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教书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一舜 著  页数:151  字数:15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这场深刻又艰苦的教育改革中,涌现了无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他们积极探索、更新观念、敢于创新、善于改革,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总结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些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新内涵和宝贵财富。这些优秀教师就是我们的名师,这些新内涵就是名师的核心教育力。整理、总结、发展、推广这些教育新内涵,是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水平的一件大事。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当今世界,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更要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于以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组织出版了大型系列教育丛书——《名师工程》。希望通过总结名师的创新经验、先进理念,宣传名师的核心教育力,为广大教师职业生涯提供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在教育实践层面切实推动从教者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名师工程》实现“打造名师的工程”。  丛书在策划、创作过程中力求实现以下特色:  一、理念创新,体现教育的人本精神  教师角色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如何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问题成为教师在目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丛书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通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将人本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教育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本质要求。  二、全面构建,系统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丛书选题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全面地针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而展开。施教者的能力决定教育的效果,教育改革的落实、教育效果的提高无不体现在教师身上。丛书针对不同教育能力、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选题。棘手学生、课堂切入、引导艺术、班主任的教导力、互动艺术、课堂效率、心灵教育等等,这些鲜明的主题从教育的细节出发,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教师在阅读中学有所指、读有所获。  三、科学权威。体现教育的时代前沿性  丛书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执笔,汇集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理念、成果和方法,经过专家认真遴选、评点总结而成,代表了目前教育实践中先进的教育生产力,具有时代前沿性,是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的好素材。  四、注重实践,突出施教的实用价值  丛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诸多教育、出版界同仁的支持与努力下,《名师工程》陆续推出了《名师讲述系列》《教学提升系列》《教学新突破系列》《高中新课程系列》《教师成长系列》《大师讲坛系列》《教育细节系列》《创新语文教学系列》《教育管理力系列》《教师修炼系列》《创新数学教学系列》《教育通识系列》《教育心理系列》《创新课堂系列》《思想者系列》《名师名课系列》《幼师提升系列》《优化教学系列》《教研提升系列》《名校长核心思想系列》《名校系列》《高效课堂系列》《班主任专业化系列》等系列,共120多个品种,后续图书也将陆续出版。  丛书在出版创作过程中得到各地、各级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本丛书的出版一方面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共飨先进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出版创作中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内容概要

马一舜的这本《为爱教书》为“名师工程思想者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为爱教书》分为“教学中的小智慧”、“我该怎样教育学生”以及“
教师,让我怎么尊敬你”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了“追求课堂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在功利目的下的苦心归纳”、“强烈地扇动着温柔的翅膀”、“
女生来信”、“苦辣酸甜说语言”、“从可笑地活着到幽默地活着”、“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生活”、“校长的三个层次”、“正视人文教育所面临的抵牾力”、“我的教育感言”等教育文章。这些文章充分表现了“一位有良知的学者的正义直言”,启迪人的智慧,给人深思。

书籍目录

“教育思想者”丛书总序
有这样一位农村教师
教学中的小智慧
追求课堂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
作者介绍——不可忽视的契机和资源
常把自己带进课堂
三教《我的母亲》
教学中,我是怎样“偷懒”的
少点归纳,多点阅读
我教《雪》之得失
我的教学后记(选)
学生作文中的真与假
文章亮色“引用”来
在功利目的下的苦心归纳
别小心眼太多
关于教学随笔的随想
我该怎样教育学生
真正的无私奉献——敢于教成倒数第一
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
强烈地扇动着温柔的翅膀
学生布置的作业——我读《窗边的小豆豆》
我该怎样教孩子
学会惩罚
女生来信
“聪明”的孩子
苦辣酸甜说语言
衣锦还乡
说勤劳
从可笑地活着到幽默地活着
活在底层的好处
说“活”
从“赖昌星是什么人物”说起
教师,让我怎么尊敬你
我感受到的语言的浮夸与苍白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生活
教师,让我怎么尊敬你
校长的三个层次
正视人文教育所面临的抵牾力
学校德育面临的“加”和“减”
成功的教育——不会让乌鸦当上百禽之王
从改良试题着手
我的教育感言
我希望多听到一些:“我听学生说
阅读万灵丹——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掌声与掌声后的

