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最新修订本)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杨继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然而把现在的“金字塔型”社会建设成为“橄榄型”社会还需要多久?
  ★我们成天讲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怎么变成了农民的“义务”?
  ★当一个总人数约1.5亿、掌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了全国近1/3的税收、使用着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的新社会阶层崛起时,是与社会阶层分化相伴而来的矛盾激化的前兆,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表征?
  ★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能比穷二代农二代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根源造就了当前“二代现象”?
  ★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为什么中国人的怨气越来越大?
  ★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红领”阶层何以成为众多人趋之若鹜的行列?
  ★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你怎么富?“共同富裕”怎么个共同法?
  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是否和谐。这本书是从社会阶层这一个一个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求社会和谐的办法。
  这本书共18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分层的一般理论和分层标准,介绍了改革以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状况,介绍和分析了改革以来影响社会分层的各种因素的变动,接着介绍了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改革以来的变化;第二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农民工、工人、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新买办、社会有害阶层八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综合成一个社会阶层整体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是分析如何促进阶层流动,减少阶层冲突,保证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全。

作者简介

杨继绳,湖北浠水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新华社工作35年,1984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评为高级记者。从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多年兼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曾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大学多次作过访问学者。在工作期间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新闻、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作品,发表了数百篇政治经济评论和学术论文。他写的调查报告有多篇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中央办公厅文件、国务院文件转发全国,三十多篇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1986年出版的著作《技术商品与技术市场》(1990年修订版改名为《技术贸易学》)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他出版的学术专著《邓小平时代》、《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三十年河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从新华社退休后,先后担任《中国改革》等多家杂志的编委、顾问。2003年加入《炎黄春秋》杂志社任副社长至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分层的理论和分层标准
社会平等和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的标准
中国改革前后分层标准的变化
第二章 身份社会——中国改革前的社会分层
“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就的各种政治身份
城乡分割造就的户籍身份
僵化的人事制度造就的干群身份和单位身份
“一大二公”造就的所有制身份
第三章 决定分层因素的变动
社会分层和制度密切相关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身份废除
所有制变化:社会分层的基础重构
市场配置资源:促进原有阶层分化和重组
人民公社解体和户籍制度松动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章 财富地位分层
改革以前的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变化
居民主要收入项目分配状况
对收入差距的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为世界之最
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扩大
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中国的两极:新富和新贫
当今中国最穷的人
第五章 权力地位分层
什么是权力
改革以来权力分层的变动
权力商品化
权力网和权力场
第六章 声望地位分层
什么是声望
职业声望评价标准的变化
当前中国职业声望状况
第七章 队伍最庞大的阶层——农民
改革以前的农民
农民分化的制度基础
农民的分化
农民的收入状况
决定农民收入的宏观经济分析
农民负担
农民与土地
农民的文化生活
农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组织之中
农村干部
农民的民主意识在增强
农民问题的症结
第八章 城乡过渡阶层——农民工
农民工群体的产生
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
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
割不断的乡情
农民工的贡献和回报不对称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
对农民工的管理
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改革阵痛的承受者——工人
工人阶层经历的制度变化
工人阶层的收入状况的新变化
“主人翁”地位的失落
国有企业工人承受了改革的阵痛
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里的工人
工人阶层与社会和谐
谁来代表工人的利益?
第十章 历史的回归者——私有企业主
在锣鼓声中消灭 在争论声中回归
一个迅速崛起的阶层
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他们是怎样发财的?
私有企业主的经营
私有企业主的社会地位
私有企业主的社会关系
中国私有企业主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忧愤深广的阶层——知识分子
什么是知识分子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职业分布
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人文知识分子的苦闷
传媒知识分子的尴尬
科技知识分子的艰辛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第十二章 挨骂最多的阶层——官员
中国官员数量:世界之最
廉价政府何处觅?
官员收入的明与暗
官员选拔的正道与邪道
寻租与犯罪
迟到的分化
公务员,职业的官员
官员阶层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他们还背着历史“黑锅”——当代新买办
这个群体的状况
他们能挣多少钱?
他们是怎样进入这个群体的?
怎样看待他们的工作?
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十四章 社会有害群体
中国有多少罪犯?
