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黎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研究香山帮匠作系统的学术专著,内容不仅包括了香山帮的相关历史文献,还有对香山帮历史源流和谱系的追溯。既揭示了香山帮的技术、文化和组织特征,又分析了该匠作系统的地域影响,并且以全程跟踪当今香山帮传人的营造实例为基础,分析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核心技术及其营造文化和习俗禁忌,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图片精美,可供建筑、文物保护等相关专业人士及高校师生阅读及参考。本书由沈黎著。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0 导言
0.1 研究的概况
0.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1章 香山帮的源头和谱系
1.1 香山帮的时空渊源
1.1.1 吴地的建筑传统
1.1.2 南北的建筑交融
1.2 香山帮的历史发展
1.2.1 词源与地缘
1.2.2 苏州水木匠业行会
1.2.3 香山的匠人群落
1.2.4 香山帮的兴衰
1.3 香山帮的传承与谱系
1.3.1 明代工官和江南名匠
1.3.2 香山帮鼻祖蒯祥
1.3.3 香山帮谱系表
1.4 香山帮的流变与影响
1.4.1 地域影响因素
1.4.2 香山帮的影响范围
1.4.3 香山帮对明清官式建筑的影响
第2章 香山帮的基本特征
2.1 香山帮的技术特征
2.1.1 技术特征的帮派性
2.1.2 香山帮的文化关联域
2.1.3 香山帮的木作技术
2.1.4 香山帮的水作技术
2.1.5 其他诸作技术
2.2 香山帮的文化特征
2.2.1 营造习俗和仪式
2.2.2 香山的匠作风习
2.3 香山帮的组织特征
2.3.1 匠帮与匠人
2.3.2 匠帮与水木业行会
第3章 香山帮与《营造法原》
3.1 历史上的营造典籍
3.2 香山帮的《营造法原》
3.2.1 《营造法原》的作者
3.2.2 《营造法原》的编著背景
3.2.3 《营造法原》的技术脉络
3.2.4 《营造法原》的内容变迁
3.3 《营造法原》的历史意义
第4章 香山帮的现代余波
4.1 香山帮的现代变迁
4.2 营造组织的公司化
4.3 香山帮技术的传承人
4.3.1 国家级传承人薛福鑫
4.3.2 国家级传承人陆耀祖
4.3.3 其他主要传承人
4.4 传承人的组成与分化
4.4.1 工匠的代际和层次
4.4.2 工匠的组织和动员
第5章 香山帮与当今营造案例
5.1 香山帮营造遗风:万佛寺重建工程
5.1.1 工程概况
5.1.2 案例选择
5.1.3 技术革新
5.2 歇山殿庭天王殿
5.2.1 建筑概况
5.2.2 香山帮传统之一:殿庭梁架的特征与安装
5.2.3 香山帮传统之二:发戗制度与戗角制作
5.2.4 香山帮传统之三:屋面瓦作营法
5.2.5 香山帮传统之四:营造仪式与习俗
5.3 硬山楼厅万佛堂
5.3.1 建筑概况
5.3.2 香山帮传统之五:营造工序
5.3.3 香山帮传统之六:屋架构成特征
5.3.4 香山帮传统之七:木作构件的制作和安装
附录A 苏州梓义公所碑刻布告集录
附录B 《明实录》载匠官资料辑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吴地自古“其俗信鬼神,好淫祀”。①所以在建筑中,有许多附会阴阳的地方,比如屋面瓦垄的铺设,讲究正中一垄瓦必须是阳瓦(即盖瓦,苏州工匠称盖瓦为阳瓦,仰瓦为阴瓦),当心间正中必须是椽子,称阳椽(或雄椽),决不能是椽豁。地面方砖铺设正中间必须为整块方砖,不能是砖缝,如果是砖缝,则叫雌缝,认为不吉利。这些都是工匠熟知的习俗讲究,多数老百姓也知道。 香山帮营造活动的中心地区是太湖流域的三吴地区,是吴语区的核心。吴语区包括江苏省江南镇江以东,浙江大部和江西少数地区,这个地区的建房仪式主要有三择,破土安神,上梁布彩,抛梁,做屋脊,进宅。