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孩子们的怀念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童丹宁(主编)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西花厅”——在中国,这个名词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专有名称了,人们一说起“西花厅”,就必然联想到一位伟人——周恩来。因为“西花厅”——是担当了26年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居住与工作了26年的地方(1949年10月~1976年1月8日),也是周恩来的终身伴侣邓颖超居住了43年(1949年10月~1992年7月11日)的住所。在这期间,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先后约有八九十人,从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卫士、护士,到司机、炊事员,都围绕着周恩来辛勤地工作着。正因为有这种工作关系,他们的孩子们就有到西花厅玩耍的机会,也就有幸见到周伯伯、邓妈妈了。还有些孩子,就住在西花厅大院里,有更多的机会见到周伯伯、邓妈妈。这些西花厅的孩子们在五六十年代,不管当时是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还是上了大学或是参加了工作,由于我们能亲自面对面的感受到周伯伯邓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我们觉得那时真是西花厅孩子们最幸福的时代。

内容概要

本书由周恩来亲属中的晚辈、身边工作人员的子女所写的回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文章组成。作者们均在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西花厅,与周恩来、邓颖超有过接触,亲耳聆听过他们的教诲,也是他们高尚品格的见证人。作者们通过回忆,写下了与周恩来、邓颖超相处的幸福时光,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的一些事迹,反映了他们努力工作、艰苦备斗、关心下一代、刻苦学匀的品格,凸显出周恩来和邓颖超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作者简介

童丹宁,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之子。高级工程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先后在青海石油管理局、石油部物探局、北京市计算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作。曾任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和平公司代总经理、铁道部中联公司副总经理、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书籍目录

前言代序:伤心最是一月八伯父教育我们永远以人民利益为重我们兄妹四人的参军史伯父不同意把我过继给他周家有男当劳模牢记伯伯的教诲永远扎根草原一篇连载文章献给爷爷110年诞辰 附:周家的第一位女工——记周恩来的侄孙女周国盛学习周恩来精神 附:周秉宜答大学生问(2006年4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家周伯伯和邓妈妈的革命情怀永驻我心中亲情永系西花厅童年忆事童年蓄藏的一段温馨时光短暂,思念永存阳光灿烂最难忘的西花厅:美好童年的记忆幸福的时光一生的纪念海棠花前的回忆永远的收藏怀念敬爱的周伯伯邓妈妈我心中的西花厅我在西花厅的童年忆事珍藏的记忆儿时的记忆我们成长的摇篮——西花厅生活散记我家住在西花厅永远怀念我心中最美好的“家”——中南海西花厅短暂的相聚,一生的思念——少年时在西花厅的点滴记童心未泯,博爱众生——忆周恩来总理对青秒睥的关爱永远的温馨我心目中的周伯伯永志难忘不尽的思念——回忆邓妈妈对我们晚辈的关怀周恩来伯伯亲自给我做思想工作难忘的小事见真情怀念邓颖超妈妈不尽的思念——忆邓颖超妈妈二三事老父难忘西花厅周总理的炊事员心系西花厅 附:954年邓妈妈寄给我父亲的信一张我没有露出脸的珍贵照片我们家的总理照片附录人物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周家有男当劳模2003年春,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召开上一年度“扫黄打非”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我的四弟周秉华榜上有名。得知这个好消息,我们兄弟姐妹着实兴奋了好几天。兴奋的同时又想到了家中的几位老人:我们的伯父伯母和父亲母亲。如今几位老人都已经驾鹤西归,离开了我们。大家感慨地说:要是几位老人家都还活着,知道秉华被评上了全国的先进工作者,那他们就太高兴了。不过每逢对人说起这件事情时,我又总喜欢说我弟弟被评上全国的“劳模”了。因为我知道伯父生前始终有一个“工农兵情结”。我想,假如伯父还在世,恐怕他老人家是更爱听“劳模”这两个字的吧。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中间,秉华长得最像爷爷:长方脸,大眼睛,一笑起来还有两只酒窝。伯父生前的秘书何谦曾于1940~1942年在重庆红岩村见过我们的爷爷。几年前他曾对我说过:“秉华现在连神态、动作都和总理的父亲当年一模一样。”我们的爷爷是1942年去世的。那时爷爷跟着伯父住在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二伯恩溥一家住在天津;爸爸则带着我们一家住在日本人统治下的伪满洲国哈尔滨。爷爷讳劭纲,字懋臣,乃浙江绍兴人氏。他为人十分诚实本分。奶奶去世早,爷爷为了谋生,一个人四处奔波,当红笔师爷,当私塾先生,当小职员,吃了许多的苦,直到晚年才跟着伯父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红岩村的生活十分艰苦,可爷爷说生活艰苦他不在乎,他只求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由于连年的战争,他的三个儿子都天南地北。骨肉离散不能团聚让老人的心里充满悲伤。虽然这不是他的过错,可他依然认为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没有尽到责任。伯父生前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他对爷爷的看法,直到1974年春伯父住院之前,他和哥哥秉钧在一次谈话时才忽然提起了爷爷。他对秉钧说:“你爷爷一辈子的工资没超出过20元,但是他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坏事。”爷爷去世后的第四年,酷似爷爷的秉华在天津出生。这是继爷爷和伯父之后,周家第三个属狗的成员。又过了三年,伯父实现了爷爷生前的夙愿,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在和平解放了的北平。那时秉华才3岁。有一天,爸和妈带着秉华到颐和园听鹂馆去看望伯父和正在养病的七妈(伯母邓颖超)。伯父第一次看见这个长着一双大眼睛和两只酒窝的小侄子,竟高兴地一把抱起了他。伯父把秉华高高举起,又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他让秉华骑在自己的肩上,好去够听鹂馆那房子的大门顶框。秉华仰起头,伸出小手去够门框,伯父就一次又一次地从门槛上迈过去,又迈过来。秉华高兴坏了,一边叫着:“再高点!再高点!”一边格格地笑。伯父尽力往上举着他,还认真地问:“够着了吗?够着了吗?”秉华说他对那一天多少还有一点印象,印象中伯父始终开心地笑着,旁边的大人们也都开心地笑着。秉华说,妈后来告诉他,那天是1949年10月2日,开国大典的第二天。我们周家过去是个大家庭。按照家中的老规矩,如果一个兄弟没有后代,其他的兄弟就应该过继给他一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续香火”。伯父没有孩子,二伯那边只有一个儿子,爸当时却有我们四个孩子。爸对伯父说,要过继一个给他。爸也没有那么封建,说男孩女孩都可以。爸只是希望伯父身边不要太寂寞。但是伯父拒绝了。伯父说:“我要是要了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特殊。而其他的孩子就会认为我这个做伯伯的不公平。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你的孩子我都会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事实上伯父也是这么做的。他拿出自己的工资供我们上学,他关心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他是我们这个家的大家长。当然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又与众不同,自有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老共产主义战士的角度和方式方法。秉华在家行四,爸叫他老四,妈和七妈叫他小四儿,只有伯父一丝不苟、正儿八经地称呼他“秉华”。家中当时还有一个老保姆朱大娘,是个老北京,在旗的,过去曾在一个王爷家中做过事,是颇见过一些世面的。朱大娘称呼我们女孩子为:“大姑娘”、“三姑娘”、“六姑娘”,称呼男孩子们为“老二”、“老五”,却唯独管秉华叫“四爷”。这是老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只一个“爷”字,就足以让人想像得出秉华小时候是一个多么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妈参加工作当老师了,秉华被送进了北海幼儿园。有一个周末,妈要在学校加班,没有空儿去接秉华,打电话拜托七妈代劳一次。七妈去幼儿园把秉华接回西花厅。西花厅的院子真大,院子中央有个水池,干枯着,四周却高高低低堆了一圈假山石,绿色的藤草缠绕其间。秉华围着水池跑啊跑啊,玩儿得满头大汗。他最喜欢那些坑坑坎坎的地方了。第二天临回幼儿园的时候,秉华仰着小脸很认真地对七妈嘱咐了一句:“你记得啊,以后每个星期你都得接我啊,就上这儿来。”晚上伯父开会回来。吃饭的时候,七妈向伯父汇报秉华今天的表现,伯父听了开心地哈哈大笑。百忙之中,真难得有小侄子送给他这一份天伦之乐。那时我们家住东城区南小街的遂安伯胡同。房子是伯父在南开时期的老同学陈颂言伯伯给找的。当时陈伯伯和爸都在华北钢铁局工作,陈伯伯是华北钢铁局的总工程师。秉华在遂安伯小学上了一年级。刚刚离开幼儿园,秉华对学习还没有什么热情。每天放学后,喜欢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东走走西看看,烙芝麻烧饼的小铺飘过来阵阵香味;捏糖人儿的货担上插满了形态各异的小糖猫、小糖猪,都让他流连忘返,馋得走不动路。还有小铁铺里焊活儿的,随着一下又一下的“刺一刺一”声,白炽的火花四处飞溅。强烈而刺眼,好像在向他展示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秉华睁大眼睛盯住了看,一呆就是老半天。结果没有几天,眼睛就出毛病了,总是不停地眨巴着。妈着急地去找七妈诉苦:“坏了,这孩子老去看人家焊铁活儿,把眼睛看成一个‘眨巴眼’了。”妈着急有她的道理。当时五弟秉和才1岁半,六妹秉建刚出生几个月;妈在中学当老师,还是班主任,要带学生,有时还要去家访,实在抽不出更多的精力照顾贪玩的秉华了,她只好来找大哥大嫂商量一个解决的办法。