吸毒者
卖淫者
有组织犯罪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阶层结构:一个综合体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模型
中国当前阶层结构的特点
中国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十六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社会地位的继承和流动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状况
社会阶层流动的障碍
社会阶层出现固化现象
第十七章 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中国当代阶层的阶级意识
阶层冲突与社会安全
第十八章 愿各阶层和谐相处
要确立新的稳定机制
救助底层,制约上层
搞好社会再分配,减弱不平等程度
制衡权力驾驭资本

章节摘录

版权页:城乡分割造就的户籍身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重工业的资金主要靠农业积累,城市的粮食靠农村生产,发展轻工业的原料靠农村提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说穿了,就是让农民承受着上述各项沉重的负担,承担着国家工业化的成本。中国本是一个农业国,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也只能如此。为了让农业这个“基础”不动摇,就必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怎样才能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呢?户籍制度就是一个重要手段。户籍制度使人口不能流动,在亲戚家过夜也必须到亲戚所在地的公安局派出所登记。户籍制度和其他手段(农业集体化、凭票供应生活品)构筑了一堵“高墙”,把城市和农村分割成两种经济、两种社会、两种人群、两种生活方式。“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是两种不同的身份,这就是户籍身份。有城市户口身份的人除了可以享受现代物质文明以外,还可以享受到很多的优惠:就业优惠,城镇户口可以得到就业指标;经济优惠,买东西可以得到种种物价补贴。有城市户口的人可以得到“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所带来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是世袭的。一个初生婴儿就可以享受到城市户口的优越性。户籍身份把“城里人”和“乡里人”划成两个等级差别很大的阶层,这两种身份的人基本是不通婚的。如果一个城里男子找一个“农村户口”的女子为妻,这个家庭就注定不幸:他的妻子在城里不可能有工作机会,他们的子女也随母亲而成为“农村户口”身份的人。就城市户口而言,中央直辖市、省辖市、地级市、县级市的户口也有很大差别,从上一个级别的城市可以向下一个级别的城市调动,但不能从下一级城市向上一级城市调动。那时,由于夫妻分处在不同等级的户口地区,十年、二十年调不到一起的是常事。在20世纪80年代初,仅厂矿企业,全国就有600万对夫妻分居两地。这些“牛郎织女”每年团聚一次,要乘满5万节火车厢,挤满10万辆公共汽车,一年的家庭积累全部都交给了铁路,国家一年还要支付23亿元。由于大城市户口指标的限制,人才不能流动,一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的空间,需要人才的单位得不到人才。中国杂技团因受进京户口的限制,除1953年面向全国招收过一次学员外,30多年一直被限定只能在北京招人。面对距京仅有200多公里的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的尖子演员,也只能望才兴叹。新华社记者任贤良1988年采访了一位颇有名气的医生。这位医生刚满48岁,从部队转业到一座繁华的中原城市,连续5年,他把大部分精力和全部积蓄都用在了乡下教书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农转非”户口上。1987年,当他交足了8400元城市户口增容费,给娘四个报上了户口以后,他庄重地对几个孩子说:“我这一辈子给你们留不下别的遗产了,只给你们留下这份特殊的遗产——城市户口……”这位医生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已经进入了改革年代。在改革以前,交城市增容费也是买不来户口的。在那种情况下,他和他的妻子只能一辈子当“牛郎织女”,他的子女也只能一辈子是“乡下人”。僵化的人事制度造就的干群身份和单位身份在人事管理中,工人和干部是两种不同的编制。干部编制属人事部门管理,工人编制属劳动部门管理。这两种编制是不能跨越的。工人编制的人很难进入干部编制,干部编制的人除非犯了错误,是不会转入工人编制的。这种情况在军队里也很明显,干部和战士的界限也不能逾越,当了排长才进入了干部系列。服役期满,干部转业,到地方还是干部身份,不管是农村来的还是城市来的,都可以吃商品粮。战士复员,原来是工人的还回去当工人,原来是农民的还回去当农民。工人和干部的编制由一整套“档案身份管理制度”来管理。城镇就业者都有一份由他所在组织(单位)保存的档案。档案记载着这个人一生的经历、家庭背景、受过的奖惩、社会关系等。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的指导下,职工档案中记载的主要不是他们的专业特长、工作业绩,而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错误等。档案对它的当事人是保密的,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档案里装有什么“定时炸弹”。档案身份分为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干部是管理者,是官员;工人是被管理者,是群众。前者是有权力的,后者是受权力管辖的。这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在工资类别、福利待遇、住房面积、医疗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干部的发展机会比工人多,社会声望也高低不同。所以,工人如果能够转为干部,那是很重要的身份跨越。但是,绝大多数工人是很难跨越的,其难度不亚于从农民跨越到工人。在“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派大批工人进入上层建筑领域从事干部的工作,在不少单位还搞“以工代干”,但最终还是没有突破这个界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工人身份。什么人才能够进入干部编制呢?上学是主要途径。只有在正式全日制学校毕业的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在按国家计划分配到工作单位以后,才能够取得干部身份。参军提干也是一条途径,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也是干部编制。与此相关的是,某人工作单位的行政级别对他的身份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僵化的人事管理体制,分配工作时一般是“一次分配定终身”。多数人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工作。有的工人一家几口、祖宗三代都在一个工厂工作。他的生、老、病、死全由单位负责。而单位又是小而全的“社会”,除了工作部门以外,还有食堂、医院、托儿所、理发室等一整套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单位,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那时候的人是“单位人”。所以,一个人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都与单位有关。