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版2013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华图教育  页数:303  字数:632000  

内容概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把握考试重点、更快地增加考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特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研究乡镇公务员的考试大纲,编写了这本《农业农村基础知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教材。本教材采用“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的体例,在指明考点,便于考生快速把握考试重点的基础上,精选最新考试真题,并由华图教育的名师详细解读,归纳命题规律,同时,本教材在讲解完每一章的考点后,又配有一章一练,帮助考生及时巩固所学。此外,本教材还附有两套华图名师预测试卷,在分析最新真题难度和考点分布的基础上,权威预测2013年考试新动向,讲练结合,增加考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应试能力。本教材包括上下两篇及附录。上篇分五章,详细介绍了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下篇为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该篇紧跟命题变化,根据最新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及时更新内容,涵盖了国务院、农业部以及浙江省关于农业农村的最新政策,如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等。

作者简介

  华图教育: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书籍目录

绪论
上篇 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框架图
  本章重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
  考点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考点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考点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
  考点一 农村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考点二 农民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考点三 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考点四 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考点五 乡风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文明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社会风气
  考点六 农村基本保障——完善农村基本保障,使农民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考点七 农村体制保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考点八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真题特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章一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
  知识框架图
  本章重点
  第一节 农业基础知识概述
  考点一 农业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考点三 农业的发展源流与我国农业的现状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考点一 农业产业化概述
  考点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三节 现代农业建设
  考点一 现代农业概述
  考点二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与问题
  考点三 深化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真题特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章一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 农村土地管理
  知识框架图
  本章重点
  第一节 土地概述
  考点一 我国的土地政策
  考点二 土地所有权的类型
  考点三 农村土地的分类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
  考点一 集体土地所有权概述
  考点二 集体土地的征收
  考点三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
  考点四 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涉及的问题
  第三节 集体土地使用权
  考点一 集体土地使用权概述
  考点二 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涉及的问题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考点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概述
  考点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考点三 农村土地承包涉及的问题
  第五节 宅基地使用权
  考点一 农村宅基地概述
  考点二 宅基地申请条件和步骤
  考点三 宅基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真题特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章一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知识框架图
  本章重点
  第一节 村务公开制度
  考点一 村务公开概述
  考点二 村务公开的内容
  考点三 村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时间和程序
  考点四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考点五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民主管理制度
  考点一 民主管理概述
  考点二 村级民主决策
  考点三 村级民主管理
  考点四 村民民主理财
  考点五 村级民主评议
  考点六 村党组织的领导
  真题特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章一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
  知识框架图
  本章重点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概述
  考点一 农村基层组织
  考点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
  考点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
  考点一 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
  考点二 村党支部的主要职责
  第三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考点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考点二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真题特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章一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下篇 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第一章 农业农村工作法律法规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考点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考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考点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考点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考点六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考点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考点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第二章 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第一节 中共中央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考点一 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考点二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
  考点三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摘要)
  考点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选)
  考点五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摘要)
  考点六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摘要)
  考点七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考点八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考点九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考点十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考点十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第二节 浙江省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考点一 201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考点二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12年粮食产销工作的通知
  考点三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意见
  考点四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
  考点五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
  考点六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贸市场提升发展工作的通知
  专题七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专题八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专题九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
  考点十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三章 浙江省农业概况及农业政策法规
  考点一 浙江农业概况
  考点二 浙江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考点三 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
  考点四 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
  考点五 浙江省建立预防和控制农民负担反弹体系的意见
附录
 浙江省农业农村工作知识华图名师预测试卷一
 浙江省农业农村工作知识华图名师预测试卷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章节摘录

