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振丰 著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第2辑)·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本书作者为台湾大学蔡振丰,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丁若镛四书学置于东亚儒学的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二是厘清了丁氏四书学的基本性质与天主教义的差距;三是将丁氏思想放在东亚社会转型过程中去衡量。

作者简介

  蔡振丰,1962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以魏晋玄学、佛学及儒、道两家思想为研究领域,兼及东亚儒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王弼的言意理论与玄学方法》、《魏晋名士与玄学清谈》、《魏晋佛学格义问题的考察--以道安为中心的研究》、《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一一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等。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第一节 四书学的方法概念第二节 时代的转折与朱熹四书学在东亚的变化第三节 丁若镛在东亚学术上的意义及本书的章节安排第二章 丁若镛与朱熹四书诠释取向之异第一节 注解的内容与诠释的路径第二节 朱熹与丁若镛的诠释之异:以《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为例第三节 义理取向的诠释系统与意义取向的诠释系统第四节 四书的文本结构内含两类诠释的系统第三章 丁若镛人性论与洙泗学、朱子学及西学间的距离第一节 对丁若镛学术定位的两种看法第二节 丁若镛性嗜好说的来源及特色第三节 丁若镛的心性论及其上帝一词的使用第四节 性三品说在丁若镛四书学中的理论位置第五节 丁若镛的人性论为对孟子心性论的回归第四章 人性论的延伸--丁若镛四书诠释中“仁”、“心”、“性”、“天”的理论意义第一节 围绕在孔子“仁”说中的重要概念第二节 丁若镛“仁”说中“交互主体”的动、静二态义第三节 由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嗜好之性”与“可仁之理”第四节 “性、道、教”解释架构下的“天”、“人”关系与“天”在丁若镛思想中的理论地位第五节 “仁说”及“事天说”为对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与超越性的追求第五章 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开展--丁若镛的文质论第一节 以王者的礼乐刑政为主之儒学解释与丁若镛论说的倾向第二节 朝鲜学者对文质问题的三种解释倾向第三节 星湖李瀵对“忠、质、文”的考辨及其影响第四节 丁若镛文质论的要义第五节 丁若镛文质论的价值第六章 丁若镛《中庸》诠释之特色--与日本古学派的对比第一节 对《中庸》的质疑及定位第二节 日本古学派对《中庸》的诠释第三节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中庸》诠释的思想史意涵第四节 从比较的观点论丁若镛的《中庸》诠释第五节 丁若镛与日本古学派在诠释上的差异第六节 丁若镛对日本古学派的态度第七章 丁若镛的《大学》诠释及其四书学架构第八章 结论参考书目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在方法上,本书认为丁若镛是个成熟的思想冢,其诠释文本之l副具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因此,本书对丁若镛注解“四书”之任一书的分析工作,并不将其论点局限于该书的讨论之中。在基本预设上,也认为丁若镛对“四书”中任一书的解释,都可与各书的论点间形成相互的关联。由此,第二章论及《论语古今注》所反映的诠释观,实可视为对丁若镛整体“四书”诠释观的说明。之所以会以丁若镛的“四书”诠释观作为讨论的起点,其目的在于将茶山学与朱子学作意识与问题之型态的区别,用以代替对丁若镛不同于朱子学之思想内容作点状的说明。在理解丁若镛的“四书”诠释观后,本书在第三章将论析丁若镛的人性论。人性论是孔、孟儒学的重要论点,不论是孔子的仁学或《孟子》、《中庸》、《大学》的理论与实践都由此展开。本书论述丁若镛人性论的目的,除了企图在理论上说明丁若镛四书学的基础外,也想借之厘清丁若镛人性论与西学及洙泗学之间的距离,用以说明丁若镛四书学的理论取向及价值取向。本书的第四章将讨论丁若镛“四书”注解中的关键性概念如“仁”、“心”、“性”、“天”等。这些概念在丁若镛的“四书”诠释中,因与各书间有其意义的一致性,因此可作为丁若镛构建其四书学的关键概念。在讨论上,上述的概念也可再区分为“心、性、仁”及“心、性、天”等两组论题。有关“仁”的论题可作为心性论或人性论的延伸;而有关“天”的论题则可指示丁若镛“四书”诠释中的宗教意涵。前者可带出与丁若镛论述中有关的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及“礼乐刑政”与“共同体”之间的问题;而后者则可确立他之“性”、“天”与“上帝”的概念,与西教之间存有何种界线。第三章所论及的“人性论”或“心性论”,与第四章所涉及的交互主体性,两者之间有何理论的关系可以阐述?与“礼乐刑政”之间是否具有顺取的发展?本书的第五章借丁若镛对《论语》“文质论”的观点,对这两个问题作尝试性的说明。除上之外,为了说明丁若镛文质论有其朝鲜儒学之发展,本章中也简略介绍朝鲜儒者对文质问题的诠释历史。除了想借此说明丁若镛的问题意识有别于中国之朱子学外,也想由此说明其“礼乐刑政”的论说,实有  ……

编辑推荐

  蔡振丰编著的《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第2辑)·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以第一手的文本研究为主,深入进行丁若镛(茶山,1762-1836)四书学的细部诠释,及其整体理论架构的讨论。为了使研究具有东亚的宽阔视野,除了将丁若镛的四书诠释与中国学者作对比研究外,亦以日本古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及荻生徂徕(1666-1728)的四书解释作为对照,以突显丁若镛意见的特殊之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蔡先生从人性论、文质论以及茶山对中庸、大学的理解等方面探讨了丁茶山的四书学,其间尤其注重他与朱子学说以及朝鲜、日本古学诸儒诠释的比较,兼及否定西学(天主教)对茶山学说的影响。
      
      作为理学、实学、古学的外行人,我更关注“朝鲜中华主义”对茶山学说的影响,可惜并非本书所涉及之内容。也因自身基础薄弱,无法了解蔡先生著作的深度,也很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