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德雄  页数:327  

内容概要

  进入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2l世纪,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伴随着WTO的加入,更面临着双重压力。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们都在为寻找企业有效的生存和成长之路而不懈地探索着。在此背景下提出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无疑带着前瞻探索性和强烈的现实指导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引入并界定适应性、企业适应性和企业适应性成长三个基本概念,分析并论证了本研究的几个基础性命题:企业是具有人为意志的特殊生命体;企业环境是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态系统;企业组织是复杂自适应系统;企业为实现价值(生存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而存在;企业生命体具有适应性成长的可能性。其次,在综合评析东方管理哲学、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环境适应理论及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现今企业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多变,联系更广泛,企业作为生命体必须更好地与环境协同进化。本研究给出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分析研究了失败与成功企业的文化,提出企业的适应性成长文化是由组织的伦理文化、适应性文化、速度文化、创新文化和学习文化等构成的文化生态体系。接着构建了企业适应性成长的理论范式和运行机制,对企业适应性成长进行了过程解释,论述了企业适应性成长过程中生态位定位思想与市场选择。本研究结合不同角度的相关学习理论,建构了适应性成长的组织学习模型。指出企业适应性成长的运作机制是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并实现与环境持续协同进化的神经系统,从机制分析入手,提出组织适应性成长的运作机制是由感应机制、灵活反应机制、持续成长机制构建的一个柔性超循环系统。本研究认真分析了我国过去数年中轰然倒下的一些典型企业共同的“失败基因”,即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最后,本研究提出了范式条件下企业适应性成长的三个原则,即足够开放原则,渐进与突变相结合原则,质和量互动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组织适应性成长范式——运作机制模型。并对一个正在适应性成长的中国企业——华为公司进行了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

  冯德雄: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管理哲学与伦理、中外管理思想比较、企业成长战略、战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横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ISTP检索8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目标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的基本问题2.1 适应性、企业适应性、企业适应性成长2.2 企业适应性成长的可能性2.3 企业组织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2.4 企业的生物性与企业生态系统第3章 企业为什么存在3.1 企业的起源与进化3.2 企业理论的演进3.3 企业的本质3.4 企业存在的价值第4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相关理论考察4.1 东方管理哲学4.2 复杂性科学在组织理论中的应用4.3 自组织理论评述4.4 环境适应学派及评述4.5 企业成长理论新思潮第5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文化5.1 企业文化及其功能 5.2 对企业文化的反差思考5.3 企业适应性成长文化的形成5.4 塑造适应性成长的公司文化第6章 企业(组织)的环境分析6.1 组织环境概述6.2 组织环境的理论及其演变6.3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的反应第7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过程解释7.1 环境与适应7.2 生态位思想与企业适应性成长7.3 企业适应性成长过程的市场选择7.4 企业适应性成长的趋势和特征第8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运作机制8.1 企业适应性“机制”及其特点8.2 企业适应性成长机制的特点8.3 企业适应性成长的感应机制8.4 灵活反应机制8.5 持续成长机制第9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中的组织学习9.1 企业最能适应性成长的方式在于学习9.2 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9.3 组织学习障碍研究 9.4 组织如何学习--组织学习模型研究9.5 企业适应性成长的组织学习模型第10章 对我国企业成长的思考10.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呼唤新的成长模式10.2 我国企业“失败基因”分析 10.3 中国企业适应性成长范式 10.4 一个正在适应性成长的中国企业--华为公司第11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11.1 全文内容总结11.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2章 企业适应性成长的基本问题  我们不可能克服不可预测性问题。因为它表达了生活在地球上的基本的、共同的情况。  ——佩尔·贝克  这是知识的本性:变化快,今天的必然变成明天的荒谬。  ——彼得·德鲁克  2.1 适应性、企业适应性、企业适应性成长  2.1.1 适应性  适应(性)本是一个生物生态学术语。但某些术语本有的潜在价值会随着学术的发展而得到延拓,适应(性)也不例外。我们在拓展中使用该名词之前,还是先回到其原始培养基中,厘清其本来形式和内容。  一般认为,适应(adaptation)是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适应既可表现为一个过程,也可是一种结果。例如,有的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细胞内的含糖量不断增加,以适合于御寒的环境;生活在冰雪环境中的北极熊是白色的,不易被发现,有保护作用。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本身也在改变着环境。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气又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可见,生物的适应过程,也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  随着进化论的发展,人们对适应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例如,卢旺廷(R.C.Lewontin)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适应现象,用生物利用环境条件的程度去定义适应度,这就涉及生理学范畴。用生理学来理解适应度现象,指的是感觉适应,即动物的感受器在持续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降低的程度,如“暗适应”、“光适应”等。  在生态学中,适应性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机能和生活习性等能与所居住的环境条件相协调的一种特性而言;它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任何一种生物体都具有能对它周围变化的环境条件给以正确反应的能力。这种“合理性”和“合于目的”的特性一向是生态科学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