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的故事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林文力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林文力  页数:196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主导思想。在过去的30多年里,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经济上确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电脑、电视、手机、汽车等。这些外企不仅可以轻松地得到高额回报,而且还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开拓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才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还有少数人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干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文凭造假”等事件,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毒害了社会风气,引发人们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势必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策划出版了这套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此套丛书遴选了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科学家,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气象学家竺可桢,生物学家童第周。他们是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旗手,他们是钻研世界难题的佼佼者,他们是专业领域的带头人……他们牺牲自我享受的优越的生活,以国家前途为己任,在吃不饱、穿不暖,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持之以恒,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可歌可泣的大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专心致志于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让世人铭记。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内容概要

钱伟长是一位知识全面的人,他在科学、政治、教育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然而,钱伟长会见记者及各界人士时,始终强调他那不变的一句话:“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60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这本《钱伟长的故事》是“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钱伟长的生平事迹。 《钱伟长的故事》的作者是林文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七房桥走出的新星
第一节 书香门第出身
第二节 丰富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懂事的孩子会挑花
第四节 初中门前的抉择
第五节 高中榜上的“孙山”
第六节 父亲溘然离世
第七节 “开夜车”的习惯
第八节 艰难的抉择
第二章 从清华到西南联大
第一节 文科状元也是理科盲
第二节 “我要进物理系”
第三节 造就奇迹的小个子
第四节 物理系的拼命三郎
第五节 南下抗日宣传
第六节 动荡不减成绩
第七节 战乱中收获一世深情
第三章 从多伦多到加州
第一节 坚决不要敌人签证
第二节 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第三节 创概念的博士论文
第四节 加入喷射推进研究所
第四章 回到祖国去
第一节 回国初的艰苦生活
第二节 时刻忠于祖国
第三节 解放前的黎明
第四节 解放后的丰收期
第五节 一心为民造福
第六节 速成科技语言
第七节 科学奖金的获得
第八节 科学家的苦恼
第五章 风雨飘摇中的不屈灵魂
第一节 招来灾难的真话
第二节 “右派”教授的彷徨与执著
第三节 奋发向上的儿子
第四节 把工作从“地上”转到“地下”
第五节 乱世中的隐忍
第六节 狭窄房间里的坚持
第七节 困境中遇见真善美
第八节 一两中的“三钱”
第九节 接见国际友人
第十节 对四国的访问
第十一节 研制高能电池
第六章 在朝阳中绽放
第一节 鞭炮声中迎新生
第二节 为祖国鞠躬尽瘁
第三节 甘当人梯,提携后学
第四节 三个任务
第五节 六个公开讲座
第六节 “世界上最老的校长”
第七节 教育理想的实践
第八节 主持王宽诚教育基金
第九节 80年代的又一次绽放
第十节 倡导中文计算机的研究
第十一节 全能的科学家

