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陈京浦  页数:151  

内容概要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元明之际就有记载。作品多以阴剪手法表现背景物象,构成线条的韵律,与前景人物形成虚实对比。风格秀丽,形象生动,极富装饰性和想象力。其中戏曲人物剪纸,线条刚劲,块面大气,图案清雅,既有别于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之气,又迥异于南方其他地区剪纸的纤细绵软之态,成为中国剪纸的代表品种之一。
  陈京浦主编的《浦江剪纸》从自然环境、起源发端、历史沿革、艺术表现、传承谱系、文化特征、保护方式等予以全景全息式的纪录和反映,力求科学准确,图文并茂。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概述
【壹】浦江剪纸艺术的渊源
【贰】浦江剪纸艺术的流变
浦江剪纸的艺术特征
【壹】剪纸的艺术形式
【贰】浦江剪纸的艺术特色
【叁】浦江剪纸的价值
浦江剪纸的品种和功用
【壹】浦江剪纸的品种
【贰】浦江剪纸的功用
浦江剪纸的技艺
【壹】工具与材料
【贰】工艺流程
【叁】技艺特色
【肆】传统剪法
浦江剪纸现状及传承保护
【壹】浦江剪纸的普及与传承
【贰】浦江剪纸的创建与保护
【叁】传承谱系与代表人物
附录:浦江剪纸作品欣赏
【壹】传统剪纸作品
【贰】现代剪纸作品
后记

章节摘录

  江南丝竹的形成与发展同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地理与人文环境,以及海派音乐博采众长的特点息息相关。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江南丝竹曾与这一地域的戏曲、说唱歌舞、器乐、宗教音乐等音乐形式相互影响,进而形成风格鲜明却又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江南音韵。  【壹】江南丝竹与戏曲音乐  江南是戏曲音乐繁盛之地。明代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提到“教女戏先习丝竹”的场景。由此可见,江南丝竹早已与戏曲相关联。  明清时期曾盛行于江南各地的家乐班,《明清家乐研究》中列出:苏南(无锡、苏州、扬州、南京、常熟、武进、昆山、太仓等),浙东北(绍兴、杭州、嘉兴、平湖、湖州等),沪上(松江、上海、嘉定)三地共有家乐班二百三十八家。表演内容主要以戏曲、歌舞、器乐为主,所用丝竹乐器包括琵琶、筝、阮、箫、管、提琴、拍板等。'  晚清时期则以“堂名”较为盛行,多以吉祥、富贵等作为堂名的雅号,如“福寿班”等,主要应用于喜庆宴会(做寿、婚嫁)人家之邀,到喜庆之家的厅堂设位排座进行清唱。成员一般由六至八人组成,表演内容一般是以演唱昆曲、摊簧,演奏丝竹、打击类乐器为主,演唱的内容则是以昆曲折子戏、单散曲目和民间流行时曲为主,用丝竹乐器伴奏,并常将一些戏曲常用曲牌如[八板]、[小开门]、[三六]、[玉娥郎]之类作为单纯的丝竹演奏,以用于与喜庆活动相关的“坐乐”或“行乐”程序。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