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渊雷全集(套装全5册)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渊雷  页数:2003  
Tag标签:无  

前言

苏君渊雷撰先师宋平子先生评传既成,征序于余,盖以余昔曾受业,当有以知先师之一体也。先师一代大哲,闳识孤怀,并世罕见其匹,而抱德不扬,怫郁以终,身后三十余年,遗书未出,遂不为世人所知。梁启超之称颂先师日:“东瓯布衣识绝伦,梨洲以后一天民。”迨其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竟无一字及之。蔡元培先生之《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于先师著作,仅述《六斋卑议》(此书单行本,后收入《敬乡楼丛书》)。钱穆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仅于附表载先师生年,举未扬挖,惟章师炳麟之《检论》及《文录》中,略及先师学行。余以末学,尝欲为先师作传,而南北流离,因循未果,师门绝学,绍述无时,滋自愧也。今苏君独能发愤著书,传先生之生平,阐大同之弘旨,复选其遗文,次为一集,藉旌前修之志,而兴后起之思。表扬先觉,持论闳通,可谓先得我心者矣。    先师之学,以仁爱为基,以大同为极。少年刻苦读书,日以“心”、“身”、“古”、“今”、“缘”、“嗜”六字自课。“本末兼到,内外夹持”。一生功力,造端于此。民元前十一年(公元1901年)夏,掌教杭州求是书院,余幸得亲炙,虽为时仅四月,而获益之大,受知之深,毕生不能忘也。先师魁硕,貌古朴,多须髯,两目幽郁若失精,望而知为悲悯善感之人。其教法重个性,主自由,取法象山,限规不立,经史子集,任择从事。循循善诱之功,非庸师所能企及,犹忆首次作文,题曰“言志”。余答谓志在救国,吸取新文明,推翻旧制度。文辞幼稚,自不值一噱,不意其中有“二千年之专制,痛甚西欧;廿世纪之风潮,定来东亚”等语,先师乃施以密圈,大为奖许。又忆札记第一条读《天演论·察变篇》,略言物竞天择之理,即《中庸》“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之意。先师细字长评,称有心得,并举以示人。小子受此鼓舞,于是感激涕零,益自奋发,生平粗知学问,盖自兹始也。

内容概要

苏渊雷全集(佛学卷):佛法输入中国,依据比较保守的看法,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魏晋以后,它的影响所及,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普遍深入民间的力量,尤为其他宗教所不及。历代高僧古德,颇不乏人,伟绩畸行,亦所在多有。但要在我国佛教发展的全史中,举出一位典型的人物,足以代表这一方面的最高智慧与无上毅力;为雅俗所共知,中外所同仰;既有热烈的信仰,又具卓越的才学者,我想,只有古今盛传、妇孺皆知的唐三藏法师玄奘其人了。    玄奘是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同时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翻译经论既多且精;弘扬佛法真义,亦最得力。作爱智的旅行,具冒险的精神,饶历史的兴趣,富文学的修养,独往独来,横绝一世。虽然在他之先,有功佛教的,尚有“弥天释道安”和慧远;大量翻译经典的,尚有鸠摩罗什和觉贤;西行求法的,尚有法显和智猛诸高僧;但在成就上总不及他的全才备德,独步千古。他一方面具备印度大德论师缜密周详的治学头脑与不惜生命的求法精神;同时兼有中国第一流学者冲旷明朗的襟怀与崇高纯挚的德操。我们从唐太宗所说“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三藏圣教序》)两句话里,可以想见他气字的卓特、风度的超脱。    所以,玄奘法师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佛教徒,而且是中国的、东方的、乃至世界的第一流大思想家、大革新家!他是沟通中印文化的最大成功者;又是摆脱传统、不安所闻的真理追求者。他在世界学术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伟绩,而那种实事求是、勇猛精进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千载以下的人心。    现在,我想在讲述他伟大的生平与思想之先,略叙一些佛教输入的史实和他的前驱者像释道安、鸠摩罗什和法显诸人的功德,以见前期佛教的发展主潮,以便为后此玄奘的“求法”运动,作一历史的说明。  本书还包括苏渊雷全集(诗词卷)、苏渊雷全集(文学卷)、苏渊雷全集(史学卷)、苏渊雷全集(哲学卷)。

作者简介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名遁园。浙江平阳人(今苍南)。
  著名文史学者、诗人。著作等身。文、史、哲及佛学诸方面均有杰出建树。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楹联学会会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

