文武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与他和拍的,难怪他会感叹“世人皆醉我独醒”。虽说一般有才气的人都这样,可是这样的气质实在不适合在官场里混,所以他只能出局了。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到沧桑句便工”。屈原本来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记忆力超群,且在楚国任的是外交官兼内阁总理的职务,能言善辩,天生具有极强的语言能力。当楚国上层抛弃了他的时候,艺术便成了他唯一可以抒写情感的地方,于是,在行吟泽畔的时候,屈原就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可以说,没有屈原就没有楚辞,而没有楚辞,屈原的伟大终归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正是二者的结合,奠定了楚辞成了继诗经之后的文学经典地位。 楚辞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楚”,这一点似乎还带有《诗经》十五国风的特色,也就是说它不过是一种地方民歌而矣。然而与国风不同之处却在于它那鲜明的地域特色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不只是楚国方言,更融合进了中原文化的元素,是一个文化杂交的品种,所以它也就体现了一种生物学上的杂交优势,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另外呢,一种地方音乐红遍全国,很可能与它的经济地位有关,就像粤语歌曲唱遍祖国大江南北一样,楚国较发达的经济,可能也为楚歌成为流行歌奠定了基础。 它专用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这个特点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宋代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就说过楚辞是“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年,皇家图书馆馆长刘向在整理图书时,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就是《楚辞》。东汉的王逸发现楚辞当中楚国的方言、地名、植物名、服饰太多了,很多人看不懂,就不惜劳心费神地为这本书做了较详细的注释,名为《楚辞章句》。 屈原的楚辞唱了没多久,楚国灭亡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楚国人的家国观念似乎是被消灭的诸国中最强烈的,一个响亮的口号久久不息地回响在大秦帝国的上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千秋万世基业的梦想才传了一代就破灭了,而且就毁在了一群打着复兴楚国的人手中,“大楚兴,陈胜王”,虽然最后收获胜利果实的是来自沛县的一个小公务员,可那个杀了降王子婴、一把火烧了秦国宫殿的项羽的的确确是一个楚国人。正如那个时代很多人相信语言是有魔力的,这次又多了一个例证。 汉代的好几个皇帝都很喜欢楚辞,而且能够创作出水平很高的楚歌来,楚辞似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可惜,春之歌唱起来却似乎并不欢快,然而正是这种不快倒与楚辞的开创者屈原有点心意相通、不谋而合了。汉高祖刘邦把天下当作自己收获的一份最大家产,不仅理直气壮地逼问父亲自己和那位整天种地的二哥谁挣的家业大,还特地衣锦还乡在家乡父老面前得意洋洋地唱起了《大风歌》以抒发自己的胜利感言:“大风起兮去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楚辞似乎天然带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味道,本来喜气洋洋的庆功宴,刘邦唱着唱着,居然也成了慷慨悲歌,与项羽最后时刻无可奈何地唱着“虞兮虞兮奈若何”成了同样的腔调。一股莫名其妙的忧悉升起在他的心底,是啊,挣下的这份家业实在太大了,对他这样一个带着流氓习气的无产者来说,实在还不知道如何才能看护好了不被别人抢去,他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搞到真正忠诚于他的勇士,其实他并不想看到勇士,所以把几个和他一起征战四方的勇士一个个都除掉了。 以喜欢楚辞而闻名的皇帝是汉武帝,由于他对楚辞的强烈爱好,很多人因为善长讲解楚辞而得宠,以至于留下了一个“武帝爱骚”说法。甚至连“楚辞”这个名称在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和汉武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楚辞的强烈爱好,使他写出来的诗歌也带着十足的楚辞味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欢乐极兮哀情多,人生几时兮奈老何!”我们会发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再作楚辞体的诗歌时,也是不由得悲从中来,可见这种诗体天生带有悲剧色彩。 因为楚辞在汉代影响如此巨大,所以汉代又产生了一种与楚辞看上去长得很像的文体---赋。特别是到了汉代中后期产生的抒情小赋,和楚辞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只要把握精神实质就不会搞错了:楚辞是新体诗,以抒情为主,所写都是楚国的地名与物产;汉赋是有韵的散文,里面叙事、说理、体物什么都可以有,而所写的内容可以是全国各地,完全没有了限制,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汉赋叫成楚辞。这样说来,楚辞的创作生命并不长,屈原开始创立,随后立国的秦代整个属于没文化的时代,压根儿就没有人舞文弄墨,而到汉代初期为几个统治者欣赏了两天就被赋取代了。后代仿作楚辞的人倒是不少,大多数人都很明智地标明楚辞体,而真正冠以楚辞之名的,几乎也就到汉代那部《楚辞》成书为止了。