单位的级别高、地位高,这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地位也高。各个单位在资源、地位、声望等方面的差别都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中央单位工作的人和在省级单位工作的人身份不同;在省里工作的人,和在县里工作的人身份也不相同。过去企业分为局级企业、处级企业、科级企业,这种划分以其占有和支配资源多少为依据。实际上,这种单位行政级别既是权力层次的表现,也是对资源控制多少的表现。控制资源多的单位,接近权力中心的单位,名气大的单位,社会地位就高,其职工的社会地位也相应较高。“一大二公”造就的所有制身份在20世纪50年代,每一次公有制的胜利,总有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在游行中,连老太太也穿上漂亮的衣服组成了秧歌队。在那个时代,沾了私有经济的边,在政治上就要受到歧视,自己也感到很不光彩。那时候人们都认为,“一大二公”在政治上是最光荣的,在生活上是最有保障的。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已经没有私有制了,但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集体所有制中,因企业创办单位的背景不同又分为“大集体”(属二轻系统管辖)、街办工厂(属街道管辖)等高低不同的情况。当时认为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的层次最高,“大集体”次之,街办企业更低一个层次。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高级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低级形式。后者是在前者的领导和支持下进行生产的。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资料两种公有制,与之相适应,在劳动人民中就存在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是因为,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全民所有制,农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集体所有制。在城市工业中,集体所有制也比全民所有制低一个等级。在这两种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的职工,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很难调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当然,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谁也不会调到集体企业去工作的。如果进不了国营企业,就得进二轻系统的集体企业,尽可能不去街道工厂。在人们的印象中,街道工厂是老大娘和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地方。那时,工作在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街道企业的职工,工资、福利、医疗及养老保障有很大差别,在社会声望上也高低不同。“国营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街道工厂职工”是高低不同的社会身份。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最新修订本)》在这里,彻底读懂中国社会。队伍最庞大的阶层,农民;城乡过渡阶层,农民工;改革阵痛的承受者,工人;历史的回归者,私有企业主;忧愤深广的阶层,知识分子;挨骂最多的阶层,官员;他们还背着历史“黑锅”,当代新买办;社会有害群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做到所有这一些,都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的讲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最新修订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9条)

 
 

  •   ★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然而把现在的“金字塔型”社会建设成为“橄榄型”社会还需要多久?★我们成天讲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怎么变成了农民的“义务”?★当一个总人数约1.5亿、掌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了全国近1
    的税收、使用着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的新社会阶层崛起时,是与社会阶层分化相伴而来的矛盾激化的前兆,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表征?★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能比穷二代农二代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根源造就了当前“二代现象”?★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为什么中国人的怨气越来越大?★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红领”阶层何以成为众多人趋之若鹜的行列?★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你怎么富?“共同富裕”怎么个共同法?
  •   《南方都市报》李海华

    在当下的大众阅读光谱中,是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社会学热”?这也许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至少其可能引发的探究欲没有早前的“美学热”、“文化热”、“国学热”等等来得强烈,但有种现象却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在社会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之下,积极就社会问题在大众媒体发言的社会学家受到了追捧,而此中的代表人物当非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莫属。孙氏接连推出的《断裂》、《失衡》、《博弈》称得上是“社会问题三部曲”,其中诸如“断裂”、“博弈”等概念已经成为大众媒体上的高频词汇。
    在这股“社会学热”中,社会分层和流动又是“热中之热”,这从不时见诸媒体的所谓“中产标准”的划分和讨论就能看出一二。实际上,社会分层和流动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坊间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的著作已有多种,甚至有作家也加入到了这个问题的表达中来,当然影响最大的似应首推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这自然要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名头所赐,但其理论视野的开放、调查方法的谨严也有助于人们接受其描述和结论。
    不过,社会分层的标准并未“定于一尊”,而标准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就不同,在陆学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后,继续书写“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必要的,何况这个书写者又是杨继绳!
