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士闲篇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白化文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退士闲篇》是著名学者白化文先生对民俗文化、古典文化趣谈的结集,共计31篇。“退士”为退休知识分子之谓,“闲篇”意在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本书之涉猎广泛而有趣,或谈如意的形制与使用,或谈唐代的风筝与用典者笔下的纸鸢之别,或言樱桃在唐代与科举、与男女情爱的联系,或细究电视片中沙僧、鲁智深等人使用的“禅杖”与明代版画中的不同之处,事事各有所妙,物物各得其神,意趣纵横且极具文化含量。

作者简介

  白化文,男,1930年8月27日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工作,历任教员、副教授、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中华大典?民俗典》主编,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编委,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版本目录学学刊》顾问。主要著作有《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佛教图书分类法》、《汉化佛教与佛寺》等四十二种,论文三百余篇。

书籍目录

作者致辞
试释如意
话拂尘
谈麈尾
拄杖、禅杖与锡杖
唐代士子与樱桃
纸鸢与风筝
也说说“升官图”与“彩选”
笔床茶灶 雨笠烟蓑
镜听、响卜、怀杓、打瓢(瓢卦)
竹夫人与汤婆子
闲谈“卦影”
人事:书帕
琉璃喇叭?鼓当?料泡?响葫芦?倒掖(噎)气
话“蜂台”
史记闲谈
之一:开场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之二:李将军“猿臂难封,李广乃不侯之将”
之三:信陵君
之四:留候张良
之五:孔子及其弟子
之六:屈原和贾谊
之七:今上本纪
规往
知唐桑艾
二十年前旧板桥——桥与爱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妙喻之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的妙喻之二
博喻
竹林七贤
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描述
了一老师论“对偶”与“对仗”
旧北京的自行车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大体上从明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人事”词语,叫做“书帕”。值得注意的是,此种“人事”带有如下特色: 一是,涂有“文雅”的保护色。二是,带有明显的方向性。这两点必须联系在一起,才能说清楚。那就是,进京的有所干求的人,特别是士子或愿意给自己刷上点文化涂料的士绅之类人物,往往带上自己的著作:诗文集,到京后送给有必要结交的人,届时并附精致的手帕,加在一起,称为“书帕”。 “书帕”中的“书”,就是那种为了赠阅用的个人著作诗文集,常常是为了上京现刻的。习称为“书帕本”。据说,起源于外地的官员任满入觐或奉使出差回京(多为学差),帕不帕的先不说,必刻一书,入京后送人。顾炎武《日知录》之“监本二十一史”条有注:“昔时入觐之官,其馈遗一书一帕而已,谓之‘书帕’。自万历以后,改用白金。”书帕本来只是送礼的雅致的遮羞布,受礼的人并不重视它,送礼的人也意不在此,所以刻的书往往刻工拙劣,校勘不精,在中国书籍史上成为劣刻之代表。 一般来说,“书帕”之方向性十分明确,有如辐辏,来自四方,聚于京师;目的性当然也很明确:希望有助于仕途及其相关方面的识拔。慢慢地,书帕中就夹杂金银财宝啦!因而,书帕就成为向有势力者行贿的文雅代用隐语。书帕的内容也就十分庞杂,不限于一书一帕矣。这方面描写得详细的,甚至可说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的,当推《金瓶梅词话》。此书虽然表面写的是宋朝的事,实际上反映的可是明朝的社会现实,拙见是,可以当明代史料引用。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六回,内容摘录如下: 话说次日,西门庆早与夏提刑出郊外,接了新巡按,又到庄上犒劳做活的匠人。至晚来家。有平安进门就禀:“今日有东昌府下文书快手,往京里顺便稍了一封书帕来,说是太师爷府里翟大爹寄来的书与爹。小的接了,交进大娘房里去了。那人明日午后来讨回书。”西门庆听了,走到上房,取书拆开观看,上面写着什么言词: “京都侍生翟谦顿首书拜即擢大锦堂西门大人门下:久仰山斗,未接丰标,屡辱厚情,感愧何尽。前蒙驰谕,生铭刻在心,凡百于老爷左右,无不尽力扶持。所有琐事,敢托盛价烦渎,想已为我处之矣。今因便鸿,薄具帖金十两奉贺,兼候起居。伏望俯赐回音,生不胜感激之至。外新状元蔡一泉,乃老爷之假子,奉敕回籍省视,道经贵处,仍望留之一饭,彼亦不敢有忘也。至祝至祝!秋后一日信。” 接着,续写蔡状元、安进士来见: 蔡状元那日封了一端绢帕、一部书、一双云履;安进士亦是书帕二事、四袋芽茶、四柄杭扇。各具宫袍乌纱,先投拜帖进去。西门庆冠冕迎接至厅上,叙礼交拜。家童献毕贽仪,然后分宾主而坐。先是蔡状元举手欠身说道:“京师翟云峰甚是称道贤公:阀阅名家,清河巨族。久仰德望,未能识荆。今得晋拜堂下,为幸多矣。”

