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王小鹰  页数:4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令舞镇上有座小小的宅院号称“鹤窠”,其实,鹤窠里并没有真鹤,却住着一位名叫陈亭北的男人以及和他关系密切的三个女人。这个男人和他的三个女人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茶后饭余捕风捉影说长道短的对象。如果说街谈巷议也能从某个侧面体现一方水土的文化习俗的话,那么,鹤窠里的男人和女人是为令舞镇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几十年来,在人们不厌其烦、巨细毕究的咀嚼和演绎中,男人的头发一根一根一寸一寸地变白了,女人的花颜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地凋谢枯萎了……

作者简介

  王小鹰,出生于浙江鄞县。1968年到安徽黄山茶林场落户,1974年调回上海机电设计院,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分配到《萌芽》编辑部,八五年调上海作协任专业作家,并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协理事。出版有《金泉女和水溪妹》、《相思鸟》、《新嫁娘的镜子》等小说集。主要作品有《你为谁辩护》、《我们曾经相爱》等。

章节摘录

  1  寒露一过,那风就一阵凉似一阵了。满世界飘荡着褐红焦黄的落叶,这景象有种绚丽的萧条。  陈家老大小姐陈良渚辗转反侧一宿未合眼,听竹叶壳秃壳秃地坠落,一声声往心中注满了惆怅,蓄久了,沉甸甸压得透不过气,便翻身坐了起来,喘着,却又觉得空落落心无着处。西厢房里有沉闷的干咳声,那是父亲几十年无药可治的痼疾,那咳从不冲出喉头,就在胸腔里爆发。父亲总在拂晓时分就起床了,喝下一杯清盐水,便将自己锁进书房里,两三个小时,不准任何人去打扰他,这也是几十年无药可治的痼疾了。又听得屋外院门极细腻地吱呀——了一声,这是杨嫂出门逛农贸市场去了。只有杨嫂才能像猫儿似的走路不出一丁点儿声音,也只有杨嫂才能将那扇歪歪扭扭的院门摆弄得仅只丝线般地吱呀一声。杨嫂从厨房走到院子里必定要经过陈良渚的东厢房的,可陈良渚竟然一点都没感觉,这令她恼火并且毛骨悚然。陈良渚仰起面孔朝天花板凝视了两秒钟,上面是母亲的卧室。薄薄的一层楼板,母亲稍有动弹都会引起訇訇然天摇地动的感觉,此刻却纹丝不动,阒寂无声,说明母亲睡得很死,准是杨嫂给她加大了药剂量!陈良渚在心里十分洞察地冷笑了一声。  看看细木镶拼的镂花条窗已呈蛋青色,陈良渚索性一骨碌下了床。曙色还很稀薄,屋子里噱嚎咙咙,她习惯地往梳妆台前那只蛋形红木矮凳上一坐,镜子里影影绰绰的女人,修淡的风致,寂寞的孤傲——一幅岁月磨砺得黯淡了的古代仕女画,不是周防浓丽丰肥的绮罗人物,而是吴道子简淡傅彩脱落凡俗的秀骨清像。陈良渚所以喜欢弄得房间里光线暗黝黝的,垂在窗前的纱帘极少有日子全部卷起,哪怕她在案桌前作画——她画出的画也都迷迷蒙蒙水中月雾中花一般,幽暝的光线能将她的岁月静止在令人追怀的那一点。陈良渚每天起床后的头一件事便是对镜理青丝,她决不允许自己蓬头垢面地面对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她慢慢地将盘起的长发松散开来,她的手掌触摸到自己的发丝干枯毛糙,她犹犹豫豫伸出手指,眯缝着眼拧亮了床边小小的壁灯。这灯光其实并不刺眼,青莲色的,柔柔的,可是她还是将红木矮凳往后挪开几步,离镜子远点。她捧起头发,就着灯光看了一眼,不由得哀叹了一声,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那青丝里夹杂的银丝明显又多了一成。陈良渚连忙关了灯,躲在嚎咙中,心情会平淡些。长而苍白的十指熟练地翻动着,将那把烦恼丝编成辫子盘在头顶上,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前额逐渐稀疏的缺憾。这种发型陈良渚梳了好多年了,这是她为自己设计的最佳形象,无论世面上翻什么新潮,她总是坚守自我。陈良渚对着模糊的镜子左右顾盼了一下,披了件外衣,影子般地移出房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丹青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