内容概要

《楚天空阔歌声长》是一位大学教员的作品。他研究古典学,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楚天空阔歌声长》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四部分。每部分下由几篇到十几篇构成,分别对该章进行浪漫解读。比如《九章》选读中又分涉江、橘颂二级标题,涉江下又分奇装异服与个性、走过的路、无怨无悔、结论等四部分,每部分一千余字。全书大概如此。《楚天空阔歌声长》中分大意、考释、字义、杂识四部分,从译文、句读考证到延伸知识阅读,本书都应有尽有,力图详尽阐释,让读者对《诗经》中的《周南》部分能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程墨,原名侯皓元,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西北大学博士后。现任长安大学教师。

书籍目录

序言:关于出过流行歌的乱弹一、《离骚》 《离骚》是什么 屈原到底姓什么 名字可不能含糊 爱漂亮的诗人 时间是一把刀 过去、现在和将来 忠心的代价 种草养花的修行 利字当头 好名声的树立 饮食习惯与道德水准 诗人的决心 最厉害的杀手锏 生与死的选择 回到从前 无法抛弃的国家 女人的看法 帝王留下的教训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何处求得美人归 占卜的作用 永远的心痛 一切都在变,只有我不变 出发,奔向远方 不能生气二、《九歌》 一个业余创作者的超级巫歌 九歌的性质:与巫师巫婆共舞 巫术家家玩儿 《东皇太一》——天下第一神 《湘君》——水边的爱情故事 《湘君》——爱打扮的男神仙 《湘君》——神仙姐姐发脾气了 《湘君》正解——忠臣曲折的心思 《湘夫人》——美女素描 《云中君》——其实你懂我的心 《大司命》——人的命天注定 《少司命》——敬上不敬下与管下不管上 《河伯》——爱捣蛋的神仙 《山鬼》——人鬼情未了 《国殇》——愿为鬼雄三、《天问》 哪里来的蛋? 天的问题 “大禹治水”疑案 关于中国地图的设想 神话不是用来相信的 历史与神话的纠缠 失败的英雄 成仙的故事 远古的复仇者 帝王间的比较 创生神话 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那两个人是谁 一塌糊涂的遗传学 到底是谁捣的鬼 墙倒众人推 倒霉的天子 忠臣的舞台,小人的天地 让老爹又恨又爱的孩子 背了千年黑锅的“惑妇” 历史上最精明的广告商 死也要感天动地 皇帝轮流做 吃饭与长寿 管制政策与共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都是狗儿惹的祸 最后的感慨四、《九章》选读 涉江 奇装异服与个性 走过的路 无怨无悔 结论 橘颂 橘子的优秀品质 表面工作也要做 改了的志向就不是志向

