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的迷思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首都师大  作者:艾尔菲·科恩  页数:162  译者:项慧龄  
Tag标签:无  

前言

  因参与国际阅读素养研究,我看到学生阅读后的作业量与阅读成绩不成正比的一些资料。这现象不只台湾有,香港或是国际平均皆然。当我有机会与老师或父母分享这一信息时,得到的响应都是不可置信,甚至怀疑数据有误。我则反复思考作业是为练习,而练习是为熟能生巧或是勤(增加时间)能补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的推测是作业的内容相似,练习是就相同的东西反复做,以致孩子没用多少心思,运动了手部小肌肉,但未影响思考,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学习大致可以分为学习程序性的技能和陈述性的知识。多数学习两者皆包含,例如数学有程序性的公式计算,也有陈述性的数学概念。音乐有程序性的乐器技巧,但也有陈述性的乐理。程序性技能和陈述性知识练习的方法不一样。

内容概要

《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系统审视了人们对家庭作业的通常辩解,比如提升成绩、巩固知识、训练学习技巧和责任感等。本书作者艾菲·科恩指出:没有任何一项上述假设实际上通过了研究、逻辑及经验的检测。本书的分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学习的一系列误解及对竞争力错误的关注,不仅使我们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少的自由时间,而且使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科恩告诉我们,应该反思孩子在学校及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以拯救我们的家庭及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作者简介

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1957年生于美国,著名作家、演讲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领军人。他对教育、教养和人类行为等领域都有涉猎,并基于社会科学的探索,对教养、管理及美国社会提出了广泛批评,因此广受争议。著作有《没有争议》、《你知道他们说什么》、《人性的光明》、《教养之外》、《用奖赏来处罚》、《我们的孩子应得的学校》、《无条件的教养》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家庭作业的真相
 第一章 失去的童年
 第二章 家庭作业可以改善学习吗?
 第三章 写功课有任何课业之外的好处吗?
第二部 家庭作业存在的六个原因
 第四章 研究显示
 第五章 没有提出的问题
 第六章 关于学习,我们还不知道的部分.
 第七章 “更严格的标准”在家庭之间蔓延
 第八章 最好习惯它
 第九章 无所事事的手
第三部 找回理智
 第十章 重新思考家庭作业
 第十一章 做出改变
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家庭作业的真相  第一章 失去的童年  孩子在学校度过一整天大半的时光,。回到家总还有功课得做。一旦停下来好好想想,就会发现这件事十分耐人寻味,但更耐人寻味的是,鲜有人真的停下来仔细思考这一切。  “写家庭作业”几乎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我们不仅要去问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好处,更需要去研究为何它被视为如此的理所当然。  “人们总是假设“写家庭作业”可以带来较高的学业成就以及提升诸如自律和责任感等美德,然而,目前却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正如本书稍后所提的,支持的数据不是相当微弱就是不存在。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很少严肃、认真地讨论家庭作业的必要性,家庭作业的需求也不曾减少,甚至还越来越多了。  家长聚会时,经常会谈论到家庭作业。家长和教师会面时,不论是个别或整班晤谈,家庭作业也是头几个被提出来的主题。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家庭作业的迷思》是这个国家的每位老师和校长都应该阅读的书。……科恩引用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来支撑他的论题,其中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显示家庭作业和独立思考之间有一点儿关系。科恩指出,家庭作业不仅是孩子的负担,也是家长的负担 他的论点显而易见,即希望我们能找到衡量孩子智商及激发其求知欲的其他方法。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此书很吸引人,资料丰富并且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创作的激情。作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总共引用了三百本参考文献),没有人比科恩更善于是向现状发起挑战并且大声宣告皇帝实际没有穿衣服。  ——《DKP实录》(Kappa Delta Pi Record)  科恩列举了我们关于家庭作业的设想并且把它们撕个粉碎,他一遍又一遍证明我们所接受的理论根本没有研究的支持 …也许家长和老师能从这本书里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挑战现状。  ——《圣地亚哥联合论坛》(sap Diego Union Tribune)

