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广西师大  作者:张闻玉  页数:341  
Tag标签:无  

前言

王气中古代天文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是古代文明的标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天文历法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被称为“全世界最坚毅、最精明的天文观测者”。远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国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初期,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观测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转和气候的变化以及草木的荣枯和鸟兽的生灭,创造了历法。在现存的古代典籍中保存下来的关于古代天文历法的文献资料,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国古代,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分工,天文历法的管理和编订很早就设有专职人员。到了阶级社会,这些专职管理天文历法的人员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和臣仆。所谓“文史星历”,不得不听从最高统治者的指挥命令,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改正朔,颁布历法,成为权力的象征。加以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都还不够精明,在很长的时间内古代天文历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往往和封建迷信纠缠在一起。后之学者在传注古代典籍的时候,因为受到这种影响和局限,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历代相传,以讹传讹,成为阅读古书的障碍。一直到现在,我们虽然已经对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不能突破前人的束缚,许多重要的问题,尤其汉代以前的历法,仍然得不到确切的解答。已故贵州大学张汝舟教授为着读通古书。对于我国载籍中涉及天文历法的部分,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运用深湛的古汉语专业知识和精密的考据方法。结合现代天文科学的成就和地下出土的文物资料,对过去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建立了古代天文历法的科学体系。根据他的体系来解释汉以前的古代典籍,大都能够破除迷障,贯通大义,一扫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中的重要雾障,为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局面。如他认为西周时代并不是用所谓“周正”,而是仍然用殷历,以建丑为正。因此,对于《诗经》中的《豳风·七月》、《大戴记》中的《夏小正》以及《礼记》里面的《月令》等篇都能得到符合实际的解释。如他认为王国维的“月相四分说”是想当然的误解,并没有科学的根据,批判根据王氏“月相四分说”而建立起来的当代古历研究中的种种错误。如他对于日本天文史学者新城新藏定周武王克商之年在公元前1066年的错误,从多方面给以论证,指斥我国现代一些书刊仍然沿袭新城氏之说的谬误。如他对于刘歆的“三统历”,我国相传的“三正论”,“岁星纪年”,二十八宿分“四象”,以及古代相传的积年术和占卜法等等,都据理分析批判,指出它们在古代天文历法研究中的有害影响。所有这些,都是张汝舟先生对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的巨大贡献。闻玉同志受业于张汝舟先生,亲承教言。根据师说,发挥他的心得体会,曾写了《古代天文历法浅释》,先后在南京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两校中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为硕士研究生作过专题讲演,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这部《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是他在讲析的基础上,参证古籍,考释出土文物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补充修订写成的。天文历法是一门专科的学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又有自己的特殊体系和习惯用语,只有运用我国传统的体系的推步方法,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张汝舟先生《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是一部学术专著。虽然力求浅显易懂,但不能同时兼顾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的解说。因此,初学的人或对古代典籍涉猎不多的读者,阅读他的《论丛》仍然感到困难。这部《讲座》可以说是张先生《论丛》的衍义。《讲座》分章对张先生《论丛》作系统的说明。它为一般读者大众说法,补充介绍一些天文历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简明的推步方法。读者可以通过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体系获得初步的理解,对于古书中有关天文历法的问题作出确切的解释。如果进一步深入下去,读张汝舟先生的《论丛》就会更容易理解,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探索和研究,也会取得入门的途径。这部书的特色和价值,读者会自己去体会印证,无待烦言。但可以肯定地说,它是一部有用的、值得一读的关于我国古代历法的好书。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于南京大学

内容概要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对古代社会使用的天文历法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说。全书共分七讲,分别讲述了文史工作者与天文历法、纪时系统、观象授时、二十四节气、四分历的编制、四分历的应用、历法上的几个问题等内容,并附有几篇根据天文历法考证文献时间的具体案例。

