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韦祎  页数:2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慈善基金会法人是一类重要的非营利民事主体,该制度对于发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推进市民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该制度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个人——社会——政府三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平台。在我国,慈善的传统和文化非常悠久,然而由于政治国家的强大,无法在市民社会层面发展出制度化的慈善法律和慈善组织。当前我国的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发展也反映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课题。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力图以慈善基金会法人为研究中心,将慈善基金会法人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问题纳入民商法研究的框架。《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在研究中放弃了全面研究非营利组织的进路,而坚持以民法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基金会法人为研究中心。将结社自由的原理与私法自治的理念相结合,从市民社会形成的高度反思了慈善基金会法人的制度价值。《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系统梳理了基金会法人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了基金会法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炼了围绕基金会法人人格制度、财产关系制度、监督制度等核心内容中的重要问题,并展开系统地理论分析。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研究坚持了本土化、中国化的研究进路,避免陷入外国法介绍式的研究窠臼。书中通过运用民商法相关理论思考并解决中国慈善基金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总结其中的制度性经验,为解决我国慈善事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完善的原则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由于《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侧重制度研究和本土化研究,因此制度的历史源流、本土性的社会现实状况构成了《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重要的研究素材。《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融合了民法学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比较法、历史学研究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多元的研究方法为有效地实现研究目标创造了方法论上的基础,并为多元融合的民商法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样本。

作者简介

  韦祎,1978年2月生于安徽宣城,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为什么研究非营利性的民事主体制度?  二、为什么研究主题集中在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效果  一、研究方法及其在本书中的运用  二、研究效果 第三节 研究的进路和内容  一、研究进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认知“慈善”与“基金会”——研究的起点 第一节 “慈善”的语义解读与法律界定  一、“慈善”的语义发展及其思想背景  二、“慈善”的法律界定 第二节 “基金会”的历史脉络与法律内涵  一、基金会法律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二、基金会的法律定义与法律属性第三章 中国慈善组织法律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萌芽与成长——王权慈善下的中国古代慈善组织  一、我国古代慈善组织制度发展概述  二、中国古代慈善组织制度的总体评价  三、小结 第二节 转型与变革——晚清与民国时期的基金会与慈善组织制度  一、清末民初的中国慈善组织  二、民国时期慈善团体法人法律制度 第三节 衰熄与重生——建国后的基金会与慈善组织制度  一、建国后慈善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的衰熄  二、中国慈善组织的重生——以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为线索第四章 慈善基金会法人的人格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的人格困境  一、基金会人格取得之阻碍——反思我国慈善基金会法人设立制度  二、基金会人格独立之艰难——我国慈善基金会法人人格的依附性 第二节 慈善基金会法人人格的理论反思  一、结社自由理论背景下的基金会法人人格阐释  二、慈善基金会法人人格的私法性理论 第三节 慈善基金会法人设立与登记的制度设计  一、现行基金会法人人格制度的简要评析——以年《基金会管理条例》为背景  二、现行制度的反思及完善第五章 慈善基金会法人财产的法律问题之思考 第一节 基金会法人财产的法律特征  一、基金会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之辨  二、非营利性(财产的非分配性)——基于法律技术的涵义解读  三、慈善财产的“近似原则”(The Cy-pres Doctrine) 第二节 围绕慈善基金会财产的法律关系  一、慈善捐赠法律关系之研究  二、公益信托法律关系第六章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制度之探讨 第一节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制度的立法原则  一、自律乎?他律乎?——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立法的基本路径l  二、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制度与市场竞争原则 第二节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基金会法人监督法律体系的现状及缺憾  二、监督管理体制与具体制度的评析  三、互联网时代媒体监督的兴起——非正式制度的引入 第三节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制度之完善  一、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法律体系之设想  二、慈善基金会法人监督机关的重构  三、慈善基金会法人投资行为的监督制度  四、基金会法人信息公开制度之完善  五、其他监督制度的完善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三)慈善理想与基金会理论的交集——研究价值实践性之需要  如上文所述,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的典型形式,其集中反映了非营利组织的理念和原理,也反映了中国民间社会力量崛起的趋势。因此,笔者也坚持认为,关于基金会的研究必须紧紧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即对基金会法人的研究绝不能是一次冷冰冰的法律科学“解剖”,更应该将其视作点燃当下中国社会改革的星星火种,并将这一研究投入到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中。而在当下中国,能够将基金会法人制度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最为紧密拴系在一起的莫过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慈善危机。  据统计,截至2006年中华慈善总会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人均捐献款一度仅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2%。而美国的慈善捐赠10%来自企业,85%来自全国民众;2003年美国个人捐赠达2410亿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7%。相比之下,为什么一向自视为乐善好施的国人,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会那么低呢?是因为中国人天生冷酷无情或者视财如命?当然不是,中国人具有良好的慈善传统,乐善好施和乐于助人都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这些美德反而退化,这不得不促使我们思考,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爱心?是什么让中国人变得冷漠?在西方世界运用基金会制度进行慈善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传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然而在中国,我们自己的基金会又作何表现呢?对于当前的慈善危机,我们对于中国的基金会制度应不应该进行全面的反思呢?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慈善基金会法人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没有开始读,大概还不错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