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背后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  页数:286  译者:邵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本被金融巨头围追堵截的书,但它却一点点在全世界蔓延开来  ·曾经轰动华尔街的全美畅销书。  ·揭开了摩根士丹利藏在道德、诚信、守法面具后面的真实面目。  ·此书于教科书及其他赞美成功者的著述的最大区别是它告诉你成功者赚钱的内部。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这些“射击手”,坐着飞机头等舱,出入豪华酒店,与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交易着由世界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设计出来的金融产品。无数自以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职业经理们,在只理解了华尔街出产的金融产品的一些皮毛后,就将几十亿美金送进了摩根士丹利的口袋。  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对于大多数金融产品(如期货、外汇、衍生物等)而言,买卖双方的盈亏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一方的利润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本书作者所在的部门平均每人每年为公司赚1500万美元。书中提到的许多美国著名公司都是这些利润背后的牺牲品。    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地与国际金融接轨。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本书几乎就是一本教科书。它教我们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防止华尔街银行家们利用我们对金融产品的无知来收“学费”。  前一时期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和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收购的第一笔银行不良资产,都应该让我们深深地叹口气:要是早点读读《诚信的背后》 就好了。

作者简介

作者:(美)帕特诺伊 译者:邵琰弗兰克·帕特诺伊,耶鲁大学法学士,曾从事过投资银行、衍生产品经纪、公司和证券律师等多种职业,1997年后任圣迭戈大学法学院教授。帕特诺伊是证券市场监管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专家,曾在安然公司破产后作为专家证人在美国参议院立法委员会作证。另著有《贪婪传染病:谎言和风险如何腐蚀了金融市场》。译者:  邵琰,CFA,伦敦大学经济学硕士,伦敦城市大学投资管理硕士。曾就职于伦敦、香港数家知名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具有国际金融市场买卖双方的丰富经验。2001年回国,现于北京从事投资管理和金融创新工作。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一个更好的机会第二章 纸牌房第三章 掷骰子游戏第四章 墨西哥银行的狂欢节第五章 大灾难第六章 RAVs女王第七章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第八章 天生冤家第九章 龙舌兰效应第十章 MX第十一章 沙扬那拉尾声后记 卷土重来译跋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诚信的背后》(英文原名F.I.A.S.C.O)使一位年轻的圣地亚哥大学的法学教授在美国一举成名。十年过去了,美国金融界,政界已无人不知弗兰克·帕特诺伊。这个名字使神秘的华尔街变成一个连普通老百姓也能明白的行业。这个名字使金融大鳄的赚钱魔术变成了皇帝的新衣裳…… 金融产品在世界各国从来都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概念,再加上凡是在金融领域工作的人个个都是高薪阶层,这使普通老百姓对金融产品既好奇又陌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他们被统称为衍生物(Derivatives)。短短几年内,衍生物的出现可以说是使无数英雄折了腰。世界500强的企业因为买了衍生物产品而赔钱的数不胜数,政府财政厅因为衍生物产品而使政府寻求破产保护的新鲜事也冒了出来,拉丁美洲国家因为衍生物产品而引发出的连锁金融危机就更是触目惊心了。最让人愤愤不平的是,靠衍生物而发财的公司,竟然都是为这些赔钱的政府和公司充当财务顾问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摩根士坦利则首当其冲。 简单的金融产品,通常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股票、债权/债务、货币等等,而衍生物本身的含义则是中学数学中函数的概念,所以金融衍生物产品也就是金融产品的函数的意思。函数--"如果变数变了,跟着变的就叫函数"。 假如某银行给我们一个选择:如果今后一年内银行利息不超过5%,银行就付你5%的利息;如果银行利息超过了5%,银行就一分利息也不给你。这就是一个衍生物产品。银行利息是一个简单的金融产品,是这个函数关系里的变数,而银行客户得到的或者是5%的利息,或者什么都不得就是这个函数关系里的函数了。 这简单的原理是不能让华尔街大发其财的,但把它变成貌似复杂的"道理"并不很难:上面提到的函数关系叫做一级函数,但当你把一级函数里的函数再变成另一个函数关系里的变数,那么这个新的函数关系里的函数就变成了二级函数。比如说,在今天银行利息不超过3%的前提下,你也许觉得或者得到5%的利息,或者什么利息都不得还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安排。那么,你再听银行家继续说下去:如果你挣5%的利息超过了半年,银行有权反悔,取消这一安排。如果你还能冷静地想明白你应不应该接受这一产品,银行家们还有三级函数和四级函数在等着你。很快, 你就失去了做决定的理论根据。 在摩根士坦利等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的产品研发部门中,至少有一个连的数学博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家的指导下为你量体裁衣地制造"产品"。是产品还是陷阱,只有当你赔了钱以后才知道。 弗兰克·帕特诺伊从学校毕业开始找工作讲起,描述了自己在摩根士坦利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在华尔街这个笑贫不笑娼的行业里,《诚信的背后》成了年轻人的就业指南。 《诚信的背后》以自传的形式向读者讲明了赚钱的道理,就是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这和"良家妇女沦为娼妓的原因如出一辙:这个行业不需要艰苦工作,是不需要太多智慧的群体行为,而且对于别无所长的人来说是一种实际的赚钱手段。" 摩根士坦利2001年敲开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市场大门时,使用的手段也是信息不对称。中国银行界面临的问题明明是如何降低新贷款中的不良资产问题,而摩根们却偷梁换柱地把它说成是如何处置现有不良资产问题。摩根们在美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明明是Buy and Hold,即买下来等待大经济环境的复苏,但它在中国却宣扬所谓的"冰棍理论"。而我们上当受骗,便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自己不懂。 "每一笔巨额财富的后面都有深重的罪恶。"但所不同的是罪恶的面具往往是道德的化身。我们已经习惯地听到在有些文化里,把限制个别人的自由叫做没有人权,但把屠杀一个民族或消灭一个国家叫做反恐。如此逻辑被搬到商场里来,就成了你不让我赚钱就是不与世界接轨,叫我赔钱更是没有诚信和道德。你要和我打官司就是你不懂法制。中国的媒体们在报道中国人与外国公司发生商业纠纷时,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中方冠以不懂"在世界上行走所遵循的道德、诚信与法"。 《诚信的背后》用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 作者:莫西  来源:http://www.e-economic.com书评  “欧洲的每一个银行家都会想看这本书,摩根士丹利应该听从我们早些时候的建议,买下所有的书,举行一场大规模焰火晚会,甚至可以邀请帕特诺伊本人在上面热热身。”  “相信我们,《诚信的背后》绝对会引起轰动……帕特诺伊下笔毫不留情……”                    ——《欧洲周刊》   “《诚信的背后》让你亲身体验当今华尔街最危险、最重要的游戏。衍生产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读读这本书吧,否则……”                  ——迈克尔·刘易斯《骗术扑克》作者  枪炮,酒精,嗜血成性——高等金融的全部真相。                  ——《星期日泰晤士报》   无畏的揭露。                 ——霍华德·戴维斯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主席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这些“射击手”,坐着飞机头等舱,出入豪华酒店,与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交易着由世界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设计出来的金融产品。无数自以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职业经理们,在只理解了华尔街出产的金融产品的一些皮毛后,就将几十亿美金送进了摩根士丹利的口袋。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对于大多数金融产品(如期货、外汇、衍生物等)而言,买卖双方的盈亏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一方的利润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本书作者所在的部门平均每人每年为公司赚1500万美元。书中提到的许多美国著名公司都是这些利润背后的牺牲品。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地与国际金融接轨。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本书几乎就是一本教科书。它教我们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防止华尔街银行家们利用我们对金融产品的无知来收“学费”。前一时期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和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收购的第一笔银行不良资产,都应该让我们深深地叹口气:要是早点读读《诚信的背后》 就好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诚信的背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5条)

 
 