    毫不夸张地说,杨继绳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中的标杆式人物。这不是因为他是新华社高级记者,而是因为他是《炎黄春秋》主编;这不是因为他写了数以千计的新闻作品,而是因为他写了《邓小平时代》(1998年)和另外一部更为重要的著作。至于刚刚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这部《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其实已然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因其早于2000年就在香港出版了(有人说这是建国以来国内第一本以此为题的学术著作,比陆书还早两年),只是多数内地读者一直无缘得见。
    按权力、财富和声望分层
    杨继绳是记者,也是学者,这一双重身份必然为他的学术著作带来有别于学院派的性格。一如他在本书的前言中所说:“我并不想把这本书写成一本社会学方面的学术著作。我所期待的读者也不仅是对社会学有兴趣的人。我希望写得更自由一些,读者读起来更轻松一些,当然也不是通俗小册子。我的着眼点不是论证某一社会学的假设,我想用现实材料来分析中国社会阶层。我没有力量像社会学机构那样为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社会学调查,但我可以综合利用各方面学者和机构的调研成果,尽可能集中各方面调研成果的精华。”有鉴于此,我们期待此书的就不是其学术价值(这点留待专家去评鉴),而是其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社会图景,这幅图景是否切合甚至强化了我们的日常感受和认知,刷新这幅图景使之更为合理的可能出路又在何方。仍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从分析社会阶层这一个一个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求社会和谐的办法。”质而言之,作者撰写此书旨在呈现和求解社会问题,学术创新非其所求。
    当然,社会阶层的划分必须在某种理论的观照下才能做出,因此本书还是首先介绍了社会分层的一般理论和标准,并在经过一番甄别取舍之后给出了作者的标准,即现代西方学者普遍坚持的区分社会阶层的三大标志:权力、财富和声望。这一分层标准其实与陆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所秉持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无甚区别,只是由于在这一“三分法”中,“每一种因素的占有情况如何量化,每一种因素的量化数据再以什么样的权数组合成不同阶层的量化指标”,实在是“很困难的任务”,不同的量化和组合就得出了不同的指标,因此社会阶层的划分结果也就有所不同。根据权力、财富和声望的标准,杨继绳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农民、工人、流动民工、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当代新买办和社会有害群体八个阶层。而按照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标准,陆学艺们则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十个阶层。两者相比,似乎只能说杨的划分更“自由”些(比如杨把“当代新买办”定为一个阶层居然只是为了矫正一些出版物对这个群体的离谱描述),而陆的划分更“规范”些。有意思的是,杨继绳对陆学艺们的分层没有作太多评价,而只是近乎自由心证地“觉得还是用权力、财富、声望来作为分层的标准比较好”。
    实现社会公正需要机会均等
    杨继绳在一一分析了八大社会阶层后,归结出中国当前阶层结构的几个特点,即80%以上的工农大众处于社会中下层(64.8%)和社会下层(17.9%),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中间阶层比重太小,上等阶层中的不少人财富和权力的获得渠道不透明,阶层之间在财富、权力、声望方面有错位现象(如官员的权力地位高而财富地位低,企业主的财富地位高而声望地位低,这就可能导致官员和企业主在权力和财富上互通有无)。平心而论,这几点结论我们早已非常熟悉,而作者此前对八大社会阶层的考察也多半给人“至今已觉不新鲜”之感,但我们显然不能以此来忽视本书的价值,因其价值主要不在这里,而在对问题根源的揭示和解决之道的提示本身。
    杨继绳认为,社会分层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不平等,而绝对的社会平等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区分哪些不平等是合理的,哪些不平等是不合理的。人们不能得到完全平等,但人们不能容忍以不公正的方法制造新的不平等。当前的社会不公实质是对改革代价的承担和对改革收益的分享不对称。改革中获益最大的是各级掌权者及其亲属朋友,获益最小的是工人和农民,但对改革成本和风险的支付方面后者却远大于前者。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定型后,某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资源,扼守新生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或阻挠改革继续深入,或使改革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企图使制度始终保持对他们有利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制度性社会不公。破除制度性不公的不二法门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义则是推进社会结构的开放,使得新出现的社会角色有自己的合法位置和利益保障,有向上流动的均等机会。其实这也就是孙立平所说的培育一种相对平衡的多元的社会结构,使得利益各方能够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平等博弈。
    再度平心而论,这个道理也可以说是“卑之无甚高论”,实际上比这更“激进”的主张我们不是没有听过。但今日中国的一大尴尬就是“理论超前”,以至理论兀自后浪推前浪,现实却鲜有丝毫改变。处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重复真理需要毅力,更需要勇气。因为即便是如此浅显的真理也并非随处可见的。
