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历史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陕西师大  作者:吴晗  页数:44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院系一年级必修科,后改为通史,而注明须注重于文化。大约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为文化史,则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诚甚周详。然通史讲授,共止一百二十小时,若编制仍与中学以下之书相同,恐终不免于犯复。所以我现在讲授,把它分为两部分: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便两面兼顾(今本书已将政治史移作上册,文化史改作下册——出版者注)。此意在本书绪论中,业经述及了。此册系居孤岛上所编,参考书籍,十不备一;而时间甚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无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讨,以说明其变迁之故,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此等书籍,现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参考。故上册写成,即付排印,以代抄写。不完不备之处,当于将来大加订补。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亦颇可作一般读物;单取上册,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其浅陋误缪之处,务望当代通人,加以教正。

内容概要

  《明朝大历史》包括三部分。
  《明史简述》是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扼要而系统地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的崛起、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代历史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
  《明朝政治军事与社会》收录了吴晗明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文章,讲述了明朝的建国与明教的关系,明代兵制的变化与明代的覆灭,明代的恐怖政治和朱元璋的统治策略等发人深省的重大问题。
  《明代人物》记叙了明代历史上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可以通过这些人物了解明代的政治特点和社会风习。
  本书融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于一体,深刻揭示了明代历史的基本面貌和社会发展脉络,是学习和了解明史的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书籍目录

上编 明史简述
 前言
 第一部分 明朝历史的基本情况
  明太祖的建国
  明成祖迁都北京
  北“虏”南倭问题
  东林党之争
  建州女真问题
 第二部分 明代历史的几个问题
  郑和(三宝太监)下西洋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中编 明代的政治军事?社会
 明代的军兵
 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胡惟庸党案考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记大明通行宝钞
 明初的学校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下编 明代人物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海瑞的故事
 关于魏忠贤
 况钟和周忱
 爱国学者顾炎武
 “社会贤达”钱牧斋

章节摘录

张以宁(1301—1370),字志道,号翠屏山人,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泰定进士,曾在黄岩、六合任官。顺帝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元亡,至南京,奏对称旨,授侍讲学士。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次年卒于安南归途中。他在明代只活了三年。有《翠屏集》。 ”他为官清廉,奉使往还,除.45-李外无他物。临终之日作一自挽诗云:“一世穷愁老翰林,南归旅榇越山岑。覆身粗有黔娄被,重橐都无陆贾金。稚子啼饥忧未艾,慈亲藁葬痛尤深。经过相识如相问,莫忘徐君挂剑心。”易箦之词,尤见至情。他是闽派诗的先驱,古风骨力雄健,才气充沛。他的集中吟咏李白的有好几篇,也看得出李白的诗对他的影响。其《峨眉亭》下半首云:“秋色淮上来,苍然满云汀。安得十五弦,弹与蛟龙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云:“秋色淮上来二十字,何减太白。” 送重峰阮子敬南还君家重峰下,我家大溪头④。