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萧易 撰文 袁蓉荪 摄影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前言

由萧易撰文、袁蓉荪摄影的《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即将付梓,他俩请我为之作序。之前,他俩曾访问过我,多半是问一些有关巴蜀石窟方面的问题,我虽然搞了三十余年的巴蜀石窟研究,也只能尽其所知作答。萧易是一位28岁的年轻人,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供职于《成都日报》副刊部,刻苦勤奋,才思敏捷,小小年纪就已出版了《古蜀国旁白》《纵目神时代》《金沙》《古城往事》四部著作,在报刊发表文字数百万,真不简单。袁蓉荪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绩斐然,已是一位著名的中年摄影家。近年来,他俩已成为一对合作伙伴,特别是对巴蜀石窟的考察与拍摄,频频出没于四川和重庆大大小小的石窟点。我看过他俩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作的有关巴蜀石窟的专题,文字和图片都不错,合作相当默契。    过去说巴蜀,即指四川;而今说巴蜀,指的是重庆(巴)和四川(蜀)。历史上巴蜀经历了几次分合,从地域文化而言,应属一个系统,但大同小异。单就巴蜀石窟而言,按石窟形制,真正称得上石窟的不多,如四川广元皇泽寺和重庆大足北山分别有一中心塔柱窟,其他也有些窟龛较为深广的亦可称为石窟。这些明显是受北方、中原石窟的影响。其实巴蜀地区大多为摩崖造像,即以龛形制为主的造像。如果说礼佛窟(如中心塔柱窟)和禅窟是起着信众礼拜佛和僧侣禅修的功用的话,那摩崖造像则犹如一幅幅石刻“宣传画”,让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这无疑是宣传佛教义理最佳的大众传播方式。    巴蜀石窟虽然分布点和数量较多,特别是四川石窟,几乎每县都有,只是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就此而言,在中国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在巴蜀石窟中,隋唐以前的早期佛教造像不多,仅在四川广元石窟中存有少量。隋唐以来,不仅佛像造像日渐增多,而且出现了一些道教造像,如绵阳、剑阁、潼南、仁寿、巴中、安岳等地。自盛唐至中晚唐,佛教造像在巴蜀地区更加兴盛,这与唐代玄、僖二宗避蜀不无关系。    分裂动荡的五代十国,独唯以杭州为中心的南唐和以成都为中心的前后蜀相对安宁,因此巴蜀石窟中五代的佛教造像在全国算是最多的。    宋以降,北方、中原石窟式微,而巴蜀石窟不但未衰,反而越来越昌隆。两宋时期,摩崖造像点不仅在巴蜀地区星罗棋布,而且造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特别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题材,如表现唐末五代柳本尊居士行化之“十炼”(民间密教之自残修行化导,即燃顶、剜眼、割耳、断臂、燃膝、炙阴等)。此题材在全国其他石窟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研究地方民间密教是非常可贵的实证资料。此外,大足宝顶山石窟是否为密宗道场,主持建造者南宋赵智凤与柳本尊有无传承关系;当中国密教在五代后已成绝响,而宋代巴蜀地区仍在民间盛行密教……这些都是由上述造像题材而生发出来的。其他还有不少独特性题材,兹不一一列举。    如果说巴蜀石窟中的隋唐佛教造像尚有北方、中原石窟的影响的话(主要是受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的影响),那么两宋时期,巴蜀石窟则自成体系,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均凸显出浓郁的地方化和民俗化特色。因此,中国石窟艺术史专家把宋代巴蜀石窟作为中国晚期石窟的代表,可谓恰如其分。尽管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一些两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但远不及宋代巴蜀石窟(尤其是安岳、大足)那样多、那样精、那样美、那样独特。    我过去接待过不少欧美及日本研究中国石窟的专家,他们认为中国的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北方、中原石窟研究的成果较多,而巴蜀石窟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他们都把目光投向巴蜀地区,试图挖掘这座宝库。