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共4册)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吴登美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吴登美  

前言

典故,顾名思义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它是浓缩的历史,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段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我们了解到楚汉争霸时的一段历史;“门可罗雀”,又让我们品味到世态的炎凉;“祸兮福兮”留给我们的则是韵味深长的哲理……典故是浓缩的历史,也是语言的精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典故,就会使语言变得精辟、凝练,谈话富于感染力。一个人如果拙嘴笨舌地说“用一块石头打下了两只鸟”那和用“一石二鸟”相比,就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所以过去的文人提起某人有学问,常常说他满嘴出典,就是这个意思。典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深究一下某个典故的出处、典故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准确含义,则是很多人不能回答的。为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典故知识,我们组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华典故》一书。典故大多来源于历史文化典籍,所以我们在先秦到晚清的历史中穿梭,广泛涉猎,广泛筛选,最后精选出近2000则典故。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为方便读者查阅,我们根据含义把这些典故分成了言志、情感、形貌、经济、世态、闲趣、言语、勤政、暴政、国家、司法、品行、学问、境遇、罪戾、交往、失策、谋略、景物、时令、人伦、哲理、功业、技艺、军事等共25篇。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典故在演变过程中,基原有含义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在分类时难免有不妥之处,读者阅读时如了解了一个个典故,进行了一次语言和历史旅行,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中华典故》编委会2009年5月

内容概要

  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世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我们领略到楚汉争霸时的一段历史;“门可罗雀”,又让我们品味到世态的炎凉;“祸兮福兮”留给我们的则是韵味深长的哲理。

书籍目录

第一卷言志篇情感篇形貌篇经济篇世态篇第二卷闲趣篇言语笛勤政篇暴政篇国家篇第三卷司法篇品行篇学问篇谋略篇景物篇时令篇人伦篇哲理篇功业篇技艺篇军事篇第四卷境遇篇罪戾篇交往篇失策篇