  绪论  一、乡镇公务员介绍  1994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实施,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至今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得到加强和贯彻。根据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其间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对于巩固基层政权,推进乡镇具体工作,促进乡镇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8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乡镇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应面向任职3年以上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其中,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录用率要达到70%。今后,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应逐步提高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的比例。  乡镇公务员招录工作一般结合省(区、市)统一招考公务员工作一起进行。招录的频率和数量由各省(区、市)根据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需要、乡镇编制空缺情况确定。  二、浙江历年考情分析  (一)招考范围和对象  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围和对象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现任村党组织、村委会(以下简称“两委”)正职连续任职时间满2年以上的人员;现任村“两委”委员以上职务连续任职时间满3年以上的人员。  乡镇(街道)机关面向选聘到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围和对象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内,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2年以上、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且仍在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二)报考时间  乡镇公务员的报名时间一般为当年的12月份,笔试设在来年的1月份进行,具体时间请以当年公布的考试公告为准。  (三)考试内容  乡镇机关面向优秀村干部考录公务员的笔试科目为《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乡镇(街道)机关面向优秀社区干部考录公务员的笔试科目为《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卷)》。  (四)考试题型、题量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近几年的考试题型一般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试卷总分一般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三、2013年考试趋势预测  从以上历年的考情来看,浙江省2013年的乡镇公务员录用考试招考条件不会有太大变化,考试内容主要会涉及应试者对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农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对有关“三农”的知识即农业生产经营、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与农业、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等。考试题型依然会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因为主观题作为拉开考生差距、测查考生实际能力的题型是必不可少的。在分数设置及时间安排上,预计仍会延续以往的规律,即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切勿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也不要匆匆作答,而忽视正确率。  四、备考建议  应试者在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这一科目时,对于大纲要求的内容,要反复研读,对于大纲里明确列举的决定、意见、法律法规等一定要进行收集整理,并且用一定的时间来仔细阅读、理解,力求准确记忆。只有对考纲研究透彻,才能摸索出备考的突破点。由于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涉及的考点众多,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复习。同时,应试者在复习过程中要找一些真题或者模拟题来做,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重点、难点,做好笔记,以在下一个复习阶段中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另外,考生还要注意浙江省关于农业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从浙江省的基本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复习《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这一科目。  上篇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篇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上篇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知识框架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农村生产发展  农民生活宽裕  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建设  新型农民培养  乡风建设  农村基本保障  农村体制保障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本章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时代意义、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熟悉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的途径、基础设施和村容建设的方法、新型农民培养和乡风建设的措施、农村保障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述  考点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达451亿元。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51.4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  1.收入差距扩大。  2.社会福利差距扩大。  3.财产拥有差距扩大。  4.生活水平差距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些都将会威胁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我们必须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势在必行。  (三)拉动内需战略  当今,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内需则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不断萎缩。既然现有的内部城镇市场和外部国际市场都不大可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开辟规模较城镇市场要大得多的农村市场,以带动疲软的内需。  (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多年来,我国将自身发展与向国外学习经验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外经验为韩国的“新村运动”。20 世纪60 年代,韩国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使韩国工业在10 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均GDP 从85 美元提升到275 美元。但是,农村发展却停滞不前。1970年4月,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了“新村运动”,其宗旨是“勤勉、自助、合作”,其目标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韩国“新村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和精神激励。这项运动最初在农村推行,后来扩展到城市、工厂和学校,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管理改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一场席卷韩国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运动。历时30 余年的新村运动,对促进韩国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使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二是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三是使城乡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更加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国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就借鉴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有益经验。  考点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此,我们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生产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和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它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如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生产不发展,经济不发达,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产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首要任务,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还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重要保证。  促进生产发展,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农业的定位,充分认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综合功能和独特贡献;要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生产发展的主力军,促进生产发展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促进生产发展,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二)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生活宽裕的农民必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成果。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长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如赌博、迷信等,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相互攀比修建坟墓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在农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村”正气,让那些扰乱农村正常生活秩序、破坏农村和谐发展的丑恶现象无处藏身。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农村都建了诸如图书馆、文化室等设施,但往往很长时间都不开放,当地村民也不予重视,使农村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地区由于长时间只注重发展经济,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冷漠的现象在农村也出现了,对这些现象要坚决制止。消除这些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循序渐进;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因地制宜;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四)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当前农村的“村容”就是“污水乱流、鸡鸭乱跑、垃圾乱扔”,这是许多人在提到农村“村容”时的印象。而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变过去农村那种“脏乱差”的局面,要让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实现“两化一提高”,即道路要硬化,村落要绿化,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度。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一提到“村容整洁”,想到的只是农村道路是否宽阔、房子是否整齐划一等表面的东西,甚至把“村容整洁”理解成是“把房子推倒了重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政府应该认识到村容建设应与对其的支持程度相协调,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的是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五)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农村一级组织在发挥作用和行使权力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有的农村就是“一把手”说了算,所谓“村民委员会”根本就是形同虚设,甚至于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富翁”村长,也就是说在村子里面谁最富谁就当村长。富人当村长也确实能为村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人由于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执政时间一长,有可能发展成为“霸王村长”。党和政府提出“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有真正的“民选村长”,要有真正体现农民意志的“村民代表”。