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宇宙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弗雷德·艾伦·沃尔夫  页数:3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从我动笔写此书以来,一转眼已快三年了。众所周知,三年中可以世换星移,而过去这三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段时间。《精神的宇宙》一书大部分仍保留了1996年精装本的本来面貌,只是我决定彻底更新了所有图示,并且添加了不少新图示。已经读过原版的读者一定会极为欣赏新版中这些崭新的图示。我认为,这些新图示要比精装本中的旧图示更好地传达了那些极为深奥的观点。  大部分篇章仍保留了先前的内容。不过,我对有些内容做了削减,特别是第七章以及第十二章中那些极为抽象、难以掌握的部分。除此之外,我对书中各处都有稍许修改,以使全书更加清晰易懂。   从新添的副标题可以看出,最主要的修改是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了。我不再把此书看作是部“证明性”的书。我认识到,试图用量子物理学来证实任何精神物质的存在,这样的观念往好里说是问题重重,往坏处讲则是难以令人接受。精装本的许多读者都认为这个观点很伟大。有位读者指出,书中许多观念均与黑格尔在《逻辑学》以及《精神现象学》两部著作中的看法相呼应。另一位读者很欣赏书中对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所作的描述,以及论述量子物理学与佛教信仰互为参照的那些章节。许多读者均称赞我情愿承担起“勇于以科学验证灵魂”这一重担的勇气。然而,也有人对“证实”的观念嗤之以鼻,亦因此而无法正确看待此书。因此,我主张:此书并非要证实什么;它只是一个简单模型,描述人类脆弱存在中精神领域的一个侧面,亦即意识是如何与物质有所重叠的。  该怎么读此书呢?我建议读者应该以开放的头脑来读此书。应该记住的一点是,科学与精神就如同地球两端的不同文化一样,在相互交流上总是困难重重。“证实”这样的词汇对科学家和不是科学家的人来讲,具有不同的涵义。科学最主要的益处正在于,它是要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我们早该弄清楚的是,科学与精神所提供的解决方法异曲而同工。