不言而喻,这些外国专家由于受到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要深入挖掘又谈何容易。但他们希望当地专家能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撰写并出版有关巴蜀石窟的新的有分量的著作,以饱眼福。近二十余年来,巴蜀地区的有关专家也积极努力,陆续出了不少成果,至今还有不少人在为之奋斗。萧易这个年轻学子就是其中一位。    萧易和袁蓉荪合作的这本书,图文并茂,文笔流畅,读之饶有兴味。可以这样说,他俩均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去拿捏巴蜀石窟的。尽管文字表述没有专家研究成果那样深入全面,但他俩以图文互补的形式,从人文关怀视角去把定,使之生动有趣,文字阐释和直觉图像让大众更易亲近,读的人多了,传播的力度就强了,巴蜀石窟的影响也就更大了。    该书虽然没有尽收巴蜀石窟,但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点和佛教造像,以此可以窥其全貌。    他俩尚年轻,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加之合作默契,一定能不断地创作出更新更好的作品。大家拭目以待吧!    刘长久    著名学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专业中国佛教研究方向研究员、《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编委,曾出版《中国西南石窟艺术》《安岳石窟艺术》《南诏和大理国宗教艺术》等专著。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能触及灵魂的佛教人文旅游读本,打开这本书,就仿佛打开了尘封千年的佛窟史。如果说北方与中原的石窟写下了中国上半部石窟史的话,四川,显然就是下半阕。本书作者踏遍蜀地,以大量独家、精美、珍稀的摄影照片展现了四川石刻佛像的独特魅力,以及巴山蜀水天人合一的佛国宁逸,也让读者知晓了这些佛窟背后令人唏嘘的历史。书中,目之所及是法相庄严的各式佛像,我们的耳畔仿佛回荡起低声吟唱的梵乐,顿时忘却尘世的喧嚣。在尽情感受艺术的熏陶同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似乎也得到洗礼。

作者简介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成都日报社副刊部,出版有《金沙》《古蜀国旁白》《纵目神时代》等著作,《中国国家地理》专题撰稿人,《中国科学探险》《看历史》等杂志专栏撰稿人。2011年,《看历史》杂志将其专栏选编成《古城往事》一书。
袁蓉荪,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摄影作品入选第18届、19届和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曾获“富士胶卷杯”全国摄影百佳、柯达杯《中国摄影》99年度专业反转片优秀摄影师提名、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获得全国及四川摄影展览金奖、银奖;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摄影世界》、《中国国家地理》、香港《中国旅游》画报、《摄影之友》、《民族画报》、《中国科学探险》等主流刊物发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云朵上的羌红》画册。1989年在四川教育学院美术陈列馆举办摄影个人作品展,1991年在四川省展览馆举办“六只眼”摄影六人联展。

书籍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前言Introduction
巴蜀佛窟 中国石窟艺术下半阕 Buddhist grottoes in Sichua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Buddhist scultural art in
China
佛祖入蜀 Period of the Arrival of Buddhism in Sichuan
广元千佛崖 皇泽寺 佛祖入蜀前码头 Early sites of Buddhist art: Qianfo Grotto and
Huangze Monastery in Guangyuan
沿着米仓古道,佛走进了巴中 Vestiges in Bazhong: The diffusion of Buddhism in
northern Sichuan
