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劳思光  页数:12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该书80年代初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该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书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本次在大陆出版,一仍其旧,全书共三卷四册,110余万字。劳氏早年肄业于北京大学,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任教,有著作多种行世。

作者简介

劳思光(1927—),著名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历任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等校哲学教授。劳氏学问渊博,尤专精于中国哲学的研究,有著作十余种行世,影响广远。其《新编中国哲学史》问世二十余年,广受学界推崇,以为该类著作之经典者,再版不断。

书籍目录

一卷论中国哲学史之方法——中国哲学史序言    壹  已往成绩之检讨    贰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叁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肆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壹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贰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  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  殷民族略考        三  结语    叁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  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  殷周关系        三  周初之政治形势    肆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成及影响        一  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  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  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壹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贰  古代中国思想的重要观念        一  《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  《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  《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叁  附论原始信仰      一  人格天观念      二  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  “命”观念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壹  儒学之源流问题    贰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  孔子之生平      二  孔子之学说      三  孔门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及儒学之发展    壹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贰  孟子之学说      一  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第四章  道家学说    壹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贰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  老子其人      二  《老子》其书      三  《道德经》思想大要    叁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  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  子之思想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壹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贰  墨子之思想      一  兼爱        二  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  尚同与国家论      四  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叁  墨辩      一  墨辩之时代      二  《墨经》中所涉之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  《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  《墨经》中所涉之知识问题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壹  前言    贰  荀子之生平    叁  荀子之学说      一  性恶与师法      二  心与天      三  君与礼      四  “学”观念与“正名”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壹  法家之人物及著作    贰  韩非思想之特色及其传承    叁  韩非子之思想      一  论治乱      二  论主权      三  “势”与“明”      四  二柄与虚静    肆  韩非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壹  名家之立场及特性    贰  公孙龙子之理论      一  “指物”        二  “白马”与“坚白”      三  “通变”与“名实”    叁  关于“名学”一词之讨论      一  胡、谭之说        二  先秦思想中“名”之用法  后  序    壹  关于胡、冯之书    贰  关于“天”观念    叁  关于方法问题书目略录    二卷……    三卷上……    三卷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部哲学史,虽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学”。当一位学人写哲学史的时候,他不仅要叙述事实,而且要解释理论。叙述事实是史学的工作,解释理论则必须有确定的理论基础与解析方法。而这种基础与方法就是写哲学史的必要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则写出来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学史”。    劳思光先生的巨作《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由中国古文化谈至清朝干嘉学风为止之哲学理论。其书内容完全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为主。故在干嘉思想后就不采录。因为,欲论干嘉以后,清末至民初之思想演变---包括哲学一面,则其背景必须兼取中西两方,不能再以中国传统为主。此所以本书作为《中国哲学史》。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今著名哲学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通过其独特的“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內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針對馮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而寫的。內容見解獨特,與馮先生的一起看會有不錯的體會。
  •   历史最佳版本!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远超过冯氏之版本,其论《大学》《中庸》一节可以新近研究成果如《思孟学派新探》相补充,则更为完善。
  •   观点新颖,比较有特色,和大陆的完全是两种风格,适合研读中国哲学的人看。值得推荐!!!
  •   经典书目,值得收藏,专业性、逻辑性都很强……
  •   值得一读,值得推荐!
  •   书就内容而言非常不错,主要是卖家没有保存好,封面有一点点脏,书页也有点发黄。不过不影响使用,希望卖家要好好保存哈~
  •   应该是国内的唯一版本吧
  •   深奥,研究得很细独到!
  •   商品包装一般,有回潮、严重皱褶。未找到开具的发票又无法联系买家。
  •   劳先生这本书和大陆诸作语言体系不太相同,而且这本书比较深,适合研究生或有一定中哲功底的人阅读,中哲入门不推荐此书。
  •   古今书店真坑爹,封皮太脏,买的都是二手书,这套书是处理书,也就二三元的,这里一路攀升卖到80多,真是黑心
  •   今天收到书了,卖家还赠送了一本《中国酒政》,虽然赠书是本老书,但还算有点意思。至于劳思光的《中国哲学史》,那是经典,此书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05年出的版本,至今8年了,所以书看上去很有“历史感”,呵呵。不过还是很喜欢,强烈建议想看哲学史的朋友购买此书。
  •   原创作品,花了很大的功夫,很有独创性,这边的人士是写不出来的,浮躁的时代,将来也很难写出来了.很庆幸买到了这部作品,而不是被格式化的头脑搞出的东西.
  •   发来的书封面脏兮兮,其中一本封面严重破损,还没有正式发票(店家没有发票也不提前电话告知),最气愤的是,向店家投诉,店家的态度还非常恶劣,不但不道歉,还动不动就威胁我“你什么意思?!大不了就退货嘛!”,这是我有史以来在卓越上最差的一次购书体验,我准备向卓越如实反映,请求卓越秉公处理,剔除这样的不良店家,以免辜负消费者信赖和信心。也请广大消费者警惕这个店家!
  •   正品,只是稍有点旧。
  •   虽然是旧书, 但是有塑封的, 封面不至于这么脏吧
  •      近读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卷本,有通透澄明之感,与大陆学者的哲学史著作大不相同。
       受意识形态禁锢,小平中兴前的大陆哲学史著作,其目的只为建立党性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统摄下的“崭新”哲学类学科,于古代哲人的原意既无理解之兴趣,更无温情之敬意,直以笔墨做刀枪肢解破裂之。此亦可视为建国后的第一次重写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马克思主义化。小平中兴后,大陆学术自由略为恢复,加上流离港台的新儒家之著述逐渐引入内地,大陆学界又有了第二次重写中国哲学史的冲动和行动。三十年来大陆出了不少中国哲学史,但令人满意的近乎于无。主因有二,一为学养不够,二为未脱意识形态束缚。这些著作大多仍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做框架来分析古人思想,距依古人原貌原意理解其自身甚远,此即意识形态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之荼毒难于短期消散。另一问题在对观港台学者著述时至为明显,即大陆著作对哲学史的理解支离破碎,于其整体脉络缺乏认识,于具体哲人、著述、观点之意义与价值无力判断或判断失当,甚至具体行文的文风亦破碎不忍卒读。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既作于无意识形态网罗高压的学术文化环境,算是在与民国一脉而承的文化传统中对中国哲学史做的梳理与反思,更能显出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特质与未来路向。劳著开篇即在序言中指出过往哲学史著作的种种问题(胡适、冯友兰之作难说价值,大陆建国后的著作更是不曾提及),并提出基源研究法,从中国哲学史自身的内在问题和矛盾来梳理、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依此思路作出的中国哲学史,自是呈现出与大陆著作全然不同的气象和识见。
       劳著以先秦为中国哲学思想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此自与多数论者相同,但秦汉以下千年,劳著皆视为中国哲学之蒙尘昏暗时期,则与大多数欲建构一不断“进步”之中国哲学史著作殊为不同。在劳氏看来,先秦哲学最大成就,一为孔孟所创立价值自觉之主体,二为老庄所开出无为静观之“情意我”超越境界。但秦汉之后,此儒道两大根本内核皆蒙尘不显。汉代以阴阳五行为外壳的宇宙中心论解说儒学,并附加谶纬迷信之说,与孔孟原意毫不相干,徒以儒学之名自许。道家则流于应用层面之黄老之术,为政治权谋所用,其提倡之超越境界实在无人注目。魏晋之后直至隋唐,儒学自是低沉,道家也只是供名士放浪形骸和术士养生保身做理论支持,与道家纯粹精神层面的超越境界追求是十足的背离。佛教在此时期逐渐引入并兴起,但作为一异质文化,且持消极避世之核心观念,自难担当中国思想文化之正面力量。
  •     劳思光的哲学史是几年前在国学论坛上征西大将军推荐的东西。终于等到新版,买来一看,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孔子写得非常详尽,感觉到资料非常丰富,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很多,也很新。
      老子写得太简单了,只写了相生相克,而对于宇宙观,道论等等基本上无视。庄子更夸张,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书又把庄子写成无用论,相对主义,而没有从纯粹哲学思辨的视野上看庄子,遗憾。
  •      楼上的观点值得商榷,我觉得初学者更应将此书备在案头,这样可能更不容易走上歧路,很多哲学史其实是把人往偏了引。而劳先生这部书特点之一就是言之有据,且逻辑缜密,你应该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哲学的真精神,此外对中国哲学各阶段发展的归纳阐述亦是精彩无比。另外,最近在看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别的不说,谈到学术的部分显得极为幼稚,令人失望。
      