章节摘录

爱漂亮的诗人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很自豪的宣称:我已经有了这样多的内在美质,同时还非常注重自己的外部装扮。身上佩带着清雅淡香的蘼芜和白芷,用扭结的秋兰作为佩饰。也就是说,他对美的要求不仅是心灵美,而且要外表美。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诗人的形象:一个清瘦儒雅的年轻人(我们还是不要把他想象的太老,要真像某些画中那个头发胡子全白了的干瘦老者,实在和我们心目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不大吻合),他的衣着华丽而不奢靡,眉目清秀,神色深沉,举止优雅,独自漫步在汨罗江边。夕阳西下,一个人走着,那显得愈发瘦长和身影孤零零拖在他的身后。 对美的敏感和追求无疑是成为一个优秀诗人的潜质。所以,诗人大都爱美,他们爱美丽的大自然,壮丽的锦秀河山,奔腾的长河大川,高峻的山峦危岩是他们眼中的美;他们也爱美丽的女性,健壮的生产能手,丽质天生体态婀娜的淑女,含羞带怯温婉可人的小家碧玉,同样也是他们眼中的美。 然而,对于男性的外表美,似乎是一个不大提得上台面的问题。尽管男性的外表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作用,但以貌取人总之是不大好,用之于女性,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冠之以“好色”的恶名,也就是令老夫子们很遗憾的“未见好德如色者”。幸而还有《诗经》中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用来做借口抵挡。如果用之于男性,上自帝王,下至百姓,怕没有人会公然宣称以外貌作为选择的标准。想想连孔夫子都发出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谁还愿意去犯这样的错误。 特别在后世,如果不是像屈原那样伟大的话,而又特别注意自己外表,恐怕会引来不少非议。 三国时候有位叫何晏的文学家兼哲学家,他的出身也不错,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因为引董卓来杀宦官不成反做了宦官的刀下鬼。何进的孙子被曹操收养为义子。何晏是一个很漂亮很有才华的小伙子,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的皮肤白嫩的如同上了粉一般,当时的皇帝就觉得男人怎么可能长成这个样子,认定他是抹了增白粉。特意在大热天请他吃火锅,看他汗流浃背时会不会在脸上流成泥汤。没成想,汗是流下来了,何帅哥的小白脸上不但没有粉泥,倒是白里透红愈加动人。丑人如果太关心自己会落得一个丑人多作怪的话柄,长得帅那就有了为所欲为的通行证。何晏对自己的外貌的关心简可以和屈原媲美,据说他走路时会不时的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多美,以至于留下一个“顾影何郎”的说法。但这个人显然不是一个大家可以效仿的人物,事实上要不是他活在魏晋时期,要不是他有很高的哲学成就,他的这个行为估计会被人作为反面的教材使用。 屈原是大家眼中的一个“美人”,他爱美,但他对美的追求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很多研究者所指出的,香花香草都不是纯粹的植物,是有精神内涵、寓有深义的代表。屈原的体形是偏瘦的,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生活中,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孤军奋战,长期的流放生涯,营养不良的生活条件,他一定有着瘦削的身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屈原的画像,无论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都是一幅瘦弱的身躯,行走在汨罗江畔。 没有人想过屈原的身高,但考虑到屈原任过楚国的外交官的事实,能够代表国家斡旋于列国之间的人,一定不会是“三寸丁谷树皮”,因为那不只是个人形象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晏子在出使楚国时曾被楚王嘲笑个子矮小,弄了个狗洞让他进。晏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以貌取人的楚王大大地尴尬了一次。由此也可见屈原这位外交官应该是仪表堂堂、身材高大的才俊。 不过,在屈原伟大的人格精神照耀下,形象的高大远远胜过了身材高大的意义。 走过的路 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一般情况下,当随便询问某个人某年某月某日他在做什么事,除非那一天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否则即便是三天前发生的事都够他回忆半天的;同样问某人三年前他哪一天去某地走得什么路线,他多半也想不起来,除非那天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记忆是很不可靠的东西,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不免会搞点添枝加叶的把戏。但是点式的回忆,特别是针对地点和事件的概述,只要地点没搞错,而且也没有成心欺骗人的打算,大事记基本可信。因此,研究屈原贬谪路线,要是根据他的长篇回忆录去推测倒不一定可靠,幸好,他只是在诗中要言不烦地叙述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开始一段是虚写:虬与螭,传说中的两种神奇龙类动物。青虬和白螭为他拉着车,虞舜与他同车而坐,两个人一起在瑶圃中漫游。登上神仙们居住的昆仑山,吸食着美玉的精华。从此之后,他的生命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一样光照人间。现实的理想已经被粉碎,屈原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只能寄希望于遥不可及的神仙境地。昆仑山,一个充满了迷幻色彩的地方,传说中西王母的天下,周穆王驾着日行八万里的骏马曾经到过那里,并与西王母把酒言欢,弄出点绯闻的颜色,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屈原没有想去会见漂亮的女神仙,他只想有贤明的人间君王做伴,前往一个没有污秽的仙境,用诗中的原话就是到花园里看看满园的玉树,忧郁的心情就会一扫而空。 幻境消失了,在谗言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洗脑后,楚王眼中的屈原已经是一个无法容忍的家伙,得让他从眼前消失,而且得让他走得远远的,越快越好。还记得我们说过,那个时候,经济与文化的先进代表是中原地区,南方和北边都是些蛮夷。中原的人犯了错误,把他们无论放到南边还是北边去,都是惩罚。但对本身处于南方地区的楚国来说,自然不能把流放的人往北边赶,中间隔着老大一片中原地区,要是犯人留在那里岂不是在享福了,哪里还是惩罚。所以得把犯错误的人往更南边放逐,让他们到更不开化的地方去受罪。 要不怎说后世的统治者基本上没有反对臣子学习屈原的,他实在是给犯了错误的君王留足面子,无论遭受怎样打击,他决不直勾勾地把不满指向最高统治者,同时还不断地反省着个人的优点,以一种事实上的对比来取代没头脑的牢骚。 来到更偏僻的南方,以今度古的话,南方方言系统的复杂实在令人生畏,现在很多北方人甚至将广东、福建人讲话当作一门外语来学习。所以屈原贬谪到南边首先就有可能会遇到了语言障碍,没有办法与人沟通交流。屈原依旧只能和自己讲话。他说:“悲哀啊,南边那蛮荒之地根本没有人了解我。可是,我不能不前往那里,一大早,我渡过了长江、湘江。登上鄂渚,回头看看郢都,正是悲风衰飒的秋季,风似乎与他一样发出了深深地叹息。” 我们看到诗人是多么地有涵养,他没有怨天尤人,只是述说着自己的遭遇和感想,说着自己走过的道路。随后的几句,单独读起来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流放者的诗:信马由缰,缓缓地任马在山湾溜着,让车停在了树林边。乘着小船沿着沅水逆流而上,大家一齐举起了船浆,拍击着流水击起道道白浪。小船在激流的旋涡中打着转,半天也前进不了多少。早上从湖南的枉渚出发,晚上在辰阳短暂休息。 虽不能说完全不带感情色彩,但基本上像日记似地记录着个人的行程,在结尾处,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相信,只要自己思想积极,态度端正,即使在穷山僻壤对自己又有什么伤害呢! 说是那样说,可是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三闾大夫的哀怨。