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我行久别家,思忆故乡水。何况故乡人,相见六千里。 十年在扬州,五年在京城②。不见故乡人,见君难为情④。见君情尚尔④,别君奈何许⑤?送君遽不堪⑥,忆君良独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清人章学诚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指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正史出于胜利者,而信史出于旁观者,从这部叙事心平气和、解析鞭辟入里的中国通史中,不仅能窥见作者的史德与史识,也可洞悉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周期律,令后来者鉴之,祈勿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章立凡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自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实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顾颉刚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编辑推荐

《明朝大历史+明诗三百首(套装共2册)》:名家经典,国学启蒙精选读本。在明初与明末,社会的变革与动荡给诗人的生活带来不幸,但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同时因为残酷的现实,诗人们抛弃了装点门面、为作诗而作诗的假性情,直抒胸臆,使明诗充满激励人心的力量。明人强调个性,思想比较解放,吴中诗派、公安派是如此,甚至前后七子也都在大同中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领域,带有一些名士气,不肯低首苟同。明代文人在政治上的倔犟耿直也都直接反映到诗歌创作中,贯穿了整个时代。金性尧先生文字清俊隽永,举重若轻,三言两语却又阐释透辟,形成了以随笔笔法编著选本的一大特色。内容上反映了作者于诗学研究的成就:博取诸家之长,斟酌取舍;谙熟诗史流变,征引得宜。是古典诗歌校注的权威读本,一经出版即风行海内外。

名人推荐

疑义相与析  好书共欣赏——《明朝大历史》读后邱承辉看完本书,感触良多,愿与大家分享。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吴晗的知名度和历史地位就不多说了,其《朱元璋传》已成为历史的经典,几十年明史的研究,给人的感觉是透辟,深刻,让人恍然大悟,怪不得他深受毛主席的赏识,就不偶然了。 本书对明代特务政治的叙述有利于人们了解朱元璋的统治策略和方法,本以为恐怖政治能震慑大臣,分封诸藩王,足以巩固皇权。不料分封的结果导致朱棣的夺权,此后尚发生了多起同类事件。大杀功臣的后果就是朱棣起兵时明惠帝已很难找到有用的战将,看着无限江山付流水,徒叹奈何。不过江山毕竟还在朱姓手中,但其后果却很严重。本来在朱元璋极为防范太监干政,但由于太监在朱棣夺权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后太监就成了一股政治力量与大明相始终,也可以说太监的干政导致大明外强中虚,甚至毁了大明。大名鼎鼎的郑和就是朱棣夺权时作战勇敢,立下大功的太监。太监淆乱朝纲,乱杀忠良,是从内部毁了明朝,而明代的军事制度则是从外面彻底催垮了明朝。以前一直不明白泱泱大明为何始终奈何不了野蛮落后的满洲,难道明代就不能出汉武大帝式的雄主,卫青、霍去病式的战将,一战而彻底解决建州女真吗?看了本书《明代的军兵》才明白明代的灭亡,亡在他的军事制度。明代早期,为了应对北面的蒙古,在京师集中了80万大军,军队还有很强的战斗力。但此后军官由太监和功勋之后、纨绔子弟统领,军队不是为了打仗勤于训练,而变成修建宫殿陵墓、城池、个人府第的役使,那些太监和纨绔子弟向国家要军饷,而士兵却成了私人的劳役。其次就是虚冒名额,吃空饷。权贵大官硬是把苍头老人拿去冒充选锋壮丁,支取厚饷,而他们实没有战斗力。第三就是军吏的舞弊,参军也要行贿,贫穷的壮年参不了军,而老弱的士兵得不到替换,没法退役,从此军多老弱,不能战斗。明武宗末年,军额有38万,较明初大为缩减。王佐良奉命选军,发现实存14万人,可是能用的只有2万余人。1550年,俺答围都城,兵部尚书核营发现只有五六万人,驱他们作战,皆流涕不敢前。军人日渐减少,但军官却几何级增长。朱元璋的时候军官只有2700人,到神宗的时候,武职达到82000余人,到魏忠贤卖官的时候,当时人说:不知道又增加了几倍?京军不能用,卫军(地方军队)又废弛,只有招募军队了。招募军队看似便利,但管理无方,那些人一拿军饷后就逃亡过半,于是抓捕他们的亲属充军,事实上也很难实行。而一缺军饷,立时哗变。 明初的军饷基本靠屯田收入补给,并不占用财政收入。可是明代中期以后,屯田的军队被派去做杂役,田地荒芜,这些田就被豪族吞占。军费只能由财政支给了。万历前期国家收入400万两,支出450万两,其中边关军费就占380万两。而万历二十年,由于战争,军费开支1000余万两,怎么办?只能加税了,搞得民不聊生。万历末年,在正税之外,加税1695万两,农民焉能不反?崇祯三年国库收入仅710万,而军饷支出870万,崇祯10年又增加军饷280万。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开支,明代焉能不亡?历史似曾相识,我辈一定要引以为戒,不可等闲视之。以前读历史书看到戚继光抗倭,但对倭寇的产生和消亡,中日关系不甚明了,看了本书就清楚多了。