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军民  页数:366  

内容概要

  《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力图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我国农地制度的研究作出总结,以完善现行法律制度为目的,以立法基础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农地制度立法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从而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作出贡献。《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共由9章组成。  第1章是导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立法是构造农地制度的源头。一个国家农地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受该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从立法的角度完善农地制度,必须充分借鉴政治学者、经济学者、社会学者和法律学者对农地制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农地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第2章介绍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土地私有制存在,但对于土地这种特殊的物权客体来说,土地的国家所有制仍然占主导地位,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特征。在我国当代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制,不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台湾地区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成功,并不能成为21世纪的中国大陆效仿的理由。评价一种制度的绩效应当考察该制度形成的条件和背景,不能简单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土地制度的移植。

作者简介

  汪军民,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教授、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武汉大学法学博士、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具有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主讲民商法学、会计学、经济学三大学科大部分主要核心课程,研究兴趣和方向:土地物权法、公司法、法与经济学、法与会计。  近年来在《国外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环球法律评论》、《经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土地权利配置论》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司法部一般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共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项,担任子课题负责人。

书籍目录

序1内容摘要V第1章 导论1.1 问题提出1.2 文献综述1.2.1 农地制度的政治学分析1.2.2 农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1.2.3 农地制度的社会学分析1.2.4 农地制度的法学分析1.2.5 农地制度与农村组织形式1.2.6 从“三农”的视角对土地问题的研究1.3 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研究的技术路径1.3.1 研究方法1.3.2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1.3.3 研究的技术路径第2章 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启示2.1 古代农地制度的权利结构2.1.1 农地公有制与农地私有制的关系2.1.2 古代农地制度中权利结构的特征2.1.3 古代农地制度中土地用益物权的具体形式2.1.4 古代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2.2 近代农地制度的变迁2.2.1 清末民初农地制度的变迁2.2.2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2.2.3 根据地农地制度的变迁2.2.4 近代农地制度的评价2.2.5 台湾地区农地制度改革与启示2.3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农地制度变迁2.3.1 土地私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建立2.3.2 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的建立2.3.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3章 国外土地物权制度的立法与改革实践3.1 国外土地物权制度与立法3.1.1 罗马时期的土地物权制度3.1.2 日耳曼法中的用益物权制度3.1.3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土地物权制度3.1.4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土地制度3.2 主要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3.2.1 俄罗斯农地私有化改革经验3.2.2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实践……第4章 现行农地法律制度的基本评价第5章 农地法律制度建立的政治基础第6章 农地法律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第7章 农地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基础第8章 农地法律制度建立的组织基础第9章 完善我国农地制度立法的路径选择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主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15]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农业是一个历史最悠久的产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然后进入现代社会。无论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如何变化,农业是人类的永恒产业。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一个社会空间,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农村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是构成现代社会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部分。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来说,农村的社会地位更为凸现。农民是指那些主要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或者以农业为基本生活来源的社会群体。农民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自然人。  农业、农村、农民三者的概念是清晰的,但其关系是复杂的,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尽管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从农地制度的角度对三者关系进行探究是有意义的。从本质内涵上讲,农业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农村是社会学概念,而农民则是政治学和法学上的概念。经济学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农业资源配置就涉及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本,以及农业技术之间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包括农业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农业增长等问题。与农业相比较,农村的范围更广。  ……

编辑推荐

  《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国外主要国家农地制度农地制度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因素对农地制度的影响农村组织对农地制变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