⑦而苏州市的建房仪式主要是三择、破土(红纸包土、梁梢),平磉置钱(喻太平),堂墙挂厌胜(刀、尺、镜、秤、筛),上梁布彩,把酒浇梁,接宝抛梁(馒头喻圆满),做屋脊,进宅。 营造过程中的仪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经济越发达、和外界联系越紧密的地区,营造仪式的消失越迅速。目前在苏州的大部分地区,仅保留了破土动工、上梁、进屋三道主要仪式,而且这些仪式都经过不同程度的简化,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 李洲芳、袁震两位先生过去对太湖东西山的住宅营造仪式做过调查,而且记录了许多工匠在仪式中的唱词。因为太湖的洞庭东、西山交通相对闭塞,所以民俗保存较好,给了我们宝贵的资料。 洞庭东、西山居民营造住宅时的主要仪式有:选址破土,平磉,竖屋上梁(布彩、上梁、安梁、登高、接宝、抛梁),封山做脊,砌灶,进屋。选址要请风水先生,大多数过去农民对土地尤重视,称“寸金地”,故造房子大多是在老宅上翻造,老宅基被称为“血地”,子子孙孙都不肯贸然离开,情愿与隔壁乡邻挤得喘不过气来;兄弟数人分家,长兄务必留在老宅,以示正宗嫡传。 在老宅基上翻建或扩建,要先拆除旧屋,俗称“卸屋”,卸屋之前,要用“三牲”(即猪头、全鸡、全鲤鱼)祭祀祖宗,因为老屋是祖先造的,以求得祖宗的谅解,然后才动工卸屋。拆屋先卸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方可平安无事。接着是破土挖基,排宅脚。破土是惊动土地神,所以动土之前,须请阴阳先生挑吉日良辰,祭祀土地公公,又斋祭“太岁”;祭祀时不用桌子,将盛放猪头、全鸡、全鲤鱼、豆腐、百页、鸡蛋、团子、太岁纸马等祭品的器具直接放在屋基上,点上香烛,全家老小叩头,祈求太岁保佑。祭罢,房东向木匠、泥水匠发喜钱,便可破土动工。 动工之前,由泥水匠工头在地基上用石灰洒上线样(即宅基墙脚样),四个墙角钉上木桩。房东往往会抢在大家动工之前,先在地基上用铁搭刨几下,据说铁器能镇邪气。泥水匠的第一铲土只铲少许,装进红纸包;木匠的第一锯也只锯一小段木屑,用红纸包封,一起交给东家。东家拣个干净、稳妥的地方藏好。匠人挖土只是个仪式,一般挖宅脚这类活由东家请来的小工去做。 平磉,磉又叫“柱磉石”,是平整和确定屋内地面高低、竖柱子的石块,考究一点应该是平整四方或圆形的花岗石或青石。苏州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地下潮气重,磉石上大都还要放鼓礅石,磉石因要竖柱子,也要开挖掉松土,俗称挖磉脚、开磉潭。泥水匠排好宅脚后,便是平磉。平磉时,泥水匠根据木匠规划好的尺寸来平定磉石的位置。有的人家要在磉脚下放些零钱,叫“太平铜钿”。

编辑推荐

《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通过选取一个匠帮为考察对象,探索在建筑史研究中引用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通过多领域综合研究、史料钩沉和田野考察相结合来揭示匠帮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建筑一体的文化图景,为地域建筑历史研究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由沈黎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香山帮匠作系统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是一本研究地方建筑的一本书。
  •   书的内容很好,包装完善。物流速度也很给力。
  •   书里内容丰富。是古建爱好者的助手。
  •   喜欢内容但书制作质量太差劲这两本书都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