元末的时候,日本国内四分五裂,相互征战,民不聊生,很多人跑到中国、朝鲜做海盗,为害极大,这就是倭寇的产生。中国费了很大劲把倭寇彻底铲平,此时日本幕府政府被推翻,丰臣秀吉当权,侵略朝鲜,明朝又进行了7年的抗日援朝,直到丰臣秀吉病死。可以说日本对大明的骚扰贯穿了整个大明朝。其间朱元璋曾想和日本政府交往,解决倭寇问题,但彼时日本四分五裂,不得其门而人。日本东部的军阀想和明朝发展贸易,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但西部的军阀岂能容忍,于是加紧对中国沿海的掠夺,而明朝政府也搞不清楚日本之间的派系分别,谁是谁,谁主政,只有彻底断绝了与日本的交往。这一过程本书记述甚详。 值得一提的是吴晗研究《金瓶梅》甚早,也相当权威,作者通过各种资料否定了王世贞是金瓶梅作者的说法,同时比对明代史料和金瓶梅叙述的明代生活特点,得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中期名家之手的结论,惜乎未能指出这个名家是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研究。本书启迪人之处甚多,认真阅读,定会大有收获,疑义相与析,好书共欣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朝大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2条)

 
 

  •   《明朝大历史》包括三部分。
      《明史简述》是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所作学术讲演的记录稿,扼要而系统地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的崛起、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代历史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
      《明朝政治军事与社会》收录了吴晗明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文章,讲述了明朝的建国与明教的关系,明代兵制的变化与明代的覆灭,明代的恐怖政治和朱元璋的统治策略等发人深省的重大问题。
      《明代人物》记叙了明代历史上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可以通过这些人物了解明代的政治特点和社会风习。
      本书融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于一体,深刻揭示了明代历史的基本面貌和社会发展脉络,是学习和了解明史的必读之书。
  •   很小的时候听母亲讲故事,说明太祖朱元璋是天命有归,拉出的屎都是方的,又如何巧妙的把约定起事的纸条塞在月饼里遍传乡亲,发动起义;后来抱着收音机听善田芳的评书,知道他英明神勇,在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辅佐下,带着徐达、常遇春、汤和、沐英等一班大将南征北战,驱除鞑子,战张士诚,灭陈友谅,建立了大明皇朝,恢复了我汉人的尊严;后来到中学学历史,对他介绍很少,印象中只记得他创立了锦衣卫以监伺人民,又阴险嗜杀大搞恐怖统治,屠戮臣民;再后来看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又说他是靠明教起家,又背叛了明教……我对他的了解,始终是模糊的,众多角色各呈一面,无法复合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对他的态度也从真命天子的羡慕,到天纵英姿的敬佩,到阴狠独裁的痛恨,再到无义叛徒的不耻。那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读了历史大家吴晗的《朱元璋传》,我才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朱元璋。他出身穷苦人家,处于社会底层,是一个苦孩子。元朝后期上层腐化堕落,对下暴虐无道,再加上自然灾害,疫病流行,可以说民不聊生,饿俘遍地。而处于四个等级最末的汉人的生活尤为艰难,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穷苦挣命中的一分子,穷得连父母去世都无力埋葬,可以说是在生死线上挣扎,一不小心不是饿死就是病死。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有邻居帮他在皇觉寺出家做了一个小沙弥,在服侍方丈一家之外还要四处化缘,挣一口饭吃,求一线生机。他走进起义队伍,开始军旅生涯,是一个食饷者。但是老天爷偏是让他连和尚也无法做下去,寺毁人散,把他作为遵纪守法的良民的最后一条路也断绝了,他要寻活路,必然走上匪道。这并不难,元朝的统治已经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红巾军,也正需要他这样的青壮年来充实。他的天资,很快让他脱颖而出,得到红巾军领袖的注意,并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他。这大脚马皇后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已经和他一起神化,进入了民间传说的殿堂。这时的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但他的命运仍然掌握别人手里,他仍然需要等待时机,需要隐忍不发。