  •   看着这本书,心是霸凉霸凉地!
  •   现在自己从事了这个行业,渐渐体会到这一行的丑陋,sigh~
  •   看完之后就不会买基金了~~。看着知名的机构如何为了钱而出卖投资人,如何把投资人的钱挥霍掉,暗下决心,不懂金融就不要碰它,并且坚决不打自己的钱拱手拿去让人乱花,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真不明白,他们如此的骗人,为何受骗者还是一再的将自己的血汗钱双手奉上呢?看了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学的! 想到的郎教授的一句话“真正的高手,是赚了你的钱,你还由衷的感谢他的人。”
  •   流畅幽默,闲暇时看看会很有意思
  •   内容没期望般触目惊心
  •   比“伟大的博弈”差很多
  •   读后你会深刻地了解当今世界金融界巨头赚钱的巨大秘密!金融衍生品像狮子张开血盆大口在等着天真、充满幻想的兔子往里钻!然后阿乌......
  •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很有可能就是真的那么,这些大行也就是没有道德的一心想着赚钱的机器而已所以,像兴业就发生了这种事情
  •   好书,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金融衍生物是个什么东西,特别是几年前就预测到次级贷危机,特别推荐
  •   是不是有点阴谋论啊~
  •   郎咸平说西山老虎会吃人,国外投行骗人钱财。原来还以为只是说说的类,看了之后才知道投行乃是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赌场。不过最后作者还说这只是冰山一角,诶!投行,要说喜欢你实在太难了。。。。
  •   标题比内容精彩,相信很多人是为了这个题目买的。
  •   看了才知道和没看,好象差不多
  •      大多数金融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衍生产品只有两种:期权和远期合同。
       期权赋予持有人在未来时间买或卖的权利,分别叫做“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另一种衍生工具----远期合同,是在未来时间买或者卖的义务。这些合同在交易所交易时被称为“期货”,名称不同,但原理相同。
       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债券以及各种市场指数,都有期权和远期合同在交易。其中一些是在世界各地有组织的交易所交易,另一些是通过柜台交易(OTC,OVER-THE-COUNTER),即通过场外私下谈判来完成。相比之下,交易所交易的衍生产品可监管性、流通性、可靠性都优于柜台交易的产品。
       所有的衍生产品都是期权和远期合同的某种组合。这个市场上大部分的业务活动,包括下文提到的,就是把不同的期权和远期合同组合打包出售。其中最难的工作就是计算各种组合部分的价值,这项工作是衍生产品经纪工作中真正类似火箭科学的部分,任何错误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     了解期权和期货,各种衍生品都是她们的变种;
      了解现值的重要性,还有利率;
      泰祝和巴西市场案例,和汇率挂钩的债券;
      离岸公司避税;
      社保资金通过这些购买国外资产;
      aaa评级不可靠,部分是aaa的也可以过
      了解曲率,华尔街本质上就是骗子的集合,橙县的亏损;人性的贪婪,几百万奖金的抱怨
  •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作者从第一波士顿跳槽到摩根斯坦利衍生产品部后,目睹和参与设计出各种衍生产品卖给顾客大赚佣金,最后由于思想上感到不道德而退出摩根斯坦利的过程。
      
      这些衍生品大卖的理由就是这个:“首先我们在国外找出成本高昂(即利率高,价格便宜的)并具有投资障碍的债券。BIDS的障碍是监管规则;PLUS和FP信托的障碍是信用评级;Pre4s的障碍就是本身的极其丑陋。然后,我们设法使国外的投资者可以绕过这些障碍进行投资。这种模式为我们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这些衍生产品所能做到的就是绕过监管法规,让没有资格参与这么大风险的投机的顾客也能够参与到这场盛大的赌博之中。这和摩根斯坦利开一个老虎机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分别来看看参与衍生品交易中的得失各方:
      摩根斯坦利:将被改造的债券放到一个境外SPV,打包为一个高评级美元债券卖给投资者,大赚一笔佣金费,同时把自己的风险对冲或通过发行另一种转嫁给其他投资者。
      衍生品买家:衍生品被创造的原动力。目的是看好市场企图通过衍生品绕过监管,用杠杆效应大赚一笔,或者通过表外业务掩饰亏损。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个衍生品实际上是什么,通过什么公式计算价值,以及他们买产品的钱是被谁用了。他们赌,但不知道赌的是什么。
      评级机构:他们收投行的钱为投行的产品做评级。他们用小字或下标R来标出对投资者生死攸关的内容。他们和投行有商有量。他们坑爹。
      监管机构:他们赚得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他们没有掌握与投行一样多的前沿知识和市场状况,他们怎么跟得上投行以赚钱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况且后面还有拖后腿的政客被游说。正如《犯罪心理》Hotchner被警告的一样,玩到那个高度,玩什么都离不开政治。
      大众:市场对衍生品走势一个不利,杠杆效应和多米诺生效,我们都完蛋。你们投行或者LTCM有国家救,我们百姓得等十八年才是一条好汉啊...
      
      综上,摩根斯坦利卖衍生产品给客户时坑客户,然后他们客户也不是什么好鸟。
      
      ***************************************
      读书笔记:http://www.douban.com/note/319969693/
  •     突然发现从图书馆借的这本书已经超期4天了,今个一天火速扫描完,了解了大概。
      半年前都下载了这本书一直没有认真看,集中的效果就是好啊,5小时完成了半年没完成的任务。
      记得刚开始接触时大致知道是个揭露内幕的书,正好老弟那会也看完了,还给我发了个文章貌似叫做什么,欺骗的啥啥,讲的是一个创业者用一个忽悠人的什么自来水过滤项目,巧妙地技术完美的PPT忽悠投资者投资,骗得了一笔钱,自然没用在那个空中楼阁项目上,最后的最后破产了——当我看到这的时候,我对老弟说,看到这个大忽悠破产了我很欣慰,因为只有双赢思维(包括诚信,成熟,知足)才能取得长足的成功,(那时候正在看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老弟只是抹了一把汗表示无语。我想,如果是现在再让我看那个大忽悠的例子,我未必会因为他破产感到欣慰,大致会觉得他规模不够大,技术不够高超,不够聪明。
      接触的够多才会看到足够多的可能性,这个世界大致没有什么永恒的定理,原则自在人心,那些规劝和说教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规律话,少一些受害人,多一些可控性。
      诚信的背后揭露的这些东西,假设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必然有一个离我很遥远的世界,那里的人们拥有一流的头脑,玩着高端的游戏,操纵着世界的经济,把一些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撕破他的脸,打爆他的头,嗜血成性并以此为乐。他们的存在无视我们世人一般界定的原则,不管是不是损人利己,不管是不是有人倾家荡产甚至付出性命,他们只是为了好玩——真正的高手玩家执着于玩乐不仅仅是金钱,对这项游戏不那么热衷的不会坚持到最后,除非是已经被洗脑。
      让人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暴利,不是循规蹈矩,一步步走的人大多不会创造巨额财富,只有那些敢玩的人,大胆的人,才能和这个世界玩得起,输得起赢得起,只要良心过得去,心脏承受得住,想来是多么刺激。
      不得不说有点颠覆感,周围已经隐隐约约有些例子,那些老实巴交的人守着有限的地位金钱,而那些靠欺诈技巧为生的大玩家却坐拥无边财富,这个世界或许真不像我们被教导的那样?
      当然这不会让我有别的想法,毕竟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起,恪守那些正确的原则三观更保守,加上灵活的应用,足以让我们心安理得享有想要的东西,大多人并不是那么爱玩。
      若目前的投行还像书中所写的那样,我想大概不必憧憬了,我一来没有数学学位,二来也不那么喜欢下棋,想必是玩转不来的。
      最后再次感慨一下,那些人真是聪明的混蛋啊,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使损失巨大,也是双方责任~这些聪明的混蛋,在玩多么有趣的游戏说实话有点小嫉妒。我们呢,得更多了解这些内幕,识别哪些聪明人是披着羊皮的狼,自己不要受骗了才好。
  •     这似乎是一个游戏,又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如果让我给这本书加个tag,我想应该是金融、军事。最聪明的人,利用各种公众不熟知的规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骗局。用复杂性掩盖真实性,将一些危险的金融衍生产品销售给非投机者。
      
      从金融的角度讲,这可以是一本很好的普及读物。作者用简单语言,有趣的例证,解释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金融术语,比如现值、贴现率以及杠杆等等。以及,一个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诞生,背后包含了许多法律、政治、金融相关的因素。有趣的是PLUS票据的诞生,如何通过慈善信托机构和百慕大女子高中设立一个免税公司,再花钱买来标普公司AA-的评级,毫无节操。同样有趣的是,作者用真金和镀金形象解释了AMIT交易,九十年代的日本,利用这种交易,凭空制造利润,填补亏损,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未来最大的恶意。当然,摩根士丹利赚足了佣金。
      
