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全集

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德)埃·奥·卜劳恩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埃•奥•卜劳恩(E O Plauen),原名埃里西。奥塞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漫画家,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卜劳恩的父亲保罗出生于一个磨坊主家庭,服过12年兵役,之后在边境海关工作;卜劳恩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1907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到了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Plauen)。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奥塞尔去当了钳工学徒。三年艰辛的学徒生活,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追求。学徒生涯结束后,他踏上了去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求学之路。    1921年~1926年在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的这五年中,前两年奥塞尔边打工边求学。19岁时,奥塞尔的作品首次在卜劳恩市的画展上亮相,获得了高度评价。从此他开始参加各类的绘画比赛,获奖作品频频出现在报刊上。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评论家、戏剧家和出版家。1930年10月18日奥塞尔和同学班策尔(Marigard Bantzer)在柏林举行了婚礼。第二年爱子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出世。    1933年纳粹掌权后,奥塞尔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之后由于《柏林画报》的交涉,纳粹当局取消了对奥塞尔的职业禁令。不过只允许他在《柏林画报》上发表无任何政治倾向的漫画。由此,奥赛尔改用笔名埃•奥•卜劳恩,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以及他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构成的。    1934年~1937年,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Vater und Sohn)发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父与子》的成功主要来自卜劳恩的爱子之情。作品中的父子俩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1934年《父与子》问世时,天真无邪的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当时联邦德国《斯卡拉》杂志发表了一幅卜劳恩伏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的照片,并注释道:“尽管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但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1937年底,《父与子》连载结束,在这短短的3年中,奥塞尔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一份不朽的杰作,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1944年3月,卜劳恩被纳粹分子告发,以“反国家言论罪”被捕,并被秘密判处死刑。为避开纳粹的行刑,4月6日,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    战后,《父与子》结集出版,很快跨越了国界,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同样在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父与子》便传人中国,当时吴朗西先生在《美术生活》杂志上第一次将《父与子》介绍到中国;丰子恺先生也曾高度赞扬过《父与子》;华君武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写过一篇专门介绍《父与子》的文章,在他的建议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斯图加特对外关系协会于1984年4月14日至27日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漫画家卜劳恩作品展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父与子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读着一个个故事,深深被这对父与子的浓浓亲情所打动!
  •   一直不知道这些漫画是谁画的,只是在年幼的时候从哥哥在《儿童时代》等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些简洁轻快的漫画,拿到书以后,翻看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寥寥数笔勾勒出的几个人物,依然能让我找到小时候初看时的那种愉悦感觉。这次买了两本,一本给即我自己以及将出世的小宝贝,另一本给我的小侄女,希望她也能找到我们当年的感觉。书本是什么样子其实并不关心,只要内容是我所喜欢的就好了。
  •   孩子爱看的漫画;一口气就想读完的书。
  •   买给五岁的女儿看的,她非常喜欢,没事时就拿着看几页.
  •   挺好看的书,不仅小孩喜欢,我也喜欢。大家一起读,一起分享图片讲故事,对启发小孩的读写能力有不少帮助。
  •   充满生活情趣,重温儿童时代。
  •   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   与小孩一起看,解释给他听
  •   这是一本亲子阅读的好读物,和孩子一起欢笑,太难得了。
  •   很累的时候拿出来看,尽管看过的内容还是觉得很有意思,很轻松。
  •   一本很好的书,没有文字,所以不识字或者是识字不多的孩子可以很轻松的看下去,内容很风趣也很简单,孩子很好接受,是孩子由听故事到自己看故事的转换期间的不错的选择。
  •   强烈要求当当网在备注里一定要写上是黑白的,因为看到一本同样绿色封面的里面是彩色胶印的,如果要买还是要买彩色的,相差没几块钱,影响小孩子看的质量。书的内容是不错。
  •   是一本经典漫画,内容温馨幽默,值得一看,不过内页有破损,破坏了整体感觉,有点遗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