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东方学概论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韩炯^孟凡东^等 编  页数:239  

内容概要

  历史在进步,亚洲文明也在进步。韩炯、孟凡东等主编的《亚洲与东方学概论》和大家一起讨论什么是文明,世界上不同的文明是怎样形成的,也一起回答“何谓亚洲”,即亚洲的特质是什么,由此探寻亚洲文明进化的规律与路径。亚洲有原型亚洲与更新亚洲的区别,更新的亚洲就是太平洋亚洲。亚洲文明的进步是必然的,将从原型亚洲文明走向太平洋亚洲文明。中国在亚洲,中国文明的过往蕴含于原型亚洲文明的历史之中,中国文明的愿景寄望于太平洋亚洲文明的开幕。

书籍目录

序:新亚洲文明与现代化论纲
第一章 经典与亚洲
 第一节 伏尔泰的东方观——以《风俗论》为中心
 第二节 孟德斯鸠的亚洲论
 第三节 黑格尔论亚洲
 思考题
第二章 东方社会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的动因和理论进程
 第二节 农村公社的长期存在是东方社会的特质
 思考题
第三章 韦伯理论与文化东亚
 第一节 新教伦理、儒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节 贝拉理论对“韦伯命题”的修正
 第三节 韦伯理论与文化东亚研究
 思考题
第四章 全球现代化中的东亚发展观
 第一节 东亚发展观的性质、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东亚发展观的演进
 第三节 东亚与中国发展
 思考题
第五章 东亚金融危机与儒学反思
第六章 东亚发展的实例
第七章 比较的视野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工具的革新而产生了原始农业,大致相当于中国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游牧经济开始向锄耕农业和家畜的驯养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转向定居,于是,土地的占有和利用成为必须,原始的土地集体共有制就形成了,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进行,氏族、部落就是在这种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自然结成的共同体。部落共同体即天然的共同体,并不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结果,而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前提,而且“一旦人类终于定居下来,这种原始共同体就将依种种外界(气候的、地理的、物理的等等)条件,以及他们的特殊的自然习性(他们的部落性质)等,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自然形成的部落共同体(血缘、语言、习惯等等的共同体),或者也可以说是群体,是人类占有他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和占有再生产自身并使之物化的活动(牧人、猎人、农人等的活动)的客观条件的第一个前提”①。对于定居的氏族来说,“土地是一个大实验场,是一个武器库,既提供劳动资料,又提供劳动材料,还提供共同体居住的地方,即共同体的基础”。而土地的集体占有是他们生存的根本保证,所以“人类向来天真地把土地看作共同体的财产,而且是在活劳动中生产并再生产自身的共同体的财产。每一个单个的人,只有作为这个共同体的一个肢体,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看成是所有者或占有者”②。一般来说,这时的土地是部落的集体财产,是最古老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态,它是在人类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原始的土地所有的意识和部落土地集体制的萌芽从“原始群”时就产生了,如澳洲人以约4。人为一群生活,流动在一定的区域内,禁止外人进入,形成这个群体的“给养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走向定居以后,原始的集体所有制逐渐形成。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群的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到更复杂共同体的形态。土地的公有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土地公有的范围也随着生产的进步而不断分散与缩小,“最初是交给氏族使用,后来由氏族交给家庭公社使用”①,但这时人们对土地只有占有权而没有所有权。

编辑推荐

《亚洲与东方学概论》为东亚学研究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亚洲与东方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配送很快,书的纸质不是非常好,不过总的来说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