      从人性的角度讲,这大约是作者的自我反省。难怪卷首便是巴尔扎克的话,每一笔巨额财富的背后都有深重的罪恶。在那些零里,钱已经不是钱,这是赌术与骗术的集合,最聪明的银行家,以撕掉客户的脸为乐,炫耀着自己的丰功伟绩。我喜欢电影华尔街2里的那个问题,你的数字是多少?在华尔街赚够了多少,你会选择功成身退。如果这个数字不重要,那么是真的贪婪还是十足的赌徒,热衷于水深火热的新生与毁灭。正如作者所言,你要么不要思考,只看收入的上升,做一个有钱的混蛋。一旦开始明确的考虑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良知尚在的人,便无法选择只得停下。
      
      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好书,它带领局外人见识了金融业界的皮毛,好吧,至少是皮毛。它同时也带给我们人性的思考,探讨了良知与贪婪的底线。
      
  •     不知道是不是在行业里面也听得太多东西,其实对书里面的东西没有太多激动的心情。不过对衍生工具销售这个行当确实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在再看CFA里面的衍生工具内容会有更感性的认识。
      
      其实书里面说的的最多的衍生工具就是新兴市场的垃圾债券的包装,然后专卖给包装后能买这些被调高评级的高息债券的投资者。如果以后有机会去衍生交易部,再看多次。
  •     我一直相信巴尔扎克说的:每一笔巨额财富的后面都有深重的罪恶。虽然我们都不过是社会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角色,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和命运不公,觉得老板在压榨自己。但如果想想在贫困地区的农民,每天辛辛苦苦却只赚一点少到可以忽略的微薄收入,就觉得整个社会、整个金融体系是多么的不公平。要是用《泥鸽靶》中描写的投行精英们和他们比,对比更是强烈。人性决定了无论任何社会里都是如此,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想自己如何面对这样的不公吧。
      
      “大多数人投身投资业是出于一种摧毁理性的原因,和良家妇女沦为娼妓的原因如出一辙:这个行业不需要艰苦工作,是不需要太多智慧的群体行为,而且对于别无所长的人来说是一种实际的赚钱手段。”既没有任何资源又不愿吃苦受累,国人都怀揣一个中国巴菲特的梦想投身股市,无论如何头破血流都不肯放弃心中那个朦胧的梦想(或说幻想)。开始时不过是想保存自己的一点血汗钱不被CPI吞噬,但无一例外都被十倍股的传说点燃了,从此万劫不复。
      
      没有人不知道巴菲特的两条投资铁律: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但估计没多少人明白其中确切地含义,觉得这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其实不然,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把目标定高点总是没错的,比如我们以考人北青师为目标来备考,即使没达到目标也能上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投资可能要反过来,第一目标应该是不亏损,而不是什么十倍股。这样取乎其下,反倒能得乎中上。也就是说投资者最重要的是守拙,或能力圈原则。具体参见我之前提过的投资的“百分之二法则”:大部分的股票是没有价值或不在能力圈内的,只有百分之二的股票值得专注;大部分的时间内市场是有效的或不可知状态,只有百分之二的机会值得行动;投资者大部分时间应该远离市场,静心研究,只有百分之二的时间需要交易。
      
      《泥鸽靶》(F.I.A.S.C.O.)是本不错的书,你把它当成小说看也行,能给人不少启发和警示。这并不只说我们永远不能碰金融衍生品,而是要警惕背后的金融陷阱。兵者,诡道也。没有了金融衍生品,华尔街还会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炮制虚假的繁荣,掠夺蠢人的财富,或者用作者的话说,“撕他们的脸。”当你又一次突然发现一个“大机会”,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准备全力一击的时候,先想想对手盘那无数在以血以命相搏的精英和杀人不见血的野兽们在干什么吧。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金融市场的受害者也从自身找找原因吧。
      
      投资是一件枯燥的工作,当你经常觉得热血沸腾的话,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     这本书主要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讲述了自己的华尔街生涯,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摩根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内幕。
      有的评论家说这是一场血腥的游戏,作者自己则把它成圈钱游戏黑幕。我同意游戏这样的称呼,却对血腥、黑幕这样的字眼无法苟同。
      弱肉强食。这是最残忍却又是恰如其分的词语,更何况是在华尔街这样从来不缺乏天才和冒险家的地方。而金融衍生品交易恰恰是这一群聪明而且勇敢的人发明,并乐此不疲的游戏。我不是一个学金融的学生,也并没有什么深厚的金融方面的天赋,可是却对这样的惊险和刺激有着不可名状的推崇和羡慕。
      “F.I.A.S.C.O.——Fix Income Annual Sporting Clays Outing”这是摩根一项非常有名的活动——固定收益部年度泥鸽靶射击比赛,活动旨在增加经纪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显然是一种极其美化而且力度不够的说法)。经纪们每人一把枪,野外狩猎,最后看谁的成绩最好。成绩最差的人还会颁发奖杯,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谁也不愿意接受的羞辱。这个活动体现的恰恰是现代摩根的精神,“衍生品不能杀死人,只有人才能杀死人”,“一流的服务,二流的文化”,谁又能这样的企业文化无法成功。
      书中说道,约翰•麦克下达过这样的指令,“我已闻道了血腥味,让我们去寻找自己的猎物吧!”他们像是“凶残的百万符文——一半是小丑,一半是狼”,发誓要“撕破对手的脸”,“整死某客户”。这样的精神鼓励,似乎的确无法登上大雅之堂或被人所接受,更无法和屹立不倒、光鲜亮丽的摩根相提并论,可是这毕竟就是现实。不仅仅是金融衍生品交易这个行业,只要竞争所在的地方,便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想赢么?那么就想办法打倒对手吧!这样的道理任谁都会明白,为何当其变成文字与一个投行巨头划等号的时候,就如此不堪呢?后续中甚至说,在这本书出版后,摩根的人甚至发表过声明,对这些过于“残忍”的信条加以否定。其实,又是何必呢?大企业的影响、形象,像我等小辈自然不懂,可是适者生存这样的道理确实人尽皆知。强行出售的一对一推销、软磨硬泡的保险销售、抑或是打折促销的大卖场,很多消费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买到的都是自己不需要或者毫无用处的物品,难道这样的买卖就不算是“血腥”么?还是仅仅因为消费者没有因此而破产或者走上绝路,就不值得一提?
      书中提到一些金融衍生品的牺牲者,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大灾难”。吉森布贺卡公司、宝洁公司、罗伯特•西伦特主任财务官的奥兰治县、甚至更大的一点的阿根廷共和国,还有许多的公司和地方州县都因为金融衍生品吃过大亏。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就像是一场赌博,个中复杂的公式、杠杆原理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当你赢钱的时候,你希望赢得更多的钱。可是当你输钱的时候,你也不会就此罢休,你会投入更多的钱,冀希与下一次的交易,希望可以帮自己翻盘,帮自己赎回曾经的亏本。正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和大多数投资者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所以金融衍生品交易才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这是最赚钱的交易,也是风险最大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惨败,恐怕就只能怨自己的贪婪和无知了吧。
      尽管本书旨在揭露摩根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手段,但是我们依然能看到历史悠久的摩根经过时间的检验,沉淀下来的那些优良品质。其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们的谨慎。“摩根士丹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为最坏的事情做准备”“公司的高级管理员时刻准备着瑛姑任何重大的金融灾难”。他们自我保护的秘籍一本“蓝皮书”——它描述了不同的金融市场灾难对公司的影响,然后通过专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研究各种风险的后果,然后记载在上面,在紧要关头帮助摩根转移风险。这样的谨慎与保守无疑使摩根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对公司、企业、甚至是个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本书是在作者离开摩根后写的,在书的最后一章和后记中都写明了他离开摩根的原因。他在一点点的深入和了解摩根的衍生品的业务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丑陋和复杂。在提及辞职的时候,他提及道德风尚。不可否认,身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泰然的面对这一切的发生,所以我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作者的辞职是对还是错。只能说,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选择也大相径庭。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1.新兴国家需要热钱投资,经济衰退的国家公司需要粉饰业绩,通过衍生品可以很好解决问题。
      2.投资银行设计衍生品,第一需要起个好名字,比较好打开销路,第二需要想方设法搞定评级机构。第三需要规避各种风险,债务发行公司风险,国家政策风险等,发行各类抵御风险的债券转嫁风险。
      3.关于如何帮助日本公司粉饰财报的债券设计,揭露得让人触目惊心。
      4.同liar‘s poker一样,作者本来想揭露投资银行的内幕和背后的肮脏,促使读者和社会进行反思和改造,结果却成了一本进入投行的教科书,读者趋之若鹜,金钱的力量在人和时候都有诱惑力。
      5.评级机构在每次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08年经济危机前,关于房贷债券的评级也被投资银行忽悠的一把又一把。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评级公司能了解这些投资银行后面的把戏,那么评级公司的人就都去投行了,不会在评级机构里面呆着了,这场博弈是一场智力不平等的游戏。在衍生品的设计上,怎样让评级机构给个AAA的评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显然在经过层层的包装后,评级机构已经搞不清楚该债券隐藏背后的本质了,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本来就是个利益共同体。
      6.长期来看,两种货币中利率高的一方货币会贬值,而现在人民币利率比美元欧元高,也一直处在升值态势,所以这中间肯定会有不少的套利。池田信夫在《失去的二十年》中也描述了当年日本的这种情况。
  •      如题,小偷小摸是犯罪,但能让顾客心甘情愿的交出成千上万那是大本事。
       作者主要抨击的是金融产品衍生交易品,这个基本是诈骗不假,其实即使是传统金融产品,如果利用自己作为中介的特殊地位,获取充分信息了解风险等级,而不对顾客充分告知甚至有意误导,据此谋利,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金融行业能如此,因自人类社会形成至今,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资金,连皇帝和国王都不能例外,自然给了资金操纵者很大的操作空间。我们传统中的这类问题主要是高利贷和囤积居奇,经久不衰,至今不改,高利贷的利率高至没有任何实业可以支撑,结果只能靠通胀对付或是干脆推倒整个社会架构重来,囤积居奇则是几乎人人只要有机会都有兴趣来一手,乐此不疲,后果是全面通胀,整体算起来是互相算计,费了不少心思却大多都没获得额外的福利。
  •      身为金融专业的人,无论是在一所多么三流的学校,老师们都不厌其烦的、甚至用中英文交替的教你什么是 远期、期货、期权、资产定价、股指期货定价、外汇掉期、对冲等等。在他们眼中,我辈似乎都是应该奔着陆家嘴去的,再不济,你至少得在四大或者银行里混着。同学中炒股的不在少数,有一些已经开始跟着导师在模拟期货交易了,我偶尔有那么一种可悲的感觉:你要是没炒股,真不好意开口自己是学金融的。或者,他人的印象中,我辈不是在准备证券从业的路上,就是应该在准备CPA的路上,ACCA都掉份儿!
      