他成为一方诸侯,进行南征北战,是一个开拓者。作为一员得力干将,当面对老丈人的不信任,面临红巾军内部的纷争时,他及时出走,拉出了自己的队伍,开始笼络人才,培植自己的势力。当然,在羽翼未丰,无法独存之时,他聪明的选择了留在原有的起义队伍内,他利用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足智多谋,利用徐达和常遇春的英勇善战,开始左右呼应,左右逢源,东战张士诚,西灭陈友谅,计除韩林儿,在形势的不断的演变中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地盘。当然,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他的野心也在日益膨胀,他的眼光开始瞄向皇帝的宝座。他成功统一全国,登上皇帝宝座,是一个独裁者。在他更换队伍旗号,逐步剪除周边农民起义队伍的竞争势力后,就必须独立面对虽然已经满身疮痍的元王朝了,虽然他拥有最为富庶的江南,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元朝的军事实力他仍然无法匹敌。所幸的是,内部的纷争让他们自相残杀,无暇他顾,自我毁灭。当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朱元璋的队伍已经直捣大都,端掉了他们的老穴。统一全国后,如何规置新的帝国,建立新的制度,巩固新的统治,他是有很深的思虑的。在一帮谋士的谋划下,他建立了新皇朝的政治框架。他对自己的发家史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宋太祖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把所有大权收归自己,总揽一切事务,让大臣都成为俯首听命的奴才。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是狠毒的。为了自己建立的皇朝能够根基永固,防止他人窥视,防止他人夺权,他对功勋旧臣大肆屠杀,对文人学士无情打击,甚至对自己的亲属也不放过,同时又建立了锦衣卫,侦伺臣民,控制臣民,扼杀创新,让人民成为无思想,无意识,无目标的人体躯壳,从而使整个社会成为一潭死水,了无生机。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可悲的。他虽然跻身统治阶层,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了解下层小民生计的可怜,知道贪官污吏的可恨,所以宵旰夜食,制定休养生息政策,同时又对官僚阶层屡屡痛下杀手,妄图根除腐败,然而,杀了一批,又出一批,以致绝望,这是他个人,是制度,是时代,也是整个人类的局限。由此,他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裁者。以上这是朱元璋的发迹史,展示了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社会的最底层爬上权力的最顶端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需要,在需要果腹求生的时候,他当了和尚,当了兵弁,当了上门女婿,当了队伍头领……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他总能抓住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谋求最大利益。也许在最初,他并没有当皇帝的奢望,但历史,最重要的还是他个人,一步步把自己推上了权力的顶峰,富有天下!当陈胜、吴广在两千多年前从大泽乡发出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之后,这就成为多少人向上奋斗,力争上游的行动口号!然而,真正成功的也只有汉高祖和明太祖两人而已。我们知道,社会学上有一个术语叫社会流动,就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变换,朱元璋的经历就是这种社会流动的生动体现,他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最低到最高的流动。我想,我们中国封建社会能够稳固两千多年,陷入一个大循环,小改良的怪圈,应该说和这个容许社会流动的机制是有很大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人生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永不满足,永争上游,成就我们自己的辉煌!吴老先生的这本书文字不多,却非常精彩,明白易懂。既有背景的描绘,也有史实的再现,还有心理的分析,由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形像的朱元璋,非常值得一读。当然,这本书的非议也有,主要是诟病他受毛泽东的影响,对朱元璋的阴暗面强调太多,反而正面的功绩着墨太少,我倒不认为这是什么大问题,在我看来,虽然书中因他当时的历史观而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但是在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是非常忠实于史实,不失客观的。
  •   之前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觉得历史真的很有趣。想对照历史学家吴晗的《明朝大历史》来对比着看明朝的历史。历史学家剖析得更彻底,讲朱元璋‘恐怖的政治’印象最为深刻,涉及的人,元老、能臣,牵涉的范围之大,刑罚之重令人咂舌。