作者简介

张闻玉,1941年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79—1981年问学于张汝舟先生,1985—1986年在吉林大学向金景芳先生学《易》,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古代天文历法论集》《西周王年论稿》《铜器历日研究》《逸周书全译》《历史年代与历术推演》《古音学基础》等。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讲 为什么要了解古天文历法一、时间与天文历法二、天文与历法三、天文常识四、历的种类五、古天文学与星占六、古代天文学在阅读古籍中的作用七、怎样学好古天文历法第二讲 纪时系统一、纪年法二、纪月法三、纪日法四、纪时法第三讲 观象授时一、地平方位二、三垣二十八宿三、《尧典》及四仲中星四、《礼记·月令》的昏旦中星五、北极与北斗六、分野七、五星运行八、《诗·七月》的用历九、观象授时要籍对照表第四讲 二十四节气一、先民定时令二、土圭测量三、冬至点的测定四、岁差五、节气的产生六、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七、节气的分类八、节气的应用九、杂节气十、七十二候十一、四季的划分十二、平气与定气第五讲 四分历的编制一、产生四分历的条件二、《次度》及其意义三、四分历产生的年代四、四分历的数据五、《历术甲子篇》的编制六、入蔀年的推算七、实际天象的推算八、古代历法的置闰九、殷历朔闰中气表第六讲 四分历的应用一、应用四分历的原则二、失闺与失朔三、甲寅元与乙卯元的关系四、元光历谱之研究五、疑年的答案及其他第七讲 历法上的几个问题一、太初改历二、八十一分法三、关于刘歆的三统历四、后汉四分历五、古历辨惑六、岁星纪年七、关于“月相四分”的讨论附录西周金文“初吉”之研究再谈金文之“初吉”再谈吴虎鼎觏簋及穆王年代伯吕父盨的王年关于成钟关于士山盘穆天子西征年月日考证——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祭附表一 观象授时要籍对照表附表二 殷历朔闰中气表附表三 术语表主要征引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为什么要了解古天文历法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先民出于农事需要,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随着文明的进化,这些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必然反映到记载古代文化的书籍典册之中,遗留于后世。出土的殷商时代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宿名称和日食、月食记载。《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国语》《左传》《吕氏春秋》《礼记》《尔雅》《淮南子》等书更有大量的详略不同的星宿记载和天象叙述。《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更是古天文学的专门之作。文史工作者随时接触古代典籍,势必常与古代天文历法打交道。如果对此一知半解或不甚了了,很难谈得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是一般爱好文史的青年,有一定的古天文学知识,对阅读古书也是大有帮助的。 常识告诉我们,一切与古代典籍有关的学科,无不与时间的记载,也就是古代天文历法有关。清人汪日桢说:“读史而考及于月日干支.小事也,然亦难事也。欲知月日,必求朔闰;欲求朔闰,必明推步……盖其事甚小,为之则难。不知推步者,欲为之而不能为;知推步者,能为之而不屑为也。”(见《历代长术辑要》载《二十四史月日考序目》)可见,古人深知“推步”的重要和“推步”的甘苦。白寿彝教授也指出:“关于时间的记载,是历史记载必要的构成部分,年代学的研究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人民日报》,1980年12月30日)当今的现状是,有关古天文之学众说纷纭,头绪繁杂,令人不知从何下手,欲读不能。一般著述往往博大疏浅,叙史而已,或者演算繁难,玄秘莫测,“不把金针度与人”。读者终书,竟无法找到打开古天文历法大门的钥匙,未免望之兴叹,视为畏途。此篇以基本的天文常识入手,依据本师张汝舟先生星历观点,深入浅出,意欲将古籍中需要涉及的古天文学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希望能对校读古籍有所助益,且能由一般文史工作者自行独立推演年月日时,掌握一套基本的“推步”技术,为深入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时间与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合天文历法为一事,历法以天象为依据,历法属于实用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与年、月、日、时这些时间观念紧密相依。学习古代天文学。就从认识“时间”这个概念开头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日整点都发出“嘟——嘟——”的时间讯号,以此统一全国民用时间。全国各行各业都按这个统一的标准时间学习和工作。没有统一的时间观念,一切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社会将发生混乱。可知,人类社会对于时间的首要要求,就是有统一的计量标准,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远古时代,人类分为若干互不交往的群体,各有自己的一套计时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的频繁,彼此认识到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还必须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来协调全人类的活动,才能促进社会的更大发展。在古代,人们对于时间的精确度要求不高,最早是把一天分为朝、午、昏、夜四个时段,后来又分为十个时段、十二个时段,也就大体够用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间的精确度越来越高。现代科学技术,更要求计量时间不能有一秒的误差。测定人造卫星的位置,如果误差1秒,就有7-8公里的差距。精密的电子工业,无线电技术,运输通讯,卫星、导弹的发射,要求的精确度都很高。因此,现代生活要求有精确的统一的时间计量标准。指导全人类的生产劳动。时间不是人的主观臆造。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人们只能依据物质的运动来规定时间,寻找计时的单位。我国古代,先民以太阳东升西落确定一天的时间,单位是日;以月亮的隐现圆缺定一月的时间,单位是月;以寒来暑往及草木禾稼的荣枯定一年的时间,单位是年。远古时代人们的时间计量单位之所以仍有作用。今天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活动,就在于完全符合人类对时间计量方法的基本要求:既承认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又以有规律的、匀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形式作为计量标准。这种从不间断的、匀速的、重复出现的物质运动形式,在人们的周围是存在着的,这就是日月星辰的出没所组成的若干天文现象。时间计量单位的确定完全以天象为依据,就是这个道理。尽管上古先民长期坚持“地心说”,认为日月星辰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动,但这种周而复始的物质运动形式却是古今一致的。在所有的计时单位中,人们把地球自转一周作为计时的最基本单位——日,古人认为是太阳东升西落绕了地球一圈。月、年是比日更大的计时单位。时辰、小时、刻、分、秒,是比日小的计时单位。时、分是日的分数,古人称为日之余分。明确了时间的计量单位。还有一个时段和时刻的问题。换句话说,通常所谓“时间”,包含着两个含义:一是指某一瞬间,即古人所谓“时刻”;一是指两个瞬时之间隔,即一个有始有终的长度。从时刻的含义出发,时间有早迟之分。从时段的含义出发,时间有长久与短暂之别。历法中的节气与节气的交替(交节),月亮运行在太阳、地球之间的平面上成一直线的天象(合朔),日与日的交接(夜半0点整)等都应该是指时刻而言,十分确切,具体到某时几分几秒的那一瞬间,毫无含糊。月亮最圆的时间,与合朔时间一样只有那么一瞬时。差一秒还不是最圆,过一秒也不可能最圆。电台报时的“嘟——嘟——”那最后特殊一响,就是时刻概念的具体化。而平常所说的几分,几小时,几日,都是指的一个时段,它必有一个起算时刻。计时的基本单位——日,是从夜半0点起算的,止于24点整。任何一个更长的时段,比如百年、千年,都必须明确它的起算时刻。任何历法都很强调它的起算点,都希望找一个理论的起算时刻作为它的初始,这就是历法之“元”,称“历元”。