      看完此书,除了一些结构性票据不是很清楚外,其他的几个金融产品,或者类似的例子,都几乎学过。真感叹,我们像一群白痴一般,即使明白了期货投机的原理,在看到现实时,即使是纸面上二手的现实,仍会觉得胆颤。有没有谁来告诉中国那些在股海沉沦的老头老太,毛头青年,当你选择了投机,就是和恶魔签订了契约?
  •      此书是摩根斯坦利的老员工写摩根的金融衍生品。据说因为太真实,此作者被大摩炮轰施压。我将书的笔记做的太细致以至于花了大半年才看完。。可以靠谱的说,刨去故事这书的精华都在这里了。我推荐所有想知道投行生活的朋友们看这本书,如果没时间,看此书评吧,哈哈....
      
      这里提炼书评大纲如下:
      About 摩根斯坦利
      About 摩根斯坦利架构
      About 衍生产品
      About WallStreeeet
      About 金融术语
      
      1992年,衍生产品市场的总值已经达到了45万亿美元。
      
      About摩根斯坦利──
      
      投资银行界长期以来一直只有五六家银行在瓜分着为数不多、最有利可图的高佣金业务。几十年间,摩根垄断了上市承销业务,公司客户都是深受尊重的公司:铁路、公用事业、电话、汽车’、石油、采矿行业中最大的企业。1985年开始转变,操作了250亿美元的RJR高杠杆收购案。带来了2500万佣金,创下了单笔交易的佣金记录。1986年上市。进入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后,公司合伙人越来越贪得无厌,对经济和交易业务的依赖也开始越来越深。到1994年,公司的主要收入已经来源于经纪-交易业务。衍生产品则是推动它前进的发动机。
      
      十年之后,射击和打猎成为必然的业余爱好,风靡整个公司。雇员成群结队的加入枪支和狩猎俱乐部,摩根斯坦利也开始组织射击活动,作为高尔夫球外的公司集体活动。
      
      摩根斯坦利的等级制度:
      董事总经理(上百万美元),合伙人(100万)40岁,VP(50万)30多岁,经理(几十万)20多岁到三十岁出头,analyst,secretary 向更高一级的升迁需要二至四年。
      
      About 摩根斯坦利架构──
      
      1.私人客户服务部(PCS):在另一层楼,属于另一个世界。私人客户服务部的经纪向富有的客户和小型机构销售证券。私人客户服务部做的是零售,如果你的身家超过1000W美元,那么你属于摩根斯坦利潜在的私人客户服务对象。衍生产品部杀私人客户服务部经纪的最爱,因为他们的交易佣金最高。
      
      2. 投资银行部(IBD):主管公司融资和收购兼并(安排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是公司传统的支柱,也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年轻的助理经理夜以继日地准备工作计划书以供资深银行家在与客户公司会谈时翻阅。拼命工作,累死累活。投资银行家是保守、有教养、慢性子的男人(和一些女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太有趣了”,投资银行家吃水果。
      
      3. 固定收益部(FID):位于交易厅,雇员买卖交易各种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垃圾债券、住房按揭贷款债券和新兴市场债券。固定收益部的经纪和交易员承担巨大的风险。这里没有计划书,新来的助理只有三项工作:1.喂饱你的上司2.经受虐待3.学习。但工作时间一般在12~14小时之间。工作步调快很多,几个月后就开始销售或者交易债券了。工作的风险很高,犯错误了就炒鱿鱼,为公司赚了钱则回报丰厚。
      
      4. 衍生产品部:定义于两者之间。同时受益于投资银行家的业务网络和经纪人、交易员对待风险的专长。经纪和交易员是狂野、狡诈的野蛮人,他们的口头禅是“去你妈的”,他们吃肉,而且最好是炸的肉。衍生产品经纪是公司里薪水最高的雇员。当绝大部分票据都被认购后,所有人都在开玩笑,说有过一笔类似的交易,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忘了成立百慕大特别公司。
      
      交易厅的布局和等级系统:
      一个团队的权利主要取决于它的赚钱能力。过去几年间,华尔街最令人向往的工作一直是在衍生产品部。从最差到最好:市政债券部(交易厅的死水,投资银行的荒地),外汇、房屋按揭债券和公司债券交易,政府债券交易(债券交易厅的核心),衍生产品部。股票经理是个糟糕的工作,私人客户经纪就更差了。
      
      About 衍生产品──
      
      衍生产品:价值和其他证券(如股票或者债券)联系在一起或价值来自于其他证券的金融工具。如买入期权就是一种衍生工具。另外,远期合同也是。所有的衍生产品都是期权和远期合同的某种组合。这个市场的大部分业务活动,就是把不同的期权和远期合同组合起来打包出售。其中最难的工作就是计算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定量技能)。
      
      在摩根斯坦利的衍生产品部,两万美金不过是出租车费。那里的雇员人均每天为公司赚两万美金的交易佣金。衍生产品部安排了数百笔衍生产品交易,为客户融资超过250亿美元。向客户出售高风险的杠杆衍生产品。
      公司客户不但包括保守的大公司和地方投资委员会,还有最进取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经纪们每天都在对出佣金最多的产品。
      
      衍生产品经纪在业余时间的典型活动杀下棋和玩数学电脑游戏。衍生产品不能杀人,只有人才能杀人──交易员和经纪把数学期刊扔进了垃圾桶,买来了孙子兵法和其他军事丛书。是头脑和子弹的结合──而不仅仅是火箭科学──使衍生产品部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部门。华尔街不再只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而是精密的现代金融武器的中心。衍生产品部经常依靠交易厅其他部门的协助,特别是在有型产品推出时更是如此。
      