  •   劳思光的书写一样是支离破碎,作为哲学著作是合格的,作为哲学史跟罗素的那本一样不够,至于楼主认为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既作于无意识形态网罗高压的学术文化环境”本人也只能说楼主想当然了。
  •   劳思光的书毕竟是小众化的成果,单就思想性而言,有雕琢于只言片语的精彩,但浑然一体之间却有些支离破碎,结构上也有些欠缺规整,虽然劳思光本人反对清儒训诂的纠结于断章取义,但劳先生自身的考证也是近乎苛责,不过囿于时代以及后来考古的新成果,该书吸收的毕竟有限。而且诸子学的研究有一以贯之的殷周淤积。此书初版在中文大学七八十年代,意识形态浓厚与否本身即是一悖论存在,港英时代香港主流社会价值观倾向于英国保守主义,劳思光在这个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严重失范的地带,有着自身民族文化认同上的焦虑,他的中国哲学史也正是这种文化焦虑的产物,文中对原儒的推崇以及对新儒家的鄙夷正是这种理分而來的产物。这也不难理解他与新儒家的很多同仁观念相左了。
  •   我反倒觉得老庄写得好,说孔子不重视知识,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   请问与三民书局旧版有什么区别?
  •   我觉得对孟子写得也是不够细致。而且性善论一部分写得不是很易懂,有些地方就点了一下没有把话说明白。
  •   读完了第一册和第二册汉代部分。劳先生真是一腔儒家血。主观情感非常强烈,强烈到让人感到不舒服——“是不是忘记了客观描写的学术使命”?
  •   回复丝瓜,其实我没看过旧版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