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设计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杭间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不久前,有人问我中国南北设计形势,我毫不犹豫地说:“在当代,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科,它们将构成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最大挑战。”  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看见我所在的学院正在成为被挑战者,而被挑战的本身,正说明你不再具有不被挑战的地位。  复杂还来源于对50年前往事的追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个春天,中国现代设计的伟大的前驱们此时正从杭州坐火车出发,他们将离开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前去北京筹建中国第一所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此北上的行列里,有庞薰栗、雷圭元,还有后来成为我的恩师的田自秉先生。  到北京后,他们暂时栖身并融合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实用美术系,在短暂的两年筹备期后,1956年11月,这所集中了两校实用美术系科几乎全部精英( 还有当年清华大学营建系的部分教师)的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后记  出版这本设计文集,我很长时问处在犹豫当中,原因有两个;一是看以往已经出版的这套丛书的封面设计中,那大幅的作者像,俨然有“大家”的意思,我是否能当得起如此的“待遇”?在感谢主编倪建林教授的雅意的同时,却始终怀有不安:另一则是近些年来我写的文章其实不多,其中有的已经以别样的方式出版,我会不会让读者重复购买,浪费他们的金钱和时间。  倪建林教授和社长崔祝先生始终满怀善意耐心催促。其时,我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半年,与国内的联系除了电子邮件,还有带去的手机的短信功能。我几乎都能在同一时间收到越洋而来的信息,只是由于时差的关系,手机常常在半夜响起,我的短信铃声是那种用野里的蛐蛐的叫声,异国的暗夜里,那一声又一声的蛐蛐声,构成了我对整理此书文稿的难忘记忆。

内容概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并不比写一本专著轻松多少,这倒不是在篇幅或体量上的比较,而是就论题的典型性和观点的深刻性而言的。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听一位专家教授的一次专题讲座比听其开设的某些长期课程还要来得有收获一样。就是因为单篇的论文或专题的讲座往往是浓缩了一位专家学者在某一方面研究的精华,言简意赅,直指问题的实质。    我们编辑这套《设计大讲堂》丛书,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窗口,将当代中国有影响、有成就的设计理论家们的思想精华,自选结集,奉献给有志于在这一学科领域进行思考的读者;所邀学者都是近三十年来中国设计理论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的思想曾经对中国当代设计界产生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也代表了当代中国设计艺术领域中思维的一个高度。人们常说,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愿这套丛书能成为设计艺术研究道路上的一个阶梯。回顾走过的历程,应将已经取得的成果变为继续研究的新起点,共同探求中国的设计之道和设计之法。

作者简介

杭间: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1961年11生,浙江义乌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曾任《装饰》杂志主编,中商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任艺术总监;
著有《原乡•设计》《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中国工艺美学史》《中国传统工艺》《中国设计史》《中国当代设计人类学初论》《手艺的思想》《新具象艺术》《艺术向度》《身体的智慧--中国当代油画十年精神景观》《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蝉声:一九九零年的记忆》(诗集)等; 曾获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良师益友”奖;第十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等众多奖项。

书籍目录

故乡·设计——应《新设计》创刊而写(代序)原乡之思 回“原乡”——《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总序 本土知识体系与传统研究 道器论——传统文化中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艺之路 “六书”与中国视觉设计思维 “开卷”——中国古代书籍艺术的审美形态 设计的伦理学视野 设计人类学联想 “岁寒三友”与中国传统图形设计 纹样是什么——我读田自秉先生的《中国纹样史》传统生活的智慧 “一代不如一代” 《幼学琼林·衣服》选注——一个来自乡土的城市学人回望传统手艺或 江湾故事中时间对衣服的侵蚀 乌镇的手艺人们——杭间和他的“传统手艺人研究”田野调查札记之一 洪元师的“西化”情结 “行灯” 我在地毯厂 坐,一种文化观——从《黄帝内经》看明式椅“功能 传统工艺的承传与发展——与何兆基的对谈当代设计史 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 当代设计的几个问题小议 工艺史有什么用 工艺史与设计史 中国人的设计史——关于上海的中国设计史年会 复兴与转型——关于中国当代壁画 本土设计中的发现——从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展”说开去 关于“绘本” 语焉不详的中国现代陶艺——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陶艺的现实和问题 我读《说陶论艺集》 当代漆艺访谈录 技与道——当代漆艺几家 一所艺术学院的“实践”——袁运甫、杭间有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术思想的对谈 汕头大学的设计艺术改革 深圳平面设计在中国 “首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策划主旨 设计的安全原则——江牧《产品设计中的安全原则》序工艺大师和形式大师们 田自秉工艺美术思想初探 “辫子股”的启示——关于张道一 设计时代的理想——兼议尹定邦和他的设计学的建设 “尺”的故事——靳埭强和他的收藏 桥——漆艺家乔十光其人其事 自然的赞美者——常沙娜的花卉写生艺术 机智的平面——吴勇其人 一个陶艺家如何面对本土和世界——关于白明 “血缘”的“图腾”——写在《设计中国姓》(贰)前面后记

章节摘录

  道器论——传统文化中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原出于《易?系辞上》。纵观《易》的本意,是丝毫找不出有重道抑器之意。  非物体的形而上的称“道”,物体的“形而下”的叫做“器”,这是《易》里所包含的道理能够实现的两个前提和规定条件。在这两句话前面.是这样几句:“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它的本意是说明易道产生在天地万物有秩序的生长之中,如果毁灭了天和地,则易包含的道理无法体现.反之,天和地也就停止运动,因此道和器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两种东西缺一不可。“是故”两字充分说明了这种因果关系。  在作了这样的界定后,紧接着又有这样几句:“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将治国安邦和生财制器相结合而裁节叫做变,推行这种变化叫做通。应用这些变化于人民就叫做事业。至此,作为治国安邦的“道”和生财制器的“器”,它们的变、通以至事业的关系,已经说得非常清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原乡·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追寻设计的源头,发现设计的原理!
  •   杭间老师论文集
    真知灼见在其中 需细读
  •   谢谢杭间老师~
  •   看起来不错,可以体会到中国特色的文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