      只有少数的衍生产品经纪知道这些产品是如何运作的。如果做新兴市场,最好需要说外语,有国际工作经验,对新兴市场具有较多了解,这就够了。
      从经纪人的角度来看:只care销售。所有的经纪都知道,终有一天他们的某些交易会发生爆炸。如果损失变成了严重的丑闻,你可以选择辞职。如果你有销售危险的利润率很高的衍生产品的名声,再找一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先从交易中赚到经可能多的钱,拿到巨额佣金,然后走开
      
      结构性票据的买家类型:骗子和孤儿寡母。
      骗子:通过结构性票据投机于外汇市场。perls实际上与期权类似,是在日元、德国马克等上的投机。他们想瞒着监管者或者老板在外汇市场上投机。
      孤儿寡母:完全缺乏理解者类产品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理解本金偿付要和汇率变动联结的事实。
      
      顶尖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共同基金,商业银行:非常精明,不会购买结构性票据。
      政府养老金和保险公司:是结构性票据最大的买家。
      
      About WallStreeeet──
      
      五年在华尔街可能是整个的职业生涯。
      
      交易员和经纪的薪水:7.5万~10万美元之间。年终奖是40万~几百万之间。
      吧:十万。在华尔街,5万美元以下的待遇被忽略不计。
      
      在华尔街,这是很正常的程序:你从另一家银行得到工作,然后利用这份工作来说服现在的老板给你加薪。这是在投资银行获得成功的唯一办法。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他们会觉得你是个失败者。通过这种谈判策略,新入行的经纪或者交易员可能在几年内把最初的薪水提高十倍。
      
      你从一家银行跳槽到另一家,这家新银行通常要求你完成一系列的预备性面谈:
      1.和公司律师会面,建议销毁之前公司带出来的资料。2.老板们问你手上的文件和软件他们什么时候能够拿到副本。“你的客户名单在哪,你带来了谁的业务?”
      投资银行雇员跳槽时窃取公司文件的情况时有发生。
      
      About 金融术语──
      
      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债券以及各种市场指数。可以通过交易所交易,或者是柜台交易(OTC),即通过场外私下谈判完成。
      
      如何定价:算出所有买入的远期合同的总值,再减去所有卖出的远期合同的总之,结果大于零,就应该接受交易。
      
      期权:你有权利,而不是义务以固定的价格在某个时间购入某物。可以选择不要这种权利,付期权费,以当时价格购买。
      期货:又称远期合同。无法更改毁约。如国债期货,是指在国定时间以固定价格买入国债。
      
      票据:一般是指商业上由出票人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
      债券(Bonds):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普通债券:投资100元,到期日收到利息和100元本金。
      垃圾债券:低于投资等级的高风险债券。BBB以下,如BB
      债券价格计算:把债券看作是一系列的现金流量。10年期,票面利率6%的债券价值,只要通过现值的概念,计算出每次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偿还的本金今天的价值就可以了。把这些全部加起来就是这种债券的总价值。
      
      久期(duration):告诉你债券的风险有多高。久期越大,风险越高。
      曲度(convexity):一种债券的曲度越大,在利率变动时候你从中赚的钱越多。
      
      RAVs(Repackaged Asset Vehicles): 再包装资产载体。利用各式各样的投资载体,包括信托和特种公司,把现有的证券重新包装成新的衍生产品。Plus票据就是一种RAVs──公司利用一家百慕大公司做黑箱重新包装了墨西哥债券,发行了新的衍生产品。Ravs是摩根斯坦利最引入注目的衍生产品交易,也是公司迄今为止利润最丰厚的交易。在发行此类票据之前要签订承诺函──明确双方责任、交易结构、时间和费用。
      
      本金与汇率连接证券(PERLS):具有杠杆效应的外汇汇率赌博债券。该笔交易本金的偿付是和各种外汇的汇率联结在一起的。发行人并不承诺到期日偿付全部本金,时记得偿付本金是用票面本金乘上一个与不同外汇汇率联结的公式而得出的。隐藏在简单而安全的债券外表下的复杂外汇投机。
      
      结构性票据:如perls这样的,如果你买了,你不会收到固定的利息和本金。你的利息或者本金,或两者皆有之,可能需要通过一个或者更多的复杂公式来调整。也可能包括杠杆系数。投资者的“下跌风险仅限于初始投资额”同时,摩根立于不败之地,公司会通过和别的银行的交易来对冲外汇风险。
      
      正常的中期债券交易佣金:低于0.5%。比如卖出1亿美元债券,可以赚几十万美元的佣金。
      Perls佣金:4%每卖出1亿美元的perls,就有超过400万美元的佣金。而且交易的费率还更高。
      
      远期收益率曲线(远期曲线):他告诉你市场预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当期的收益率曲线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概念在衍生产品就爱哦一中的作用非常强大。当期收益率曲线里面暗含了不同未来时间的远期曲线。一年远期曲线告诉你当期收益率曲线预测在一年后,同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收益率曲线的预测来自于套利。一年以后,一年期利率需要上升多少才能使得两种选择的收益率达到一致呢?这就是预测一年后的利率。如果今天的收益率曲线是平的,远期曲线也是平的;如果今天的收益率曲线是陡的,远期曲线就更高更陡。
      
      收益率曲线: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不同期限的利率连成的一条曲线。一般情况下,政府债券的期限越长,收益率就越高,因此这条曲线向上倾斜。
      息票曲线:描绘不同期限的付息政府债券的收益率
      零息曲线:描绘不同期限的零息政府债券(分拆债券)的收益率
      
      百慕大:著名的非法金融活动和洗钱的天堂,离岸避税天堂。最初是毒品交易商,然后是黑手党,如今是包括摩根在内的投资银行。公司在百慕大活动,其行为就像暴徒一样。
      标普:当你需要用到信用评级时,除标准普尔之外别无他选。
      
      掉期交易(Swap Transaction):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更为准确他说,掉期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交易。较为常见的是货币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
      
      货币掉期文易: 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交易、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两种货币资金的本金交换。
      利率掉期交易: 是相同种货币资金的不同种类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不伴随本金的交换。
      
      豆总 blog: http://blog.sina.com.cn/tsinglight
      
  •      根据我对衍生品和投资银行业有限的了解,本书对衍生品的介绍算是非常详实生动了,作者应该是努力的在通俗易懂和详细具体之间寻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充分的说明了衍生品的原理和运作情况,有理有据,并且基本如实的介绍了作者并不太长(但已经足够了解衍生品运作)的投行职业生涯。读后感就不用写了,作者在“尾声”里说的就是我想写的。简单的说,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如果善用它,它就可以为避险发挥很大作用,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类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会被滥用;这本书也是这样,有人看了它,会学会远离衍生品或者善用衍生品,有人会向往或投身到快速赚钱甚至大笔赌博的职业生涯。
      
