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王让新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王让新 编  页数:290  

内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是在第一版基础上,根据教学中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与建议,同时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而完成的。第二版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逻辑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调整、删改,使得内容更加充实,观点更加全面,更加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体现了提升理工科硕士生与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编写目的与要求。

书籍目录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篇 科学与人文篇第一章 科学、技术、工程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一、科学的涵义和特征二、技术的涵义和特征三、工程的涵义和特征四、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精髓及其相互关系一、科学精神二、人文精神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第二篇 人类与自然篇第三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一、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第四章 科学自然观的确立和丰富发展一、科学自然观的创立和基本内容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演化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第五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重构一、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篇 科学研究与科学发展篇第六章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科学研究的过程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评价一、科学发展的动力二、科学理论的创新和评价检验三、科学发展的模式第四篇 技术进步与创新型国家篇第八章 技术方法一、技术方法概述二、技术方法种类第九章 推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类型二、技术创新活动的构成要素三、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第五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篇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一、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规范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三、学术自由和社会干涉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方式四、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参考文献后记第二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近代技术的发展显示出其与古代技术的不同特点。第一,近代技术的知识基础是科学,这是区别于古代技术最明显的标志。古代技术建立在劳动者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它表现为工匠个人的手艺和技能,而近代技术则直接受到科学的牵引。如果说在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科学还只是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就全然不同了——没有电磁理论是根本不可能有电机的发明创造的。近代技术从个体经验的层面上升为科学知识,有利于技术跨时空的传播和应用,使技术真正成为社会的财富。第二,近代技术的发展表现为工业技术体系化的过程。从古代技术向近代技术的转变,以工作母机的发明为起点。工作母机是一种代替人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机器,它的出现昭示着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新时代到来——人的部分劳动开始被机器所代替,机器作为物化的技术形式投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当中。于是,由工作母机、传动机、动力机等组成了日益完美的机器系统,不断地朝向全面代替人的劳动的方向迈进,技术的发展不再是个别技术孤立的演进,而是各种技术在相互作用下的体系化过程。第三,近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日趋密切。古代,有技术的工匠往往被认为是“三教九流”,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到了近代,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彻底地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和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历代统治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最先认识到技术进步的重大社会意义,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鼓励技术的进步,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现代技术现代技术指20世纪以来的技术,它是在19世纪已有技术和20世纪基础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场技术革命的最突出成就,就是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在科技力量的自身驱使和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牵引下,一大批以最新现代科学成就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相继问世,并最终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撑,在微观领域向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开拓,在宏观领域向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扩展的相互关联的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以高新技术发展为龙头的现代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编辑推荐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