编辑推荐

《退士闲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退士闲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是在报纸上看到的这本书,当时读了一部分,真是对很多常见的东西又了更好的了解,“扯闲篇儿”能到这个份上,可见作者功力深厚。
  •   好书好书啊!这本书很好看,无论是书还是文字都是一流的,讲了很多很有趣的事,却不失文学性,细细品味更有味道。
  •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学人的默默无闻而勇于进取的学术精神,之所以买下来,为的就是这种不骄不诈的学人精神!
  •   有时真想不上班好好看看!
  •   "煮雨文丛"所选之书,都是不错的,这本由文史大家白化文先生所作的《退士闲篇》对作者所从事的文史小处的一些趣谈,值得一读,更是值得摆于书架之上,常翻常阅。
  •   是北大教授白化文退休后的作品,有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学到些知识。不错!
  •   了解民俗文化的难得的好书,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美中不足的是封面易脏。
  •   以退为进,闲则有味。
  •   跟香识一个系列的
  •   很有趣味,古时的风物
  •   当时买书时说是精装,我也没报太大希望,不过书过来不仅包装很不错【我买了三本,是用小箱子包装的】,硬皮,纸张非常好,看着很舒服,内容有深度,引经论典,作者对佛教有很大很深入的研究,细读文字有种很洒脱的味道。非常喜欢!
  •   介绍了一些失去的或者即将失去的东西。但是不是白话文的力作。
  •   曾经看过白化文的《学习写对联》,留下深刻印象,这本赠与友人,自己尚未读。
  •   这个系列的书我都很喜欢,兼具文学性和收藏性。
  •   书的内容还没有开始看,大体翻看了几页,很喜欢硬质的书皮质感。
  •     如今之世,人多为物玩,不得玩物。玩物多自误,更别提玩出学问了,其实,小物件有大学问。就看你怎么玩,会不会玩了。读白化文先生的《退士闲篇》,我发现白化文先生在小小的器物上挖掘出了大文化。惭愧的是,我们对于这些物件不仅仅是常常“望文生义”,甚至常被固有看似无误的常识蒙蔽,看似正确的常识竟然也常常是片面的、残缺的。原来自误久矣。
      
      比如,看到“竹夫人”和“汤婆子”,不了解的人以为是两个人,实际上这是两个物件。竹夫人,夏季纳凉用,是夏季搂着睡觉的取凉工具。关于竹夫人,清代《蕉轩录》有精确记述:编竹如圆枕,空其中,长三四尺,夏月抱以卧,可以清暑,名之曰“竹夫人”。汤婆子,冬季取暖用,是一种金属或瓷器做成的扁壶状器物,注入热水,放在被褥里取暖。这属于“望文生义”,不懂装懂。
      
      过去我总不理解唐代女子美丽的标准为什么一定是“樱桃小口”,口怎么会小到樱桃大小呢?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唐代女性点口红,不是抹全唇,而是唇中上下形成的朱樱一点。女子远远走来,最先看到的是那朱樱一点,古代的樱桃小口很可能是唇中的局部代嘴唇的全体了。之所以会称为樱桃小口而不是银杏小口,是因为,隋唐两代,樱桃是极其名贵的东西,士人以种樱桃为风尚,只有名邸方有栽种的殊荣。当时,皇上敕赐樱桃是常有的事情。这属于常识错误,一开始就以自己的错误常识去冤枉了古人。
      