       摘录评论1:第56-57页,投行的衍生产品说明文件,表面注明“保密文件”,下部很多小字进行免责条款说明,这种法律设计,都是因为最早的投行业务都是合伙制的,需要尽量避免大额的赔偿责任(尤其是有无限责任的时候),所谓买的不如卖的精,投行业务风险是必然的,而且必然很大,所以,做投行业务一定要把免责条款设计全面,但作为中介服务方,又要淡化这些免责的影响,所以形成这种局面。
       摘录评论2:第49页、第61页等很多篇幅都说明了衍生品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一方面,通过证券重组及与评级机构的“沟通”工作,将一些不好卖的高风险证券转化成(表面上)具有3A评级的衍生品,更加好卖;另一方面,帮助一些更有赌性的投资者获得按照合规要求无法获得的机会,比如,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投资表面上看起来是3A级的债券,实际上是与汇率挂钩的衍生品,债券投资变成了赌外汇。
       实际上,作者最后又提出了一种需求,就是为了短时间在账面上弥补亏损,就是第十章描述的衍生品,同样面值的两种产品组合(各一半),一个是实值远大于面值的按揭证券息票,另一个是实值小于面值的零息债券,组合出售给买家,然后买家再按照实值将前者那一半卖回给投行,从而获得较大的账面利润,将后者的实际亏损隐藏起来。买家以此解决迅速弥补经营亏损或者创造利润的问题。按照作者的讲述,这种方式广泛用于日本金融企业,其实,安然破产之前转移亏损的手法就有点类似这种,只不过还没有这个衍生品巧妙和隐藏更深,未来说不定中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做好思想转变和对衍生品深刻认识的火眼金睛。
       摘录评论3:第73页,投行起名的奥妙,从“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再到“新兴国家”定名,资本运作,细节也很重要。
       摘录评论4:第31页,辞职的时候面对加薪挽留要说“摩根士坦利的工作具有一个更好的前途”,暗示对方的价钱比你给的价钱要高得多,雇主的挽留代表就会放弃了;第74页“只要我告诉别人我是新兴市场专家,我就能成为新兴市场专家”,对于所有的求职来说,这都是一个策略,而且,对于一些投行业务来说,其实原理并没有那么难,而在销售推广的时候,投行人员不得不在表面上尽全力扮成专家并且全力学习。这两点,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行行业的文化渗透到了绝大部分从业者的血液里,就是急功近利(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刻苦努力的动力),尤其是在衍生品领域,或者说在利润亏损更快见效的产品上。
       摘录评论5:第80-84页,第一个比较标准的衍生产品PLUS票据的运作过程及简化原理,其实,中国的信托理财产品正在逐步向此靠拢。
       摘录评论6:摩根士坦利的“风险蓝皮书”制度,值得金融企业借鉴,定期对金融灾难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对其后果进行讨论,相应的准备一些应对或风险缓释措施,这也是金融企业智力资产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
  •     在《泥鸽靶》的译跋中,译者邵琰说,《股票作手回忆录》代表了20年代的美国金融市场,《说谎者的扑克牌》代表了80年代的美国金融市场,《泥鸽靶》就代表了90年代的美国金融市场。
       诚然如此,但,《股票作手回忆录》与后两者差别还是比较大,它是对于投机者在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和期货)投机操作的心得之作,更多的是通过战胜本性来获得市场回报的成长历程,而后两者,一方面描述了债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企业垃圾债券)和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内密知情人,对承销中介机构贪婪本性的透视,解读了市场欺骗性的一面。
      
      (插播)两本书单独的读书摘要请见
      《泥鸽靶》(又名《诚信的背后》)读书摘要
      
      http://www.szgblog.com/archives/1092
      
      《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读书摘要
      
      http://www.szgblog.com/archives/1090
      
      
       实事求是的讲,作为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好,作为承销中介机构也好,最初诞生的原因都是为了通过产品和交易结构的设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的膨胀,参与者获利欲望的无节制扩张,最终都沦为巨大的赌场。最为反差的就是商品期货市场,最初诞生是为了满足商品生产者避免市场风险、锁定预期收益需要的,结果由于投机者的参与,反而扩大了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记得游戏《仙剑奇侠传三》的故事是说,蜀山五老为了修炼成仙,将体内的邪恶成分排除,最终却形成了一个无比强大的邪剑仙,从某个角度看,资本市场也恰恰是这样,为了扩大投资效率和资本流动性,形成了证券(债券和股票等)市场;为了锁定商业企业收益、避免汇率/利率波动风险,形成了期货市场;为了提升资本实力和流动性,形成了更加广泛的衍生品市场。当这些市场形成时,一部分人就获得了稳定无风险的回报或保障,而这些剥离出来的投资风险和波动风险,在金融玩家们的运作下,形成了越来越庞大的“金融怪物”。
       诚然,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很多大玩家借助信息不对称和巨大的资本操控能力,在利用这个市场洗劫或欺骗,但,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从两个方面去讲,金融的运作毫无疑问加速的优质企业的成长,进而带动了经济的更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更大的经济波动,更悬殊的贫富差距,善于学习或掌握资源的“精英”们获得了更多的获利机会,而处于劣势的投资者或者普通平民(通过养老金或投资理财等形式)常常是受损一方。
      
       Liar’s Poker,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谈判博弈游戏,相互之间试探底牌,并最大限度的争取自己的利益,而金融世界,无疑是这种博弈游戏在现实生活中的最大体现。双赢博弈,可以在实现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之同时均取得长期的良好收益,如果是中介方抱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很可能就会成为短暂的游戏、疯狂敛财的游戏,也就是部分金融危机和金融业不诚信行为的来源,财富来得也快,失去的也快。
       拓展训练一般都会有一个红黑博弈游戏,有些时候规则是这样,两方分组决策,如双方皆选A则皆取得正10分,双方皆选B则皆取得负10分,若一方A一方B则选A方负30分,选B方正30分;双方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做选择,然后统一公示记分,一共五轮,最后考察总分。这种博弈游戏其实就是在考察双方是否能够建立信任,采取共赢策略。然而,在这个游戏中,某一方取得最佳结果的策略是,前四轮都与对方稳定建立共赢结果(即皆选A),而最后一轮己方出B,对方仍然出A,也就是说给了对方“最后一击”。
       似乎从哪里看到的犹太人经商智慧格言中有一句,记不清原话了,意思似乎是:在最后一次合作之前都要说真话。与上面红黑博弈的道理相同,如果希望长期合作,就应当遵循双赢的策略,如果要挖掘最后的利益最大化,则是损人利己。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行或是经济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大多数投资者都采取了毫无双赢、从开始就是最后一击的销售策略,涸泽而渔,而从中得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说谎者的扑克牌。
       《泥鸽靶》则更进一步,干脆就把投资者作为猎物来猎杀,战绩就是年终评点猎杀了多少。
      
       其实,个人以为,两本书的作者,也许刚好赶上了一个更加急功近利的环境,也都是这个市场的短期经历者,从而在看法上和书中凸显了金融产业负面的成份。我想,也许我们应该通过税收、政府监管等措施,去减少贫富差距和部分投机者扩大波动的投机冲动,要求金融机构着眼长远稳定运作,扶持双赢策略,打击涸泽而渔,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促进资本有效配置的良好一面,才是理性看待和处理金融市场的最佳选择。
       在商业合作方选择时,应该选择一个永远不会有红黑博弈里“最后一击”的合作方,就是那些希望把合作的事业或经营方向作为一生理想与追求的合作方,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最后一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也就是可以把钱交给巴菲特,而不是交给庞氏骗局的伯纳德·麦道夫,在与合作者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真的感受到那种对事业而非金钱的热爱。
  •     赌球是怎么赌的?
      
      假如两个势均力敌的球队比赛,博彩公司通常会开这样的盘口1.95:1.95,就是说你押10块给A队,那么A队赢了,你会赢9.5块,A队输了你就输10块,你押B队也是一样。所以两边押的人差不多的时候,赌博公司是稳赚的。如果两队实力差别大,实力差的赔率就往上升,实力强的赔率就往下降,赌博公司还是能保证两边的平衡,因为赔率大了,押弱队的人也会变多,保证平衡+差价使得赌博公司肯定赚钱。
      所以赌博公司什么都可以拿来设置赌局,甚至押明天的天气都可以,它的任务是保证对赌双方平衡(这一部分也都是一些数学家/心理学家之流在操作的,类似书中所写的“火箭科学家”),然后赚取差价。
      
      金融衍生品也是类似原理,投行收佣金,然后通过“火箭科学家”的复杂计算进行开盘,不同的投资者(赌徒)投资不同的衍生品,而衍生品之间通过精密的计算实现部分对冲。
      
      但这个比设置赌球局复杂多了,涉及法律,政治等,而且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远比赌球更看不懂,信息也完全不对称。你和摩根斯坦利搞,你搞得过它?
      