    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立场
    作者有勇气,文字就有生气。读杨继绳这本《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感受最强烈的不是认知冲击,而是作者的真诚、勇气和贴地而行的态度。作为一名记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杨继绳在“忧愤深广的阶层——知识分子”这一章中着意点出“人文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舆论知识分子的尴尬”。他认为,作为知识分子,不仅不要趋炎附势,还要主动使自己边缘化,即独立于主流之外,保持客观、冷静、超然的态度。作为思想者的人文知识分子,应当是非功利的,必须为自己的思想付出代价,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并非矫情的高调,也应是他的夫
  •   杨继绳是新华社资深记者,,在我所敬重的人中间,他的位置是比较靠前的。他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很好读,内容丰富翔实,行文明快犀利,非新闻高手不能为。与同类著作相比,杨著最可观之处还是一个“真”字。首先是真实,记实是全书的主体,他自己说是想“介绍有关社会阶层的一些情况,”以我的阅读所及,这个“介绍”全是干货,不掺水分。比如关于农民和工人两大群体社会地位、利益处境的演变,如何从国家主人和国体的基础,变成今天高度边缘化的弱势人群,整个过程的叙述让人刻骨铭心。其次是真知,杨先生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情况的分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可略引数段为证:
    其一,“中国的市场是用行政力量制造的,是在政府的恩准和退让中形成的。行政权力左右着财富的重新分配和流动,而这里的行政权力又缺乏民主机制的制衡。原来体制下的权力持有者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在制度变革中继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中的有些人利用原有的权力资源,在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大发其财。中国改革的特有路径,把市场经济的缺陷和计划经济的残余结合起来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政府行为和扭曲的残缺的市场相结合造就了病态社会”。
    其二,“改革期间的社会不公正的主要表现是,对改革代价的承担和对改革的收益分享不对称。从逻辑上讲,对改革成本和风险承担小的社会阶层,应获得较少的改革收益;对改革成本和风险承担最大的阶层,应获得较多的改革收益。而中国的现实是扭曲的:改革受益最大的是各级掌权者极其亲属和朋友,改革受益较少的是工人和农民。而对改革的成本和风险的付出,后者比前者大得多。”
    其三,“市场经济的惟利是图和‘审批权力’的没有制衡,很自然地造成金钱和权力的交换。行政权力为一批人创造了不正当的发财机会,利用这种不正当机会形成的暴发户,用部分收益向政府官员作回报。依靠贪官才能够暴发,每一个贪官后面都有一批暴发户”。
    其四,“制度性社会不公正暴露出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最基本矛盾:计划经济时代构建的上层建筑和市场化了的经济基础严重不适应。这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必然结果。对政治体制改革讲得最多的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以前,邓小平讲了76次。他强调,中国改革深入的标志是政治体制改革而不是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说别的,仅凭上述识见,花36元买杨先生的书就值。
    再有就是真情。杨先生的真实、真知、真话。反映的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人文情怀,这种真情蕴涵全书而溢于言表,令人心潮起伏,热血上涌。
    好书总会引起读者对它更多的希冀与期待,杨著当然不例外。全书介绍了九个阶层的情况,其中对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官员的定位标准是:“他们的苦难在于队伍太庞大———农民;改革阵痛的承受者———工人;忧愤深广的阶层———知识分子;忍辱负重的阶层———官员。”这样的定位也许是反复思之的结果,但从道理上、事实上、逻辑上看,难以成立。
    为什么人多了,就会苦难?生活中的事实是人多势众,人多为王,民主制度就是人多的那边说了算,尽管也必须尊重人少的那一边的权利与利益。不错,在中国确实有相当一批所谓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鼓吹农民的苦难在于他们人太多,这些人从马尔萨斯那里取用了最烂的糟粕而不自知,我怎么也不明白,杨先生会受他们的影响。试试让农民自己作主,看他们会不会有这么多的苦难!不仅农民这样,任何一个群体、阶层,人多也好,人少也罢,只要不能自己作主,只要身不由己地被人“运动”、忽悠,都只能除了苦难还是苦难。
    说工人是改革阵痛的承受者,这个“阵痛”的时间未免太长了,用“阵痛”来比喻工人所受的的苦难也未免太轻描淡写了。工人已经痛了快30年了,不光是生活的痛,身体的痛,而是彻骨彻心的痛。是由九霄之上跌到边缘群体、弱势人群的痛。
    说当代中国的4000万知识分子依然是一个忧愤深广的阶层,大概在知识分子中也没有几个人会同意。有人计算现在至少有1000万知识分子忙于致富,他们即使有那份忧愤的心,也没有时间和力气去忧愤。其实,不管知识分子中有多少人想发财,多少人想做官,多少人既想发财又想做官,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知识分子阶层的碎片化。清华大学孙立平先生曾提出当代中国社会上层雾头化和下层碎片化的见解,在下层碎片化中,知识分子阶层遥遥领先。
    说官员阶层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忍辱负重的群体,这是离事实最远的童话。官员的地位、待遇、工作、生活、精神状态,哪点与“辱”“重”连得起来?现在报考公务员的人这么多,如果他们都是为了去忍辱负重,那中国何止是现代化,早就成了伊甸园了。“忍辱负重”几个字放在工人、农民(包括农民工)这两个阶层头上才合适,当代中国还有比他们更受辱、更负重的吗?