作者简介

弗雷德·艾伦·沃尔夫,理论物理学博士,顾问物理学家,美国图书奖得主。他在全美及世界各地讲学,讲授关于意识与新物理学方面的问题。

书籍目录

鸣谢 平装本前言第一篇 古希腊的灵魂观  第一章 序幕:关于灵魂的一些错误提问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灵魂物理学  第三章 柏拉图灵魂物理学第二篇 新灵魂观的基础  第四章 现代灵魂观的古代根基  第五章 复活物理学  第六章 思维、灵魂和零点能量  第七章 量子实证:自我与灵魂第三篇 走向虚无的上升灵魂  第八章 佛教的无灵魂   第九章 善、恶以及灵魂上瘾  第十章 灵魂骗子:混沌、谎言以及有序 第四篇 从虚无中走来的堕落灵魂  第十一章 天堂、地狱、不朽、轮回以及业  第十二章 有多少灵魂?   第十三章 灵魂对话  第十四章 终曲:关于灵魂的一些正确回答注释参考文献索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为什么相信灵魂?灵魂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到底是什么?它与自我有何不同?它是否属于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在人死后还存在吗?  在《精神的宇宙》一书中,作者把最现代的量子物理学观念与最古老的宗教和哲学问题联系起来,邀请读者做一次东西方思想之旅。作者讲述了历来关于灵魂的种种思想和不同观点,其中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的思想,古埃及人对灵魂九体的信仰、犹太教神秘哲学关于灵魂秘密地将精神秩序带入到物质与能量的混沌宇宙中的观念,以及佛教对“无灵魂”的看法。最后,作者站在维护灵魂的立场,反驳了现代批评家所持的灵肉不分的说法。  沃尔夫的《精神的宇宙》是这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书,它奠定了理解科学、宗教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   ——《思维科学评论》  进入沃尔夫的“精神的宇宙”,仿佛走进了设在宇宙飞船中的实验室,邂逅一位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的人。其推进令人惊叹,其问题令人兴奋,而其结论则神秘莫测。如果你善于科学思辨,那么,你定会享受这样的快乐之旅。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科学问题所知无多、却又不乏浪漫,具有诗人气质,那么,本书定会开拓你的心智。   ——汤姆·摩尔  沃尔夫是位少有的开拓者。他发现了建筑于意识之上的新量子模型的无穷魅力。他在本书中集中探讨的是灵魂以及人死后存在的问题。《精神的宇宙》一书读来既令人兴趣盎然,又发人深省,我竭诚向大家推荐本书。   ——阿米特·高斯瓦米,物理学教授  沃尔夫创建了一门出色的灵魂新物理学,更新了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精神先知的理论,把我们引入了第三个千年盛世,充满信念、勇气与卓识!   ——恩斯特·劳伦斯·罗西博士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相信灵魂?灵魂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到底是什么?它与自我有何不同?它是否属于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在人死后还存在吗?  在《精神的宇宙》一书中,作者把最现代的量子物理学观念与最古老的宗教和哲学问题联系起来,邀请读者做一次东西方思想之旅。作者讲述了历来关于灵魂的种种思想和不同观点,其中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的思想,古埃及人对灵魂九体的信仰、犹太教神秘哲学关于灵魂秘密地将精神秩序带入到物质与能量的混沌宇宙中的观念,以及佛教对“无灵魂”的看法。最后,作者站在维护灵魂的立场,反驳了现代批评家所持的灵肉不分的说法。  沃尔夫的《精神的宇宙》是这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书,它奠定了理解科学、宗教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    ——《思维科学评论》  进入沃尔夫的“精神的宇宙”,仿佛走进了设在宇宙飞船中的实验室,邂逅一位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的人。其推进令人惊叹,其问题令人兴奋,而其结论则神秘莫测。如果你善于科学思辨,那么,你定会享受这样的快乐之旅。如果你和我一样,对科学问题所知无多、却又不乏浪漫,具有诗人气质,那么,本书定会开拓你的心智。    ——汤姆·摩尔  沃尔夫是位少有的开拓者。他发现了建筑于意识之上的新量子模型的无穷魅力。他在本书中集中探讨的是灵魂以及人死后存在的问题。《精神的宇宙》一书读来既令人兴趣盎然,又发人深省,我竭诚向大家推荐本书。    ——阿米特·高斯瓦米,物理学教授  沃尔夫创建了一门出色的灵魂新物理学,更新了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精神先知的理论,把我们引入了第三个千年盛世,充满信念、勇气与卓识!    ——恩斯特·劳伦斯·罗西博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神的宇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随着科学的兴旺发展,人类渐渐与自然隔离了共生共体,产生出地球人庞大的占有欲与贪婪的狼性!随之,人类开始品尝到迷信科学所带来的苦果,甚至,很多人还执迷不悟。科学并不是终极真理,而是阶段性原理。宇宙的体系,比人类能想象的,要更深广无垠!科学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因。只是,享用科学的人类,渐渐丧失了人之为人的灵魂守护!祈愿我辈后人后代,尽快纠正近一个世纪来的科学与灵魂的生命靶心,令地球能渐入安详养息!
  •   这本书相当不错,作者可以和 爱因斯坦、牛顿、弗洛伊德 这些人物相媲美~作者用物理学的研究角度,向我们揭示了我们从来未意识到或去想过的一些我们看不到 但确确实实存在的 东西~~~极力推荐给大家~~~提醒大家 看的时候 不要过于纠缠每句话的意思。要从整体中理解,这样就不会在某个点上 看不懂。纠缠。。可以做好记号,等看完了所有内容,再回头研究你不懂的内容~会发现~恍然大悟的。
  •   精神、自我、物质等等,有思想的阅读对象可以研读。
  •   我一直比较对有关灵魂问题感兴趣,这本书可能有点看头。
  •   很喜欢的一本书,人真的是有灵魂的
  •   探索人类灵魂的奥秘,很好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更科学的来解释我们的精神
  •   母亲去世那段时间,这简直就是精神慰藉
  •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要轻易下结论---好好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古圣先贤的观点其实都很有道理……
  •   这是一本很深奥的书,值得一读
  •   科学与哲学的结合,值得看。
  •   喜欢这个广阔和详实的视角,非常好读,也很深刻。
  •   使人开阔了视野
  •   有点可惜,拆开来一看,这本书压皱了!内容还可以!
  •   物理学家写的哲学书
  •   看了一遍,总体感觉比较乱,而且难懂,不知道是否翻译上的问题,没有想象预期的好。
  •   和我期望的不太一样,可以说是有点失望!名字有点大,内容有点乱!
  •     最近我买了三本美国人写的书,作者分别为耶鲁大学某金融学教授、某知名心理咨询师,以及本书的作者,一位信佛的量子物理学家。三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的明显弱点,即没有鲜明的观点。相比于一个世纪前的荣格、斯坦纳等德国人,或者梭罗等美国哲学家,思想深度和力度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造成的,即相比于欧洲大学的基本免费,美国大学可谓收费高昂。大学也成为职业白领、中产阶级的培养基。好像有人曾经言之凿凿地主张大学就应该用来培养中产阶级,可是在大学刚刚产生的中世纪,哪有所谓中产阶级呢?似乎除了神父修士以外就是封建贵族子弟吧。这些人不需要操心如何谋生,甚至并不在意自己的尘世生命是否需要继续。而现代中产阶级只是一种生存方式,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投资盈利的渠道,花钱读书,然后上班挣钱,或者当教授去贩卖知识赚钱。于是就出现了如上种种饱读诗书却百无一用的懦弱学者,遇事基本上靠和稀泥。
      