      但是明知风险大为何还要投资呢,这就是人类的天性--赌性,好听点叫投资。因为赢的概率是存在的(尽管可能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大),人的贪婪本性就会激发出来。
      
      长远来看,坚持赌球肯定是亏本的,所以坚持投资金融衍生品也是一样,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以及那些狼一样的经纪,它的亏损概率远比赌球要大得多。有时甚至可以说是被欺骗的。
  •     【什么是投行?】“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 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上班时间抽空看完了,上面的这段话可以概括整本书了。。。债券、证券之类通过再包装成金融衍生品,然后打一个AAA评级,就可以卖出去了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学什么的?数学!后来他们当中外向奔放的转学金融或法律,而另一半内向收敛的转学IT,接着他们都从事着算法计算的研究。不同的是:一个算的是实实在在的账户上的数字,而另一个算的技术产品的演进和更新。而一旦计算错误,前者损失的是一个天人数字(还记得作者早年在信孚银行面试时曾经赔掉了十亿美元嘛),而后者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失败,其后果仍然可控。所有这些都注定了前者享受着高薪和外界给予的金融稳拿光环,但同时他们也承担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
      那个阿根廷交易的黑色星期五。。。下面这段经历也许真正经历过的人才可以真正的体会到当时的压力。
      “招股书有些变动?我的头嗡嗡作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整个信托计划危在旦夕。如果他们退出了,所有其他人都将怀疑这笔交易,它就可能无法完成。我们今年最大的一笔佣金正受到严重的威胁。四百万美元,恰好是我的全部价值,正悬于一线。
      我向律师解释招股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动。他们没有动摇。我说他们公司有义务认购交易,他们不同意。最后我让他们在电话边等着,我要找到我的上司,让他来解释退出这笔交易是严重的违约行为。"无论如何,千万别离开"。我警告他们。为了保险起见,挂断电话
      前我记下了他们家里的电话。
      我又扫视了一遍交易厅,一个人也没有。现在是七点三十分。我试着打电话到几个董事总经理家里,没人接听。他们不是还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外出度周末了。我到处找也找不到女王,其他的交易员也都不在家。我只好留言给他们的配偶。我还试过打电话给摩根士丹利法律部的律师,但是他们也已经走了。十几个留言后,我找到了克拉瓦斯的合伙人。克拉瓦斯的律师永远都在工作。 ”
      
      -------------------------------------------------
      最近几年过劳死常有发生,年初的中金,几个月前的普华永道刚毕业的学生等等,外面的光环下,其实他们也并不一定很享受,压力是一方面吧。。。里面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手段也许也有部分原因吧
      “我问其他的人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矛盾心情,惊讶的发现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不过,他们坚持说钱使一切物有所值,而爱财根本不是罪恶的根源。出于好奇,我问他们如果收入一样的话,他们愿意做什么工作来代替目前在摩根士丹利的工作。答案非同凡响。如果收入
      一样的话,我问他们是愿意在夏天当建筑工修铁路还是愿意在摩根士丹利工作,所有人一致同意,毫无疑问,修铁路。是愿意在麦当劳还是摩根士丹利工作?收入一样的话,当然是麦当劳。修剪草坪还是摩根士丹利?肯定是修剪草坪。积肥料还是摩根士丹利?每个人都觉得
      肥料也不错。卖淫?我们都愿意。挖沟?好说。修下水道?没题。 ”
      
  •      投行自始自终都在利用信息优势在欺骗处于信息劣势的借贷双方。
      
       现在你买股票,不再是你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而是在和他们赌金融衍生产品,赌的是某个国家的利率或者是某某国同业借贷银行,并且你还不知情,因为他们是不公布的,并且是带了重重的伪装,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为英国女王服务的银行—霸菱银行,可以在一夜之间就因为这种投机破产,由此你也可以想象我们所买的投资会是多么的不安全。
      
       最可怕我觉得还是他可以依靠伪装,进入到以前无法进入的地方,并且伪装成债券之类的东西,你居然会不知道自己所买的是赌博性的东西还是稳妥的债券,在该书的描述中,不时看到美国地方政府,退休金一类的保守基金不时受到巨额亏损,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赌博,一般来说,这些赌博还和投行的对冲行为挂钩。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在里面还不时看到投行抢跑客户的行为,虽然是少数,不过也可以看到投行那阴暗的本质。
      
       不过是什么让美国的投行如此充满进攻欲,如此充满活力与想象力,在世界上到处敛财,依稀记得他们还无耻的用分支银行或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的还没拆分的主体进行股票互换,然后帮助其拆分,然后上市,宣传,在卖出,给予其致命的一击。然后就是他们和王都的中国银行的坏资产处置,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所获知的信息量是多么大,好像是在他们连分公司都没有的情况下吧。他们充满了一种氛围,一种为利益而无视一切,充满进攻欲,压榨欺骗客户,并且极度保护自己的思想的环境。一个是被他们卖了的公司,一个是短短几天的持有零息债券的要求日本方面承担可能发生的损失,并且将在这几天的所产生的收益收归自己,因为他们无法向日本方面解释这些巨额佣金与利息。
  •      “销售衍生产品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训呢?我相信衍生产品是金融史上不断重复的主题的最近一次重演:华尔街欺骗普罗大众。自从货币发明后的几千年来,掌握了更多信息的金融中介一直在愚弄处于劣势的借贷双方。银行业及其各种分支一直是一个相当好的行业,部分是由于银行家具有神奇的功力。千百年来经历丑闻却生生不息,在这个方面银行业和政治不无相似。”
      
       ——《泥鸽靶》
      
      
      
       很早之前就听过这本书的名字,当时是一位曾经立志要进入投行业的友人推荐给我的。我不清楚他到底有没有读完这本书,对于每个渴望进入投行领域工作的毕业生来说,这是一本只会给你泼冷水的书。所以在你翻开书之前请先想好,是不是确定要阅读这本书。
      
      
      
       在各大论坛、网站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它的名字总是和“必读的投资学经典”“华尔街实录”“轰动全美”等等诸如此类的字眼连在一起。很遗憾,这本书不是告诉你怎么投资赚钱,相反它是揭露你的钱投资如何亏掉的。本书在出版的时候,名字也并没有如今这样大,知道本书作者曾经供职的公司,大名鼎鼎的Morgan Stanley发出了一封辟谣信,这本书才因此声名鹊起。这手法倒是像极了股市里庄家制造消息哄抬股价的做法,目的你懂得,就是忽悠散户入场。之于本书的畅销到底最后究竟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不得而知,就想你不知道你的钱最后是被谁赚走的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本金融学的启蒙书籍,这本书确实是合格的,这里不得不赞扬一下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虽然这个本书都在描写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PEARLS,Pre4s信托,FP信托,各种RAVs和结构性票据,但作者对于这些产品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并没有过多的涉及。你只需要具备基本的金融学知识,就能明白这些产品是如何扫荡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的了。本书的更多时候是描写衍生产品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以及投行从业人员是如何在这些龌龊的交易中取得丰厚的利润的。毫无疑问,创造这些东西的人是天才,当然,也有可能是全世界的罪人,这就像你无法评价发明原子弹的科学家们一样。然而正如作者所说,只有极少数人明白这些产品是如何定价以及运作的,有时候产品太过于复杂以至于从业人员也偶尔会搞错。交易大厅的交易员甚至不一定比在书本钱的你懂得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卖出这些产品赚取佣金,这也是FIASCO存在的目的,培养一种激进的作风,用时下流行的词语来说,叫Agressive。是的,Agressive的经纪人可以卖出更多的产品,这就是衍生品以及其他信息不对称产品的销售策略。
      
      
      
       作者在洋洋洒洒的介绍了华尔街各种衍生品是如何搞垮新兴资本市场之后,终于在篇末点了题——华尔街欺骗普罗大众。诚然这是作者的观点,而且是一个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内幕人士的观点。然而在这件事情上,我更倾向于辩证法的观点:事物都有两面性。衍生品的创造本身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管理和降低整体风险。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套期保值在企业分散长期风险中的作用。但是资本总是逐利的,在“赚更多钱”的欲念的驱使下,衍生品沦为了一种赌博工具,不幸的是,赌场的规则就是销售产品的人规定的。那些因为衍生品而发生财务危机甚至几近倒闭的跨国公司或者共同基金们,你们怨不了别人。在进入这场游戏之前,你们就应当知道它是有风险的,也许你会辩称实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被骗入市场。但你难道没有想过如此高的收益率背后是由一个与之相当的风险所支撑的吗?一切的起因都在于贪婪,人总是想要更多的钱,当欲望代替了理智,让人看不清现实。产生的灾难性后果,理应由这些跨国企业来承担。然而现实中我们却看到,股价下跌的损失常常由购买了这些公司股票的中小股民来承担。而公司的高层却可以比中小股民提前一步知道信息而早做准备。于是只能无奈的叹一声,这个世界,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何时才能世界大同?
  •     虽然当中很多的金融诡计我还是不能理解(神哪,我的数字概念不是一般的差),不过还是起码还是了解了一个道理,哪怕那些光鲜亮丽的大公司,也是不值得信任的。应该说,这些玩弄金融数字的公司和参与赌博的公司们,都是绝顶的骗子。金融机构挖空心思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金融产品,哪怕是一个个陷阱。大公司们利用这些金融产品,“创造”利润和业绩,哪怕若干年后的巨额亏损。
      