旺苍佛子崖 木门寺 米仓道上的盛唐佛影 Buddhist art during the prime time of Tang
dynasty: Fozi Grotto in Wangcang and Mumeng Monastery
步步生莲 Expansion of Buddhism in Sichuan and the prosperity of
Buddhist art
广安冲相寺 肖溪古镇的春华梦忆 Rising in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old town:
Chongxiang Monastery in Guang’an
夹江千佛崖 牛仙寺 青衣江畔绽放的莲花 Art of Devine Lotus on cliffs on the green
river: Qianfo Grottoes and Niuxian Monastery in
Jiajiang
邛崃龙兴寺 石笋山 花置寺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唐代佛国 Vestiges along the South Silk Road:
Longxing Monastery, Huazhi Monastery and Grottoes in Shishun
Mountain in Qionglai
丹棱石窟 荒草与农田中的佛影 Lost on the open fields: sculptures on the boulders
and mounds in Danling
营山透明岩 那些与安禄山有关的石窟 Witness of the chaotic times: Touming Grottoes in
Yingshan
大佛之国 Culmination of Buddhist art in Sichuan
乐山大佛 天下第一佛 The Giant Buddha in Leshan: the world’s tallest Buddha
sculpture
大佛之国 寻访乐山大佛的孪生兄弟 Mystery of the Giant Buddha’s kin
梵音和鸣 Ripening years of Buddhist art in Sichuan
安岳石窟 隐秘的佛息之地 Sculpture of the Reposed Buddha in Anyue
大足石刻 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群 Dazu Sculptures: largest sculptured groups in
southern China
佛光涅槃 Ebbing of Buddhist art in Sichuan
泸县玉蟾山 铁骑下绽放的莲花 Survival of art in the invasion of Mongol warriors:
Yuchan Grottoes in Luxian

章节摘录

米仓道有条分支,从陕西宁强出发,经茅坝河、鹰嘴岩、木门镇、普济镇进入旺苍县城,也是连接金牛道与米仓道的一条重要通道,那些行色匆匆的官吏、商贾、僧侣、文人,也在木门镇的木门寺与普济镇的佛子崖,留下了一龛龛造像。佛子崖“文革”年间被炸毁,龛窟残损,菩萨的头颅与双脚已不知去向,地上随处可见佛祖、弟子、菩萨、天王、力士残损、开裂的身躯……那些俯拾即是的唐代碎片,将佛子崖的时光永远定格在了1969年。    旺苍佛子崖  木门寺    米仓道上的盛唐佛影    车水马龙,一个叫王伟自的小吏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六月,西蜀大地已是夏天,骄阳似火,天气一天热似一天。某个黄昏,一个叫王伟自的唐朝小吏在米仓道上跋涉着。王伟自此前在地平县(治今四川旺苍县普济镇大营坝)任员外尉,本是个芝麻官,却阴差阳错又被谪贬,作别家人,满腹忧愁地走在了赴任的道路上。    王伟自沿清江河而下,路过宝鼎罐山,抬头看到岩壁上一龛龛佛像,许是想起了伤心事,也找来石匠,开凿释迦牟尼佛造像,祈望早日回到故乡。唐代的石窟大多雕凿在寺庙的岩壁上。由寺庙的僧人主持,开龛耗时日久,王伟自公务在身,自然等不到石窟完工,拿出几两碎银交予僧人,自己匆匆踏上了走向异乡的旅程。    上任后的王伟自究竟有没有回来看看捐资的石窟,我们已难知晓,如果不是捐资开龛,这个唐朝九品芝麻官恐怕不会在史书中留下任何记载。米仓道是除金牛道外的另一条入蜀要道,其路线是从陕西汉中出发,翻大、小巴山,越米仓山进入蜀地南江县,穿南江县到巴中,尔后又顺巴河、渠江走水路南下重庆,或者陆路经蓬安、阆中、南充进入成都。王伟自走的这段是米仓道的分支,起点是陕西宁强,经茅坝河、鹰嘴岩、木门镇、普济镇,进入旺苍县城,也是连接金牛道与米仓道的一条重要通道。    唐时的金牛道、米仓道是联系蜀地与中原的两条重要通道,官吏从中原入蜀赴任,商贾往来贸易,文人墨客行吟西蜀,无不从这两条古道而过。