编辑推荐

《楚天空阔歌声长》是一部值得收藏、细细品读的佳作。《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它一经问世即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让世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解放。这样一部经典作品,想解读好,颇须功力。这部《楚天空阔歌声长》做到了,作者为文学博士,对诗词研究很是独到,这个选题几易其稿,再三修订,力求史料与文风能够完美结果。作者也确实做到了。后期设计装帧,出版方亦更加用心,希望能最大限度凸显一部浪漫主义诗歌的绝美气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楚天空阔歌声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楚辞》离今天年代久远,有多楚地方言,不易理解。
    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明白的话语,让对文言接触不深的我对《楚辞》这部经典有了很好的掌握。
    很方便让大众了解那生活中黯淡的古书,体会千年前诗人的情感。
  •   缺货 希望早点有货 对这本书感觉不错 5分
  •   是一本全面了解楚辞的书,很喜欢!
  •   这本书很好看,和《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看上去是一个系列的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看屈原如何夺你眼球,值得一读!
  •   书的封面比较脏
  •   总体不错,只是没有一张图片。
  •   有自己的见解,不错
  •   给孩子买的,孩子愿意看这方面的书
  •   整体感觉不错、楚辞么~
  •   记住历史,记住历史中伟大的事和伟大的人。他们才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
    在现在这个空虚与荒废的时代,文化几近本亏,所以,没几人能延续祖先的荣耀和辉煌。
  •   内容不错,作者的笔调轻松幽默,看起来不费力,但是书的封面有点脏啊
  •   书质量不好,一打开脏脏的,虽然封面挺漂亮,但书装订的不够好,好像很容易散页。内容却还是不错,但在我这个年纪看好像有些深奥···。
  •   你们的书怎么好像旧的一样
    破破烂烂的 还有很多的刮痕
    不像上次的那本《魔法花学园》有膜包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