    迄今为止,近几年关于阶层研究的著作与论文和主流媒体对阶层研究的宗旨,都定位在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杨著也是这样。这没有错。但稳定与和谐为了什么?是为了能使各个阶层的人活得像个人,有尊严,有权力,有按自己意志生活的自由。不明确这个最终目的,稳定、和谐云云不但不着边际,而且面目可疑。能否真的以人为本,把使每个人活得像个人作为阶层研究的终极目的,不但决定了我们要的是什?样的稳定———是传统封建社会的那种超稳态的稳定还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宪政稳定,什么样的和谐———压制一切差异的和谐还是百家争鸣的和谐,而且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走向稳定与和谐。比如,杨先生提出的促进阶层和谐之道是救助下层,制约上层。那么,谁来救助下层,人家不愿救助怎么办;谁来制约上层?靠下层,凭什么?能制约上层的下层还需要上层救助?靠上层自己制约自己,可能吗?其实,在以人治为特征的旧体制中怎样转圈,也不会有通向阶层和谐的道路。这一点,毛泽东1945年7月在延安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话”中就已明示,它就是民主之路。
  •    这本书共18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分层的一般理论和分层标准,介绍了改革以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状况,介绍和分析了改革以来影响社会分层的各种因素的变动,接着介绍了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改革以来的变化;第二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农民工、工人、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新买办、社会有害阶层八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综合成一个社会阶层整体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是分析如何促进阶层流动,减少阶层冲突,保证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全。
  •   本书共18章,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分层的一般理论和分层标准,介绍了改革以前中国社会阶层的状况,介绍和分析了改革以来影响社会分层的各种因素的变动,接着介绍了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改革以来的变化;第二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农民工、工人、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新买办、社会有害阶层八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综合成一个社会阶层整体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是分析如何促进阶层游动,减少阶层冲突,保证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全。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过程之中,各个阶层的状况还不能说已经最后确定,这本书对各个社会群体的描述也是动态的
  •   杨继绳撰写的这本《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运用社会学社会分层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的中国社会状况。从阶层理论着手,通过对农民、工人、私有企业主、官员、知识分子、白领(“新买办”)、有害群体等假定阶层的描述,表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化”——从前三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整合到“依法治国”的“契约整合”。对于社会阶层的观测和分析,不仅有效地展示了政治权力的撤退和各阶层产生的过程,同时集中凸显出制约性、控制性政治权力是阻碍各基层良性发展的共同的实质性问题。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著名学者杨继绳重磅力作,在这里彻底读懂中国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很不错的一本书。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著名学者杨继绳重磅力作,在这里彻底读懂中国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有收获
  •   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是否和谐。这本书是从社会阶层这一个一个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求社会和谐的办法。
  •   杨继绳老师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最新修订本)(彻底读懂中国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这本书很不错,起码人家敢写真话,不像金冲及那样骗钱。
  •   绝对的大力推介的好书。真的。我们比较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对于阶级的分类,但是作者对目前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分析才具有时代意义。这本书是从社会阶层这一个一个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矛盾。
  •   这是一本关于社会阶层研究的书。也从来没有过时,文字间是对中国的热爱。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后,再来读就觉得很有味道,很有水准。为时代和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对社会的分析能够映射现实。不可多得的好书。毛泽东写过这个问题,分析透彻了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未来,我们更要把握这一国情!
  •   对当代中国各个社会阶层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对农民、下岗职工有深深的同情心,作者是有良心的记者。
  •   以前总以为自己很穷,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很穷困!仍然执着与某些统治阶级的愚民思想,该书虽然没有从反面去反映这些问题,但是很多的数据和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贫富差距,社会阶层的真实情况。让我们感到很担心我们的未来,有许多种情况是由我们的过去所决定的!权力很可怕,他可以为你带来声望、金钱,这其实真实反映了中国的国情!社会主义好,不应停留在愚民政策,而在于它的实现手段上!我们感谢作者的辛劳以及冒了很大的风险写下这本书!
  •   杨继绳的书,不得不看啊。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关于社会阶层研究的书。应该说,这并不是我的力作。但是,这本书出版中经历的种种劫难,却令人心酸,令人深思。”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建议和《论美国的民主》《重新发现社会》《一个村庄的中国》读
    这些都是大师的经典作品
  •   很不错的一本书,里边对中国这十几年富起来的人,做了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满意。
  •   杨继绳老师的这本作品,是建立在他多年的记者观察之上的,应该说非常真实滴表现着中国阶层的分化与利益的对立,读罢此书,仿佛读完了众多的民众面孔,他们在金字塔中各有各的位置,且这种地位的落差在持续拉大。
  •   只有了解社会的阶层,你才可能真正了解社会。杨继绳的这本书,实在是剖析社会入木三分,相信你会读有所获的。郑重推荐
  •   拜读杨先生《阶层》一书,感动于写作的严谨与敢说真话的勇气,不可否认,我们中国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声音。
  •   作者以多年的记者经验,丰富的写作功底,给我们解释的当代社会的各阶层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各阶层和谐相处的解决方案,很有可读性。
  •   本书对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的分析很有独到的见地,很过瘾。可读性很强,少有的一口气读完的书。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读不明的中国社会。
  •   对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的很透彻,值得一读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是一部值得反思的好书。
  •   杨继绳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记者,他用自己敏锐的视觉和精彩的分析深刻的描绘出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其现实意义甚至与世纪初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分析相仲伯!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对当代中国社会有一个崭新的视野!
  •   很好的书,对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透彻。
  •   买了 分析一下 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
  •   写的不错,对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分析的很透彻!