唐人历来有开龛祈福的传统,那些行色匆匆的官吏、商贾、文人、挑夫、僧侣,也在古道旁的岩壁上虔诚地留下了一龛龛造像。除了王伟自的释迦牟尼佛,宝鼎罐山尚有“西方三圣”“七佛”“阿弥陀佛与五十二闻法菩萨”“弥勒佛”“佛塔”“一佛四弟子四菩萨”“地藏”等40余龛,造像面容丰腴,身材粗壮,璎珞华美,颇有盛唐之风。    一千多年后的盛夏,我和摄影师袁蓉荪从旺苍县城出发,沿着清江河畔的旺普公路(旺苍县城到普济镇)前往普济镇五星村,宝鼎罐山与五星村隔河相望,当地人称为佛子崖。清江河两岸方圆几里无桥可通,想到宝鼎罐山只有趟水而过,大多数时候,宝鼎罐山没有任何游人与香客。73岁的文管员侯端龙领着我们,沿着清江河走了半里路,才找到一处浅滩,河水刚漫过小腿肚子,夏天河水湍急,加上鹅卵石上满是青苔,很难保持平衡。袁蓉荪一脚踩在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上,在水中摔了个四脚朝天,连手中的尼康D700也掉入水中,待到上岸,相机进水,已无法拍摄了。    粉身碎骨,1969年的历史碎片    三霄趟过清江河,穿过一片鹅卵石河滩,半山腰有个青砖小院,侯端龙打开木门,这是怎样一幅场景呀:岩壁上的龛窟大多残损,裸露出暗黄色的岩体;菩萨的头颅与双脚已不知去向,仅留下一尊尊披戴着璎珞的身躯,有些佛像的身躯如同被利斧齐刷刷斩去一半;地上随处可见佛祖、弟子、菩萨、天王、力士残损、开裂的身躯,菩萨的璎珞,猛兽的头颅,空空荡荡的莲台以及那些精美的佛帐形龛楣。    1969年盛夏,当时的五星村还叫五星公社,公社有6个生产队,宝鼎罐山挨着五队跟六队。一天下午,公社的高音喇叭骤然响起,喇叭那头公社主任慷慨激昂,要求五队、六队的村民到宝鼎罐山打菩萨,为了和封建残余划清界限,显示革命到底的决心,地主、富农成分的家庭必须参加,否则就扣工分。    六队地主、富农成分的家庭多,在公社常常抬不起头,这次为了争表现,纷纷摩拳擦掌,有人去公社搞来炸药,搭上梯子,在岩壁上钻了一个个炮眼。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河滩也为之震动,浓烟腾起,飞石乱溅,一块块巨石轰然倒塌,那些栩栩如生的佛祖、天王、菩萨、伎乐、弟子、供养人瞬间支离破碎,散落在河滩上。侯端龙当时是六队的贫下中农,目睹了整个过程。    五队没有地主、富农,贫下中农就从河中捞起黄泥,涂抹到佛像上,也算蒙混过关了。王伟自的释迦牟尼佛就这样保存了下来,邻近的几个小龛也侥幸躲过一劫。    几年前的一个深夜,一群盗贼摸黑来到宝鼎罐山,盗走了“西方三圣”的头颅。“西方三圣”雕凿的是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大小与真人无异,是佛子崖规模最大、最精彩绝伦的一龛。“文化大革命”中“西方三圣”身躯被炸毁,观音与大势至的头颅侥幸保存下来,却终究没躲过盗贼的黑手。2006年,旺苍文管所依山修建了一圈围墙,侯端龙跟他的兄长侯敏龙,两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从河滩中扒出了许多残破的佛像与碎片。侯敏龙当年是六队的队长,据说炸药就是他从公社搞到的。    佛子崖毁于“文革”,可谓不幸;残损的佛像并未成为铺路石,又是不幸中的万幸。那些俯拾即是的唐代碎片,将佛子崖的时光永远定格在了1969年。    P71-75

编辑推荐

萧易编著的《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从5000多张照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234幅淡黄色佛像,祥和谧静,使人仿佛身处其中,感到神圣而奇妙,在这里,可以尽情感受艺术的熏陶。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空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好书,没想到作者会关心这些深山中的佛像
  •   厘清了中国石窟脉络,中国学者真该好好关注下西南石窟
  •   非常好,凡是经典的石窟都游览了,最爱华严寺,茗山寺,可惜梁思成没有去过,不然会有高度的评价。
  •   之前只听过敦煌,云冈,龙门等,其实作为一个四川人,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美丽的石窟,而这些石窟面临的危机比那些已扬名在外的更大,保护的力度也很弱,很是担心啊
  •   萧易的文章经常在《成都日报》上看过,以前一直喜欢,只是没想到并不是四川人,更想不到是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
  •   文笔一流,题材独特
  •   去年去过那些地方,现在依旧历历在目。一本好书!
  •   资料翔实,装帧考究,值得收藏的好书
  •   书不错,面比较广,四川到处都有那些东东,但熟视无睹,不知来龙亦不知去脉,读书后知道啦!
