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导引

出版时间:2004-4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国玲 武霞  页数:249  字数:23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正当我校推行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教育,实施“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模式的时候,由我校文法学院顾钰民教授主持并发动几十位教师,共同编写一套《大学人文社科丛书》,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因此,我很乐意应约写这个序言。  这套丛书出版的意义在于合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方向。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区分方法,但大致可分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方面。但归根结蒂,主要是在“为人”和“为学”两个方面。在“为人”和“为学,,之间,“为人”比“为学”更重要。“为人”就是首先要确立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愿意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人文教育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铸造崇高人格的最为直接的教育内容之一。  这套丛书出版的意义还在于合乎当前倡导的文理渗透的方向。学科的发展,一是沿着学科前进的方向,去推动学科向理论纵深或更多应用方面去开拓;一是探索在学科交叉中,去寻求培育新的学科发展突破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复合型的人才将更受社会的欢迎,因为这种人才更富有创新精神。我很赞成杨叔子院士的说法——“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而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因此,针对我校理工学科较多的状况,开展人文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并以理论为基础提供公关实践的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概述和历史、公关的主客体及其手段、公关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分类公关活动的策略、公关形象的塑造、公关专门机构和人员的要求等。每章后附有思考题和案例。本书可作为学习公共关系的教材和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沈国玲,1963年10月出生,1985年7月获哲学学士学位,2003年1月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武霞,女, 1972年生,法学硕士。1998年毕业地同济大学,主要从事世界政治与经济,公共关系学业等学科的科学与研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公关概述: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其管理职能  三、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及庸俗关系  四、公共关系与广告和营销  五、公共关系学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二章  公关历史: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一、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现代以前的类似的公共关系  三、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孕育、兴起和成熟  四、公共关系在世界的传播和展开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三章  公关主体:组织及其公关目标  一、组织的含义及其特性  二、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  四、组织整体形象的塑造与评估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四章  公关客体:公众及公众心理  一、公众的含义和性质  二、界定和了解公众的意义  三、公众的分类  四、公众心理分析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五章  公关手段:信息传播  一、传播的一般过程及其特点  二、传播媒介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要求  三、传播方式  四、传播效果分析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六章  公关原则:诚信和效益  一、公共关系必须注重公众利益原则  二、公共关系必须遵循求实守信原则  三、公共关系必须讲求效益原则  四、公共关系必须贯彻科学指导原则  五、公共关系必须实行双向交流原则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七章  公关程序:“四步工作法”  一、公共关系的调查和研究  二、公共关系战略与计划的制定  三、公共关系战略与计划的实施  四、公共关系效果的评估  思考题  案例及案例思考第八章 公关分类:公共关系的类型第九章 公关塑形:CI战略第十章 公关机构:组织与人员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伯尼斯运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理论上阐述了公众和舆论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组织对待他们的态度应该是“投公众所好”,即遵从公众的要求。它要求组织应根据公众的心理需要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公众及舆论的真正理解和支持。这就是公关传播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公关实务的操作依据。他提出的“公关咨询”正是反映了这种主动的、有计划的、投公众所好的思想。所以,公关咨询可以看作是沟通工商业组织和公众利益的桥梁,可以使组织的决策更有利于公众利益,也可以把组织的合理政策及行为向公众解释,以期获得相互的好感和信任。  伴随公关理论的发展,公关实践在这一时期也颇有成就。造就实践成果的是时代的巨变:一是1929年起的经济危机的恐慌,形成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二是世界大战迫使政府利用公关手段。这使该时期的公关实践突出表现在这两方面的实务中:  (1)20世纪30年代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推行名为“新政”的社会改革活动中,其工作班子实践了良好的公共关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威胁到几乎全体美国人,罗斯福总统是在“炉边谈话”中宣布关闭银行、延期付款等意味着文明崩溃的事实,他是在微笑中推出他的“新政”,社会法、劳资公约等,这使那些惊惶失措的不幸者对社会秩序重新建立信心。他在政府和大众之间,并促使员工和企业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坦率真诚的解释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来重视公众的利益。最终塑造了总统的良好形象和“新政”的美妙情景,从而赢得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共关系学导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