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编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西南交大  作者:胡红//康瑞军  页数:197  

内容概要

  2006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其中《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中国民族音乐》是以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各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主要是传统音乐)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目的旨在帮助大学生熟悉和理解中华民族音乐,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全面的人文修养,进而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以此为指导方针,本教材在撰写过程中,即力求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精神需求,使他们在获得有关民族音乐的感性欣赏、分析经验的同时,焕发出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和高度的时代责任感。  本书涉及中国传统民歌、歌舞、说唱、器乐、戏曲五种体裁门类,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音乐类相关专业,主要作为必修课教材,亦可作为大学公共选修课学习参考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尽可能选取那些被公认为经典的、有代表性的音乐品种及作品,另一方面将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体裁、作品纳入到每个单元,让学生对我国多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在介绍相关音乐品种及作品时,我们对有些被学界公认而对大学生来说又较为陌生的经典作品做了较为详细的历史渊源介绍及音乐评析,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接近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类型,从而培养他们开阔的民族音乐胸襟与视野,最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其具备更加丰厚的艺术素养与普遍的人文关怀精神。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间歌曲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曲的分类一、色彩区分类法二、体裁分类法第三节 汉族民间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一、号子二、山歌三、小调第四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一、蒙古族的长调、短调二、藏族的山歌和酒歌三、维吾尔族的情歌四、彝族的“四大腔”五、羌族的山歌和酒歌六、侗族大歌和壮族“双声”第二章 歌舞音乐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民间歌舞音乐的分类一、舞歌类歌舞音乐二、舞乐类歌舞音乐三、综合类歌舞音乐第三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秧歌二、花鼓三、花灯四、采茶第四节 少数民族歌舞音乐一、堆谐二、囊玛三、赛乃姆第三章 说唱音乐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汉族说唱音乐的类别及代表性曲种一、牌子曲类说唱音乐二、鼓书类说唱音乐三、杂曲类说唱音乐第三节 少数民族说唱音乐一、好来宝二、仲谐和折嘎三、达斯坦四、赞哈调五、大本曲第四章 器乐音乐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器乐艺术的特征一、警示性二、仪式性三、娱乐性第三节 独奏乐一、吹管乐二、弹拨乐三、拉弦乐四、打击乐第四节 合奏乐一、吹打乐合奏二、丝竹乐合奏第五节 少数民族乐器与器乐第五章 戏曲音乐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戏曲艺术的特征一、综合性二、抽象性三、程式性第三节 