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专业课资产评估硕士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跨考教育考研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跨考教育考研研究院  

内容概要

  全国第一本涵盖重点院校报录比的MV考研真题:20余所名校真题+权威解答 千余道习题精选+考点透析。

书籍目录

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二部分资产评估 第一章 资产评估基本理论 第二章 资产评估基本方法 第三章机器设备评估 第四章 房地产评估 第五章 无形资产评估 第六章 流动资产评估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 第九章 资产评估报告与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第三部分财务管理 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第二章价值衡量 第三章财务分析 第四章 企业融资决策 第五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七章 短期财务决策 第八章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经典习题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二部分资产评估 第一章 资产评估基本理论 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机器设备评估 第四章 房地产评估 第五章 无形资产评估 第六章 流动资产评估 第七章 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 第九章 资产评估报告与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第三部分财务管理 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第二章价值衡量 第三章财务分析 第四章企业融资决策 第五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七章 短期财务决策 第八章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附录1 2013年资产评估硕士(MV)招生单位跨考独家推荐版 咐录2 2012年部分高校资产评估硕士(MV)报录比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答案】 (1)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 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取得渠道。如果无形资产通过外购形式取得,则其取得成本较易确定;如果无形资产通过自创取得,则其成本较难衡量,这是由创造无形资产的劳动复杂性决定的。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一般包括创造发明成本、法律保护成本和发行推广成本。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转让、出售或投资无形资产后失去市场和损失收益的大小。一般而言,机会成本与评估值成正相关关系,即机会成本越大,评估值越大。 (3)效益因素 根据无形资产的价值特征可知,其价值高低取决于应用无形资产后创造的效益大小,而不是其取得成本的多少。一般而言,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越大,获利能力越强,评估值就会越大。因此,在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要重点考虑无形资产应用后对于企业获利的影响。 (4)使用期限 无形资产的价值除了与其获利能力有很大关系外,还与其获利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无形资产寿命的大小取决于其先进程度和无形损耗的大小。一般而言,无形资产越先进、损耗程度越低,使用期限越长,相应的评估值会越高。 (5)技术成熟度 一般而言,科技成果都会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即“发展—成熟—衰退”。科技的发展阶段和成熟度会直接影响到无形资产评估值的高低。一般而言,技术越成熟、开发程度越高,则运用该技术的风险相对会小,其评估值就会越高。因此,在评估时要对无形资产所处的成熟阶段予以考虑,从而合理确定其评估值。 (6)价格支付方式 资产转让时,如果是一次性支付,则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全部转移到受让方,此时,评估值相对会低一些;相反,如果是分期支付,且风险是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则评估值就会高一些。 2.无形资产有什么功能特点?试述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安徽工业大学,2011) 【答案】 (1)功能特点 在发挥作用方式上,无形资产明显区别于有形资产,因此在评估时需要把握其固有的功能特性。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有共益性、积累性、替代性和附着性。 共益性是指无形资产可以作为共同资产,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拥有或控制。 积累性是指无形资产的作用发挥往往是建立在其他成果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特定的作用。 替代性是指一种技术(工艺)取代另一种技术(工艺)。其特征不是共存或积累,而是替代、更新。 附着性是指无形资产通常附着于有形资产而发挥其固有的功能。 (2)评估基本程序 ①确定评估目的。 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评估目的不同,意味着评估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也不一样,进而评估结果也会不同。

编辑推荐

《跨考专业课资产评估硕士(MV)真题解析与习题详解》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考专业课资产评估硕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都2013年了还卖去年的书。
  •   都是题,不喜欢直接在题后面给答案,没有知识点,真题也很少,几乎都是自己的练习题,但是市面唯一的一本关于资产评估的专业课,也算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