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斋弦音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作者:张玲 著  页数:236  字数:12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柳鸣九深圳海天出版社似乎颇有点“散文随笔情结”,前几年,他们请季羡林先生主编了一套“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丛书,效果甚好。于是,他们再接再厉,去年又策划出新的书系“世界散文八大家”。可惜此时季老先生已经仙逝,他们只好等求其次,请柳某出面张罗。此“世界八大家”,召集实不易,飘洋过海,总算陆续抵岸。但书系尚未全部竣工之际,海天又策划了一套新的文丛,以现今健在的著名文化人的散文随笔为内容。大概是因为柳某与海天已有一次愉快的合作,自己也常写点散文随笔,又身居“人杰地灵”的北京,便于“以文会友”,于是,海天又要柳某出面张罗。这便是这套书系产生的来由。什么是散文随笔?前几年,一位被尊为大师的权威人士曾斩钉截铁地谓之为“写身边琐事”。我曾努力去领悟其要义,但就自己有限的文化见识,总觉得这个定义似乎不大靠谱。就“身边”而言,散文随笔的确多写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但远离自己的人与事入文而成经典散文者实不胜枚举;就“琐事”而言,散文随笔写人写事确讲究具体而微,知微见著,以小见大。但以经国大业,社稷宏观,高妙艺文,深奥哲理为内容的名篇也常见于青史。不难看出,对于散文随笔而言,“题材不是问题”,任何事物皆可人散文,凡心智所能触及的范围与对象,无一不可成就散文也。故此,窃以为个人心智倒是散文的核心成份。那么,究竟何谓散文呢?散文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用定义式的语言来说,散文就是自我心智以比较坦直的方式呈现于一定文学形式中,而自我心智者,或为较隽永深刻的自我知性,或为较深在真挚的自我感情。说白了,如果是思想见解,当非人云亦云,而多少要有点独特性,多少要有点嚼头与回味;如果是情感心绪,那就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本色的、率性的,而要少一些矫饰,少一些虚假,少一些夸张。是的,尽可能少一些,如果不能完全杜绝的话。诗歌中常有的那种提升的、强化的、扩大的感情似乎入散文不宜,还是让它得其所呆在诗歌里吧。至于“一定的语言文学形式”,不外意味着两点,一是非韵文的,这是散文有别于诗歌的最明显的标志;二是要有一定的修饰技巧,一定的艺术化,这则是散文随笔不同于公文告示、法律条文、科普说明以及各种“大白话”的重要标志。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散文随笔。我在自己的学术专业之外也经常写一些散文随笔,就是按照自己以上的理解来“炮制”的。今天,我被委以主编重任,也是按照自己以上的理解来操作的,至于我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是否完全实践了自己的理念,是否达到自己的理念,在这次主编工作中是否有不合理、不人情的要求与安排,那就很难说了。呜呼,知与行的脱节与矛盾,人的永恒悲剧也。出版社策划这个书系的时候,规定约稿对象为当今的文化名家。当今的文化名家种类何其多也:有在荧屏上煽情与讲道的主持人,有靠摆Pose与哭功而大富特富的影视大腕,有靠搞笑与搞怪的演艺奇才……人人都在写散文随笔,这大有成为当今散文随笔的主旋律之势。但按我个人的理解,这里所讲的文化名家不外是两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著名学者与具有学者底蕴的著名作家,这两者的所长正是我对何为散文理解中所谓的“心智”这一大成份。由于我自己的圈子所限,这一辑的约稿对象全是上述的第二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著名学者,而且基本上都是弄西学的学者或游学国外多年的学者,多散发出一点“洋味”的人。学者写散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有点越界,侵入了文学家地盘。但对于学者来说,特别是对人文学者来说,却完全是性之所致,是一种必然。他本来就有人文关怀、人文视角、人文感情,这种心智状态、心智功能,一触及世间万物,就莫不碰撞出火花。只要有一点舞文弄墨的兴趣、冲动与技能,自然而然就可以产生出有点意思的散文随笔了。虽说舞文弄墨也是一种专门技能,需要培养与操练,但对于弄西学的人文学者来说,整天在世界文库里打滚,耳濡目染,这点技能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况且,人文学者于散文更有自己的优势,毕竟,他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而得益于世界各种精神文化的滋养,其可调配的颜色自是更为丰富多彩:说不定,也许我们这个时代有意思的散文随笔正是出自学者笔下呢,学者散文实不容当代文学史家忽视也……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就会变成“王婆卖瓜”啦,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一辑学者散文也许能给文化读者多多少少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感觉。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人文学者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们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
《榆斋弦音》是诗人、学者、著名翻译家张玲的散文作品集。《榆斋弦音》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书籍目录