  •   曾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口号。然而,很多人已经开始不无悲观地认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先富消灭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先富裕起来的人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和能量贪婪地继续剥削大多数的普通人时,当社会的上升通道愈发的逼仄时,人们发现通过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方法愈发的困难,又怎能不感到悲观。曾经,一本书《小趋势》中曾讲述了美国社会的分层问题,了解掌握社会大部分资源财富和信息的只是少数人。然而,“美国梦”的概念告诉我们,个人通过奋斗就可以成为这少部分中的一员。
  •   该书很有助于我们了解大陆社会,作为读者,还要注意目前更加现实的一个问题,阶层固化现象,阶层间如果不进行有机的成员流动,社会必将走向僵化,然后。。。你懂的。
  •   分为各个阶层,讲这些阶层从建国以来到现在的一些发展和对未来的一些预测,个人认为这本书没有经典的境界但是还是不错。特别我是做社会保障的,读了这本书解决了我很多困惑,让我对历史问题心里有了底。
  •   发现当代阶层,反思社会分层
  •   这本书是讲当前国内社会阶层的,作者的视角比较独特,也许因为他长期都是新闻人吧。独惯了社会学读物的学生读者读到这本书多少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惊艳感。最后说说印刷质量,感觉还是很好的,这本书不是秒杀买的,但是感觉买的很成功很喜欢。
  •   一本介绍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的书,对各个阶层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值得一读
  •   刚看了部分,觉得写得非常浅显易懂,数据详实,杨继绳老师尤其对农民阶层倾注了大量心血,写得很真实,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要对所处的现状有一个了解。希望关系国家发展的人士读一读,位卑未敢忘忧国
  •   还好有促销啊 不然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书,分析社会各阶层的状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   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中国也有社会阶层,实在惭愧啊!
  •   此书真实客观深入的分析了当代社会的各个阶层,言词犀利,值得一看!
  •   对中国当代的社会阶层剖析深刻,书很有深度
  •   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是各阶层和谐的结果。
  •   写的不错,看了之后,我对中国的社会阶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杨先生的社会阶层分析是不错的,比较客观。
  •   从社会各阶层的角度探讨了形成原因、现状和未来发展等问题,值得一读。
  •   作为曾经的体制内高级记者,掌握的材料显然要多一些,书中除了提到许多已有公开报道的事件,还以不点名的方式提及了一些内幕事件,我想问的是,那位说过“让我们自己的子孙接班,不会被挖祖坟”的“20年前身居高位的老人”是谁?环顾宇内,怕也就邓了吧……

    看的出作者的态度很真诚,有些话也说得很实在,可是在目前的体制下,既得利益者恰是体制改革的操刀者,他们怎么会舍得自断其臂、朝自己开刀呢?愈演愈烈的腐败也好,阶层固化也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也罢,所有这一切的问题,根子就在一党专政上。没有一种权力能对当前的执政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仅靠自己管自己又怎么可能呢?

    最近适逢香港回归十五周年,CCTV大肆报道香港取得的成就,似乎与有荣焉,似乎是CPC领导的好,可是,看看人家的廉政公署,对比对比国内几成蔓延之势的腐败,不觉得脸红吗?
  •   了解社会阶层 才会看清现实某些问题
    不至于被人忽悠的 一塌糊涂
  •     之所以选这本书,因为它曾是本赫赫有名的禁书,似乎炒到了每本近百元的价格。终于开禁发行了,赶紧买来。才发现并没多少敏感内容,这又不是讲什么抗战历史、三年灾害之类的,生怕让人知道。无非就是那首民谣“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三代都享福……十等公民老百姓,学习雷锋干革命”的学术版罢了,世人皆知,禁又有何用呢?无非还是掩耳盗铃。
      不过话说回来,作者的态度还是相当认真的,社会的分层尽管在人们心中有个大概的印象,但作者还是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了严谨的调查,分析起来很客观,令人信服。
      “人人生而平等”,这简单的一句话,不知在中国何时才能实现?
  •   通过本书你可以大概了解当代社会阶层
  •   经典好书,值得入手,获取当今社会阶层的种种现象。
  •   客观、公正,真实反映评价中国各个阶层真实状况的好书。尤其是对工人、农民工和腐败阶层的透视分析,入木三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   感谢作者,看了此书,对社会阶层有了全面的补充认识
  •   作者是媒体记者出身,书中大量的数据都是作者自己调研的结果,或者是权威数据。从这些“事实”得到自己的结论,所以结论很服人。再者,作者更是一个学者,学识渊博,许多社会、政治、宗教、法律及心理学方面的东西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可以感觉到作者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可以说整个世界的过去与将来都装在作者的心目中了。所以说,虽然本书题名为“*****分析”,实则是一部科学集,有太多东西供读者去细细品味。
    我认为作者自己是个缓和的实用派,书中有好多话读起来并不太像作者的风格。我想大概是要在大陆出版而改动的吧。。。。
    不过,还是应该感谢作者,查了那么多资料,让我们明白了事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相信本书会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   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属阶层,此书有一定指导意义
  •   这是杨继绳研究中国社会分层的好书,也是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经典,该书出版更是经历了诸多波折,但该书的启示意义与现实意义非同一般。
  •   比较符合当下,不过还是木有跳出老毛对社会阶层划分框架
  •   从学理角度剖析社会阶层
  •   对社会阶层的梳理颇为到位。
  •   社会阶层分得非常清晰
  •   好喜欢当当的活动。。上次看到此书最新的版本价格是比较贵,页数都一样,想来内容也不差。。然后就突然发现有这个版本在做活动,,马上就下手了。。果然是好书!分析的很细致,有理有据,没有办法让人去回避去否认。。从此书了解中国现状,各阶层生活状况,以及各种矛盾,,既然暂时改变不了,就让我们先研究吧。。。
  •   杨先生在积累分析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阶层进行了划分和分析,值得一读。