书籍目录

苏渊雷全集(佛学卷) 1.玄奘 2.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3.论文·随笔 4.序·跋 5.附录一 未竟稿 6.附录二 玄奘法师年谱(初稿) 7.附录三 苏渊雷先生年表 后记苏渊雷全集(诗词卷) 序 1.古近体诗 2.论诗绝句 3.风流人物无双谱 4.钵水斋词 5.现代诗 6.域外诗迻 7.楹联苏渊雷全集(文学卷) 1.白居易传论 2.论文·随笔 3.序·跋苏渊雷全集(史学卷) 1.宋平子评传 2.读史举要 3.论文·随笔 4.序·跋苏渊雷全集(哲学卷)

章节摘录

三、鸠摩罗什的译经附觉贤玄奘以前的译师,以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为最伟大。罗什父为天竺人,母为龟兹王之妹,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九岁随母历游北印,遍礼名师,年十二已为沙勒国师。道安闻其名,劝苻坚迎之。坚派吕光灭龟兹,挟罗什归,未至而坚已死,于是吕光称王,与罗什同滞凉州。直至十八年后,姚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讨光,灭了后凉,这才迎罗什到长安,礼为国师。于是在长安逍遥园设立译场,请罗什为主译,派僧睿、僧肇、法领等八百余人为襄译,国立译场规模的宏大,为前此所未有。计自弘始三年至十三年,十年之间,译经逾三百卷。综其迥出旧译之处有四:(一)翻译范围之广大东晋中叶以前,佛经仅有零星翻译,至罗什始大量翻译,大乘各部都有。其在大乘经藏《法华部》,则今日通行《法华》正本,实出其手;其在《方广部》,则有《阿弥陀》、《维摩诘》、《思益梵天》、《持世》、《首楞严》诸经;其在《华严部》,则为《十地经》的重译;其在《般若部》,则《摩诃般若》树其骨干,《小品》、《放光》,亦经整理;其在律藏,则助译小乘《有部》所传的《十诵律》。然最大的贡献在于传译论藏,这一工作是从罗什才开始的。如《大智度论》一百卷,号称论中之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三论宗所本。《成实论》、《十住毗婆娑论》,亦为后此《成实》、《十住》二家之所从出。凡上诸论,无不由罗什一手完成,其有功于大小乘宗派之确立,可谓空前。(二)翻译文体之成熟罗什生于龟兹,幼游北印,深通梵语,其后又谙汉言,故关于翻译的主张,与道安不同。他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与僧叡语),实为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既不得已而乞灵译事,则毋宁比较偏于意译之为妙。所以译《法华》,则“典从方言,趣不乖本”。译《智论》,则“梵文委曲,师以秦人好简,裁而略之”。译《中论》,则“乖阙繁重者,皆裁而裨之”。译《百论》,则“陶练覆疏,务存论旨;使质而不野,简而必诣”。足见罗什所译,对于原本,每有抉择,务求达旨。然亦非一味意译,致失本来面目者可比。其译《大品般若》,则“手执梵本,……口宣秦言。两译异音,交辩文旨。……与诸宿旧五百余人,详其义旨,审其文中,然后书之。……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谬者,定之以字义。不可变者,即而书之。故异名斌然,梵音殆半。斯实匠者之公谨,笔受之重镇也”。其惨淡经营的苦心,概可想见。总之,翻译文体,异国语趣,以及佛典术语,到了罗什时代,大体确定。若“受、想、行、识”四名词,亦至罗什始定。

后记

父亲的墓碑上,刻了仅有的六个大字“诗人、战士、学者”。这简短的墓志铭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同时代人对他一生的确切评价。总观父亲的一生,正值风云际会的二十世纪,这位生于浙南大地、瓯江之水哺育成长的青年,在八十八年的生涯中,走过的是充满坎坷的道路,却不屈不挠、孜孜奋斗,求进取,求创造,坚定地不断追求真理。他的高尚情操、创造精神和一生的道德文章,都是我们后辈的楷模。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父亲百年诞辰纪念之际,搜集、整理、出版了《苏渊雷全集》,分类结集,以飨读者。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感谢社长朱杰人先生、责任编辑李惠明先生、设计高山先生的关心和辛勤工作;同时,对文稿审阅、校对的刘永翔、房鑫亮、季聪诸位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兄智生、妹晓曼、月笑为全集出版也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读了父亲的遗著,顿觉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在此谨对关心父亲遗著出版的师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编辑推荐

《苏渊雷全集(套装全5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渊雷全集(套装全5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