中国的、外国的月亮
悬石坛遐思
嗨!尼亚加拉
未名湖,我的镜子
海燕今昔
初度儿童节
年节一乐
冬之籁
山海祭
——悼先父张谷若先生
高山白雪
红果寿吾师
画眉深浅人时无
美妙一瞬话当年
这两位纠结于心的老人
——狄更斯、罗孚
识英雄于“未遇”
——威廉·泰尔乡里行记
锡雍,你载了多少沉重!
卢塞恩四奇
平遥·阿维农·呼唤绿
专访与邂逅:库克船长
译家的旅次自由联想
地灵人杰说不尽
当初那个鲁宾森
美德共修名长存
旱夭诗人的不归路
蚀后月更明
伦敦北头谒马恩
——游学日记二则
心潮在这里澎湃
——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地
风雪觅芳踪
处处邂逅斯蒂文森
泰晤士河畔的铭文
塔与诗人
再访那个奥斯卡
在美妙的都柏林城
皓首天涯任翱游

章节摘录

  中国的、外国的月亮只有正月十五的月亮,堪称冰轮。皎洁清冽,当空高悬,像青石板上镶着一块羊脂玉。今年灯节的月,分外明亮,禁燃鞭炮和使用无铅汽油,应占头功。我和张扬夙喜中秋和灯节赏月。眼前中秋在即,对那提早上市的满街月饼,倒并未十分在意,一心只盼届时遇上个好天气,而不是满天土红色的污浊。正月十五那天,面对冬季的皓月,真是心旷神怡,不禁想起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如何如何的那个掌故,于是对张扬戏言:“这一回,在这儿的外国人,也该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了吧!”去年中秋,我俩倒是好好看了看美国的月亮。那是到科罗拉多州博鲁德市的第二天。居停主蒂姆夫妇特意准备了中式菜肴,甜点,是我们从旧金山中国商城那带来的广式月饼,这让我们几乎忘了他乡逢佳节易于产生的乡愁。饭后,他们上楼准备次日授课,我俩则排扉跨上阳台,对月凝神。博鲁德是一座美丽古老的山城,我们的住所就在城郊山麓。中秋又值雨后,空气格外甘醇。眼前林木葱茏的群山和翠绿芊绵的草场依稀可见。我俩自然而然又谈论起中国和外国的月亮。其实我们中国人向来还是喜欢故乡的月胜过他乡;不然,1000多年前的大诗人杜甫,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呢?固然,杜甫似乎没出过国,他的比较,仅限于国内,那么他那时的故乡,显然是未遭空气污染之害的。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在大西北也常见到令人赞叹的月,那也是因为那里地广人稀,大气明净。那里正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还看到过一次红色的月亮,像初升的太阳,只是少些光焰,那是在英格兰西南海岸的韦默斯海滩,距今已近四年。那日是哈代年会的第五天,白天和晚间的学术和娱乐活动均已结束,圣玛丽教堂的音乐会散后,仍有30余会众麇集不去。大家相呼相携,分头坐人十几辆轿车,顿时,马达嘶嘶,汽车如离弦之箭,鱼贯向韦默斯进发。这是历届哈代年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特别余兴活动,在午夜的韦默斯海滩上,由会员自己朗诵哈代诗歌。  ……

编辑推荐

  张玲是诗人、学者、著名翻译家。《榆斋弦音:张玲散文随笔精选》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包括父亲的故事、我的中学时代、“小蛮女”记趣、语塞与无语等,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是一本了解张玲的好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榆斋弦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