编辑推荐

  《家庭作业的迷思》如果家庭作业本身的存在是一个迷思,那么我们欠所有孩子一个以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家庭作业政策。  为关注和从事教育的人们提供深度思考中国教育问题的优秀书籍是尊师园书坊创办的使命。尊师园策划团队希望以图书出版为桥梁,用本土原创、外版引进等不同的方式向读者展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育人文图书,和读者一起寻找更多、更完美的教育形态: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来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庭作业的迷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前段时间导师推荐我看这本书,我就在网上购上了。今天拿回来大致一翻,内容果然不错。科恩理性的分析了家庭作业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我更深入的思考目前学生与孩子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究竟给学生或孩子带来了什么?家庭作业对孩子的发展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些,真的需要我们也好好的思考思考。这本书我会精细的品读,作为专业人士,真的很值得一看。
  •   这是一本好书,真正的好书。它像一把重锤,直击我的心里,打破我尘封已久的思想,释放我压抑许久的情绪,恰如其分的为我揭示了一直以来困惑我的问题,家庭作业已不再是孩子的个人问题,而渐渐发展为家庭的问题,社会问题。不解决好,它可能摧毁我们的下一代,摧毁我们的亲子关系。这本书给我们了一些很好的启示,更让我们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   这本书第一次 看是在图书馆,看过之后,感觉很受启发。所以决定买一本收藏,留待以后继续研究。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手感不对啊。比在图书馆的吼了不少。打开一看,知道了。原来字体排版的要比第一版大不少。所以厚了不少,印刷质量不错,就是纸的质量不如第一版的,稍微略显粗糙些。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以后会继续的,对于内容看过之后就会明晓了,你也许会不以为然,也许会为之振奋,不管怎么说着都是一本不错的书。至少他可以启迪你真的在家庭作业这方面去思考。就这个情况我觉得中国越来越严重吧。做过一次家教。现在的初中生压力很大,比我那时厉害多了,小学也是如此,让人很揪心,作业也是多的不得了,所以很有必要在方面下带你功夫整治一下啦
  •   为了作业而作业是现在孩子的悲哀。这本书很有启发。
  •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好好设计家庭作业!
  •   是本好书,教师应该看。
  •   很好,看完之后引起我很多思考。这本书也能提出一些挑战性的建议
  •   校长推荐买的,不知好不好。
  •   不错。值得教育者去反思借鉴!
  •   写论文时候老师推荐的用书,很不错,至少论文写出来老师给的分挺高!哈哈!
  •   观点很新颖,可是具体实践实践起来真是不容易!
  •   朋友推荐的,值得一读!
  •   帮别人买的,自己没看,但包装很不错
  •   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课业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儿子上幼儿园的作业已经能做到8点多了,上小学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会整得更晚。于是入手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认真读读。请特别注意,不要买书叫“做好家庭作业有7个秘诀”之类的书,写这本书的人自己还没把其中门道想清楚呢!

    看了书,终于明白——家庭作家与成绩并无直接关系!做的越多未见得知识越多(就我个人的经验,知识多未必在社会上混的好)。多留作业只是让老师和家长有个自我心理安慰——你看,我孩子努力做作业,不能干其它调皮的事儿了——基础就是完全不信任孩子的判断能力。怎么不写作业就要去做坏事呢?当然,个人也表现出家长自己对自己的没信心,孩子有空时你就不能跟孩子玩啊!

    很多老师疯狂留作业与其说是为了孩子,不如说是戕害了孩子——作孽啊!

    回忆我的初中和高中生活,都是在加班加点写作业,反复考试中度过的。像大部分同学一样,我成绩很一般。概率如此,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前10%也只能占全体数量的十分之一。所以,脑子清楚、能把事情想清楚比会写作业要来得实在。只希望教育向前发展,脑子不好疯狂留作业的老师越来越少。毕业多年之后,有一次我做梦写作业,当时就急了,大喊“毕业这么久了,为什么还要我写???”然后从梦中醒来,可见心里创伤之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Alfie Kohn,一位很有爱心的学者。之前了解他是通过另一本好书《奖励的惩罚》,这书中由三联书店翻译的,内容译的还可以,但是他们把作者名字译错了,写成了“埃尔菲•艾恩”(书虽好,翻译太不靠谱了)。我用英文查找才知道Alfie Kohn还有新书被翻译,然后看到了《家庭作业的迷思》。

    Alfie Kohn为了写《家庭作业的迷思》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和相关资料,这并不特别重要两脚书厨也看过很多书。Kohn值得大家敬佩的是写作中时时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和理解。

    现代教育下的儿童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虽然饭饱穿暖不是问题,但是精神压力巨大,像生活在思想的集中营里。希望多些Kohn这样的国外和国内的作者,多些好的作品,给家长扫扫盲,给孩子减减负。

