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学说史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岂之  页数:73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思想学说史》的撰述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整整六年。在我写序的时候,全部稿件已整理、修改完毕。朋友们曾建议我写一篇长序,叙述本书对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理解以及研究方法。也有朋友不赞成这样做,因为一部书的思路、方法是不能脱离具体内容的,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并加以论述。以我个人读书的习惯来说,特别是读学术著作时,首先要看序,希望序扼要地叙述书是怎样写成的,以及阅读时应注意哪几点。如果是长序,与书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我往往略过,或者待读过全书以后再来补读。同时我相信,读者对于书的评价,并不以序为准,序里说得再好,读者未必相信,主要还是取决于书的内容。基于此,我决定为《中国思想学说史》写一短序,而且在序里只表述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此书其它作者。

内容概要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它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本书为《秦汉卷》,该书论述了自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公元3世纪早期数百年间思想学说的演进轨迹,揭示、总结了这期间思想学说发展的某些带有必然性的现象。其史料丰富翔实,语言质朴通俗,学术视野开阔,是对秦汉时期思想学说史做出的积极有益的新探索。

作者简介

张岂之,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和独立撰写的学术著作有:《宋明理学史》(与侯外庐、邱汉生合作主编)、《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华人文精神》、《中国历史》(六卷)、《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六卷)、《春鸟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历史十五讲》等,发表中国思想学说史方面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社会篇  第一章  秦汉社会与秦汉思想学说    第一节  秦汉社会状况分析    第二节  秦汉社会存在制约下的秦汉思想学说  第二章  信仰世界与社会习俗    第一节  五德终始论的实践    第二节  对富贵、侯王、神仙、长寿的向往    第三节  名目繁多的卜祀迷信    第四节  婚丧礼俗    第五节  精神风貌第二篇  黄老篇  第一章  黄老之学与黄老政治    第一节  道家思想的世俗化发展    第二节  黄老思想的流传及影响    第三节  黄老政治  第二章  马王堆黄老帛书    第一节  马王堆黄老帛书的时代    第二节  黄老帛书是否《黄帝四经》    第三节  马王堆黄老帛书思想剖析  第三章  司马氏父子的黄老思想    第一节  《论六家之要指》对黄老思想的推崇    第二节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第四章  《淮南鸿烈》对黄老思想的转变    第一节  刘安与《淮南鸿烈》    第二节  借道家思想设计治国方案    第三节  黄老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第五章  《老子河上公章句》与《道德指归》    第一节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与思想    第二节  《道德指归》道儒兼综的思想特征  第六章  王充的黄老自然思想    第一节  王充及其《论衡》    第二节  用道家思想与谶纬抗争第三篇  经学篇  第一章  汉初儒学的传播与理论创新    第一节  “六经”的来源与经学的形成    第二节  汉初儒学经籍的传播    第三节  伏生《尚书大传》的政治理论    第四节  高堂生的礼学    第五节  《子夏易传》与汉初易学  第二章  西汉中期的儒家经学    第一节  董仲舒与《公羊》学    第二节  “天人三策”与儒学地位的上升    第三节  五经博士的设立与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第三章  西汉后期的官方经学    第一节  欧阳与夏侯的《尚书》学    第二节  戴德、戴圣的礼学    第三节  施雠、梁丘贺、孟喜及京房《易》学    第四节  刘向的《毂梁》学    第五节  西汉今文经学的特点  第四章  古文经的发现及其研究    第一节  古文经的发现    第二节  孔安国与古文《尚书》    第三节  西汉《左传》学    第四节  古礼的挖掘与研究    第五节  费直《易》学    第六节  古文经学的抗争  第五章  东汉时期的经学研究    第一节  东汉的《诗经》学    第二节  东汉《尚书》学    第三节  东汉的礼学    第四节  东汉的《春秋》学    第五节  贾逵的《左氏传解诂》    第六节  郑玄、服虔与汉末《左传》学第四篇  宗教篇  第一章  儒学的宗教化倾向    第一节  儒学的神学色彩    第二节  谶纬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三节  汉代开明思想家对谶纬的批判    第四节  三纲五常: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儒学教条    第五节  《焦氏易林》:儒学神秘主义化的标本  第二章  道教的早期发育    第一节  原始道教渊源    第二节  民间道教礼俗    第三节  汉代道教的理论建设    第四节  早期道教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干预  第三章  佛教的传入    第一节  佛教传人的时代和路径    第二节  中国早期佛教的面貌第五篇  子学篇  第一章  秦代子学的衰微    第一节  焚书的历史影响    第二节  以吏为师  第二章  秦汉子学统绪    第一节  法家    第二节  纵横家    第三节  阴阳家    第四节  杂家    第五节  其他学说流派    第六节  子学的总结  第三章  汉代子学的实用主义倾向    第一节  子学的改造    第二节  兵学:技术之学的继承与创作之一    第三节  农学:技术之学的继承与创作之二    第四节  医学:技术之学的继承与创作之三    第五节  天文历算之学:技术之学的继承与创作之四  第四章  具有独立性格的思想学说    第一节  贾谊的思想与政论    第二节  司马迁和班固的思想及其史学成就    第三节  桓谭与王充    第四节  王符与仲长统    第五节  反正统的思想抗争:以太学生运动与党锢之祸为中心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按照上述的理解,本篇所述,大致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论述秦汉社会与秦汉思想学说的关联互动。其中既包括对秦汉帝国政治架构、经济结构、社会编制等的论列,也包括对秦汉社会各等级、阶级的经济地位与生活状况的分析,还包括对秦汉社会制约下秦汉思想学说走势的考察——具体则以诸家合流的深化和天人合一理论体系的完成两个问题为中心展开。二是论述秦汉时期人们的信仰世界和社会习俗,主要从五个层面阐述:一日五德终始论的实践,二日时人对富贵、侯王、神仙、长寿的向往,三日卜祀迷信,四日婚丧礼俗,五日精神风貌。不论从何种视角考察,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明成就,无疑是此时期所确立的帝国式政治架构或日政治体制。所谓帝国,指的是以皇帝为最高首领的集权型国家形态。它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一百多年,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因此,本篇的论述首先从这里人手;而对整个秦汉社会状况的分析,也以此为开端。

编辑推荐

《秦汉卷》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思想学说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岂之主编的《中国思想学术史》丛书之一。此书充分利用最新考古和文献资料,全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想学术活动,内容丰富,广征博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值得收藏。
  •   很厚的一本书,喜欢中国哲学史的可以看看
  •   老师编的书,这么便宜就搞定,遗憾也高兴。
  •   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集中诸人智慧,写出自己的特色。
  •   700多页。宽度与B5纸张一样,高度稍微短些。软的。翻开来,里面扉页什么的,还是挺有感觉的。内容主要还是看目录吧。秦汉卷,自然就要引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以及同时代的一些经典。感觉这套书还是很渊博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