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风水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学林  作者:张茗阳|主编:陈怡魁讲述|口述:陈怡魁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前言

研究易经、风水四十余年,深感这门学问博大精深,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但却一直未能享有它们应有的学术地位。尤其在“风水”上,最为明显!如果大家有空跑一趟书局或图书馆,便知所言不虚。在那里,你会发现,在分类上,它们竟被归类为迷信、神怪、巫术等项目。这些决定社会价值判断的学者,与诸多贤达的认知,造成中国风水从明末以来,一路被批判,并加以否定。但有趣的是,当中国的知识分子一面倒地痛批风水之际,想不到科技发达的欧美社会,近来却兴起一股中国风水的热潮,很多欧美大企业竞相聘请风水家帮他们看风水,并在媒体竞相报道下,风起云涌。这些,还包括前阵子有位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班的研究生,千里迢迢跑来中国台湾寻找论文资料;因为,他的博士论文就是“风水”。这些西方人士的重视,可让中国人沾沾自喜、手舞足蹈,深党风水真的“轮流转”了……咱们中国这门学问,终于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与瞩目……但遗憾的是,很多西方人士来到中国取经,大多满怀希望的前来,最后却失望无趣地回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他们来到中国台湾或香港研习风水时,举目所见的风水,尽是各门各派的“风水公式”,除了峦头、理气外,还有择日派……而理气派又分成三合、三元、玄空、九星、遁甲、八宅、飞星、卦理、岭南……等众多派别。这些派别,不仅学说互异,有些地方还南辕北辙,经常“甲派之吉,为乙派之凶”,进而互相攻讦,令研习者莫衷一是……这些学说的差异,实在让外国人无所适从,直呼中国风水真的是“很不科学”……但,这还不打紧,问题是这些西方人士,经常把他们对中国风水的认知与第一印象,透过媒体传播出去,让世界其他人士也这样认为!问题是,他们对风水的认知,是正确的吗?

内容概要

  研究易经、风水四十余年,深感这门学问博大精深,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但却一直未能享有它们应有的学术地位。尤其在“风水”上,最为明显!如果大家有空跑一趟书局或图书馆,便知所言不虚。在那里,你会发现,在分类上,它们竟被归类为迷信、神怪、巫术等项目。

作者简介

陈怡魁,美国东方文化大学董事长,加拿大易经学院校长,财团法人易学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易经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易学科技联合网创办人暨总裁,财团法人台北针灸中心董事长,加拿大中华风水学院校长,五术推广协会理事长。  出生于1939年,近代中国集易学大成及创新的代表人物,年经时求学于台湾,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学院哲学博士,国际易学巨擘,为学特色常以跳脱“传统思维框限”来研究中国易学、中医、风水等,并注以西方科学检测及实验精神,尤其着重易学“实用”层面,常有突破性研究出现,深受国际瞩目。  张茗阳,国际易学科技联合网执行长,中华六术交流协会荣誉会长,加拿大易经学院易经风水研究所主任委员,财团法人易学研究发展基金会信息部主任,加拿大中华风水学院副教授,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易学社风水讲师,《中华国际风水师协会》成立发起人,公益易学《抢救网》Save Pain执行长。

书籍目录

序本书特色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风水的真义风水是什么风水的定义风水的范畴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风水羊水与海水血液与土壤人杰与地灵第三节 风水的形成生存经验的累积(猿人至周朝)文字理论的构建(汉朝至现代)第四节 风水与生存九大“聚落宝地”与“风水龙穴”风水原创者四大古国与风水(中国人永续生存的法宝)生存成功的要素第二章 人类的发源与风水第一节 大地中的生气山脉生气依冲积扇而居的风水(风水宝地①)百万年经验成风水第四章 巢居时代的风水第一节 关于巢居古老的建屋运动古史的记载有巢氏与巢居第二节 巢居的住宅形态巢居的构造巢居的种类巢居的分布第三节 巢居的风水法则“风头”与“风尾”的法则依“盆地”而居的风水(风水宝地②)“高氧”风水的发现第五章 穴居时代的风水第一节 关于穴居巢居的缺点穴居的建造穴居史籍的记载燧人氏与穴居第二节 穴居形态与特色平原的生气山龙与水龙第二节 龙脉发源与昆仑山山脉的传承龙脉四阶段发源祖山与昆仑昆仑圣山与三大干龙第三节 人类起源与昆仑山古籍的记录古猿与造山运动由昆仑山出发第四节 生存风水的登场沿黄河东下的华夏祖先第一个风水法则发现世外桃源——黄淮大平原中国风水的开始第三章 岩洞时代的风水第一节 关于岩洞第二节 岩洞的居住形态天然岩洞野兽洞穴第三节 岩洞的风水法则维持生命的风水穴居的条件穴居的形态第三节 穴居的风水法则依“高”而居的风水(风水宝地③)洞穴土质的挑选(龙穴土壤的源起)第六章 篷居时代的风水第一节 关于篷居捕猎技术的革命游牧生活的开始第二节 居住形态与特色蒙古包式帐篷式斗笠式第三节 篷居的风水法则“八卦”风水观(觅食风水学)依“水源”而居的风水(风水宝地④)沙漠中的绿洲(风水宝地⑤)第七章 神农时代的风水第一节 关于神农氏亘古常新的“史前住屋”农耕文明与神农氏第二节 住宅形态与特色……第八章 黄帝时代的风水第九章 夏朝时代的风水第十章 殷商时代的风水第十一章 周朝时代的风水第十二章 秦汉朝的风水后记 中国风水的展望

