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变得更易学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维强,马立,宋乃庆 著  页数:220  

内容概要

  提出了使知识易学的各种转化知识的方法,辅之以名师教学的经典案例,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轻松、有效。 陌生知识熟悉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繁琐知识简洁化、混淆知识明晰化、复合知识解构化、孤立知识关联化、重点知识探究化、引申知识理解化、分散知识结构化、基础知识深刻化、难点知识精细化、类同知识归一化、核心知识发散化、静态知识泛迁化等等。

书籍目录

一、烦琐知识简洁化二、枯燥知识趣味化三、抽象知识形象化四、陌生知识熟悉化五、混淆知识明晰化六、复合知识解构化七、孤立知识关联化八、重点知识探究化九、引申知识理解化十、分散知识结构化十一、基础知识深刻化十二、难点知识精细化十三、类同知识归一化十四、核心知识发散化十五、静态知识泛迁化

章节摘录

  在找出两者相似之处后,马老师又启发学生从两者不同之处寻找“同途殊归”的原因。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无疑又是一次锻炼。更为可喜的是,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时又能够让孤立知识在对比中以关联化的状态呈现,进而使两者的异同明显地摆在学生面前。  马老师这种运用时间上的对比方式转变孤立知识的教学方法,无疑给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在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具体教学中遇到时间相近、内容又有联系的知识时,我们便可以效仿马老师的做法,使学生在时间对比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从空间上把握孤立知识的关联化  刘亮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一中的优秀教师,他曾在四川省初中地理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在实际教学中,他巧妙跨越了地理知识的空间,为学生架设了认识知识的桥梁。  在教授《气候特征》这课时,刘老师并不是单一、直接地讲气候特征,而是将同一地理属性的知识进行对比,再将这些孤立的地理知识关联化,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上课伊始,刘亮老师进行新课的导入,他说:“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温度带、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这种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刘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气候特征”。之后,他挂出了亚洲地图和世界地图,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地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位于亚洲的什么地区?  2.从世界海陆分布看,这个地区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在海陆位置的影响下,这个地区形成了什么样的气候?  4.这种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刘老师便让一位学生回答。小李站起来说:“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属东亚国家。”  “对。那你从地图上能不能找出处于亚洲东部的其他国家呢?”刘老师试探性地问。  “嗯,还有日本、韩国、朝鲜等。”小李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比画着说。  刘老师笑笑说:“不错,观察得还挺仔细的呀!那么这个地区在位置上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小李又认真地看了看地图,说:“这是东亚地区,从世界海陆分布看,它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以及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看来让大家观察地图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地图上我们能够很清楚地找到一些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同处于东亚的其他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也有这样的特点。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如蒙古,它是内陆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它虽然没有毗邻太平洋,但是以整个亚洲东部来说,它也算是在太平洋的西岸。同学们清楚了吗?”刘老师继续讲解。  “清楚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有谁知道在这样的海陆位置影响下,这个地区会形成什么样的气候呢?”刘老师问。  地理课代表站起来回答:“在这种海陆差异的影响下,东亚便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典型的地区之一。它应该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很好,能够回答出季风气候,说明大家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刚刚地理课代表已经回答出东亚是季风性气候,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风向随冬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转换:冬季盛行偏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热多雨。我国地处东亚,自然也有这样的气候特征。”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国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刘老师让学生阅读了“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并思考如下问题:  1.一月份,我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2.七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经过观察对比计算,学生知道了一月份我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低22.7℃和3.7℃;七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比巴黎、纽约高3.6℃;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高26.3℃和7.3℃。  对于学生比较的结果,刘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总结:“通过与同纬度国家的对比,我们发现,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中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中除沙漠地区之外最暖热的地方。这说明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因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在总结完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在气温方面的特点后,刘老师便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降水方面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特点是什么?”刘老师问。  这一问似乎不难,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说:“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降水比较集中。”  “看来大家感受一致呀,不错,这就是地理上所说的雨热同期。在前面我们知道,夏季我国除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外最热的地区。相对而言,我国的热量条件比较优越,即使是在广大的北方地区,也能够种植喜温的水稻、玉米、棉花等高产作物。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则需要大量的水分,而此时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因此,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也就是说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刘老师继续让他们思考: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0以及我国同纬度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和景观上有什么特点?  经过对比联想后,学生小王回答:“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0的地区的主要地形大部分是沙漠,如撒哈拉沙漠、维多利亚沙漠等,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而我国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地形是东南丘陵,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刘老师表扬了小王:“回答得很好,我们从同纬度不同地方的对比中知道了它们的差异,那么,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呢?”  这时也有几位学生回答,但是都没有答到点子上去。刘老师便向学生作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让知识变得更易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如何使数学概念更容易“理解”
      
