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的法治化建构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鸣,王兵 主编  页数:359  字数:330000  

前言

本书在法治化视野下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据考察,“社区”一词源于外国,1871年英国学者H·S梅英在他所出版的《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社区”的概念。1933年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生在翻译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首次将社区的概念传人中国,以后便一直沿用下来。但何谓“社区”,人们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据有人统计,目前对“社区”的定义多达200余种。不过一般认为,一定的地域范围、特定人群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以及内部管理的自治性色彩,是构成“社区”概念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因此。所谓社区,简而言之,就是指一定的人群基于某种需要,聚居在同一地域范围之内,相互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内部管理具有较强自治性色彩的特殊集体。2000年11月,我国民政部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曾将社区明确界定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见,“社区”在本质上反应了一定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它既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细胞”,也是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社区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中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决定明确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开展包括创建“和谐社区”在内的“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和谐的局面”,“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见,本书在此背景下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另一重要价值和意义还在于,这部质量较高的学术著作的作者,全部为海南大学法学院在读的本科学生。它既是海南大学法学院本科学生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更是海南大学法学院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成果。海南大学法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2005年起即对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既有做法积极进行改革,经过数届本科学生的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了《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化”、“一体化”设计·写作·指导模式》。这一模式是指,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中学生各自选题写作、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的传统做法,改变为学生集体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实行集体指导与责任指导相结合的全新做法。即先确定一个中心课题,并围绕此中心课题设计出若干个子课题,再由若干名优秀的本科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各自撰写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按照程序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后,再对论文作适当修改并统一整合为一本学术著作由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十二章,各章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和谐社区法治化建构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这十二章又明确地划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块。前四章为总论,主要阐述带有宏观性、基础性和指导性的一些内容,为后面的论述作铺垫;后八章为分论,主要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深入的专题论述,与总论的内容相呼应。

书籍目录

序前言总论 第一章  我国和谐社区的理论阐释   一、我国和谐社区的内涵解读   二、我国建设和谐社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三、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 第二章  中国城市社区历史变迁中的法制理念及启示   一、中国城市社区历史变迁简述   二、中国城市社区历史变迁中的法制理念   三、中国城市社区历史变迁对当代的启示 第三章  国外社区建设及其对我国和谐社区法治化建构的启示   一、国外社区建设状况   二、国外社区发展述评   三、国外社区发展经验对我国和谐社区法治化建构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和谐社区法治化的建构理论与实现路径   一、我国和谐社区法治化建构的内涵与价值   二、我国和谐社区法治化建构的标准与原则   三、我国和谐社区法治化建构的路径分论 第五章  社区自治依据   一、社区自治的法社会学依据   二、社区自治的法理学依据   三、社区自治的现实依据 第六章  社区自治组织   一、社区自治组织概述   二、我国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四、我国社区自治组织的完善与改造 第七章  社区自治规约   一、社区自治规约概述   二、我国社区自治规约的现实弊端及其成因   三、完善我国社区自治规约的构想 第八章  社区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社区成员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述   二、社区成员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   三、社区成员基本权利的行使和基本义务的履行 第九章  社区安全保障机制   一、社区安全保障机制的概述   二、构建社区安全保障机制的目的   三、构建社区安全保障机制的原则与路径 第十章  社区典型物权问题   一、社区典型物权问题概述   二、社区地下车库权属问题   三、社区楼顶平台权属问题   四、社区群租物权问题 第十一章  社区物业服务合同   一、社区物业服务合同概述   二、社区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   三、社区物业服务合同的格式条款   四、社区物业服务合同的效力认定   五、社区物业服务合同的违约责任 第十二章  社区纠纷和谐解决机制   一、当前我国社区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困境   二、社区纠纷和谐解决机制的提出及解读   三、构建我国社区纠纷和谐解决机制的设想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单位人”转为“社会人”、流动人口增加、老龄化趋势增强、未成年犯罪类型多样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现有城市基层管理水平却无法有效解决,因此,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以应对经济转轨、政府职能转变之后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的承接,显得尤为紧迫。同时,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体系改革的深入也需要社区发挥作用。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公民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社区的管理模式、居住环境、文化氛围、服务提供及民生保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亦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模式、拓展社区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文化层次已是广大社区居民的迫切要求。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强化社会控制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1989年12月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奠定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居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却并未真正实现自治,各地的居委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行政化的问题。居委会承担着多个部门的行政工作,对于其自治范围内的许多事项反而无法开展,居委会变成了城市基层政权在社区的延伸。此外,当前社区生活中居民参与度并不高,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换,居民彼此互不相识,使得信任感及合作意识偏低,对于社区的整体建设关心不多。现有社区在这方面工作不到位,居民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社区既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基本环节,也是居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

后记

课题研究自构思到成型,几近一年时间,凝聚了导师组、课题组全体人员的许多辛劳,因为面临如此严肃的题目和沉重的任务,我们不敢懈怠。于今回忆,彼时多少次辗转反侧地思考、多少次废寝忘食地写作、多少次不辞辛劳地查找文献和调研、多少次忘我地讨论思辨……课题组研究进行的过程中,一共召开了包括全体会议、选题论证会议、撰稿人会议、工作会议、学术搭档会议在内的各类会议数十次,而导师组各位老师不辞辛劳的指导更是难以明细。传承往年的传统,课题组还于2008年6月举办了“第三届天涯法学论坛暨‘和谐社区的法治化建构’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学校、研究机构、民政以及社区等的各方代表畅所欲言,为课题研究提出意见、批评指正。尽管我们一直谨慎细致,但终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各作者写作风格不一,兼因各位作者涉世未深,难免存在理想化和论述不当的情形,而且本课题难度较大,错漏失恰之处在所难免,尚请诸位方家体谅并不吝赐教!

编辑推荐

《和谐社区的法治化建构》由海南大学法学院资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谐社区的法治化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分析较为透彻,结合实践很紧,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