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上学记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朔之北,许毕基 编著  页数:289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民国时期的中国,充满着动荡、杀戮和苦难,也充满着流亡、变革和奋争;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就大学而言,那是一个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融汇的混沌时代,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群星辉耀的鼎盛时代。就读于各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便是这个星群里最闪亮的“明星”——他们是脊梁,他们是希望!在他们的身上,你能迎面感受到“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他们接续历史,又瞻望未来;他们吸吮于诗书,孜孜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造,又倡言西方自由、民主和法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一不是希图在政治昏聩、外患频仍、传统断裂的现实中,探求民族自由、文化重光、国民新生的道路和方法;无一不是希图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在大学这块“净土”里去构造个人的立命之所,社会的精神家园。他们在黑暗中喊出的“民主”和“科学”口号,至今仍是我们尚须努力奋斗的命题;他们在穷愁困厄、颠沛流离中坚守的为人品格和为学范式,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景仰、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尽管这其中的许许多多,因种种原因我们难以企及,更谈不上超越,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哲人其萎,风范犹存。有鉴于此,本书根据一些真实的传记资料,记录了诸多著名作家文人(如林语堂、茅盾、冰心)、专家学者(如李叔同、傅斯年、季羡林)、科学家工学家(如吴有训、吴大猷、陈省身)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近代杰出人物的真实、生动、经典故事,以期给今天的人们以思考和启迪。

内容概要

本书记录的人物有:林语堂、茅盾、俞平伯、梁实秋、朱自清、郑振铎、废名、冰心、台静农、臧克家、钱钟书、张爱玲、叶君健、赵瑞蕻、李叔同、张申府、傅斯年、潘光旦、罗家伦、冯友兰、高君字、董作宾、张中行、季羡林、任继愈、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陈省身、叶笃正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文坛巨星
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 偏重英文 荒了中文
茅盾在北京大学 预科三年 受益良多
俞平伯在北京大学 学新文学 写新诗歌
梁实秋在清华学校 八度春秋 影响至深
朱自清在北京大学 创作丰收 提前毕业
郑振铎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 革命文学 革命翻译
废名在湖北一师、北京大学、北平大学 知堂高徒 京派作家
冰心在北京协和女大、燕京大学 女生婉莹 才女冰心
台静农在北京大学 旁听从文 追随鲁迅
臧克家在山东一师、中央军政学校、青岛大学 辗转求学 得遇名师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 博览群书 率真狂傲
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中、香港大学 中学展才 港大辍笔
叶君健在武汉大学 攻克外文 成翻译家
赵瑞蕻在西南联合大学 物质清苦 精神丰富
第二章◎学术大家
李叔同在南洋公学 受业蔡师 才艺初显
顾颉刚在北京大学 弃文从史 敢疑出新
张申府在北京大学 红楼岁月 红色青春
傅斯年在北京大学 五四旗手 国学深厚
潘光旦在清华学校 校方不足 自己弥补
高君宇在北京大学 生如闪电 死如彗星
董作宾在北京大学 从小结缘 致力殷墟
程千帆在金大附中、金陵大学 己是学士 妻是硕士
张中行在北京大学 往事白描 诸师速写
季羡林在山大附中、清华大学 校长奖字 教授请客
王锺翰在燕京大学 学史抗日 斗酒抗日
杨志玖在北京大学 钟情元史 潜心考据
任继愈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北大之大 联大之远
王利器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 致力校勘 名家高徒
王叔岷在北京大学 扎实钻研 谨慎发表
第三章◎科学巨匠
叶企孙在清华学堂 笃信科学 创建学会
吴有训在南昌二中、南京高师 科学救国 立誓献身
张含英在北洋大学、北京大学 学习水利 立志治河
黄汲清在北洋大学、北京大学 热爱地质 踏遍山川
魏寿昆在北洋大学 勤俭苦读 实事求是
吴大猷在南开大学 学业有成 情感有归
陈省身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 素喜数学 终研几何
叶笃正在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离校抗日 重返学业
刘东生在西南联合大学 联大精神 深入骨髓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这封突如其来的信,让石评梅陷入忧虑和矛盾之中。她知道,这是高君宇对自己的爱情表白。石评梅的心被搅乱了!她想了很久,终于拿起笔,在红叶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写完以后,石评梅将这封特殊的情书寄还给了高君宇。石评梅虽然也深爱高君宇,却因曾与某吴姓已婚男子的一段初恋遭到失败,准备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且尊重高君宇老家的妻子,不忍“侵犯别人的利益”。被石评梅拒绝之后,高君宇曾对自己弟弟高全德说:“现在,我对石评梅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深了。”他在给石评梅的回信中这样真诚地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这个时候已经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认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在新的革命形势下,高君宇接受李大钊的建议,准备回山西建立党组织。也正是在这一年5月,发生了腊库胡同16号事件,高君宇不得不尽快离开北京。然而这一别就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面,石评梅非常担心高君宇的安全。此年9月,高君宇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辅佐孙中山准备北伐。这时,石评梅的生日也快到了。高君宇上街买了一对白色的象牙戒指,并将其中较小的一枚戒指(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附在书信中,寄给远在北京的石评梅,另一枚戒指则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在这封信中,高君宇写下了这样火热的一段话:“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此刻,石评梅才真正地体会到,高君宇早已把对她的纯洁爱情和对革命的坚贞理想,溶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石评梅戴上了那枚具有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她明白高君宇的用心良苦。这对白色戒指,象征着二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并“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中国高等教育的童年是丰富、烂漫和充满活力的。半个世纪之前民族前辈的探索和思考,是我们今天在新世纪不断纠正、改良和前进的重要精神资源。  ——学者杨东平一座座学府,一团团浓荫;一个个学人,一片片书声;一个个晨昏,一串串故事。多少学子,在这里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大学的话题,有关知识文化的传承,有关真理智慧的求索,有关社会文明的提升,有关民族精神的进步,有关人类理想的追求,永远探讨不完。看一看过去的大学是什么样子,过去的校长是怎样当的,过去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过去的学生是怎样学的,他们有过哪些失败的教训,又有过哪些可取的经验,这对于今天的校长、今天的教师、今天的学生,以及一切关心学校教育的人们,难道不是既有兴味又有益处吗?  ——本书主编李子迟

编辑推荐

《名家上学记:那时大师如何上大学》:学府往事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家上学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里记载了好多名人的故事,属于一本励志书,很适合孩子看。不错!
  •   我感觉这本书挺不错的 每天睡前看一个故事 帮助我们大致的了解这些名家的学习及生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