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草原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乌力吉  页数:314  字数:380000  

内容概要

  《视觉草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美术》是国内首次以草原文化角度整体面貌介绍内蒙古美术的专著,它展示了古代北方草原美术以及内蒙古当下美术发展的多样性状态,进一步挖掘了内蒙古美术发展与变化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内蒙古画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总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发展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乌力吉,蒙古族,1966年12月23日出生于内蒙古科右中旗,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用蒙汉两种语言讲授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等课程。现为全国大中专院校蒙文教材编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史博士。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出版有高校蒙文教材《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以及专著《蒙古文化丛书——美术卷》、《八大山人画传》、《内蒙古艺术地理》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一项,主持自治区社科基金课题两项,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创作《萨日纳》奖,2010年获中国文联第七届文艺评论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特征
三、气候特征
四、行政区划
第二节 文化艺术概况
一、音乐
二、宗教
三、哲学
四、民俗
第三节 蒙古族的人格气质与特点
一、坦荡诚挚的蒙古人
二、酒与蒙古人的豪放
三、歌与蒙古人的潇洒
四、蒙古人的慢性格
第二章 古代北方草原岩画
第一节 分布与区域特征
第二节 题材及母题
一、动物与狩猎
二、祈祷和祭祀
三、两性观念的表现
四、脚印岩画
五、人面岩画
第三节 审美追求
第三章 北方草原青铜艺术
第一节 地理分布
第二节 时代分期
第三节 器物分类
第四节 艺术特色
第五节 古代北方草原壁画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第四章 北方草原民族石人像
第一节 突厥人石雕像
第二节 蒙古族石人
第三节 石人像的功能
第五章 捺钵文化特色的契丹绘画
第一节 “北方草原画派”及主要画家
第二节 辽代的壁画艺术
第六章 金代女真族美术
第一节 各民族画家及艺术风格
第二节 金代壁画艺术
第七章 元代民族题材绘画
第一节 元代皇室美术活动及主要画家
第二节 元代民族壁画艺术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艺术
第一节 大召寺壁画艺术
第二节 乌素图召壁画艺术
第三节 美岱召壁画艺术
第四节 五当召壁画艺术
第五节 阿尔寨石窟壁画
第九章 蒙古族民间美术
第十章 近现代内蒙古美术
第十一章 内蒙古当代艺术
第一节 学院艺术家
第二节 画院艺术家
第三节 新锐艺术家
第四节 民族性与地域性
后记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人类第一块“画布”是岩石的表面。自从人类成为智人以来,他们就在岩石的峭壁上画画刻刻,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以岩画艺术的形式出现,因此,岩石是保存人类留下符号的最好载体。  岩画是远古初民在深山的岩壁或洞穴中遗留下的一种图像文化。这种以石器在岩壁上镌磨或用矿物粉拌血,在岩穴中绘出的图像,都是当时生命精神表现超越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岩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用来概括世界、体现宗教、观照生活和表达愿望的一种手段。”  岩画以其特殊的方式和语言记载下远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多种信息,也留给美术史研究一些艰难的课题。主要是对于岩画内容的解读和断代的困难。有些地区岩画创作年代延续时间极长,最早于旧石器时代,最晚于近世,也有的创作年代起始得很晚。其中多数作品经过综合分析,可以确知是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或青铜时代的遗存,有些年代晚的则属于广义的原始艺术范围。  中国早在5世纪就开始了对岩画的发现和记录。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对岩画记载达二十余处,所涉及的地域,大约包括今天的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广西、四川和湖南等省区,所涉及范围遍及半个中国。  自古以来生活在草原上的原始人类和猎牧的游牧民族,在求生存寻发展的活动中,在天然的洞穴壁上和岩石上刻绘出他们的生活、生产和期盼。东起内蒙古大兴安岭到西至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这片广阔的草原带上形成的万里草原岩画画廊,是世界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因整个草原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相近及人类童年的相似性,在岩画题材、内容、风格和技法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视觉草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价格优惠~内容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