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本村前途和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进行民主协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外,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各项事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概念,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是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福利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通过以上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考点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与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三)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新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此外,更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考点一农村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一)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五)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六)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考点二农民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三)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同时,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四)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考点三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一)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技术改造力度,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山区综合开发。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荒漠化治理,积极实施石漠化地区和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二)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三)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可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凡符合目录的项目,可给予资金、实物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考点四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一)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这一政策。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二)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考点五乡风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文明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社会风气  (一)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二)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考点六农村基本保障——完善农村基本保障,使农民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一)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二)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考点七农村体制保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一)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要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认真解决机构和人员臃肿的问题,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更多地承担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各地要对乡村债务进行清理核实,2006年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方式,确保农民直接受益。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将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农场由此减少的收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国有农场要逐步剥离办社会的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三)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改革经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考点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一)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二)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真题特训  一、单项选择题  1.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  A. 重要内容B. 重要保证  C. 关键D. 前提  2.所谓“新农村”即()。  A. 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B. 新房舍、新设施、新农民、新风尚  C. 新房舍、新设施、新文化、新农民、新风尚  D.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采用()的方式,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A. 政府主导B. 农民自愿  C. 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D. 政府号召和农民配合相结合  4.关于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  B. 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  C. 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D. 生活居住有保障,但在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却存在诸多困难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是()。  A.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  B.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  C.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补偿方案  D. 完善转诊和结算办法  6.下列不在农村五保供养之列的是()。  A. 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B. 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C. 提供符合中等居住条件的住房D. 办理丧葬事宜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  A. 城乡统筹发展B. 农村经济建设  C. 发展生产D. 改善环境  8.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  A. 10元B. 15元C. 20元D. 25元  9.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  A. 20年B. 40年C. 60年D. 终身  10. 中央确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元。  A. 40B. 45C. 50D. 55  1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A. 2010B. 2012C. 2016D. 2020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筹集中,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的补助。  A. 30%B. 50%C. 60%D. 80%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中设立大病统筹基金对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进行补偿,设立门诊家庭账户基金对门诊费用进行补偿的是()。  A. 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B. 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  C. 大病统筹D. 住院统筹  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A. 发展现代农业B. 农业技术创新  C. 粮食生产安全D. 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5.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A.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B.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C.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D.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16.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是()。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村容整洁 D. 文化普及  17. 下列关于现阶段农民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提速,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就业和城市生活的要求  B.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农民不能很好地适应转移就业的要求  C. 农民学习能力差,素质提高缓慢  D. 越来越多的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者群体素质下降、年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源支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8. 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是()。  A. 深化农村改革B. 创新农业技术  C. 增大政府投入D. 提高农民素质  19. 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要坚持()的方针。  A. “多予、多取、放活”B. “多予、少取、抓牢”  C. “多予、不取、放活”D. “多予、少取、放活”  20. 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不包括()。  A. 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B. 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院  C. 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D.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各地区要贯彻()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不搞强迫命令。  A. 自愿B. 互助C. 公开D. 服务  2.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A.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B.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C.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两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D.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3.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组成。  A. 基础养老金B. 国家补贴养老金  C. 个人账户养老金D. 社会补助养老金  4.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中,国家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是指()。  A. 免除学费B. 免除学杂费  C. 免除课本费D. 对住宿学生补助住宿生活费  5.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就应该()。  A. 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B.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C.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D.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6.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数量的增加和政府补助水平的提高,各地要在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要掌握()的原则。  A. 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B. 新增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大病统筹基金,不可用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  C. 补偿方案要统筹兼顾,邻县之间差别不宜过大  D. 补偿方案的调整应从新的年度实行,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7.“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发展经济、增加收入B. 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C. 扩大公益、促进和谐D. 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8.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  A. 保基本B. 广覆盖  C. 有弹性D. 可持续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图版2013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公务员考试资料我感觉就属华图还行了!!!
  •   实用性很强,华图版的不错
  •   华图的书真的很不错啊,既教给我们解决复杂的题目同时也教给我们快速解题的方法,老师解答的思路也是很易懂的!
  •   考村官要看的书,哈哈,好厚啊!悲剧了。。。
  •   买了才发现,其实提高成绩并不难,只要手里有本好书。
  •   不错,很实用,看了挺久的
  •   买来能物尽所用就更好了。
  •   快递玷污了这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