      不过要是依靠理查德道金斯这种英国方舟子就更不咋地。
      
      随着还原主义自然科学的趋近极限和全球经济放缓,英美文化统治的所谓理性时代,也逐渐要被历史的书页翻过去了。
      
      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反正不像是中国要崛起这一类的。。。。
  •     最近看一本书《精神的宇宙》,商务印书馆的,内容奇异,有趣,不知真假,但有启发性。书中的观点,我目前大致看来,可能是,灵魂是宇宙中同一的存在,而灵魂是由精神所产生,万物也由精神所产生。这么说来,所谓的个体的灵魂与自我只是人的一种错觉,而所有的痛苦折磨都由这种错觉的自我所带来。灵魂对物质与自我的上瘾让灵魂脱离了原本的纯粹精神,而原本宇宙间的这一精神体是完整唯一,没有分割的。
      我们每个个人,承受着痛苦,感受着快乐,以为自己只是自己这一个,和别人分离无干。可所谓的自己,并不真正存在。我们的肉体是原子分子等组成,而原子分子由宇宙大爆炸产生到现在,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重组与融合。我们的身体,不是我们特定的身体,它们曾经是动物,植物,甚至其他无机物的组成部分。现在,这个也是幻觉与虚构中的时间感,现在,它们似乎属于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身体由之组成。我们的皮肤构成了我们与外界的分割点吗?皮肤以内是我们,皮肤以外是其他吗?我们更像是某种巨型分子,由其他分子构成,但是我们只是一个单元部分,是可以分解并整合为另一个单元部分的材料。那么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独立存在?我们的自我感受让我们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分隔?我们以为体内的灵魂或者精神或者自我是完全属于我们个体的?灵魂如何切割,灵魂的半径有多大,这一个灵魂与那一个灵魂之间的分界又在哪里?灵魂在每个肉体内产生了幻觉的自我感受,而灵魂不是肉体的部分,灵魂是不朽的,因为灵魂只有一个,所有的灵魂都是一体。
      当我说着我爱你,只是灵魂的一个片断对另一个片断的低语。当你离我而去,只是灵魂的一个部分对另一个部分的背离。可不管如何靠近或者分离,不要忘记,我们原本是一个,从来无法真正断裂为二。
      短短的百年里,你以为你是你,我以为我是我。其实,从第一个宇宙诞生到现在,我们的精神体已经玩了太多次游戏,创造出无数个宇宙,在每次的游戏里,分出无数的灵魂片断去暂时掌管寿命有限的个体,分分合合的游戏互动,让灵魂的自我幻觉一直得到满足。
      当你完全放弃自我,忘记这种体验,你会得到另一种体验。万物皆是我,我是万物。爱恨只是游戏,物质只是幻境。真实是,我一直存在,我们一直存在,从万古到恒久。
  •     非常非常有意思。
      
      同时崇拜科学和宗教,对东方神秘主义和量子物理都有兴趣的话,很适合看看这本书~~~对拓展想像力或者科幻创作有帮助....如果偏听则信的话,甚至会陷入作者的异教主义心法中....
      
      大量引用了佛教观念,并且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来解释灵魂现象。比起“五蕴皆空”的佛家思想,物理和逻辑意义上的解释还不算费解....但是没有得出任何有效的、令人信服的答案(作者并没有开创出一门安慰人心的宗教,也没有创新一门哲学————个人以为)~_≈
      作为当代时髦的思想常识来了解一下很有意思,书中涉及了很多有争议的神秘思想和前沿科学,专挑“不解”的东西来解释更加费解的概念...所以看的时候要随时避免走火入魔...
      
      毕竟,这又是一个“在科学中得不到的答案去宗教中寻找;在宗教中得不到的解释去科学中验证....”的典型例子~~~
      
      如果作者能更多结合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来探讨这个论题,结论可能会更好....更可靠~~~
  •   这个话题我挺喜欢的
  •   有意思,这种说法以前也听到过,与佛教有些相似之处。有机会看看。
  •   这种观点不算新的,嗯。
  •   如果真能够看透,就好了。
  •   我们一直存在,从万古到恒久
  •   好玩..
  •   wolf的基本观点认为灵魂与物质同时产生于宇宙大爆炸
  •   这本书我2008年9月28日买的,只看过一遍,现在准备看第二次。
  •   真实是,我一直存在,我们一直存在,从万古到恒久。
  •   自从信佛后,人的心态都变了。 大家都好好轮回吧,种善因得善果。
  •   有慧根
  •   从物理看世界么?换汤不换药吧,佛经里有所有的真相。
  •   好的!+1
  •   呵呵,这需要阅读者本身就有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底子。
    其实最终答案就是测不准
    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