戏曲主要声腔及代表性剧种一、昆腔二、京剧三、豫剧四、越剧五、黄梅戏六、湖南花鼓戏第四节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一、藏戏二、白剧附录谱例一、民间歌曲谱例I.1:《搭肩号子》(64)谱例1.2:《哈腰挂》(64)谱例1.3:《挑担号子》(65)谱例1.4:《打硪歌》(65)谱例1.5:《车水号子》(66)谱例1.6:《舂米号子》(67)谱例1.7:《川江船夫号子》(67)谱例1.8:《澧水船工号子》(70)谱例1.9:《人工号子》(75)谱例1.10:《打蓝调》(75)谱例1.11:《脚夫调》(75)谱例1.12:《赶牲灵》(76)谱例1.13:《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76)谱例1.14:《挣不下银钱过不了》(77)谱例1.15:《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77)谱例1.16:《割莜麦》(77)谱例1.17:《大黑牛》(78)谱例1.18:《上去高山望平川》(78)谱例1.19:《一对白鸽子》(78)谱例1.20:《摘葡萄》(79)谱例1.21:《郎打哨子应过沟》(79)谱例1.22:《槐花几时开》(80)谱例1.23:《赶马调》(80)谱例1.24:《弥渡山歌》(80)谱例1.25:《打支山歌过横排》(81)谱例1.26:《喊秧歌》(81)谱例1.27:《放马山歌》(82)谱例1.28:《我们的山歌牛毛多》(83)谱例1.29:《山歌》(赶五句)(83)谱例1.30:《跟着太阳.:路来》(84)谱例1.31:《孟姜女》(84)谱例1.32:《月儿弯弯照九州》(84)谱例1.33:《摔西瓜》(85)谱例1.34:《放风筝》(85)谱例1.35:《茉莉花》(江苏)(85)谱例1.36:《茉莉花》(河北南皮)(86)谱例1.37:《绣荷包》(山西)(86)谱例1.38:《绣荷包》(陕北)(86)谱例1.39:《小白菜》(87)谱例1.40:《绣荷包》(四川宜宾)(87)谱例1.41:《绣荷包》(山东苍山)(87)谱例1.42:《打酸枣》(88)谱例1.43:《蛤蟆调》(88)谱例1.44:《辽阔的草原》(89)谱例1.45:《嘎达梅林》(89)谱例1.46:《阿中》(90)谱例1.47:《幸福的邦锦花》(90)谱例1.48:《牡丹汗》(91)谱例1.49:《媳妇苦》(91)谱例1.50:《三龙酒歌》(92)谱例1.51:《嘎吉哟》(秋蝉之歌)(92)谱例1.52:《日落西山刚过岗》(95)二、歌舞音乐谱例2.1:《看秧歌》(96)谱例2.2:《凤阳花鼓》(96)谱例2.3:《地花鼓》(96)谱例2.4:《黄杨扁担》(97)谱例2.5:《十大姐》(97)谱例2.6:《十二月采茶》(97)谱例2.7:《采茶扑蝶》(98)三、说唱音乐谱例3.1:《梁祝下山》片段(99)谱例3.2:《布谷乌儿咕咕叫》片段(100)谱例3.3:[背宫调]《昭君出塞》(100)谱例3.4:《春至开河》(101)谱例3.5:《丑末寅初》片段(103)谱例3.6:《林冲发配》片段(103)谱例3.7:《情探》(105)谱例3.8:《小寡妇上坟》片段(106)谱例3.9:《大西厢》(107)谱例3.10:《好来宝曲调》(109)谱例3.11:《折嘎(之一)》(109)谱例3.12:《赛乃姆的唱腔》(109)谱例3.13:《金凤凰飞起来了》(110)谱例3.14:《大哭板》(111)四、器乐音乐谱例4.1:《喜相逢》(114)谱例4.2:《鹧鸪飞》(116)谱例4.3:《百鸟朝凤》(119)谱例4.4:《江河水》(127)谱例4.5:《凤凰展翅》(129)谱例4.6:《草原骑兵》(131)谱例4.7:《流水》(134)谱例4.8:《双飞燕》(141)谱例4.9:《十面埋伏》(142)谱例4.10:《渔舟唱晚》(154)谱例4.11:《二泉映月》(157)谱例4.12:《光明行》(159)谱例4.13:《夜深沉》(162)谱例4.14:《老虎磨牙》(164)谱例4。15:《浪淘沙》(165)谱例4.16:《划船锣鼓》(165)谱例4.17:《大得胜》(173)谱例4。18:《下西风》片段(179)谱例4.19:《中花六板》(180)谱例4.20:《雨打芭蕉》(183)谱例4.21:《八骏马》(184)谱例4.22:《五簧口簧琴》(185)五、戏曲音乐谱例5.1:《牡丹亭·游园》(186)谱例5.2:《空城计》(187)谱例5.3:《谁说女子不如男》(189)谱例5.4:《楼台会》(191)谱例5.5:《对花》(192)谱例5.6:《刘海砍樵》(193)谱例5.7:《卓瓦桑姆》片段(195)谱例5.8:《望夫云》片段(196)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民间歌曲  第一节 概述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这一名称在中国至近代才出现。在古代史籍文献中,民歌原本有多种称谓,曾变换着被称为“乐”、“歌”、“风”、“谣”、“声”、“山歌”、“曲”、“调”等等。它是不同于改编民歌和创作歌曲的,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通过口传心授在民众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锤炼,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情感体验。一首民歌的产生,常是由某个民歌手唱出后,经过许多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创作,逐渐定型。朱光潜先生曾指出:“我们可以说,民歌的作者首先是个人,其次是群众;个人草创,群众完成”。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歌,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修饰加工,无一不是经过众人心智锤炼的结晶。即使一些定型的民歌,流传到现代,依然常有民歌手们再创作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俄国音乐家居伊认为:“这些民歌中的许多作品之所以具有不可估量的深度和惊人的力量,也许正是由于它们是集体创作的。”同时,在民歌的流传中,民歌手们都将自己对该民歌的理解融合进去,化为自己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