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大思想家

出版时间:2001年5月1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汉斯.昆  译者:包利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斯·昆是当代基督教的大思想家,本书是唯一一部思想性的神学思想史著作。概述了历史上七位思想大家的思想要旨,发弘深古义,探奥运圣问,实可谓基督教大思想家之间的对话,昆教授通过神学思想史的阐释来论证神学典范转换的必要性,按他们描述,神学思想史,就是一部神学典

书籍目录

中译本导言
神学绪言
第一章 保罗:基督教向世界性宗教突破1
第二章 俄里根:古代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卓越综合
第三章 奥古斯丁:西方拉丁语神学之父
第四章 托马斯·阿奎那:大学科学与教廷神学
第五章 马丁·路德:回归福音——典范转移的一个经典例子
第六章 施来尔马赫:现代性发轫之际的神学
第七章 卡尔·巴特:向后现代过渡之中的神学

重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督教大思想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拟容取心画神像
      
      文:翁绍军
      出处:读书 1996年第8期
      
      凡读过汉斯·昆(Hans Küng)著作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在他笔下几乎没有德语学术论著那种晦涩玄奥的通病。昆的《基督教大思想家》,以清朗明白的线条向人们介绍了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对不同时期神学家的特性差异,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审视与辨明。比如,著名基督教思想史家帕利坎(J.Pelikan)曾指出:“在一百年到六百年期间,多数神学家是主教,在六百年到一千五百年的西方,多数神学家是修道士,从一千五百年以来,多数神学家已经是大学教授。”(《基督教传统》第一卷)这是从神学家群体的表面质素去辨认其特性。昆则从神学家对不同时期基督教思想转变所起作用的视点去揭示其特性,所以更触及内在本质的层面。
      
      基督教的古代典范是由保罗发动、俄里根完成的。这是基督教史上第一次典范转换。这次转换的内驱力是基督教摆脱犹太教,成为一个独立的神学典范。这次转换的实质在于对耶稣基督及其生、死、复活的认信。保罗的发动促成了依据耶稣基督去对上帝的理解,并打开了把这一理解信息通向非犹太人世界的通道。这次典范转换完成于俄里根神学。俄里根为早期基督教教理注入希腊文化的养料,创造了体现科学神学的第一个模式,全然创新地将圣经信息渗透入系统神学之中,他的《基督教原理》标志了古代典范转换的最终完成。
      
      如果说,俄里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希腊人,那么,奥古斯丁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是一个拉丁(罗马)人;如果说,俄里根对古代典范转换的完成也是早期基督教教会的希腊化典范的完成,那么,奥古斯丁启动的中世纪典范转换则是一次拉丁化的典范转换。奥古斯丁为中世纪拉丁教会的世界观与圣事论提供了精致的模式;他从神学上证明其合理性的强迫信仰转变乃至用武力对付异端与分裂者,成为中世纪典范的一个特征;他对上帝恩典和三位一体说的论断成了拉丁教会神学家信奉的准则。为此,他被称为“中世纪典范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中世纪典范转换最终由阿奎那完成。阿奎那转换而不是复兴亚里士多德,使之为神学提供一个新的基础。阿奎那神学是一种“理性的大学神学”,它突显的是“欲信之,先知之”,而非奥古斯丁的“欲知之,先信之”,在它那里,实现了哲学与神学以及理性与信仰的崭新联合与综合。
      
      基督教的现代典范又称现代启蒙典范,这一典范是经过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十七世纪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它完全确立,最后在十九世纪由于施来尔马赫的工作而获得了经典形式。“这是一个完全以人为取向的典范。”路德的宗教改革被称为对人的发现,它所关切的是人的得救问题。人如何在上帝面前称义?路德的答案是“信”,人只有在信仰之中才能对自己得到上帝的恩典有充分的把握。路德对“信”的首肯,是基督教史上继保罗之后唯信论的一大推进。德国另一位新教神学家施来尔马赫对现代典范的贡献被誉为在神学上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把宗教视为“个别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实证的”,并推崇“神人相通”的观念。这里所说的“神人相通”是人对自己内心的上帝意识的体验,它截然不同于把上帝作为一个独立客体去认识,这种体验保证了道德个体的内在自由。昆指出:“如果说现在宗教研究和神学中谈论体验已蔚然成风,那么其根本原因还在施来尔马赫”。
      
      向这种倡导人的自由的现代典范提出挑战的是卡尔·巴特,昆把巴特称为“神学的‘后现代’典范的发轫者。”在巴特的时代,完全以人为取向的现代典范已陷入全面危机之中,这个危机最传神地表达为尼采的“上帝死了”的警示。空空的教堂座位、毫无效果的坚信礼,以及“一战”爆发后自由派神学家对战争政策的认同,都使巴特认识到,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神学基础,“它主要不是关于人的,而是关于上帝的”,这意味着对施来尔马赫的超越,以及对现代典范的超越。为此,巴特发动了神学中新的取向与转换,它表现为:从以人为中心进入新的以上帝为中心;从对“宗教”的人的诠释进到上帝自己的并由圣经所证的圣言启示;由谈论上帝概念的宗教转向对上帝之道的宣信;由宗教感转向基督教信仰;由人的宗教需要转向显身于基督之中的完全超越的上帝。因此,巴特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后现代典范的主要开创者。
  •     这两天读汉斯·昆的《基督教大思想家》,非常棒。
      汉斯·昆是当代著名的天主教神学家,这是作者唯一的思想史著作,他描述和批评了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七位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特别的是,作者不是按着主题来描述这些思想家,而是密切的连接时代背景,指出伟大的思想家是在时代背景下的有力的阐述圣经真理的人。作者倡导一种神学典范转移,指出这是时代的思想和社会处境变化的必然结果。在后现代的情境下,作者致力推动在后现代处境下的典范转移,这是作者在对巴特的评价:向后现代过渡之中的神学。
      作者很扼要归纳了每一个时代的典范神学的关注点,非常到位。他这样描述巴特的神学取向:
      1、圣经文本并非仅仅是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的材料,而是使我们能与“完全超越者”相遇的东西;圣经中的彻底人性的证据都是关于上帝之道的,这些一般人都能承认、理解和说出。
      2、对于人的要求不仅是中性的思考和解说,而且是悔罪、转变信仰和坚信(信仰总是一种冒险);人是得救还是灭亡就在于此。
      3、教会的任务是毫不妥协的用她的人的言辞在社会上表达这一人们永远可以信赖的上帝之道。
      作者虽然是天主教神学家,但是对天主教本身也有很多的批判,他说,如果保罗来到这个时代,看到天主教“教皇的神圣统治”和“教阶体制”,一定会很陌生,并且会当面抵挡任何“背离福音真理”的人。而且,在宗教改革之后,他认为的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都是新教的,马丁·路德,施莱马赫,和卡尔巴特。在他眼中,是新教的神学家密切的关注了时代的改变,并做出回应。他对马丁路德的评价相当高:典范转移的一个经典例子。
      我发现,当代的神学家所关注的不再是某个宗派的神学,而是一个普世的神学。这和后现代的情境下的全球化似乎连在一起。卡尔巴特已经提出来,真正的教会是为世界而存在的教会,而不是为自己存在的。
      也许有人听了,他把施莱马赫、卡尔巴特这些被人称作“自由派的鼻祖”、“新正统”的人当作典范、当作大思想家来对待,心里会不舒服。但你若能够放下自己的预设,来读一读汉斯·昆的描述,他会为你打开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施莱马赫和卡尔巴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