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全(上、下)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作者:石伟坤 编  页数:780  
Tag标签:无  

前言

《周易》,又名《易经》、《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即《周易古经》,分上、下两篇,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传”即《易传》,又称《易大传》、《十翼》,大约著成于战国晚期。    《周易》经、传的作者与撰著年代素有歧说。司马迁著《史记》云:“伏羲作八卦”(《日者列传》),“西伯拘美里,演《周易》”(《太史公自序》);“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世家》)。以为伏羲创八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序《易传》,汉唐间以此为权威性论断。经过后人考证,《易》非出于一人、成于一时,这个观点成为共识。    “易”曾为筮书之通名,《周易》曾与传说中的筮书《连山》、《归藏》合称“三易”。其本为占筮书,孔子则视其为哲学著作,此后汉人以象数解之,魏晋玄学家则借以谈玄,更有宋人主河图、洛书之说,将其演变为方士之书。但书中载录了不少殷周故事,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思想、风俗的宝贵材料。    《易经》通过卦的排列、卦形变化及卦、爻辞来喻示哲理。其基本符号为阳“一”与阴“--”,两个符号作不同组合叠作三层,共有八种组合,产生八个图形,即为八卦:    三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体。八卦中任意两卦相重,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乾》、《坤》二卦各多一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共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周易》“经”的部分。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以《乾》、《坤》为始,以《既济》、《未济》为终。喻示着事物从发生,中间经过或通泰或悔吝的发展阶段,以至最终完成(“既济”)的全过程;而事物的完成阶段又意味着一个新过程的开始(“未济”)。六十四卦的体系呈开放状,表示事物的发展未有终穷。    《易传》由《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共十篇所组成,称为“十翼”,意指其为经之羽翼。《文言》专释《乾》、《坤》二卦卦辞。《彖传》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彖意断,即断一卦之义。《象传》释卦名、爻辞。以上三种归附于有关经文之下。《系辞》为《易经》通论,内容庞杂。《说卦》专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所象之事物。《序卦》释六十四卦顺序。《杂卦》说六十四卦卦义,错杂释之,故日杂。以上四种单独成篇,列于经文之后。    《易经》集卦辞、爻辞共四百五十条,从形式上进行分析,依李镜池《周易探源》,可分六个类型:    一、纯粹定吉凶的辞。例如:《乾》,“元亨,利贞”。    二、单叙事而不示吉凶。例如:《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三、先叙述而后吉凶。例如:《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四、先吉凶而后叙述。例如:《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五、叙事,吉凶;又叙事,吉凶。例如:《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六、混合的:或先吉凶,叙事;又吉凶。或先叙事,吉凶;又叙事。例如:《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易经》的卦辞、爻辞是古代长时期积累起来的临事卜占结果的记录。它涉及祭祀、战争、生产、婚姻、天灾等方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易经》是我国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著作之一。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评论文化大观园里垒起一座神秘的宫殿;在以政治、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里,开辟了广阔的哲学天地。数千年来,属于不同思想和学术派别的学者,覃心竭力地对它进行解释和阐发,以致它的本来面目尽为神学的迷雾、释道的玄谈以及儒家的义理所笼罩,从而也形成了庞杂的易学体系。    《周易大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依照权威版本,对《周易》进行了精心注译,可极大地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周易原典。下卷包括“易经与中国历史文化”、“易经疑难详解”,以及易经百科知识问答。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易经文化,本书还专门搜集众多古版本易典原图,供读者欣赏。另外,我们还为有了一定易学基础、希望更好地把握易经文化的读者,附上了一部“四库全书”本《易数钩隐图》,相信会在开拓读者视野、提高其易学水平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的编撰,必然还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诚恳盼望广大读者、方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供我们修订改进。    编者

内容概要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玄奥神妙,博大精深。它始于远古,用于历代,传世至今。古人用它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在历史长河中,《周易》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伟大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象征。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易经注解第二编 易经与中国历史文化第三编 易经疑难详解第四编 易经百科附录一 易经图集附录二 《易数钩隐图》版本欣赏