后记

西花厅的孩子们为了纪念敬爱的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在周秉德、龙铮、何滨、罗援、张小固、童丹宁联谊会筹备组的六位干事策划下,举办了2007年新春联谊会,叙友情,怀念周伯伯、邓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讨论合作出书的倡议。为此,中石油集团郑虎副总经理、施哲彦主任,塔里木油田宾馆白丽珍主任为我们提供了聚会的平台,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彭小枫政委指派文工团为我们做了精彩演出。演出中,一曲“你是这样的人”,使我们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周总理高尚的品质。在征稿过程中,孩子们的父母们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鼓励,中央办公厅王刚主任、中央警卫局朱继良副局长和高振普、周学茂同志在海棠花盛开的时候,批准和协助我们重游西花厅,寻找当年的幸福时光。厦门驻京办事处王沁主任、中煤公司杨晓龙经理为我们编辑组的周秉宜、何森、韩迎建、戚三彦、王薇、童丹宁审稿提供了场所,北京金华汉公司郑明德总经理鼎力相助,使出书计划终于变成现实。当代中国出版社周五一社长、陈立旭编辑为此书立项报批及编辑做了大量工作。中央文献研究室廖心文主任等认真审阅稿件。这些社会因素的“合力”,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编辑推荐

  西花厅,这座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古建筑,因周恩来、邓颖超在这里工作、生活,而有了异样的光彩。  一群孩子在这里见证了周恩来、邓超颖的崇高品格。  几十年后,他们拿起笔,写下了自己童年的记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花厅孩子们的怀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写得很好,很真实
  •   是给老妈买的,老妈说很好!本人也在看,希望现在的学生也看看这方面的书,缅怀我们的伟大的好总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