    用一则小故事结束本文。
    交警扣下了床红灯者,得知其职业是老师之后大为兴奋。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光,交警对肇事者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把‘我不应该闯红灯’给我写1万遍!”
  •   这本书道出了孩子和老师的心声。
  •   学校推荐的,一直缺货,总算买到了,还没看呢
  •   让我想想,我好象前前后后买过五本送朋友。
  •   对写论文有些帮助 还不错
  •   
    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我们可能关注过多与少的问题,很少质疑过要不要有的问题。教育部对学生家庭作业能不能有及做作业时间有明确规定,但是几乎全国没有那个学生不做作业。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能有家庭作业,没有学校能做到。其他年级规定的作业时间,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进行衡量,实质上作业量只会变本加厉,不会有所减轻。而且越是好学校,作业量会越大,似乎多做作业就是好学校的标志。
    能不能取消家庭作业。媒体报道过武昌实验小学、山东利津县北宋一中实行“零作业”的做法,虽然这些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受影响,但这种做法仍然是无人喝彩,倒是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在今天中国的教育语境下,取消家庭作业还很不现实。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艾尔菲•科恩有一本书《家庭作业的迷思》,对美国学生家庭作业量不断增加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家庭作业增加至少带来五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很多家庭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家长负担加重;孩子疲于应付,承受过重的负担;作业成为亲子之间矛盾的焦点,带来整个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的紧张;学生花去大量时间完成作业,其他的游戏、社交、户外活动、创意活动以及睡眠没有时间或时间减少,不利于孩子成长;周而复始的作业长年累月,冲击了孩子求知的欲望,降低了学习兴趣。科恩认为,没有科学的依据说明家庭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他提出要重新思考家庭作业,布置适合家庭的,有针对性的,有创造性的作业,而且作业的频率不是每天都需要的。
    科恩的研究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作业负担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即使是美国,也存在学生作业不断增加的现象,甚至是一种趋势,可见学生作业是与现代学校制度有关,主要是学校考核机制有关。美国《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对学校也采取了严格以质量为标准的淘汰制度,学校自然也会采取增加学生作业的办法而免于淘汰。二是美国有人开始对学生作业的质与量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而我们对学生作业问题仅仅停留在一种倡导的层面,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要不要作业,要多少作业,要什么样的作业,没有人告诉我们。
    我们对美国的教育非常关注,也发现美国学生在初中以下是很轻松的,但到高中以后也是压力很大。其实,我们在基础教育方面跟美国有着本质的差别。美国教育强调个体,崇尚创新。现在在网易公开课上可以看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课堂,他们那种开放式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师生的互动性,所有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我们的教育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十分强调严格的标准性和技术性。技术需要的是反复训练,我们也相信熟能生巧,铁杵磨成针。我们的高考曾经有人提出过不给标准答案,但是行不通。我们的家长热衷于奥数,要知道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也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标准性、规范性为主旨的,并不具有创新性。所以我们的教育模式适合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规则,并不能因为我们获奖人数多而为荣。以班级授课制为特点的现代教育自身存在弊端无法克服,就是老师授课要照顾大多数,不能按资质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去教,也不能相反,必须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的思想是不可能得到体现的。
    技术主义在我们的教育中非常盛行,包括对学生的管理。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魏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在全国被普遍应用,就是他的教育管理中充满的技术性的思想,“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这种严丝合缝的规训办法虽然包裹着“爱”的外衣,但却明显忽视了一个自由个体的内在能动性和自我发展的可能,几乎每个学生都在互相的监视下完成一天的学习,这一思想显然是源于现代监狱管理的模式。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增加学生作业的冲动源自于评价体系的唯成绩论,因为这个评价体系,特别是将学生成绩与老师的绩效及薪酬待遇挂钩,必然导致老师之间的无休止竞争,这种竞争转嫁到学生那里就成了无休止的作业。
    我们对孩子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他不能闲下来,一是会浪费时间,二是会惹是生非。这一观念既不符合孩子思维、心智成长的规律。如果孩子的时间被所谓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填充的太满,可能他们没有时间对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及一些技能进行消化、内化和巩固的过程;另外过于频繁接受新的信息会是他对各种信息产生疲倦、厌倦,从而失去兴趣。
    可不可以没有家庭作业,在中国式没有争议的意义。以工具理性和技术崇拜为核心教育必然导致功利主义的取向。一是我们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智力超群,不需要训练就无师自通,除非像蒋方舟、郑亚旗这些有着特殊资质或者特殊家庭环境孩子可以不做作业,而不影响他们的成长。二是我们都是普通的家长,无法超越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这一制度框架下只有让孩子去适应,去参与竞争。但是,作为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兴趣。父母也要学会给孩子更多的学习以外的培养,比如教养、运动、思辨、认知及审美等,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
  •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   看完了之后,确实让人感觉到家庭作业是否真的需要,而我国的家庭作业更是严重,但在我国不需要作业能应付得了现行的考试制度,自己也很迷茫。
  •   一本家长跟老师看的好书,看完了,很有感触。
  •   不太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山东的实际。可以学一些新的理念。
  •   内容很难一气呵成读完,有些难啃。
  •   内容不够吸引人,无法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
  •     提出的问题很好,紧紧围绕几个问题,家庭作业是否可以改善学习,家庭作业是否有提高成绩之外的好处,以及为什么教师、家长会接受家庭作业。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分析,讲的很全面。
      但是规范太差了,提到很多研究,但是没有一个参考文献;自己的很多结论,既没有做调查或实验,也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我在其他文献里看到的能够支持作业可以提高成绩的一些研究,被选择性忽视了。
      有些问题,没有分清楚应然与实然,不知道是否翻译的问题、
      总之,主题很好,提出的问题和观点都很给人启发,作为通俗读物对老师家长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学术规范方面实在给这本书的质量大打折扣。
      