章节摘录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古老最隆重,在人们心目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逢春节来临,那些在异乡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总要千方百计、不辞辛苦地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春节如此重要,其习俗也丰富多彩。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爆竹,拜年,舞龙灯……其中,守岁的习俗在除夕之夜最为盛行。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家人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围坐在一起,谈笑玩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人们除了守岁之外,还有一种乞如愿的习俗。他们把一个布做的小人,扔在灰土堆中,举着棍子痛打。一边打一边呼唤:“如愿、如愿……”谁打得最卖力,谁在新的一年里就能事事如愿。    这个有趣的风俗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今湖南湖北省)有位商人名叫欧明。他经常乘船到各地做买卖。每逢他的船经过彭泽湖时,他都要把随身带的一些果品糕饼、酒肉烟茶之类的食品扔进湖里,再烧上几柱香,算是给彭泽湖的湖神献祭求神保佑他平安。由于他每次路过,都恭恭敬敬地祭祀一番,使得彭泽湖的湖神青洪君大为感动。有一次,青洪君到了湖面上,他先是对欧明夸赞了一通,然后问他有什么愿望。欧明当即回答:“但求如愿。”青洪君点头答应了,便命令手下的小神带上来一个婢女交给欧明,说:“这就是如愿,她能帮你做到你想做的一切事情。”欧明一看,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随口回答的“如愿”竟是青洪君蜱女的名字,心下也挺欢喜。他高高兴兴地把如愿领回家中。如愿这姑娘,又聪明又能干,凡是欧明吩咐她做的事情,她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欧明对她也很满意。有一年大年三十,如愿不知何故起床比平时晚了许多。欧明很不高兴,训斥了她几句,并按家法打了她几下。如愿觉得十分委屈,一气之下跑到后院的灰堆里不见了。欧明见如愿往灰堆里一钻就不见了,又懊恼又气愤。他举着手杖一边敲打灰堆一边呼唤:“如愿、如愿……”    后来,这个离奇的神话故事,就成了一种风俗,表达了人们祈求万事如愿的美好愿望。盛唐时,除夕乞如愿的习俗最为盛行,到了现在,这种习俗渐渐失传,成为一个传说故事。    典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日:“郑人所献楚囚也。”    春秋时,郑国在晋的帮助下打败了楚国,俘获楚大夫钟仪。郑国将这个俘虏献给了晋国,但后来郑又附楚疏晋,晋楚之间发生了战争。    有一次,晋侯到军府视察,看见了钟仪。他问:“那个戴着南方人帽子的囚徒是什么人?”一个官吏回答说,此人叫钟仪,是郑国人献给晋国的楚国俘虏。想到郑国以往对晋亲近,如今又反目为仇,晋侯十分感叹。他下令将钟仪释放,并召见了他。    钟仪对晋侯的宽宏大量十分感激,两次向晋侯下拜行礼。晋侯问钟仪的身世,他说世代都是乐官。又问他是否会奏乐,钟仪说:“这是我家祖传的职业,我不敢做其它事,只会奏乐。”晋侯命人拿来了琴,让钟仪演奏。钟仪弹起了楚国的民间乐曲,其声伤感。晋侯问起他楚王的情况,钟仪不作正面回答,只推辞说:“君王的事,我怎么会知道呢?”    后来,晋侯将见到钟仪的事告诉了范文子,文子很感动地对晋侯说:“这个楚国人说起祖业来如此恭敬,不敢违背。让他奏乐,他奏的是本国音乐,不忘故国。君侯何不放了他,让他回去为晋楚友好出力呢?”    晋侯果然放了钟仪,并备了厚礼让他带回国,谋求两国的和平。    后人用“楚囚南冠”的典故形容困居他乡,怀恋故土;或指被囚禁的人。    典出《西厢记》。    崔莺莺是崔相国的独生女儿。崔相国死后,崔夫人和莺莺扶柩回籍安葬,途中羁留在河中府普救寺内。这耐,书生张君瑞上朝应举,路过河中府,顺道瞻仰普救寺。张生和莺莺在寺内无意中会见,彼此十分倾慕。张生租得僧房半问,伺机与莺莺相互留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漂亮,带兵围困普救寺,要抢她为压寨夫人,扬言三天内如不把莺莺送出和他成亲,就要烧毁佛寺,杀尽寺里所有的人。全寺惊恐万状。崔夫人无计可施,亲口许愿谁能退却贼兵,就把莺莺配他为妻。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至交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派兵退走贼兵,解了普救寺之围。张生和莺莺十分高兴,不料崔夫人嫌贫爱富,突然变卦,想要赖婚。她设宴要莺莺向张生敬酒,以兄妹相称。莺莺不肯,掷怀以示反抗,张生因而致病。    崔莺莺怀念张生,让婢女红娘到僧房探病。张生以书简相托。莺莺回信,以诗相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夜间前来应约,莺莺却责怪他无礼。张生病况从此愈重,卧床不起。后来由红娘引线,带莺莺同去探病,莺莺即与张生结了百年之好。日久之后,崔夫人得知,拷问红娘。红娘讲出真情,并数责夫人言而无信的过错。崔夫人理屈辞穷,见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只好应允张生和莺莺成为夫妻。但是,莺莺和张生的爱情道路并不平坦。崔夫人提出三世不招白衣女婿,张生必须应举中上状元才能成亲。张生被迫上朝应取,一对情人又作生离死别。就在一个幕秋的日子里,崔莺莺在十里长亭,安排筵席,愁送张生赴京,“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崔莺莺送郎”,形容人间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    现在人们都称结婚的新房为洞房,在洞房中还要点燃红烛,称花烛。你知道这洞房花烛的风俗怎么来的吗?    相传秦始皇建造了阿房宫之后,在全国挑选美女,送到阿房宫,习歌学舞,供秦始皇一人享受。当时山西有一位民间绝色美女,已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因在家排行第三,所以大家都叫她三姑娘。三姑娘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性情刚烈。她被选中入宫后,不甘心被蹂躏,更不愿成为贵族的玩物。于是,她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冒着生命危险,从阿房宫后墙逃了出来,翻过骊山,向家乡奔去。    在华山那险峻的道路上,三姑娘与一位书生沈博相遇。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沈博十分痛恨秦始皇,他听了三姑娘的.经历,十分同情她,也很钦佩他,两人一见钟情,就在华山的一座山洞里对天盟誓,结为夫妻。山洞里很黑,沈博捡了许多树枝,点起火来,在火光上,沈博才看清自己的妻子是个多么美丽的姑娘。拜天地时,没有香,他们就摘折了许多艳丽的花枝插在火堆前,先拜了天地,又拜了祖宗,成了一对恩爱的伴侣。P9-11

编辑推荐

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浓缩的历史,是语言的精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典故,就会使语言变得精辟、凝练,谈话更富于感染力;如果在行文写作时适当运用典故,则可以增强文章表现力,用有限的词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功效。    让我们翻开本书,一起走进中华典故的世界,一起去品味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典故(共4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包装很好,没有损坏,书也不错,精神的粮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