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豫颖  页数:364  

前言

  信息技术教学论对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计算机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的一门学科。  信息技术教育相对于其他传统课程显得非常年轻,而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的兴起仅仅是在本世纪初期。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理论体系建立基本成形,但有许多理论和实践如学科性质、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教学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不像其他传统学科教学论那样已经比较成熟,如数学教学论起步较早,其研究成果丰富而理论体系较成熟。信息技术教学论起步晚.有待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不懈努力,从而使之丰富并走向成熟。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有一些专著和教材,但为数不多,针对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然而信息技术职前教师最需要得到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需要在走上信息技术教学岗位之前得到专业化训练和培养,为成为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学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有很多不是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专业毕业的,他们大多数是从数学、物理等其他专业毕业的,只是因工作需要或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而转教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论作为他们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指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所以,迫切需要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技术职前教师撰写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专著和教材,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健康发展。于是,一种责任驱使我六年前就开始建构和撰写本书,一直到现在终于付梓。这其中走过的历程和艰辛、迷茫、困惑、寂寞、愉悦、兴奋、感动只有自己体味和品尝罢了,现在却是一种宁静与平和。  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发展,通过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的经历就可见一斑。  1999年至2001年,我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班就读时,尽管我是计算机教师,但所学的课程却是数学专业的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也就是说那时没有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于是我就萌发了应用数学教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去研究计算机教育(2000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才正式更改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欲望。  2002年,我看到我校计算机系首届计算机教育专业实习总结反馈的效果与其他学科教育实习效果相比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没有开设学科教学论,致使学生不会教学设计,不知道怎样写教案,课堂教学随心所欲而效率低下,存在不少问题,反映出学生缺乏教师素质的训练。看见这些实习生实习归来就有一种心痛的感觉。于是我提出对计算机教育专业开设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并承担这门课的教学。从那时起我一直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当时全国师范院校相关专业大都未开设此课程,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大专院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及研究生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内容概要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作者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和科研的研究成果。立足计算机教育及信息类教育专业职前教师的需要,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基础性与时代性。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现代教学理论,融合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育及国际先进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尝试建构信息技术教学论体系,探讨和论述信息技术教学论相关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全书共11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逻辑体系、基本特点及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发展及反思;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目标与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教育实习、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1.1 教学论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1.1 教学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1.2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逻辑体系探究1.2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基本特点与任务1.2.1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基本特点1.2.2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任务1.3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意义与研究方法1.3.1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意义1.3.2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概论2.1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2.1.1 信息技术教育相关概念2.1.2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及反思2.1.3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及启示2.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与内容2.2.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2.2.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理念及结构体系第3章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研究3.1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3.1.1 教学的含义3.1.2 现代教学观念与发展趋势3.1.3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概念与本质3.1.4 教学过程的系统结构3.1.5 信息技术教学课的类型及结构分析3.1.6 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3.2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3.2.1 教学模式概述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3.2.3 常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3.2.4 建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第4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1 教学设计概述4.1.1 教学设计的定义与基本问题4.1.2 教学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4.1.3 教学设计的分类与依据4.2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模式4.2.1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4.2.2 教学设计的模式4.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4.3.1 教学目标的设计4.3.2 教学起点的设计4.3.3 教学内容的设计4.3.4 教学策略的设计4.3.5 教学结构的设计4.3.6 教学评价的设计4.4 信息化教学设计4.4.1 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4.4.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4.4.3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4.5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设计模板设计的研究4.5.1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4.5.2 教学设计模板设计的研究第5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方法及组织形式5.1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5.1.1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定义5.1.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5.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5.2.1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概念与特点5.2.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类型与选择5.2.3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5.3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5.3.1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概述5.3.2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分析与选用第6章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教学研究6.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研究6.1.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6.1.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研究6.2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教学研究6.2.1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6.2.2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教学研究6.3 网络应用技术的教学6.3.1 网络应用技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6.3.2 网络应用技术的教学研究6.4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6.4.1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与相关概念6.4.2 算法的教学研究6.4.3 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6.5 信息技术创新素质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6.5.1 信息技术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6.5.2 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第7章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7.1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概述7.1.1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定义7.1.2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类型与利用7.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7.2.1 多媒体课件概述7.2.2 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与多媒体素材采集7.2.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7.2.4 课件及其稿本的评价标准7.3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7.3.1 网络课程概述7.3.2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第8章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8.1 备课8.1.1 备课概述8.1.2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编写8.1.3 课时教学计划案例8.2 课堂教学的实施8.2.1 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与新课程一堂好课的标准8.2.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助学技能8.2.3 课堂教学的艺术8.3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8.3.1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作用8.3.2 信息技术实验的类型8.3.3 信息技术实验的组织实施8.3.4 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8.4 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外工作第9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9.1 教学评价概述9.1.1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概述9.1.2 教学评价的功能9.1.3 教学评价的类型9.1.4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原则9.1.5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9.2 信息化教学评价9.2.1 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9.2.2 面向学习过程的现代评价方法9.2.3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第10章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10.1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概述10.1.1 国内外教育实习概况10.1.2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内容与要求10.1.3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与实习生需要处理的关系10.2 听课与试讲及说课10.2.1 听课10.2.2 试讲10.2.3 说课第11章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11.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11.1.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概述11.1.2 英特尔未来教育职前培训11.1.3 信息技术教师素养11.2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11.2.1 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1.2.2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内容与程序11.2.3 教育叙事研究与行动研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③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体系转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过程。困此,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但二者不能等同。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范围不能完全说明他的发展水平,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良好的发展水平才会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所以教学过程应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及本质  (1)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概念  关于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讨论,笔者认为应基于普通教学过程的定义,结合孥业特色,考虑到时代性,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技术特征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等要素,对其概念进行科学的抽象定义。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等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的教学活动的状态变化及其时间流程。  该定义包含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也包括了学习资源。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和创造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爿、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  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开始和结束状态,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形态的发展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伴随着时间的流程而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突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在指导纲要中,要求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重要性,有条件的话应该安排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学生上机操作可以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由实践提高到理论。反之,理论能更好地指导操作实践。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

编辑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使用对象为信息技术教育职前教师、在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研究人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