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山东科技大学  页数:196  字数:21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其发展坎坷曲折,历尽艰辛,但始终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执著前行。一批批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为新中国成立、发展奉献智慧乃至生命的先驱,一位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一代代中华英才从大学校园中走出;领袖风采,大师风范,精英魅力,铸就了大学校园无数不朽的篇章。  历史使校园的入文积淀日益深厚,也使校园更加色彩斑斓。代代学人治学问、求真理,大师学者辛勤耕耘、传道授业解惑,使莘莘学子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熏陶,接受精神的洗礼,成为思想健康、行为积极、不畏挑战,勇担国家建设发展重任的人,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栋梁。  中国的高等学校虽风格各异,但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是它们共同的特征。高等学校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着。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学历史的厚重承载,展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入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卓越贡献,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价值。  希望广大读者能在“漫游中国大学”中获得启迪,在漫步中体验,在沉思中升华,进入崇高的境界。  陈玉立

内容概要

《山东科技大学》(作者史习江)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感受到一代代科大入自强不息、克难攻坚、执著前行的勇气和魄力。
《山东科技大学》以浓郁的情感、沉静的思索、准确的表达和活泼的语言,记录史实、颂扬师德、描述景色、展现风物,发掘梳理学校60年的厚重积淀,使山东科技大学的悠久历史、杰出人物、丰硕成果、美丽校园鲜活起来,让人历历在目。

书籍目录

山东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走进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山水之间
聊斋故里走出的神话
洪山往事
淮河岸边茁壮成长
无影山麓的新光
泉城“红楼”
捧日擎天的追求
岱下“石门”
旅途中的跋涉
走向蔚蓝
山海花园
九天揽月
煤矿安全第一卫士
誉满南北的爆破大王·
飞翔的机器人鸟
从“狂想曲”到“畅想曲”
黑色地膜的诞生
从挑山工到发明家
煤之黑与海之蓝
姹紫嫣红
学苑餐厅的“笑脸”
无声的拼搏
“坛子”与“海米”
“洋老师”和“洋学生”
行者如歌夕阳红
志愿者的非洲之旅
痴迷的学生作家
草原明珠
运动之美
“姐妹花”与“兄弟连”
海泉韵色
相约珠山下
终极渴望
走出来的“鲁迅路”
爱心超市
心灵之旅
一杯豆浆寄深情
文明使者
创新之翼
两岸有约
CUBA的东北虎
精神之光
附录
学院和本科专业目录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硕士专业学位一览表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后记
编写感言

章节摘录

  山东科技大学是这样一所学校,她1951年诞生于淄博,辗转于淮南,与山东煤矿学院、江西煤矿学院等并校于济南,稳定在泰安,最终主体落户青岛。今天的山东科大,立足青岛、泰安、济南三地五校园办学,呈现这样一种态势,是不是让人有神话般的感觉?毕竟,在全国的高校中还没有哪一所能再现这样的场景。  山东科大今天的办学所在地都坐拥美丽的风景,泉柳之城、岱宗之岳、黄海之滨,每一处风景都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宏大的事业往往起始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端。说起山东科大,许多知道其前身是山东矿业学院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将她与泰山、泉城联系起来。但要说山东科大还是一个从聊斋故里走出的神话、与蒲松龄的故乡淄博有亲密的联系,你千万不要心生诧异,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史实。尽管这个史实的发生期很短,名不见经传,但它毕竟真真切切地刻写在山东科大历史的年轮之中。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在淄博,具体说就是今天的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蒲家庄是一个具有明清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在东西大街的北巷有三间普通民居,门前古槐阴翳,宅门古朴典雅,是蒲松龄诞生、著述和辞世的地方,大名鼎鼎的《聊斋志异》就在这三间陋室里写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文章意气雄一时”,“几于家家有之,人人阅之”。  山东科大前身是1951年7月国家批准成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学校旧址和“蒲松龄故居”同在一个镇上,距“聊斋”不过10里。  凭着这点,说山东科大是从聊斋故里走出,应不为过。  《聊斋志异》是文学作品,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一看名字就知道与煤矿生产有关,那么这所学校的诞生还有什么背景?答案也很简单:淄博产煤。  淄博,一座百年的工业城市,在其传统的产品中有三样最著名:煤炭、陶瓷和琉璃。  淄博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曾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煤都之一。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淄博发现了三处古窑址,据考证,早在北魏时期,淄博就有了煤炭开采。有关淄博矿井开拓部署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康熙四年的《颜山杂记》:“循山旁行,掘洞采煤,井深逾百尺。”  最早时,淄博当地的煤窑,主要是为烧制陶瓷器和琉璃提供煤炭。到了近代,先是1898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授权德国商人组建德华公司攫取淄博开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接管德国煤炭开采权,更大规模地掠夺淄博的煤炭资源,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淄博的煤炭资源才重回中国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举,我国煤炭生产成为较早得到恢复的行业之一。1951年4月,全国煤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员普遍感到技术干部缺乏,提出“除注意在工人中培养外,还应大力开办学校,来造就技术干部,以适应煤矿建设的需要”。  1951年7月,山东矿务局向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呈文,省文教厅报请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同意,在扩大“山东矿区第一煤炭职业学校”的同时,开办“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  刚成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使用洪山煤矿划出的22栋房屋作为办公、宿舍用房,将原有的6栋房屋整修作教室;中央煤矿管理总局、山东省教育厅、徐州市文教局分别从矿区及其他单位、地区选调、招聘了42名教职工;首批招收了煤层地下开采、机械、电工三个专业的学生107名,于1951年9月10日正式开学,同年10月10日举办了建校典礼。  诞生于聊斋故里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伴随着煤炭事业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1951年10月23日,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教育处指示,改名为“洪山煤矿职业学校”;1952年7月,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指示,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开始省外招生,当年在苏南招生300名、省内招生120名、大西北招生20名。当时,学校有在校生近600名,教职工145人。  临淄,齐文化的发祥地,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这里不仅出现了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还成就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历史名都。  山东科大很感念淄博这个古城,尽管她在这里仅仅两年的光景,但是,受到走过春秋、战国、赢秦、两汉的历史与生生不息的齐文化的浸染,有着“太阳石”胎记的山东科大,在诞生之初就兼具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齐文化”精髓,更在之后的岁月里栉风沐雨,一路高歌,半个世纪之后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一批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脱颖于校园,为社会奉献出骄人的科学成果与栋梁人才。  山东科大还感念她诞生于聊斋故里。聊斋中的神话故事具有浓重的奇幻色彩,表达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美好向往。山东科大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诞生,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和新中国一起从贫弱走向富强,她始终胸怀着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向往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她的成长既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也是一个实现了的现代版“神话”。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东科技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