  •   明朝,一度重现了唐朝的盛世,有着史上最好的文官制度之一,让平民百姓也能有做官的机会。但我们所接触到的,多只是明朝的阴暗面,有无限放大之嫌。国人对清朝要欣赏得多;而最为国人推崇的唐朝,其实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也没有那么康乐。归其根本,明史是清朝人修的,清朝与“反清复明”的斗争,成果卓著,影响深远。吴晗也跳不出去吧。也许去研究一下当时朝鲜的历史,或其它周边国家的历史,更能客观的了解明朝。韩国对明朝是推崇的,在众多原因中,有可能,因为我们对明朝的贬低,韩国人更理直气壮,觉得可以把很多东西归给自己,反正中国人不珍惜。
  •   吴晗先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解释了明朝历史的真相,这本书不是演义、不是小说,没有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擅自揣摩,没有作者对事件描述的妄加推论,一切从社会这个大环境来描述明朝一系列举措的原因、经过。对于喜欢明朝历史的读者来说,读这本书让人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历史,发现历史的本质。因此,十分喜欢这本书。
  •   主席先生看了之所以嘉许,可能是因为其描写的人物太像主席自己了。革命从来都是充满血腥,伟人一向都是手持屠刀。很难下一个定义--朱元璋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当然,也不需要庸俗地去评议这种是非。帝王之道于中国之存在,迄今仍不能说已消逝了。不管是什么革命,在中国,历史总是反复上演着“革旧皇帝之宿命,成新皇帝之伟业”的剧目。鸟尽弓藏已是个不错的下场,一不小心还会兔死狗烹。即便在和平年代,政治首脑的更替也会让一班人沦为阶下囚,而让令一班人修成人中凤。平民百姓要汲取的,不外乎是“好自为之”--不管谁当领导,吾等只管做良民,莫入政坛,不为走卒。只要我们知道当下生活还凑合,就够了。然而我们终究不能完全摆脱政治。不管营商、治学、打工、创业,若身份卑微,小本经营,则当虑为强者所欺;若位高权重,操持大业,则堪忧为小人所谋。即便你身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仁义君子,扪心自问,忧虑始终存在。朱元璋果敢而狠毒,充满了“狼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仿效之人取得了成功。帝王之道用于当世,即便不贵为天子,也有不少借鉴的意义。吴老先生若著书立说于现如今,命运应该会好些,经济效益一定也不错--有可能我们所读的《明朝那些事》将由吴晗老师著述,想来应该是一件快事。历史在刚发生时固然残酷,然终归平静地流走。感谢历史,感谢吴老,给了我们这么多教益!
  •   吴晗著,对明史很有研究,很值得看,能更好的了解明朝。
  •   粗粗看了两章,到底是明史大家,引经据典,史料详实,终朱明一代,人文,军事,经济,对外政策贸易都有提及,书的最后甚至还着重将明朝年间,出现的几位重量级历史人物,分别作了生平描写,十分喜欢。
    感谢吴老,也谢谢当当!~
  •   吴晗明朝历史专家。不管专业程度如何,老一辈文人对于古典、现代、中西知识的融会贯通,实在让后人钦佩不已。非常经典,值得细度。
  •   吴晗明朝大历史,包装印刷的都很好!
  •   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已经被深深吸引了!吴晗先生真了不起,能把明朝这段这么复杂的历史,用如此平易的语言描述出来,真的非常感谢。也非常喜欢吴晗先生组织形式,每次通过一个角度来描述整段历史,让人感觉非常透彻和客观
  •   吴晗先生对明朝历史真是中国的第一人!
  •   看历史,不可不看明史。明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其文化、法制、科学等,都可以了解一下
  •   封皮上有毛主席对吴晗所做这本书的评价。毛好像说吴晗还没有完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历史。不过我度后,觉得这是我所读历史类书籍最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书籍了。吴晗从大明的政治,军事,司法等多个角度阐述大明的国请,国家的政策对百姓的影响。我以前所读的书,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没有讲述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很喜欢!~受益匪浅!~
  •   吴晗的明代史,孟森的清代史,都是不可不读的书
  •   吴晗的成名作,对明朝的深刻解读,受益匪浅。
  •   吴晗的这本书,对有些问题的阐述和研究,确实有些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先生言论已过去40年,但其对明史的某些研究成果却从没有过时。 现在有些所谓的明史研究专家出的书,洋洋洒洒四五十万言,读后却没有感觉,除了尽其堆砌字数之能事,不见有任何新成果,倒是觉得有些是否抄袭了40年前先生的著作。 命也,时也,运也,先生若非在60年代梦冤而去,相信定会在明史的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然而历史岂能假设?先生撰写明史,岂知自身命运几何?