章节摘录

1912年10月9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的钱家大宅。这个生命的到来,为经历了诸多不幸的钱家大宅带来了一片难得的喜气,每个人都在心中欢呼着,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微笑着。这个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小生命,就是钱伟长。    七房桥村的钱家曾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明代中叶时是当地首富。到了清同治年间,钱家五世同堂,更一门走出了两位举人,轰动了整个朝廷。为庆贺此事,朝廷当时还御赐了“五世同堂”、“贡士及第”两块横匾。可惜天意弄人,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    之后的一年,钱家最年长者和最年幼者相继辞世。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而钱家也开始了衰落。到清末时,钱氏的后人钱季臣,一个县学秀才,以教私塾养家。他在父亲去世后接任族长,共生有4个儿子,长子钱挚、次子钱穆、三子钱艺、四子钱文。不幸的是,钱季臣在39岁时便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最大的儿子还不足15岁,钱家陷入了困窘之境。长子钱挚幸得荡口义庄的资助,才得以顺利从常州中学的师范科毕业。    毕业后,钱挚因品学兼优,被屠文博校长推荐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深造,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三位弟弟也需要培养,钱挚便返回家乡创立又新小学,任校长。    钱挚做小学教员时,月薪不足10块钱,而且上有高堂,下有幼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艰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却清贫乐道,默默耕耘着。    钱伟长是钱挚的第二个孩子。他本来还有个姐姐,但未满周岁便夭折了。饱受打击的钱家对这个儿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与企盼,因此,钱挚为其取名伟长,取自建安七子中徐干的字,寓意见贤思齐,希望他将来长大成人能有一番作为。    作为长子长孙,幼年的钱伟长生活简单而快乐。奶奶、叔父等人经常给他讲爷爷钱季臣的故事,使他完整地感受到爷爷的人生和抱负。    钱伟长的爷爷钱季臣作为清末秀才,思想并不保守。当时他积极吸收各种新信息,经常阅读上海出版的报纸。上海作为新思想汇集的地方,报纸就是当时新思想、新观念的承载体和传播渠道。通过阅读报纸,钱季臣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并很快消化吸收,将这种思想结合本地的实际,建立起了“钱氏怀海义庄”。他让族人把原先由个人管理的田地交由义庄管理,义庄则聘两三位账房先生主管收租、交税和福利工作。作为族长,他和一位公推的副主任负责监督工作。义庄规定,凡是七房桥的孤寡老人及失去父亲的未成年孩子,每人每月可以从义庄领取一斗米、一贯钱作为生活之资。    钱氏怀海义庄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佃户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使七房桥的经济恢复了生气。县知事也大加赞同,并全力支持。    钱季臣兴办义庄的事迹很快在附近流传开来,不到3年,无锡、苏州、昆山、常熟、太仓,甚至崇明都纷纷成立了义庄。而钱季臣本人这种愿为人民群众挑重担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钱家几代人。    钱季臣的妻子便是一位颇具士人之风的女子。钱季臣去世后,一些族人建议她向义庄申请领取生活物资,但她果断地回绝了。不仅如此,她还经常为村中其他贫困百姓申请救助物资。像她这样具有大义大德精神的女性,怎能不受到大家的敬重呢?当时年幼的钱伟长虽然不能深刻理解奶奶的这些做法,但奶奶坚持为之的行为和周围人的赞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在无形之中为他树立了重道重义的典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了两件与钱氏怀海义庄相关的事情,说明兴办义庄还能惠及后人。    第一件事发生在1950年土地改革时。当时在评定地主和富农时,曾经富甲一方的七房桥只评出两个地主和几个富农,其余都是贫下中农和村镇贫困户,而且评出的两个地主还都是早年已迁入上海的工商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村里大量的土地都由钱氏怀海义庄统一管理,不属于各家各户了。    第二件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造反的红卫兵批斗“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钱伟长,指控他在旧社会能顺利读完中学和大学,还得以出国留洋,他的家庭一定是地主、官绅,甚至还可能是土豪!这些传言引起了清华大学的重视,于是各派各组三番五次地派出专案组到钱伟长的老家七房桥调查他的身世。结果发现钱伟长出身贫寒,家里一没钱二没势,父亲只是一个贫穷的乡村教师,之前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清华大华这样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像钱伟长这样“根正苗红”的教授实属罕见。    实际上,不仅祖父母的高尚行为钱伟长树立了榜样,父亲钱挚的儒雅沉静气质也深深影响着钱伟长。多年之后,他才明白父亲的这种气质来源于男儿当肩挑天下的豪气。这种豪气深深地烙刻在钱伟长的心中,也促使他在人生中面临“大我”和“小我”的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大我”。P2-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  ——钱伟长

编辑推荐

这套“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汲取老一辈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发现真理、淡泊名利、戒浮戒躁、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谋求人类幸福的伟大理想,为祖国富强和全人类的福祉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这本《钱伟长的故事》(作者林文力)是“爱国奉献创新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钱伟长的生平事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钱伟长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