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词简史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以光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概要记述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歌词发展史的专著。它将引领读者从中国歌词艺术长河的源头泛舟而下,纵览歌词艺术兴衰盛微、发展嬗变的历史;赏析宛若繁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词作;领略词坛名家的才情风采。作者在写史的同时,还注重对歌词美学与歌词创作规律的探讨与研究,使这部专著更具学术价值。由于书中在引用各个历史时期的歌词代表作时,均全篇照录,故也可作为一本歌词精品选集予以品读。这部歌词史,对于词曲作者、音乐院校的师生以及广大歌曲艺术爱好者都将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刘以光,原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长期从事美学、艺术教育学和音乐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学》的副主编。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歌词 第一节 民歌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  一、新音乐的启蒙  二、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  三、沈心工、李叔同的歌词创作第二章 “五四”时期的歌词 第一节 新诗运动  一、白话诗的诞生  二、新诗的建设与发展  三、新诗运动对歌词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诗人的歌词创作  一、刘大白、刘半农、郭沫若的歌词创作  二、合唱歌曲的歌词创作  三、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 第三节 工农兵歌曲的歌词创作 第四节 儿童歌舞的歌词创作第三章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歌词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歌词创作  一、反映人民斗争生活的歌谣  二、革命根据地的情歌  三、红军歌曲  四、革命根据地民歌歌词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国民党政权区域的歌词创作  一、田汉的歌词创作  二、左翼音乐运动的歌词创作  三、“词人派”作家的歌词创作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歌词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区域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一、抗日救亡歌曲创作的热潮  二、塞克、麦新的歌词创作 第二节 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歌词创作  一、陕北的民间文艺与秧歌运动  二、光未然与《黄河大合唱》  三、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歌词创作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歌词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区域的歌词创作 第二节 解放区和解放军的歌词创作第六章 建国初期至60年代前期的歌词 第一节 50年代前期的歌词创作 第二节 50年代后期与60年代前期的歌词创作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歌词第八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歌词 第一节 歌词创作的绚丽春天 第二节 通俗歌曲大潮的涌起  一、港台流行歌曲的传播及影响  二、大陆通俗歌曲歌词创作的繁荣  三、由通俗歌词歌曲创作的发展引起的思考第九章 歌词创作队伍的发展壮大 第一节 词坛旗手乔羽 第二节 焕发艺术青春的歌词作家 第三节 群星璀璨的部队歌词作家 第四节 崛起的歌词创作新人 第五节 歌词艺术的理论建设  一、关于通俗歌曲问题的讨论  二、关于对歌词作家、作品的评论  三、关于歌词姓“诗”还是姓“歌”的争论  四、关于歌词艺术创作规律和美学问题的探索参考著作、文集与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歌词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传播“晚清揭开中国近代史的篇章以后,音乐文学中的诗词作品主要沿着两条线发展。一条线是在城、镇市民音乐生活中起作用的小曲和戏曲、曲艺唱词;另一条线是伴随着‘新学’而兴起的‘学堂乐歌’歌词……前者在歌词形式上属传统形式,后者在歌词形式上属当时的新形式;‘五四’以后,这种新形式又曾逐渐形成为中国歌曲的新传统;约至本世纪40年代,通过新秧歌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两条线汇合起来,终于形成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但在清末那时,这两条线却很少互相渗透的情况,而是各守畛域地各自发展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抗捐、抗税和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抵御外侮、改革自强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救亡图存”的口号,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废除科举,兴办新学,在新办的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成为其中的重要诉求。全国各地建立许多新式学堂,新式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当时称唱歌或乐歌)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就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产生和西方音乐文化的传人及新音乐的启蒙、发展分不开。一、新音乐的启蒙明清以来,西方音乐文化大量传人,逐步发展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的新音乐,新音乐成为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发生关系,可以追溯到元代。元宪宗西征大食等国,曾获得欧洲的七十二弦琵琶(疑为撞弦古钢琴),后又得回回国所献的古制管风琴(兴隆笙)。该乐器经过改制,曾在宫廷里使用很长时间。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传人圣咏歌曲以及西洋乐理、五线谱等知识。清康熙时印行《律吕正义续编》,更促进了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太平天国采用西方基督教音乐编创宗教性歌曲,在民众中广为传唱。晚清,教会学校里又普遍开设西洋音乐课程,清廷新军中也有了军乐队。总的看来,鸦片战争后西方音乐文化的进入始终伴随着侵略,内容以宗教音乐为主。戊戌变法后,进步的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一些人带回系统的西方音乐文化,促进了中国新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西方进步的音乐文化(尤其是艺术歌曲和作曲知识、技术)的介绍传播,对中国的歌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做好必要的准备。有了这些铺垫,使用白话的自由体新诗一出现,掌握了新的作曲技巧的曲作者才能为之谱歌。歌词与歌曲创作由“倚声填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依词谱曲。

后记

终于完稿付梓了。写这本歌词史还得从20世纪90年代初说起,那时我曾在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开设音乐文学课程,教学之余对歌词的美学特性等理论问题进行过一些探究,有时也写写歌词,其间接触了一些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的歌词作家与作品,并逐渐萌生了编写一部歌词史的想法。1992年,我向中华社科基金申报了课题,后来又看到了乔羽先生在《中国词海论丛》序言中谈及音乐文学的理论建设时关于写一部“中国歌词发展史”的建议,这就更激励我去完成这项任务。然而,当我开始动笔之后,便深感力不从心。这部歌词史要跨越百年的历史,涉及数百名歌词作家及大量歌词作品,自己才疏学浅,所接触与掌握的资料有限,再加上当时兼任学院的行政工作,许多具体事务缠身,所以直到1998年底才完成书稿并通过专家对该课题的成果——《中国歌词简史》的评审。虽然书稿已通过评审,但我总是觉得不够完善,面对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往往顾此失彼,有许多疏漏和不当之处。于是,我一边联系出版单位,一边着手作进一步修改。然而,接连发生了一些意料不到的情况,不得不搁下笔来。一晃就是几年过去了,每想起这部书稿,颇为不安,若再束之高阁,感到很可惜,毕竟付出过许多心血;但若要作较大的补充和改动,又觉得从自己目前的主客观条件来看,恐难胜任。于是最终决定还是稍作补充调整后予以出版,也算是了却一椿多年的心事。

编辑推荐

《中国歌词简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歌词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此书很好,真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