章节摘录

  常把自己带进课堂  语文课上得单调沉闷,我以为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见书不见生活;见书不见人;见书不见情。这里所说的书是指教科书及教辅资料,这里所说的“生活”“人”“情”,是指在那些心中只有应试的教育者看来无它不为缺、有它无大益的东西。但一个睿智的教育者心中装的更多的是生活、人、情,而不是分数。如何让语文课堂中有生活有人有情,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但我以为教者把自己带进课堂不失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讲课时,是免不了要举例要引申要旁征博引的。这样做时,老师们往往习惯于在名人伟人的经历、言行中找帮助。这“找”中很有一部分就是舍近求远的自找麻烦和浪费资源——其实,从你身边的人或你自己身上就能获得帮助。  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在她的一篇文章(载《人民教育》2004年第7期)中讲述了她教《最后一课》时的某些环节。她说,她在学生朗读和讨论后向学生讲了自己在抗战时的一段亲身经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长驱直人,家乡的小学即将解散,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教师用‘心’唱歌,唤起了我们幼小心灵的觉醒。从此,这首歌不断在我胸中激荡,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于老师说,她讲的时候,学生都屏息凝神,仿佛他们都走进了50多年前的那所小学中。这堂课就是因教者自身经历的介入,而掀起了师生情感的高潮,成为这堂课的亮点之一。  笔者在课堂上从不吝啬于向学生交出“自我”,且深深体味了这“交出”后的好处: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教师,在讲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史铁生的文章时,我总是不忘向学生讲述我从这些作者身上所获得的力量以及他们对我人生的影响。每接手一届新的学生,在向他们讲鲁迅时我都要向他们讲到我1989年去上海鲁迅故居参观时,受到一个卖西瓜的小伙子奚落的情景。那天,我好不容易找到鲁迅故居所在的那个胡同,在胡同口坐着一个卖西瓜的青年。那时,我口渴了,就坐下来买西瓜吃,准备歇息一下让精神恢复后以几分奕奕神采去拜见大师。小伙子见我是外地人,问我:“你是哪里来的?”我说:“从湖北来的。”“从湖北来上海做什么?”“参观鲁迅故居。”“你大老远地从湖北来就为了参观鲁迅故居?!”他一脸惊讶,瞪着眼像看一个怪物。“是的。”我点头。他接着不断地摇头:“就几间空房子有什么好看的!鲁迅值几个钱?现在的正经事就是如何挣钱,挣钱了去国外,这就是前途。”我没想到一个卖西瓜的小伙子竟然这么健谈,更没想到我在鲁迅的家门口受到了这样一番教训。我向学生讲述这番经历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对拜金主义世风盛行的忧虑,是为了告诫学生:人不能只为物欲活着,一个不懂得尊敬和缅怀伟人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在上《送东阳马生序》时,我也讲到了自己的一番经历。我说:“我父母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民,家里根本没藏书,而且很穷。嗜书的早期,与宋濂一样,书都是借来的。跟宋濂不同的是,我并不是每本书都还的——估计借主是个不在乎书的人,只要他不讨要就不还了。至今我的书柜中还有好几本这种借而不还的书。”我说:“我曾几次到山上砍柴卖给村里的窑场,换了钱后去买书,曾几次到沟或塘里打鱼卖了后去买书。”我说:“我当民办教师时参加了中文专科函授学习。暑假时到市里集中面授,为了节约每晚2元的住宿费,我好几次拿了几张废报纸铺在教学楼楼顶上睡。早晨起来,发现身上到处被咬得斑斑点点,为城市饥饿的蚊豸贡献了不少的美味佳肴。”名人伟人们爱书惜书勤学苦学的例子是很多的,但我觉得都不如我自己的现身说法来得有效。我自身的这些事情肯定给了学生更真实更感性更亲切的感受,他们听起来更容易感动也一定更难忘。  前不久,我在上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讲到了我母亲的性格和品质以及她对我的深刻影响,讲述了我母亲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还向学生朗读了我自己回忆母亲的一篇散文。当我朗读到我母亲临终时使劲捏着我的手对我嘱咐时,我哽咽了。我停住,想让感情镇静一下后再继续往下读,就在这时,我听到了讲台下的一片哭泣声……  赞科夫在他的《和教师谈话》中提醒老师们:“不要忘了学生本身的生活。”我在这里提醒各位同人:“不要忘了你自己的生活。”在课堂上向学生交出“自我”,不仅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真实可感的例证,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了解老师是每个学生或显或隐的内心愿望),也滋生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这是一个师生心灵融合的过程,可能从此你就被学生视为一个可以与他们交心谈心的朋友了),更重要的是——让课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在教师的现身说法下体现得更为充分。  每个教师的经历不同,人生际遇各异,因此适合向学生交出“自我”的场合也各不相同——有的适合在这堂课上交,有的适合在那堂课上交,但总有需要你把自己交出去的时候。尽管每个教师身上都不缺少这种利用起来很方便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在每个教师身上肯定也存在量与质的差别。量的多少和质的优劣,就取决于各人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力量的状况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爱教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