后记

汤炳正先生爱孙序波同志为其祖父整理出版了《楚辞讲座》,2006年9月出版后,序波很快于11月寄来一本,要我写点介绍文字。因为汤先生新中国成立前曾在贵州大学任教过,与先师张汝舟先生过从甚密,我也受惠于汤先生,多有交往。我毫无推辞地写了《从(楚辞讲座)出版想到的》在《贵州日报》上发表。就中,我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极好的印象,感到他们的远见卓识,在商潮涌涌的今天,还踏踏实实地在弘扬传统文化,向炎黄子孙推出一本又一本的学术精品,使文化学术界弥漫出一股久违的清新空气。我的文章第一句话就是:“一流的大学出版社未必办在一流的大学,这是指广西师大出版社。”那的确是我真切的感受。其后,序波从短信上告诉我,他已推荐我的《古代天文历法说解》给师大出版社。我知道出版学术著作的艰难,商业运作不赚钱就得赔本,谁个会干?也就并不在意。有老母在堂,春节期间我一直在四川老家省亲。其间序波短信说“出版社同意审稿”,要我马上寄出稿件。3月中旬回到学校后,耽误几天才将稿子邮寄。5月初,编辑王强先生寄来了“出版合同”。审稿的及时、出版的决断,都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只得请贵州大学已毕业的古代文学硕2现任教于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的邹尤小朋友帮助,完成该书的电子文本。他熬了几个通宵扫描传输,在月内就一一处理完毕。古代天文历法,号称“绝学”,海外华人美日“国宝”O我受教于张汝舟先生。二十多年来,能与交流者寥寥,深感知音难得。反而是老一辈学者如东北师大的陈连庆老先生的苦苦追求,令我感动。周原岐山的庞怀靖老先生,八十几岁高龄,还孜孜不倦地学习、掌握历术的推演,直到弄明白了月相定点,毅然抛弃信奉了几十年的“月相四分”,男做铜器考释文章。庞老先生真正做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代天文历法,自然是科学的。科学,就无神秘可言,它必须是简明而实用的。要掌握它,也就不难。就其内容,如《尧典》说,两个字:历、象。司马迁《史记》理解为“数、法”。一个是天象,天之道,自然之道,有“法”可依之道;一个是历术,推算之术,以“数”进行推演。日月在天,具备基本的天文知识,古书中的文字就容易把握。涉及历术,就得学会推算,用四分法推算实际天象。推演历日是最重要的步骤,不下这个功夫,历法就无从谈起。我在书后附有几篇文章,算是历术的具体运用,给青年学人一个示范。掌握了历术的推演,在历史年代的研究中,在铜器年代的考释中,你都会感到游刃有余。张汝舟先生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外,加一个“天象依据”,做到“三证合一”,结论自然可靠。只有可靠的结论,才能经受时代的验证,对得起子孙后代,三百年也不会过时。“三证合一”,古代天文历法在文史研究中的地位,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你要学会了推算,考释几个历日,你自会感受这门学问的妙不可言,奇妙无穷。她不愧是华夏民族的瑰宝!2007年5月30日贵阳花溪寓所

