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明  页数:412  字数:3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研究有关胡适思想文化的文章的结集。思想文化在书名中被拆成两节——胡适思想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很好理解,无须多说;而胡适思想的解题需要费些笔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千军万马,口诛笔伐,几千万文字进入历史档案,但对胡适思想的诠释仍没有多少头绪与条理。然而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批倒胡适就必须批臭其思想,否定胡适就意味着把胡适思想扫地历史的垃圾堆。——胡适与他的思想正是相联一体、血肉不分的。    本书中所收文章展示的正是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的特定联系和内在统一。至于胡适思想本身的哲学学理的探索寻绎或者条分缕析,则可参阅本书附录中的《论胡适思想的奠基》一文。尽管胡适思想孕育成熟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但它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内核仍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找到其一脉相承的合理因素。

书籍目录

自序一 哲学篇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  无后与不朽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的社会伦理观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考察和文化理解  论胡适的科学人生观  关于胡适的无神论思想  胡适名教批判  胡适与《淮南王书》  理学运动与思想别裁    ——朱熹·戴震·胡适  关于胡适中西文化观的评价二 文学篇  胡适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兼谈胡适文学理论的现实主义倾向  胡适与新红学  新诗老祖宗  胡适整理文学遗产的成绩与偏失  胡适整理国故的现代评价三 文化教育篇  论胡适的中国文化观  关于胡适的《水经注》研究  胡适批判的回顾与诠释  胡适关于大学教育设计述略    ——从《非留学篇》到《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试论胡适的经济观    ——从司马迁的资本主义、王莽的社会主义到海耶克的自由主义  关于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附录  《胡适传论》自序  《胡适诗存》前言  胡适留学时期的求学之路  论胡适思想的奠基

章节摘录

书摘1919年2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推陈出新开创风气的又一个大动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这部书是以他的博士论文为主干,以北京大学开课的讲义增扩整理而成。1918年7月交的稿,蔡元培为之作序并推荐到商务印书馆。胡适在中国学术文化界的地位,具体是以这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成就与影响为标志——不仅得到了北京大学校长的首肯与赞赏,很快便也得到全国学术文化界的承认与钦佩。——这是胡适在中国文化学术坛坫站稳脚跟进而“成佛作祖”、呼风唤雨的基石。    在白话文运动取得巨大胜利之时,胡适就清醒地知道,要在中国上层文化学术界谋得声望与影响决不是靠倡导一个白话文运动所能办到的,上层学术文化界的芸芸耆旧、传统国学的老权威们反认为胡适“以白话藏拙”,只能靠通俗文化上的创新来自遮其短,这就关系到胡适能否在中国正统的学术坛坫站住脚跟的问题。本来蔡元培将胡适引上北京大学的讲台也主要看重的是他的学术与新知,而他想要在中国正统学术坛坫取得真正的地位和领导权也必须靠学术,尤其是在国学上的出色表现,这也正是当时北京大学以及国中文化学术领域的各色新旧人物拭目以待的。在国学的领域里,近三百年来,尤其是在乾嘉学风熏染下,考据、辨伪的真功夫铸就了一大批令胡适心悦诚服的大学问家:顾炎武、戴东原、阎若璩、段玉裁、钱大昕、王念孙、王引之、崔东壁、章实斋、孙诒让……胡适自己的秉赋才性恰恰也使他~开始便是由考据、辨伪的真功夫走上学问之路的。胡适考上留美官费主要靠的是那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考证文字,而这个关键的胜利又反过来刺激他一生走上了以考据为主体的治学道路。胡适留美期间写成的《诗三百篇言字解》、《尔汝篇》、《吾我篇》、《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等正是他考据治学的奠基之作,这些作品已经流露出向国中国学旧权威挑战的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他善学殚思的读书习惯,精审缜密的逻辑训练,“不疑处有疑”的怀疑精神和“行文颇大胆、苦思欲到底”的现代治学态度——尤其是这一切又经过了留美七年西学新知的陶冼与融合,使他一开始走上这条大路便境界大开。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的出版无疑是胡适踏上这条治学大路的第一块成功丰碑,在这部著作的“导言”中胡适以赫胥黎的怀疑论与杜威的实验术为理论的经纬,结合当时西方哲学、历史学、逻辑学、校勘学的方法论对以清代乾嘉考据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方法作了一次有系统的整理,他正是以这个系统整理后的,或者说中西学结合成的新方法、新眼光、新手段对待我们3000年来“一半断烂,一半庞杂”的哲学遗产,终于理出了一个清晰简明的头绪来。这恰恰正是蔡元培所希望的“给我们一种研究本国哲学史的门径”。——蔡元培一直为摸不到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门径”而苦恼,而编纂中国哲学史的“两层难处”又使国中无数有志者望而却步或避而绕路。蔡元培在他写的序中说:“我们今日要编中国古代哲学史有两层难处。第一是材料问题,……若没有做过清朝人叫做‘汉学’的一步工夫,所搜的材料必多错误。第二是形式问题,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哲学史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现在治过‘汉学’的人虽还不少,但总是没有治过西洋哲学史的,留学西洋的学生,治哲学史的本没有几人,这几人中能兼治‘汉学’的更少了。适之先生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虽自幼进新式的学校,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①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编中国哲学史的难处,一到先生手里就比较的容易多了。先生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才满一年,此一年的短时期中,成了这一编《中国哲学史大纲》可算是心灵手敏了。”——可见蔡元培对这一册《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是何等的钦佩与赞赏了。他又“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编成一部完全的中国哲学史,“那真是我们的幸福了”。——又可见其寄望之深、企盼之切。    蔡元培在“序”中总结了这部书的四大特点。一、证明的方法。即考实每一哲学家生存的年代以探知他的思想的渊源,辨别他著作的真伪以把握原本的主义,揭示他们采用的哲学方法而检讨其论辩有无矛盾抵牾之处。二、扼要的手段。即所谓“截断众流”的大手法,一部中国哲学史从老子、孔子讲起,把夏商和周的一半一刀砍去,用存疑的态度处理了迹近神话传说的甚不可信的某些史料。三、平等的眼光。对先秦诸子不作先验的褒扬与贬抑,推倒尊经崇儒的旧传统。一个个还他们本来的历史面目,平等地、科学地研究他们学说的长处与短处。四、系统的研究。排比时代,比较论旨,一一显示各家师承渊源及其变迁的痕迹,勾勒出一条思想史递次演进的脉络。——蔡元培对此四大特长推崇备至,赞叹其目光深远,手段高明,“一样样都是超越古人,开出风气的”。稍后他在那封著名的答复林琴南的长函里又说到:“胡君家世汉学,其旧作古文,虽不多见,然即其所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言之,其了解古书之眼光,不让于清代乾嘉学者。”——难怪他要迫不及待地将此书推荐到商务印书馆,而结果却使商务印书馆的老板大出意外地赚了一大笔钱。(P3-5)

编辑推荐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人物,也是中国新诗开路的人。胡适的思想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有着很深层次的关系。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研究有关胡适思想文化的文章的结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曾经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一套由胡明先生整理编纂的胡适先生的书,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很兴奋。看了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只可惜在卓越订货了之后一直都由于缺货没有送书过来,觉得有些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