  •   大力推荐,这样的反映分析中国社会现实的书,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看看,都应该多关心关心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从而逐渐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如此,我们的国家将来才有希望。现在电视台搞那么多综艺节目,就是要让人们整天忙于娱乐,醉生梦死,没时间思想,这样统治者才安心哪。实际上作者还是有所保留的,否则,这本书也就发行不了了,你也就看不到了,这也是作者一种没有办法的策略吧。 看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作者写的很符合你所了解的现实,你也会深有感触:苦难的中国,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其实,我告诉你,归根结底就一个问题,那就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也就是200个家族的问题,也就是那些要过有300多套房生活的家伙们的问题。
  •   把解放前解放后和文化大革命后的阶层变迁写的很好,可惜的是对中国城市的现代阶层分析太少
  •   对当代中国各个阶层的分析透彻详尽!支持
  •   很难得的一本书,包括里面的数据都很详细,对中国的各阶层都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白了中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作者的用心之作,我想每一位国民都值得一读
  •   学者杨继绳先生,被评为中国当代最敢说真话的人,中国就是需要这样的学者,谏言,中国才能进步,不错,非常好的社科类书籍。
  •   此书早就想要,有幸今日到手。 就其思想内涵来讲,此书堪称当代的“学术型”《中国社会各界及的分析》(毛泽东作于1925年的名篇,属政治著作)。且篇幅更长,资料更多,分析更是细致入微;惜乎眼光和概括力远逊于毛著。
  •   在这里彻底读懂中国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子!
  •   先不说书里的内容是不是全面真实,但是它的贡献在于给广大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大环境和其中各阶层状况的这样一个工具。
  •   分析得非常全面、深刻、到位,对于了解当下中国阶级阶层情况,以及如何判断中国的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   研究中国社会分层的力作
  •   毛之后见到的冠以“中国”“阶层”的著作,说白了,阶级还是有的,只是从人民内部来的,号称代表人民的那一小撮成了统治阶级,终于有人发声了,很好。
  •   对各个阶层都有很深入的分析,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作家。
  •   好书!对阶层的分析全面透彻,值得一读再读。
  •   对于理解当下中国各种阶层的现状和问题很有帮助。
  •   在网上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在国内是没有出版的,对作者肃然起敬,从而搜索作者的其它书籍。
    本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资料数据,可以看出作者的严谨与负责,对理解当前当前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   阶层分析,而不是阶级,非常重要的一本书,扫除了许多疑惑。值得好好研读,
  •   对中国各阶层有了了解
  •   阶层分析

    慢慢分析
  •   阶层分析 理性有余 现实不足
  •   良心学者的著书,了解每一阶层现状和形成的原因
  •   看看可以更好的理解社会 理解社会为什么这样发展

    杨继绳的书还很耐读的

    推荐阅读
  •   谁都无法否认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是推动社会的主体,了解当今社会的人员生活都生活在什么样的境地中,展望未来的社会向何处去?!
  •   看完后能够对中国现阶段各个群体的人看的更清晰,从而更好的认识到社会的各种现象。
  •   适合想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各层次变迁的人
  •   敢说真话,敢为社会下层说真话的人,太少。说以真话就变成了珍贵。
  •   一本书读懂中国社会,作者可是前某位中央领导的同学啊!更接近高层,当然也更高屋建瓴
  •   写得挺好好的,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看写得农民阶层还是很现实的
  •   深刻、具体、客观地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很有帮助。
  •   对中国当代的社会分析的淋漓尽致,是中国领导人的必备手册。
  •   买这本书其实是想和陆学艺那本社会阶层的书一个比较着看,这本书要浅显易懂
  •   难得的一本好书,看起来很过瘾,真的可以让我们更明白地读懂中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社会的很多不公平现象。
  •   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真实国情,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是了解中国社会国情不可多得的书
  •   作者是我最为欣赏的学者,他写的这本书从数字中精确的解读了中国社会的结构构成,为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思考更为精密,准确。
  •   主要是看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八种思潮,有必要了解一些除了知识分子以外的情况。
  •   作者是大陆为数不多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了。
    读过《墓碑》,为作者详细谨慎的态度所感动。也为我们这个民族感到悲哀。
    一个忘记历史,不知反省的民族真的就是一个猪一样的民族。
    希望多一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喊醒我们这个麻木的民族和冷酷的社会
  •   这本书经过大灾大难,得以出版。最终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在买之前我也在网上试读了几页,内容很是吸引人。作为当代的社会青年,了解社会的真实动态,应该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对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者,我们应毫不犹豫地予以大力支持。
    谢谢杨先生送给我这么一份精美的盛宴!
  •   明白中国社会,每个人都要读一读
  •   你是哪个阶层的?看看这本书就啥都知道了。
  •   是一本好书,最重要的不是能解除读者的疑惑,而是能引发读者更多地去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
  •   这是一本好书!能让我们通过阅读去思考中国的现状,有数据、有理论、对有些似是而非的社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