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倜傥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作者:潘峰,张伟 著  页数:158  字数:125000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悠远深沉、丰厚博广,犹如河汉之无极。对历史文献的发掘、梳理、认知与解读,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借以丰富坚实的史料,佐以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倚以现代的思维和理性的眼光,立以历史的观照与文化的反思,将某些文化精神进行溯源与彰显,以启发读者的新审美、新思考和新认知。  何谓“文化中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化中国乃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旨,以传承中国文化为责任,以求提升中国民众的人文素质。而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需要新的努力;传统文化解读与现代意识反思之间的纠葛与交融,需要新的形式。正如陈从周先生在《园林美与昆曲美》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雅健”等等,莫不突出以“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其本质一也,就是说,都要有文化,将文化具体表现在作品上。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欣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而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呢?亦正为此,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它不是那种“嘣嚓嚓”,而是十分婉转的节奏。今日有许多青年不爱看昆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看是一方面文化水平差了,领会不够;另一方面,那悠然多韵味的音节适应不了“嘣嚓嚓”的急躁情绪,当然曲高和寡了。  这不是昆曲本身不美,而正仿佛有些小朋友不爱吃橄榄一样,不知其味。我们有责任来提高他们,而不是降格迁就,要多做美学教育才是。  《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亦如陈从周先生所言之“园林”与“昆曲”,正是以展示中国文化此种意蕴与神韵为己任的。  何谓“边缘”?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降落民间,走向大众,体现了对大众文化和下层历史的更多观照。由此,“大历史观”下的文化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角度渐显多层次,于是,那些不处于主流文化中心的,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或散落在历史典籍里的,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或事,日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丰满了历史的血肉。对于这些人或事的阐述与解读,是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透视与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意义亦甚为厚重而深远!何谓“话题”?《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文化解读的别样文本,讲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采用“理含事中,由事见理”的写作风格,由话入题,由题点话,以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述,生发出个人新见和一家之言。这种解说方式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绝不戏说杜撰,亦非凿空立论,正是现如今大多数中国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呈现出学术与趣味的统一,“虽不能至,固所愿也”!《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第二辑共计五种:文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构成之一,却又是一个极其庞杂纷繁、差异悬殊的复合体,他们广泛存在于不同阶层,并标志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精神和人生价值取向。《华土诗性:文士之漫游天下与山水文学》将文士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真情触摸风景的行为方式与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加以结合,贯以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山水文学史,揭示出“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性情”的审美奥妙。《山中岁月:隐士的生活与心灵轨迹》叙写的是隐士这一特殊人群的共有文化品格,即摒弃传统正统仕途的诱惑,率性而为,于山野田间实现真性情。他们归隐的动因各异,其各自的隐逸生活也各不相同。而《风流倜傥:雅士的闲情逸致与处世之道>则因事显人,在沧桑的岁月中,他们特立独行的本色气质更显超迈凡俗。他们的生活机遇、境界,乃至细微的举止和历史追想不尽的风骨情致,也折射出了某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历史上还有一类人,他们具有一种明晰的共同性,因此形成了一个群体。《梵音清韵:诗僧画侣面面观)向我们展现了佛教使中国艺术更加空灵、艺术使佛教更具人文底蕴的精彩图卷;同时,也探索了参禅之风对诗歌、绘画、书法、神韵情趣的熏染与影响。注目于诗僧、画僧与书僧的超脱澄澈,寻迹于他们的雅会风流、精神禅悦,从中能赏析到他们在笔墨深层充塞流溢着的狂逸之气,以及兼为艺术家的居士那僧俗两界的般若观照。  还有一种松散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大致相通的行为特点,却难以固定和指认其社会阶层属性。在《醉卧花丛:浪子的快意与失意人生》中,有一些人,上至皇室帝王,下及落魄文士,在市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矛盾斗争中生活,他们有着诸多怪异行径,拥有置身另类和正统之“夹缝”的特有文化性格,这些行径和性格却恰恰表现出了不可泯灭的生命价值。  诗云:“鹤鸣于阴,其子和之。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浸染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渗透着对文化传承的理想追求,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本丛书将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中国边缘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  二0一一年元旦

内容概要

这部《风流倜傥:雅士的闲情逸致与处世之道》,拟分为五大部分,这五部分是笔者潘峰和张伟对他们的“风雅人生”所作的五种分类。随着《风流倜傥:雅士的闲情逸致与处世之道》的打开,您将走近古代的文人雅士们,了解他们的生存形态,感知他们的生命光亮,细细体察他们那多姿多彩的别样而生动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品位,对名人雅士的“风流倜傥”作一个全面概括的解读。第一部分“峻洁风骨”,通过对孔融、嵇康、王安石等名士的品察,感知他们身心的高峻挺拔和洁身自好,这种发自内心的刚正秉直是人性深处值得敬仰的风雅;第二部分“高妙情致”,选取名士东方朔、李东阳,才女蔡琰等为代表,从他们的智慧、才情以及逍遥和不拘一格出发,挖掘他们身为名士而与其他名士的与众不同之处,探究这类名士以高妙洒脱铸就的风雅;第三部分“博学韵味”,以博学为出发点,分析貌美有才、夜奔相如的卓文君,辨慧知诗的女校书薛涛,真切空灵的张岱等等,全面缕析他们的博通古今,点击他们身上因为博学而散发出来的才高八斗一般的风雅;第四部分“清淡歌吟”,包括陶渊明的田园哲学,宗炳的妙善琴书,贾岛的半僧半俗等等,让您把对古典名士们素描般的风雅生活方式尽收眼底;第五部分“超迈凡俗”,以击缶而歌的庄子、乐在山水之间的谢灵运、洒脱凄苦的唐伯虎等为典型,叙写他们是凡人但不入凡尘的风雅,让您清晰地看到儒雅之士让人羡慕的一面,进而剖析他们超脱凡俗的根源。全书图文并茂,让您领略名士风采的同时舒畅地怀想,轻松愉悦地拥有属于您自己的那份风雅。