章节摘录

插图:叔梁是鲁国贵族孟献子手下的一名武士,腰圆体壮,体力过人,以勇武闻名于诸侯。叔梁乃字,纥是其名,“叔梁纥”为尊称。在诸侯间的战争中叔梁有勇有谋,立下不少战功,于是被封为陬邑大夫,成为当时的贵族。邑字在古代指国家的意思,也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大夫为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可见到了孔子父亲的一代,又转为世袭的贵族了。并且他的封地便在鲁国的“陬”这个地方。叔梁虽然事业有成,但却一直没有儿子。他娶施氏为妻,连生九女;又娶一妾,生下一子,只是这个孩子是个脚有毛病的残疾儿。叔梁为使先人香火有后,于是在六十余岁时向颜氏求婚,将颜氏年龄最小的三女儿徵在娶了过来。叔梁与徵在生下一子,便是孔子。关于孔子的出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天的社祭中,叔梁与徵在野合而生下的孔子(古时有在春社及秋社祭时男女野外群交的风俗)。故《史记》中说:“纥与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叔梁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为了避免叔梁那个多子女、多妻妾的家庭的各种矛盾,徵在离开了孔家,带着小仲尼卜居曲阜城内,有可能便是回到了娘家的附近居住。正因为如此,孔子的童年便没有享受到贵族的生活,而是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布衣生活。这种生活《史记·孔子世家》中被描述为“孔子贫且贱”。孔子十七岁时母亲便去世了。而母亲并没有向孔子透露过孔子的身世。在极其注重孝道的鲁国,按照“生同室,死同穴”的规矩,该如何将母亲与父亲埋在一起呢?这使孔子有些犯难了。这时,一个与颜氏为邻的挽车夫的母亲向孔子透露了关于其生父及显赫家世的背景,并告诉他孔氏一族迁鲁之后的家庭公共墓地的所在地。至此孔子才知道自己是世袭大夫的贵族后代。《史记》中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并且他邻居的职业是“挽车夫”,可以看出孔子的母亲的家庭便是以给人举行丧礼或祭祀之礼仪为职业的。因为按照周制,城邑之居民以职业及社会身份地位之别而分类居住。世居世业,不能改变身份。孔子从小便经常看见大人们、举行丧礼及祭礼的仪式,所以他小时候便以模仿这些仪式做游戏。受环境的影响,礼乐便在孔子的心中扎下了根。孔子说自己“十五而志于学”,其实当时学的不过是一些丧礼祭祀之术,好能够胜任代代相传的职业。而这些,却也正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孔子知道自己的身份后,便不再安于现实的穷困生活了,因为大夫是世袭制的。他于是做了一件极其勇敢的事件,即找到并挖开叔梁的坟墓,将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这一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是世袭大夫的贵族后代。孔子葬母得到了贵族名分,可是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世袭的土地与权利。可能孔子的父亲去世后家道衰落,其所封的土地已被其他贵族所占有(战火频繁的春秋末期,这种情况应该是常见的事)。当时季氏家“飨士”,孔子便腰里系着一根麻绳前往,不料却被拒之门外。飨士,是古代大贵族招待游士的饮宴,贵族借此“优贤礼士”之机联络感情,笼络士心。年轻的孔子也许认为自己也够这个资格去不花钱吃一顿好饭菜,结果却被季氏的家臣阳货损了一顿:“季氏宴请的是游士,哪敢请您这样的人啊!”因为孔子是世袭贵族之后,比游士级别要高,当然不应当参加这个宴会了。受到训斥的孔子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肯定觉得身为家臣的阳货训斥自己是失礼的,又想到自己现在仍然穷困潦倒,自然会感到礼制不健全的害处。

编辑推荐

《周易大全(珍藏本)(套装上下册)》是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易大全(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