      诚信,只有靠大家的警惕和严格的监管。作为刚起步的中国,我想黑幕只会更多,普通投资者只能处处留心,不要轻易的相信童话。理财产品,基金什么的,还是多留个心眼为妙。
      
      还有一个细节我也不能忘记,拿宝洁的案例来说,你以为你买进宝洁的股票的时候,你以为你是在看好宝洁的日化用品市场增长,其实不是,你是在和宝洁一起赌博,可能赌的是泰铢的汇率变动,南美银行的利率变动,说不定还有可能是天气变化趋势。反正你的投资不是和宝洁正常的日用品销售挂钩,这真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当突然有一天,一个公司(比如是玩具公司)突然巨亏,却是因为泰铢崩盘,这真是叫人不能想象。
      
      最讽刺的应该是作者的后记了,本想以此书警醒世人,甚至还预想过揭密之后,原来公司的报复和老同事的不齿。谁料圈内人觉得,这本书说出的只是皮毛而已;而圈外人所叹喟的是,没有早点进入这个圈子,以及怎样才能投身其中。真是让我想起The Devil's Advocate的结尾,Al Pacino幽幽的那句: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     三上,“马上厕上枕上”。
      玩笑~
      
      几年前学约翰赫尔,喜欢教课的老师,巨像陈道明。人推荐此书,俺翻过一遍,当时感慨的就是人家真聪明,俺此生不及。
      
      等入了此行当,最近又翻出来看,有点儿爱不释手。做了不少摘抄。
      这个书有点儿主观,毕竟一打假先锋,没点儿主观色彩也没法红。但事实还是事实,有名有姓的跑不了。故事有趣跟讲故事的方式有关,但也总得有料才讲的开心。
      
      所以力荐。
      
      这次看,不由感叹,国内千万不能放开结构性产品,也确实,早着呢。咱的期货市场太特殊了,全是老百姓。高盛一合伙人来开会,有人问他,美国散户有多少。人愣是听不明白。怪不得他。人散户都是整整养老基金指数基金,进期货市场都要CPO,CTA的。哪里见过70%散户的市场。老美觉得期货市场就是一潭静水,流动性越高越好,为什么你们如临大敌呢。
      
      最近电子盘又开始向老百姓忽悠炒农产品了,入市金额也就几十,几百块,但我坚信,必然会出现输光家底的。他开个赌场让咱进场,没些把戏还算什么赌场。骗术说起来挺简单,给点儿小利挂个钩,上了钩再养养肥,慢慢钓不迟。人类普遍对有关数字的赌博有种神奇的迷恋,上钩就不想下来。赚钱就抹油跑的人是聪明人,但聪明人永远是少数。于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输多赢少。另说,牛人操盘赚了小钱大钱的倒真也有许多。各有门路。牛人悄悄赚钱。羡慕嫉妒恨一个~~~佩服。
      
      回到这个书,能满足俺许多的好奇心。不必要非揪着坏人好人不放,职业罢了,各取所需。念经的和尚都是好人么。有关国资委领头违约不付账的事儿,也没必要说咱没市场精神。在其位谋其政。家里孩子闯了祸,自己在家训顿就行了,总得想办法,哪能真让人领走揍一顿。
      
      国际投行早已虎视眈眈瞄着,瞄着吧。没戏。爱找巴西耍去找巴西,爱找韩国找韩国,找找俄罗斯啊印度啊新加坡啊。慢慢渗,刺激刺激慢慢我们也就长大了。还是稳点儿好。让我们先把小学稳稳的上完吧。
      
      
      
      
      
      
      
  •     半夜大致看完,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不然这个寒假就没有了成就感
      下学期开始考虑专业,金融,我不确定,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第一:学懂;第二,学好。但是我好像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
      
      回到对书的评价
      中文翻译应该还算不错,大致能够看懂,对我来说,专业性还是很强,我,学了点公司理财,学了点初级财会,不过收获最多的还是公司理财,算是金融入门
      
      闭上眼,让我想想粗略地读完这本后给我的感受
      第一:我觉得plus票据之类的衍生品…amazing,就像我第一次了解到MM定理以及其中的套利原理时一样的感觉,很奇妙,不同的资产组合创造出各种神奇的东西,like magic,我承认我刚刚接触这个领域,像个三岁小孩
      第二:评级,将坏的蛋糕上面撒上纯巧克力糖粉,然后通过AAA的糖分将蛋糕也变成AAA,哇
      第三:一群为了弥补账面亏损的经理人购买衍生品,账可以这样做
      第四:市场是否有效率,哇,就像作者说的,如果市场有效,他们就不可能赚得那么多的钱
      第五:有个老头,似乎是个Loser,喜欢下棋,我也喜欢
      第六:记得格林斯潘说他没料到次级贷款会导致08年的金融海啸,他认为自己高估了自由市场的力量,胡扯,94年就有人对次级贷款发出了警告
  •     投资银行是最优秀的“经济人”。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能运用一切来满足自己。在遇到障碍时,他们要么想办法绕过去,要么借助别人的力量跨过去,要么就直接摧毁障碍物。他们承担的最大风险是来自道德的审判,但这个与他们攫取的财富相比微不足道。当这批人触犯法律时,法律却因为硬性的规定要制服灵活性极强的“经济人”难度相当大,不过欣慰的是只要被法律抓住一次,当事人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很有可能所有的成就一夜间要化为乌有。   玩一场游戏,如果你是规则制定者,那么你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无形的击败对手,不仅要让对手输,还要让他下次想玩时主动的来找你。如果规则不由你制定,你要玩的话首先要保证参与之前你对规则了如指掌,千万不要感激庄家开始给你的小恩小惠,你一旦因为感激而丧失判断力时,就真的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诱导股民进行亏损概率极大的交易 和 赚取股民亏损交易的佣金 是国内券商盈利来源的两个重要方面。股民对券商的言论要抱有强烈的戒备心,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搜刮民脂民膏,不是服务广大股民。
  •     不得不说,这本畅销书畅销得有道理。说说笑笑间,你看到了华尔街不为人知的内幕--美丽的谎言和血淋淋的欺骗,而且它简单就是一本世纪预言,预言了华尔街投行的没落根源。
      金融衍生品,只是个体转嫁风险的工具,非但无法转嫁全社会的风险,反而在过度使用时(高杠杆)成为放大风险的魔鬼。
  •     看了这本书,感觉就俩字:发指。一方面是仿佛发现了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一样发指;另一方面是美国人都玩了那么长时间了连踢场子的书都出了十几年了咱们还在不断掉沟里,很发指。
  •     可以看到诡异的逻辑:贪婪才能生存,贪婪成就辉煌。
      华尔街算是传承了纯粹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精髓,丛林法则,强者为王,但同时也披上了华美的文明外衣,唯一的目的似乎只是欺骗。
      但绝不要试图从道德层面上去谴责它们,既没作用,也没意义,甚至也许也不应该。它们的存在客观上确实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每一次毁灭衰败是因为贪婪,可每一次涅槃重生也是因为贪婪。
      存在即合理吧
      
  •   还带发广告的恩哼
  •   啧啧,这是俺专业的体现啊:无时无刻不忘运营....
  •   啧啧,前途无量啊
  •   不是泥鸽靶么?
  •   嗯哼,它还有个名字叫诚信的背后。。
  •   那就算我看过了
  •   题外:诺亚财富汪静波似乎说当年她看了这本书,感觉客户所相信的“大牌子”银行也会蒙骗无知客户,因此才萌发了创办致力专业替客户选产品的“诺亚财富”。然后她就成了。
  •   哈,鼠标乃说的这个有意思....
  •   一手资料哦
  •   是么是么。。某提子表示其窥私欲得到了满足,哈哈
  •   错字太多,不够精炼,应该再仔细一点的
  •   长见识了.只是了解.呵呵.
  •   哦,2007年看完此书,偶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必然滴,不幸就言中了。
  •   swap好难啊
  •   标普:当你需要用到信用评级时,除标准普尔之外别无他选。
    穆迪被秒杀了么,嗯。
  •   马克 觅食先~~~
  •   现在仔细地看一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