书籍目录

引言
峻洁风骨
一、从神童到名士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千金散尽还复来
四、放诞不经的琵琶圣手
五、在朝而不任职
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七、李清照和《漱玉词》
高妙情致
一、寓庄于谐,诙谐幽默
二、隔壁听断弦
三、孤标傲世,洁身自好
四、道大不容,才高为累
五、风生水起的完美人生
六、坐拥图书消暇日
七、一掷千金觅古书
博学韵味
一、貌美有才,夜奔相如
二、博学多才,品德俱优
三、未若柳絮因风起
四、容色艳丽,才调尤佳
五、丝竹声声寄情愁
六、博雅风流,真切空灵
七、于繁华处写寂灭
清淡歌吟
一、猛志逸四海,性本爱丘山
二、栖丘遁谷,妙善琴书
三、半俗半僧,尘缘未绝
四、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五、月色寒潮人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超迈凡俗
一、鼓盆而歌
二、乐在山水之间
三、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四、潇洒飘逸,傲世不羁
五、才丰色优,一代才女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孔融从不掩饰他的聪明,反而凭着自己的聪明,恃才傲物,口无遮拦,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即使对权倾天下的曹操也是如此。  他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在许昌,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杨彪,打算杀他。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且声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三国志·崔琰传》注引《续汉书》)由于孔融的据理争辩,杨彪才得免一死。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儿媳甄氏(即《洛神赋》的主角)赏给了曹丕。孔融就给曹操写了封信,说:“从前,武王伐纣,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  此次,曹公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颇有胸襟,可喜可贺!”曹操还以为说的是好话,就很高兴,回到许昌就追问孔融典出何处,孔融却慢悠悠地回答:“啊,是我想出来的。我分析武王英明仁厚,必不忍心杀死美人,把妲己赐给兄弟,正可满足怜香惜玉之心和顾念同胞亲情之意,岂不是两全其美吗?”曹操这才明白孔融在嘲笑他们父子,心中暗暗怀恨。  孔融有着读书人普遍存在的毛病,他自恃才华盖世,想成就一番事业,却缺乏政治识见与匡济大才。刚刚踏人仕途时,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他用人不善,所用的都是一些轻浮士人,这些人只会饮酒做诗,高谈阔论。所以孔融虽然有很高的抱负,还看不起同僚迎来送往的碌碌无为,可是他的处世哲学更脱离实际,他看不出复杂问题的关键,也治不了狡猾的下级官吏,做事没有条理,还为怀恨他的人提供了攻击他的口实。  因连年灾荒,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严重的士族作风使得孔融在为人处事上崇尚浮华、随意,喜欢过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生活。可是三国时,因为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田地大都荒芜,人民生活没有保障。曹操为节约粮食,曾颁布一道禁酒令,因为酒是由粮食做的。但孔融极爱饮酒,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亲笔信,专讲饮酒的益处。曹操宣布禁酒,他却天天聚众饮酒作乐,实在是有点不谙世事!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早怀嫉恨。当局势稍稳,北方统一已成定局时,为了排除内部干扰,曹操最终寻找了很多莫须有的罪状,对这个不识时务的政敌孔融下手了。因为“跌荡放言”,孔融被弃市,妻子儿女同时遇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孔融生活的时代正是汉室动荡之际,他历经桓、灵、少、献四朝,一生“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孔融刚直耿介,一生傲岸,终因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一方面由于他自视过高,议论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又因为他所任非才,这样,在豪强纷争、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孔融虽然胸怀大志,但终究无所建树。  孔融一方面高才倨傲,自以为“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九州春秋》),另一方面也颇具知人之贤。他宽容好士,有谁当面指出他的缺点,他在背后便要称道这个人的优点;如果了解别人的才能而未加荐举,就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其余哪怕有一毫之善者,也无不受到他的礼遇。正因为如此,他历官期间,“荐达贤士,多所奖进”。他做太中大夫时,每日宾客盈门,他感慨地说:“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正因为此,生性耿介、扬善嫉恶、名重当时的孔融,“海内英俊皆信服之”,并且受到后人很高的赞誉,称赞他“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文如其人,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有上交者“辄赏以金帛”(《后汉书·孔融传》)。“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声调固然是悲观绝望的,但这是他在《临终诗》里发出的对黑暗现实的最后控诉。  孔融若活在今天,会是个很好的时评家,每天褒贬时事,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但在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了。孔融虽然身为圣人的后代,自幼习儒,但由于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他耿介豪纵的性格,其言论行为常有出格之处,是很自然的事;但那些恃才傲物、不谙世事的文人,生活在乱世是可悲的,他们的正直刚傲、不阿权贵,总是免不了蒙冤遭害的不幸命运。孔融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建安作家,也最终因为性格的狂傲而不容于当世,而过早地招致了杀身之祸。  ……

编辑推荐

  因事显人,在沧桑的岁月中,名人雅士特立独行的本色气质更显超迈凡俗。他们的生活机遇、境界,乃至细微的举止和历史追想不尽的风骨情致,也折射出了某个时代的精神特征。由潘峰和张伟编著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风流倜傥(雅士的闲情逸致与处世之道)》一书通过五个部分,全面概括地解读了名人雅士的“风流倜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流倜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东西很好,是正品,没有出现折叠缺页等问题
  •   简写了差不多有20多位的生平,颇有收获
  •   值得一读,了解历史人物的另外一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