  •   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片、一篇篇意境悠远的文字;一个个村寨、一座座龛窟;一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血的28岁作家、一位《中国国家地理》的签约摄影师,历时6年,潜心研究巴蜀石窟的心血力作。初拿到这样一本沉甸甸的书籍,顿时让我的心为之一振,阅读之中才发现,书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才令这本书更加的厚重。本书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 中国的石窟史究竟是否真的是“唐盛宋衰”;二、 佛教石窟在巴蜀地区的流传脉络;三、 不同朝代佛教石窟、造像的特点。整本书阅读下来,不但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可以跟随佛陀的脚步,尽情游历在巴蜀的山山水水之间,仿若木鱼声和佛号声萦绕耳畔,佛教胜景又一次来到巴蜀大地。读完本书,一方面让我为二位作者的敬业精神所鼓舞,他们几乎探访了巴蜀地区所有存在佛教石窟、摩崖造像的地方,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后世了解佛教在巴蜀的流行史做了巨大的贡献;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巴蜀地区,在每一个村寨里、在每一块田地旁、在每一户老宅后你都可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一座慈眉善目的观世音、一座低眉顺眼的弥勒佛。。。可以想象那时光之轮一步步的走过隋代、盛唐、宋代的时候,佛教在巴蜀地区所拥有的巨大的信众团体和当时的盛况。可以...说,本书二位作者对于巴蜀地区佛窟的探索是继德国建筑师柏石曼、法国探险家色伽兰、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等同仁、杨家骆、顾颉刚、马衡率领的考察队之后的对于巴蜀地区佛教石窟探究最为彻底的研究者。而与以上几次研究不同的是,本书作者从2006年开始,多次深入巴蜀,一次次的探究,凝结了大量的心血,也更加深刻地看到了巴蜀佛窟的变迁。比如对于安岳双龙街乡孔雀村孔雀明王佛像的考察就是如此。作者曾经于2007年、2009年、2011年三次到达同一村落,专门研究孔雀明王,也一次次的见证了孔雀明王——从2007年的置身于村民周世夏家的灶台旁,到重见天日,最后到有了挡风遮雨的风雨亭——的悲喜命运全过程。诚如作者所言:“从某种程度而言,孔雀明王的变化,何尝不是巴蜀石窟的现状——虽然藏于深闺之中,却正在为世人所知,关于巴蜀佛窟的保护也正在进行。”佛教石窟最初的兴建者是代表朝廷的皇室成员,慢慢的随着在巴蜀地区的深入以及朝代的变迁,更多的中下层官员甚至黎民百姓开始参与到兴建佛窟的运动中,也正因为此,佛教石窟才得以在巴蜀地区成功握住中国北方、中原所传下来的接力棒,完成了中国佛教石窟史的下半阙,这不能不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真正的流芳百世一定来自于民间对此的深刻认同和参与,而非官方的那些强制措施。本书还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作为注定输掉的一方,人类究竟可否通过其他方式来延长我们的生命尺度?那些经历千百年或清晰、或模糊的龛窟、造像,究竟给我们带来多少启示呢? 阅读更多 ›
  •   书里面图片都是原创,拍的不错,排版纸张印刷什么的都很好,喜欢这类题材的朋友可以买本,印数是6000册。上传了3张图片,手机拍的不是很清楚,希望能给你有小小的帮助~~~有帮助就点下那个“是”哦谢谢
  •   这是市面上关于巴蜀石窟综述的唯一好书.图片精美(很多在诸如国家地理上出现过了),涉及的地区较全面.文字简洁.如果能提供旅游信息就好了,市面上好像还没有石刻主题的指南.
  •   排版不好,照片小气,只是记录现场,没有清晰完整的呈现,算是随便翻翻的
  •   我是四川的 可以买哈 对四川石刻艺术的了解吧
  •   图片和印刷质量都还好
  •   很不错的图书,很精彩。
  •   看多了严肃的专著,转而看这样一本介绍四川石窟造像艺术的书,突然觉得书原来也可以这样来品读夏日的凉风自林间徐徐拂来·····好惬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