      谈到“如意”,我们一般想到的都是云头如意,心目中想到的是一件宝贝、法器、吉祥物,殊不知 “如意”在中国最早的用途就是挠痒痒,如意就是我们熟悉的痒痒挠儿。而最早的“如意”是由佛教传入中国的。在佛教中,如意分为如意通,如意智。如意智即“于所欲之一切事能得自在随意。”如意通有三种:能到、转变、圣如意。也把如意通分为能变通、能化通。这个层面的如意比较复杂,甚至还未形成物件的实体,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物。经过一步一步演化,最终形成各种形态的“如意”。
      
      说完“如意”,再说“拂尘”,我印象里拂尘是道家的东西,不想汉化佛教是把拂尘作为上堂说法时的法器使用的,而且是汉化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创造。拂尘最早的用途是驱除蚊蝇的工具。古代南亚次大陆崇尚白拂,到了中国喜红色,取其吉祥之意,有了鬃毛做的红色的拂尘。白拂,到中国就演化为了红拂。了解了红拂,我终于明白“红拂女”是手拿红拂的女子了,白先生说拂尘的动作包括竖、举、提、击、划等很多种。红拂女手执红拂的情致,了解了这一系列动作就可以想象的出来了。
      
      如意是挠痒痒的,拂尘是驱除蚊蝇的。演化成为宝物后,如意是身份尊贵的人自己拿着,拂尘虽也为贵人所用,但却是由侍从执掌,要不反而失了身份。可见“红拂女”是地位低下的侍女。从如意和拂尘身上,我发现俗物和艺术品距离本不远,有的时候就是一物。
      
      白先生在书中说,有些人分不清麈尾和拂尘,有的人甚至认为麈尾和拂尘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从起源和用途上就可以看出二者并非一物。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类似于羽扇,属于名流雅器,显示其高雅的领袖地位。麈是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意。因此魏晋只有大名士方得执掌,拂尘则多是侍女执掌,这有本质不同,关乎身份。
      
      “如意”在中国最早的用途就是挠痒痒,“拂尘”最早的用途是驱除蚊蝇的工具。传入中国,都是从圣到俗,然后再回归圣。可见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个很实用的民族,讲究物的实用性,也讲究物的艺术性。只知道如意和拂尘是吉祥物、法器和宝物,不了解其实用性,不了解不同时期性质和用途不一样,这属于常识的片面性和固化,容易以偏盖全,闹了笑话。
      
      《退士闲篇》中提到的物件众多,远不止于这么几件,除了如意、拂尘、麈尾、樱桃、竹夫人、汤婆子等,还有笔床茶灶、雨笠烟蓑、拄杖、禅杖、锡杖、风筝、书帕、升官图、镜听、卦影等,禅杖最早是佛惩戒弟子用的,锡杖是天竺行乞的物件。《西游记》中的唐僧手持的就是锡杖,锡杖晃动,施主就知道有高僧行乞了,三声过,不愿施舍也就不用勉强了,这样既可以不骚扰人家,也保持了自己的威仪。当真是用心的创造。就连老北京的琉璃喇叭和自行车作者都能写得津津有味。
      
      白化文先生特别注重物件的形制和演化,本意和发展,他的每个结论的得出都不是无根据的,他注重考证,注重来源,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有来源作为佐证或者印证的。不虚言,不妄语,不揣测,这不仅仅是治学的态度和操守,更是接近真相的必须的途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东西现在都失去了本意,也没人愿意去考证了,认为没有必要了。不见其源头,难名其真意。不见其发展历程,难以全面的观一物。也就容易固化我们的错误常识。
      
      许多人也许还不明白考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往小了说,不了解这些是自误,往大了说则是误人了。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红楼梦》中就有如意、拂尘、麈尾、汤婆子等,我们不了解这些物件,就无法看懂这本巨著。出版家范用先生说三联书店的美编不懂“银鱼”是什么,以为是“鱼”,于是就在黄裳先生的《银鱼集》的封面设计上设计了鱼,这就是谬误了,但是我发现直到现在出的这本书的版本中还有延续这个错误的。就连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也有汤婆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太监、丫鬟对皇帝的妃子都叫“小主”。想好好去查一下。可见了解这些过去的物件是很有必要的。不懂的这些,拍电视剧会出笑话,做书会出笑话,看书也不能明白其意思,最终是自误误人了。
      
      小物件能玩出大学问,小物件,大学问,不得不重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