  •   吴晗的明朝还是值得一看的
  •   看完明朝那些事,对明朝历史很感兴趣,级买了一本,可能真的是时代还授课听众的原因,政治痕迹很明显,但对于那个特殊时期,我觉得能做出这样的历史讲稿非常了不起
  •   明朝虽不喜欢,但是明史是了解中国绕不去的一段
  •   儿子说,明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外有倭寇,内有元朝后期蒙古势力骚扰,奸党层出不穷,言官言语激烈,而伟大人物也是英雄辈出,郑和下西洋让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了。
  •   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特定的作品,对于想了解明朝历史的读者,有很大的帮助。
  •   通过本书了解了明朝的历史,作者对明朝写的出神入化
  •   了解明朝历史的好材料
  •   比关于明朝历史书高出不止个档次呵呵
  •   没看过这书,看再多的明朝那些事儿,都算白看了,看历史还得看名家名著
  •   本人对明朝所涉及的历史仍紧限于初中水平,对文中所涉及的众多历史事件,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融会贯通,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的.
  •   比较严肃的明朝历史,好过那些胡拜。
  •   明朝大历史,怎么没有戚继光呢······
  •   明朝的历史看了很多,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
  •   看完对明朝历史有个大致的理解了,正在看第二遍
  •   虽然作者因为此项研究而成为政治风暴的第一个牺牲品,但还原到学术研究,此书对明朝的研究真的是入木三分,相当有深度,值得一读
  •   吴晗研究明史很久,虽然毛主席捧过他,但是还是...一直想看看他的书,这次有时间看,慢慢看,仔细看。
  •   我经常看关于明朝的书籍。我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了解到这的,对于朱元璋的人生坎坷蛮熟悉的。所以读起来也比较明朗。结合现实这个环境来看,书中所说的设若能加以利用,会有不错的成效。不亏为伟人之作,值得一读.........
  •   刚刚开始看,讲的不像明朝那些事的故事性强些,但作为历史学家,文字并不枯燥,形象生动,读来颇为引人入胜。硬件不错
  •   在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的引论中,先生说:中国史上,亦有大规模从社会下层掀起的战争,不幸此等常为纷乱牺牲,而非有意义的划界限之进步。秦末刘、项之乱,可谓例外。明祖崛起,扫除胡尘,光复故土,亦可谓一个上进的转变。其他如汉末黄巾,乃至黄巢、张献忠、李自成,全是混乱破坏,只见倒退,无上进。先生对农民起义鲜有肯定,与我天朝主流史观迥然有别,然而独与刘、项及明祖,盖因刘、项起而对抗秦之暴政,开启两汉之清平政治,使庶民得以休养生息;明祖则驱逐鞑虏,光复故土,其功甚伟,称之民族英雄不为过也。此当为评价明祖之基调。继南宋之亡,有元一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于我民族文化多所破坏。明祖登基后,不知善为药疗,转益其病,设廷杖挫折士人气节,与满清以奴才视之既无差异,天水之朝优容士大夫,将天下与士大夫共之之风荡然无存矣。此为截断我民族气脉,壅塞我民族生气之举,其罪亦大焉。
  •   第一次真正看到吴晗老师的历史作品,不愧为名家之作,值得收藏。
  •   吴晗老师的知识面是相当的广,见解也十分有深度、推荐大家买一本细细钻研。不论你是爱历史还是不爱历史,这是常识。不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这是中国历史。
  •   了解明朝较好的一本书!
  •   了解明朝最好的一本书
  •   拿到书还没用仔细看,翻了下,感觉与明朝那些事有点象。
  •   明朝似乎是很暗淡的一个朝代。本书有助于了结那个朝代。
  •   不愧是大家写出来的,将明朝的始末讲的很透彻,不错的一本书
  •   读这本书让我对史学家吴晗的敬意增加,坚持的立场和书中广博的史料论证见证了吴史学功底之扎实和学术研究精神。尽管吴后来几本上算是放弃了学术,但是对吴曾作出的成绩不容忽视。此书适合专业学生,史学爱好者也是和阅读!
  •   比较能客观反映明朝的实际情况
  •   里面收入了很多吴晗的论文文章
  •   图书内容好,对人生有教益,价钱优惠。吴晗大师的图书非常值得阅读收藏,用礼券买的,特别划算,太超值了,真是太喜欢了,哈哈哈。
  •   吴晗的书一直都很喜欢,以前在书店也看到过,通过朋友介绍说网购比较便宜一些,真是不逛不知道,一逛真叫好。
  •   偶而翻起此书,竟然读得入迷,读到一半,才注意到是吴晗的书,大家果然是大家;
  •   书中浅显的文笔,严谨的治学,生动的内容,深刻的道理,让一个懵懂的少年享受到了看书的乐趣,也让我从此爱上了明史,那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岁月,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力的鼎盛.尤其欣赏朱元璋
  •   毛泽东他老人家喜欢,我当然非常爱看了,刻画历史人物生动,鲜明,非常好~~
  •   总觉得吴晗的视角会很独特,所以选了这本书。准备忙过这段时间,来看。
  •   冲着吴晗买的,还没细看呢。希望内容不错
  •   不错,吴晗大手笔
  •   还没开塑封,但是从外观、分量和质感上来说非常好。吴晗,大师,顶!