      ——读《改造难学知识的优化艺术》有感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这场深刻又艰苦的教育改革中,涌现了无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他们积极探索、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善于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些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新内涵和宝贵财富。
      
      本书提出了使知识易学的各种转化知识的方法,并辅之以名师教学的经典案例,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轻松、有效。本书把陌生知识熟悉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抽象知识形象化、繁琐知识简洁化、混淆知识明晰化、复合知识解构化、孤立知识关联化、重点知识探究化、引申知识理解化、分散知识结构化、基础知识深刻化、难点知识精细化、类同知识归一化、核心知识发散化、静态知识泛迁化等等。
      
      将繁琐知识简洁化时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如果施教者没有准确的掌握知识重点和简洁化后的知识于之前知识的联系,那么学生很可能会感到迷茫……
      
      枯燥的知识,加上枯燥的讲解,学生必然会毫无趣味,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讨厌这门功课的学习于探究,同样,教师枯燥的讲解也常常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教学效率低下……
      
      抽象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论域中较简单的概念,让人们能够控制其过程或以宗观的角度来了解血多特定的事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正是这种形态让抽象知识变得难以理解和记忆……
      
      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曾经说道“熟悉能减除对于事物的恐惧“,我们知道,陌生知识常常引发学生的反感,而熟悉的知识往往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拉近学生与知识间“心”与“心”的距离,从而打破他们认识的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孤立也就是与外界没有联系,独立存在、无所依傍。但是孤立并不是绝对的,就象海上一座座彼此分离的孤岛,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从根本上说,它们还是以体的,是存在于同一片海域的“岛群”中的一员……
      
      本书采用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写法改变为案例为主,分析、点评为辅,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的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如“难点知识精细化”,为了说明观点,作者举了一个生动的语言,“很久以前,一些小混混儿常常用带饵的鱼钩去引诱鸡,鸡发现饵后就去啄,小混混马上收鱼线,鸡便不声不响被他们偷走了。一财主家的小男孩觉得有趣,便学鸡的样子,趴在地上吞鱼钩,结果不小心把鱼钩吞到嗓子里。财主大急,请来了许多大夫。鱼钩吞下,扎在嗓子里,必须往上提出来,才能解决问题,但因鱼钩有倒刺,往上提势必划破嗓子,破坏声带,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这些难题,大夫束手无策,摇头叹息。这是来了一个很有经验的老人,他向财主要了如下东西:蚕蛹、猪油,然后很快把鱼钩取了出来。他的做法是先把蚕蛹抹上光滑的猪油,把涂了猪油的蚕蛹一个个紧紧穿在小男孩嘴巴外的鱼线上,形成一个“蚕蛹棒”。把蚕蛹棒捅到小男孩的嗓子上的鱼钩处,把蚕蛹棒轻轻按下,使鱼钩脱离嗓子,让倒刺扎入蚕蛹棒中,轻轻把蚕蛹棒提出嗓子。然后,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阐述难点知识精细化的理论要点。如:“难点知识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或较隐蔽。难点知识意味着学生难学,同时也意味着教师难教……”在理论要点阐述完毕后,作者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论点,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学会如此操作运用。
      
      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张奠宙先生说过数学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数学家创建数学结构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第二种是整理研究成果之后发表在数学杂志上、陈述于教科书上的学术形态;第三种是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在课堂上出现的教育形态。我们教师天天面对的教科书上的数学概念,就是张老先生所说的第二种形态,它们是经过严格整理的,简洁、美观的“知识成品”。由于高中学生本身抽象思维水平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认知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很多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却是不可思议的“天外来物”, 因此把数学的第二种形态转化易于学生接受的第三形态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即通过有效的途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
      
      我们知道数学是以抽象的形式反映着客观世界,但这种抽象根植于客观的现实世界, 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绝不是数学家刻意创造的空中楼阁。它体现着人类的活动,它的产生、发展过程凝聚着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其过程是生动、活泼、有趣的绝非形容枯稿、无血无肉的“形式化僵尸”。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根植于生活、联系现实,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来解释复杂的数学现象,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实质。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休。”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该联系具体的图形,找到它们对应的几何模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抽象数学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
      
      我们知道知识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对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解,都不能单靠对这一门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对数学这样一个深入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有影响的学科。将数学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什么是数学”、“学生怎样学数学”这种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一直是在用一种静止的、脱离社会、脱离文化的观点去看待数学,不能够看清数学的本质。只有把数学和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和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和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开阔思路,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得益于本书,使我们的教学视野更加开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