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日美同盟解读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艳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只有一个系、一个政治学本科专业和一个政治学理论硕士点,发展到今天拥有四个系所、四个本科专业(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八个硕士点(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以及政治学理论和中外政治制度两个博士点的学科齐全的学院。成绩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些成绩中,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从而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批学术著作,就是我院教师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发展的研究结晶,也是我们实施“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与政府治理”这一“211工程”项目的具体成果。在这批成果中,既包括几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也包括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从这些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我院学科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对文明与文化的关注,是增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人文内涵的客观要求。

内容概要

日美同盟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其走向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稳定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在经历了短暂的“漂流”后不断走向强化,及至今天,其已由一个地区性同盟发展为一个全球性同盟,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书对冷战后的日美同盟进行解读,考察其“漂流”、强化的历史过程、表现及深层次原因,并着重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通过对日美同盟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提出了中国在21世纪的应对之策,并最终得出结论:日美同盟在近期内仍会继续存在,但不排除未来崩溃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刘艳,女,山东省临沂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口本政治与外交、日美关系、中日关系等,曾发表《“适度”的困境——艾森豪威尔政府与第一次台海危机》、《911后日本安全政策的变化及其对日美同盟的影响》、《试析日本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多篇论文,以及《国际关系学》(合著)等著作。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日美同盟形成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同盟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 日美同盟的形成  第三节  日美同盟在冷战期间的修订与发展第二章 在困境中“漂流”的日美同盟  第一节  日美同盟“漂流”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日美同盟走向“漂流”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日美同盟的“漂流”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第三章 在调整中“重新定义”的日美同盟 第一节  日美同盟“重新定义”的基本轨迹 第二节  日美同盟“重新定义”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新日美安保体制评析第四章 世界中的日美同盟 第一节  日美同盟强化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日美同盟强化的原因分析第五章 福音还是祸水?——日美同盟的不断强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变化中的中日关系 第二节  日美同盟的不断强化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日美同盟的正面影响简评第六章  21世纪日美同盟的发展前景预测及我国的对策 第一节  日美同盟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日美同盟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我国的应对之策结论附录  一、日美安保大事记  二、日美安全条约  三、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式  四、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联合声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日美同盟形成的历史追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过,在看未来时,向后看得越远,向前也就能看得越远。同样,我们在分析国际政治中的某一政治现象时,也应该具有历史感,从理解历史的角度人手。日美同盟从1951年形成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雨波折和修订发展。如今我们研究冷战后日美同盟的演变及其影响,有必要对其形成背景作一个简单的历史追溯。第一节 同盟的理论界定从历史上来看,自从有多国体系存在以来,国家之间结盟与反结盟的斗争便贯穿于国家问关系的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议,到二战中的轴心国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从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的长期对峙到冷战后不断强化的日美军事合作,结盟可以说是紧密贯穿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成为国际政治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结盟政治也正在不断变化。可以说,同盟已逐渐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极其重要和普遍的政治现象,并由此而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正如美国研究同盟问题的著名专家乔治·利斯卡所言:“谈论国际政治不可能不涉及同盟,这两者除名字以外通常是融为一体的。”一、同盟的定义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研究对象的定义问题。正如其他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一样,关于同盟的定义在学术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有的学者强调从结盟的目的来界定同盟,如格林·H.斯耐特认为“联盟(同盟)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利用武力对付外来的威胁而形成的一种正式的联合”。其基础是正式条约。而乔治·利斯卡和威廉·赖克则侧重于从结盟目的的角度来阐释同盟,他们认为,国家间成立同盟或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反对某人某事或顺带地反对某人某事”,获得安全、稳定和地位是国家参加同盟的目的,一旦达到目的,同盟或联盟就会解散。

后记

岁月如梭,自迈出北京大学的校门,一晃已近5年,期间经历工作、生子等生活之繁琐,记忆林总,不胜琐碎,而唯有北京大学之自由、开放学风仍记忆犹新,犹记课堂上大师们的精湛学识、宿舍里的挑灯夜读、未名湖畔的莘莘学子,每午夜梦回,不胜唏嘘。3年的燕园求学,有幸师从林代昭先生,从先生身上习得为人治学之道,受益终身。2000年,正是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关系频繁互动的年代。在恩师林代昭先生的指导下,我尝试研究冷战后的日美同盟关系,并着重分析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其时,国内外学者对大国关系尤其是中日美关系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我对这一研究内容尚处摸索及入门阶段,幸得导师的悉心指导及热情鼓励,才得以对这一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并最终完成了以"从漂流走向强化——冷战后的日美同盟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为题目的博士论文。

编辑推荐

《冷战后的日美同盟解读:兼论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冷战后的日美同盟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