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前程  页数:23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与传统文化》力求从文化史角度去追本溯源,以期能较全面深入地揭示出这部名著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三国演义》所包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作者简介

  王前程,男,1963午生,湖北浠水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现任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卜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兼任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理事在  《明清小说研究》、《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中华文化论坛》、《蒲松龄研究》、《红楼梦,争刊》、《水浒争鸣》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第一节 不可轻易否定罗贯中的著作权第二节 罗贯中的籍贯及其行踪问题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书名和原作问题第四节 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与罗贯中的杰出贡献第五节 《三国演义》塑造艺术形象的成就不可低估第二章 图王争霸与英雄才略第一节 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袁术的祸国殃民第二节 威猛未必真豪杰——吕布、袁绍的平庸卑下第三节 虎视天下多良谋——曹操、刘备、孙权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争奇斗艳各显能——曹操、刘备、孙权的不同风貌第三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将相文化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古代贤相良将模式第二节 诸葛亮形象与古代士文化第三节 关羽形象与关公文化第四节 张飞形象与古代市民文化第四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兵家文化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的战争理念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古代战争谋略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荆州争夺战第四节 三国龙虎争雄地,后人讹误几时休——赤壁古战场考辨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第一节 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第二节 《三国演义》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第四节 《三国演义》与并肩作战、争取胜利的团队精神第五节 《三国演义》与忧时悯人、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参考文献后 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 不可轻易否定罗贯中的著作权  《三国演义》是公认的我国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究竟成书于何时?其作者是谁?明清以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八十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前期,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了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综合了各方面的材料之后将《三国演义》成书的年代断为“元末明初”,作者为元明间人罗贯中。接着不久,郑振铎先生在《青年界》上发表了《罗贯中及其著作》等文章,亦肯定元末明初的杂剧家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写定者。自此,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界普遍认同这一观点,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似成定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小说的成书年代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意见:(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以周官逼民反邨先生为代表;(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以章培恒、袁世硕等先生为代表;(3)“成书于元末”说,以陈铁民、周兆新等先生为代表;(4)“成书于明初”说,以欧阳健、任昭坤等先生为代表;(5)“成书于明中叶”说,以张国光、李伟实、张志和等先生为代表。由于在成书年代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因而元明间人罗贯中作《三国演义》的结论就自然会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否定。而质疑、否定罗贯中著作权的则主要是持“成书于明中叶”说的学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演义》与传统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