编辑推荐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作者是古天文历法权威专家张汝舟先生的弟子,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位权威专家之一。《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是他给学生讲课的记录,详细说解古代天文历法的知识,并附有很多非常有用的图表,不但对正确理解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和纪时记载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可作为了解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读物和范本。  天文历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历法非常发达,很多发明和创造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文化和观念里仍然渗透着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即《思考中医》之后,推出的又一本好书。我不禁要揣测中华文明的精粹是不是已经从中心转移到边疆了,作者是贵州大学的一位教授,思考中医的作者则是广西中医学院的教授。他们都是二流大学的教授,可是却都写出了一流甚至可以说是顶级的学术著作。
  •   此书对于掌握一些天文历法的知识是相当有帮助的。
  •   系统、专业、又够通俗!对需要了解天文历法的人来说太好用了!感谢出版社出了这么一本书呵呵
  •   这本讲座真的是精彩纷呈,尤其是关于四分历的那部分。对历术甲子篇的解释非常到位,对太初改历做了非常详实的解说,很有说服力。我翻看了很多遍,对我的研究有很多帮助
  •   入门学习,装订有点不尽如人意!
  •   书内容是好的,就是本来想买的新书,寄来的却是一本旧书,08年版的,原价29元的书被卖了100多,有背坑的感觉,上别的网一搜,旧书都只卖20多的,唉,大家慎重一下吧,这不是新的书,是旧的。
  •   正在学习,但知道很好,比辩证法、唯物论好多了,辩证法、唯物论简直是垃圾
  •   内容很详尽,对普及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   文笔很不错,没有国内这类读物常有的面目可憎的味道,看得出来写的比较用心,写这样深入浅出的科普书,没有一定的扎实的功底是不够的。这个古代侧重于汉之前的,对于宋之后的比较略。
  •   现代人离自然远了。其实古代天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处于很核心的位置。此书对于入门和想深入了解的读者都会有帮助。
  •   印刷,装订都不错,内容很充实,适合初学者,而且看完后对整个国学学习都有帮助,我是学中医的,感觉很受启发
  •   这本书,估计够我脑子消化了,我暂时不说是好是坏
  •   看了本书,收获不小,确是了解我国古代天文成法的一本好书。读完后很想看看作者老师张汝舟老先生的《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但该书1987年2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就没有再版,既然是国粹,理应光大,建议出版社再版,以弘扬我中华文明。
  •   很好很强大,上知天文
  •   枯燥的很,口语化不够,本来以为会讲些占星知识的。买来稍翻一下就束之高阁了
  •   原来在书店看过是原价的,后来就在卓越上看到了,喜欢!真希望卓越有市面上所有的书啊!装帧很精美,素色的封面和里页的纸张手感都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