  •     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课业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儿子上幼儿园的作业已经能做到8点多了,上小学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会整得更晚。于是入手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认真读读。请特别注意,不要买书叫“做好家庭作业有7个秘诀”之类的书,写这本书的人自己还没把其中门道想清楚呢!
      
      看了书,终于明白——家庭作家与成绩并无直接关系!做的越多未见得知识越多(就我个人的经验,知识多未必在社会上混的好)。多留作业只是让老师和家长有个自我心理安慰——你看,我孩子努力做作业,不能干其它调皮的事儿了——基础就是完全不信任孩子的判断能力。怎么不写作业就要去做坏事呢?当然,个人也表现出家长自己对自己的没信心,孩子有空时你就不能跟孩子玩啊!
      
      很多老师疯狂留作业与其说是为了孩子,不如说是戕害了孩子——作孽啊!
      
      回忆我的初中和高中生活,都是在加班加点写作业,反复考试中度过的。像大部分同学一样,我成绩很一般。概率如此,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前10%也只能占全体数量的十分之一。所以,脑子清楚、能把事情想清楚比会写作业要来得实在。只希望教育向前发展,脑子不好疯狂留作业的老师越来越少。毕业多年之后,有一次我做梦写作业,当时就急了,大喊“毕业这么久了,为什么还要我写???”然后从梦中醒来,可见心里创伤之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Alfie Kohn,一位很有爱心的学者。之前了解他是通过另一本好书《奖励的惩罚》,这书中由三联书店翻译的,内容译的还可以,但是他们把作者名字译错了,写成了“埃尔菲•艾恩”(书虽好,翻译太不靠谱了)。我用英文查找才知道Alfie Kohn还有新书被翻译,然后看到了《家庭作业的迷思》。
      
      Alfie Kohn为了写《家庭作业的迷思》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和相关资料,这并不特别重要两脚书厨也看过很多书。Kohn值得大家敬佩的是写作中时时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和理解。
      
      现代教育下的儿童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虽然饭饱穿暖不是问题,但是精神压力巨大,像生活在思想的集中营里。希望多些Kohn这样的国外和国内的作者,多些好的作品,给家长扫扫盲,给孩子减减负。
      
      用一则小故事结束本文。
      交警扣下了床红灯者,得知其职业是老师之后大为兴奋。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光,交警对肇事者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把‘我不应该闯红灯’给我写1万遍!”
      
  •     如果认同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练习,我感觉是无法完全否认家庭作业的,毕竟知识的记忆需要符合记忆规律--重复次数越多,记忆得越牢靠。而技能的熟练,也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
      
      因此问题的根子,在于教育的目的。如果认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意志,是关乎人的情感和幸福的。这样的教育才是让人获得自由的教育”,那么,家庭作业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另外,文中提到管理学中的XY理论,说“数据压倒性地支持‘Y理论’ ”,似乎不符合我在管理学书籍上的结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