  •   写的太政治,吴老毕竟是权威,就当学习下历史,
  •   了解了历史、人物
  •   大家之作,值得拜读,书装帧不错,内容详实,历史资料和概念讲述的比较全面、专业,可用于专业自学,使我受益匪浅
  •   爸爸喜欢看政治历史类的书籍,买一本给他看看
  •   大师的书,看完之后对明史有更深的了解。作为汉人最后一个皇朝,值得深究
  •   明史专家的演讲稿凸显了其学术功底,读完后思绪万千。
  •   一直喜欢研究明史,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
  •   很好的了解历史的书
  •   名家经典,不错的明史概览
  •   研读明史的好书
  •   明史
  •   如果把“XXX最为赏识”去掉那就跟完美了,免得误导读者
  •   看后,对大明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   了解历史,有点上历史课的感觉
  •   我们老师说过,灭一个国家,要先灭了他的历史。如果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那是可悲的。如果国民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   讲稿性质的,口语化,容易理解,一个一个问题说清楚,用现代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看得明白。
  •   经典之作,可以让学历史教历史的人警醒,学问是这么做的
  •   该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历史书中难得一见,好书,值得推荐!
    就是当当送达的时间慢了,书本本身有点缺陷。
  •   是一本不错的知识启蒙书,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历史,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因为它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之是一本很好的书~~
  •   实际是讲义 大家之做很好 属于历史纲目的那种书 一般的不专业的人 读了没有意义
  •   近期对历史书感兴趣,看书评不错,买来看看。
  •   我喜欢的历史书,值得买
  •   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曾经以为我们已身处历史的轮回之外,看过此书,方才明白我们依然“身在此山中”。一个站在历史深处而又背影仿佛的大人物,一段渐远渐没而又近在眼前的时光-----读史,总是让人心生感慨。
  •   非常好的一本书,历史厚重,值得拥有。
  •   要想懂历史就读这本书
  •   看这本书,能看到作者认真严谨的作风,对历史的态度。
  •   看了几页属历史大家微微憾事有阶级气味
  •   太像了 起步像,过程像,收尾也像,最后应该是吸取了教训改进了一点,却又被小人利用机会,历史又向另一个方向;挺喜欢那句话,以前的“国家”是某个家族的国家,那我们能不能这么理解,以前的“国家”是创业型的,台面上掌权的老板又是CEO,现在的“国家”是现代化、制度化的,台面上掌权的是职业经理人,哈哈
  •   内容也不错想知道历史的又愁看正史的挺适合看的,并将历史与现实做比较.文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历史观。
  •   喜欢这本讲历史的书籍,毫不犹豫的买过来了,而且是做活动,给力
  •   给孩子买的,让他多接触历史
  •   与大学者对话历史,受益匪浅。
  •   这样的语言和叙事风格,感觉得出非功底深厚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已经达到玩转历史的程度。值得一看!
  •   这本书不愧是伟人赏识的。非常好!推荐!
  •   治史者需与政治保持适当之距离
  •   不读此书,不懂政治
  •   明,其实是一个很纠结的朝代!
  •   讲述清晰,课题深入
  •   想想朱元璋自从当上皇帝以后就一直在和贪官污吏作斗争,杀掉的官员不计其数,但最后仍然根治不了腐败,不由得一声叹息。
  •   只是用来长知识的,内容一般,写给党看的,教育与夸赞之词溢于言表!
  •   文中太多古文占据了很大篇幅,有点读不懂,只能了解大概
  •   没仔细看,想静下心了仔细阅读。
  •   帮朋友买的,没说有问题,应该是很不错的
  •   给人的感觉是透辟,深刻,让人恍然大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