章节摘录

插图:由此可见,中国风水也是一门追求“生存经验”的学问,是古代中国人观察自然、尝试与环境共同繁荣的居住法则,只是在形式过程中,因古代科学不发达及中国文化特性,以致在理论形成过程中,因表达方式的特殊性。被赋予太多神秘的面纱,使得它的真实内容一直被社会大众误解。所以,今日一定要还给中国风水真正的面貌,从自然环境的“生存”角度着手,摒除不合时宜的艰涩术语,与奇玄难懂的内容,多从实用的角度看待它,并积极发扬,使它日后成为一门轰动世界的“显学”,来和发源于西方的各种学说鼎足而立,进而超前,这才是正确之道。2风水原创者风水理论的产生,如前所述,乃是先有人类“生存事实”,后经风水学者详细观察后,再据以提出“风水法则”(理论),来概括解释此生存事实,并以此原则举一反三,推论其他新环境的吉凶。因此,风水不是俗称九天玄女、青乌子、杨救贫或某位大师发明的,它是1200万年来,人类祖先“居住经验”的累积,经后代归纳、统计后,而成为现代一门行诸四海皆适用的“居住学问”。3四大古国与风水(中国人永续生存的法宝)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中国、巴比伦、印度,各发源于尼罗河、黄河、幼发拉底河、恒河下的冲积扇平原。5000多年下来,物换星移,一些文明古国相继走入历史,黄河流域的中国却一脉相传,依旧活跃于现代舞台,悠久的历史文明未曾间断过。探其原由,只有中国风水,可以解释其中秘密!因在各国文明中,都无专业的风水技术,而中国人却大量借助风水法则,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不论天灾、人祸、地壳变动、气候变化,都想办法适应环境,与大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以至于中国,就像小草般,有着无比坚强的生命韧度与环境适应力,而能在世界上永续生存下去。中国风水,是中国特有的生存学问。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并无其他国家有这项文化遗产,显示出风水独特的中国风味。

后记

中国风水学是一门千万年来,人类适应环境、追求生存繁荣的学问,和民间良莠不齐的术士,动辄灌输民众怪力乱神、天命授予、妄言吉凶悔吝,有很大的不同。陈怡魁语重心长的指出,风水称得上是中国特有的“生存学问”,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除了少数地区曾发展出理论架构较为简单的“土占”、“寻龟”等方法外,并无别的国家再有此宝贵的文化。多方面显示出中国风水独特的珍贵性,但不可否认,3000多年来在历代专家、学者持续构建下,使得中国风水变成内容非常庞大的一门学术,如同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但很遗憾的,随着理论逐渐完备之际,部分风水内容却流于“非理性”、“不科学”,甚至“迷信”的程度。这部分内容,形成于古代科学不发达、民智未开的社会中,是可以理解甚至体谅的,否则拿着古书大骂古人不懂科学,是有失客观公允的。就像中古时代的大科学家哥白尼,当大家一面倒认为地球为“宇宙中心”时,他却独排众议,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论调而轰动全世界。但不久,17世纪英国牛顿就推翻其理论,认为应该是“地球与太阳一齐绕着银河中心转”。时至今日,有基础科学素养的人都知道,哥白尼、牛顿的结论都不十分正确,事实是地球、太阳环绕着“银河中心点”,而整个银河系又向着“宇宙中心点”环绕旋转……如此环环相扣、循环不息。但我们却不会指责哥白尼、牛顿的论调错误,不符合现代科学,甚至直斥其迷信,因为大家都会体谅其时代背景,理解在有限的科学常识与仪器的条件下,极自然地产生的思考模式。毕竟,科技的进步与真理的探索,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非一蹴而就的。中国的风水理论,也是如此。所以,每门学问都有其时代背景与发展脉络,要细察它“起承转合”的微妙处,不能整天拿着科学放大镜,搜索、检验“风水古籍”里的内容,是否符合科学?

编辑推荐

《生存风水学》编辑推荐: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生存,利用环境的记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存风水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没有条理,可读性不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