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学家

出版时间:2005-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  译者:李雪涛 主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哲学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大哲学家》一书是雅斯贝尔斯预计撰写的三部哲学史著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完成写作并出版的。
      
      这部书不同于一般的西方哲学史著作,超出了欧洲中心论。在第一部分思想范式的创造者中,介绍了苏格拉底、耶稣、孔子和佛陀。这其中,只有苏格拉底是传统西方哲学的对象,但在雅斯贝尔斯看来,那些在根源上深刻的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家,都不愧为“大哲学家”。
      
      在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这两部分中,雅斯贝尔斯对康德和斯宾诺莎花费了最多的笔墨,在某种意义上说,斯宾诺莎可以算是真正哲学的开始,“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而康德是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转折点,康德之后任何一个想要研究哲学的人都不能忽视他那批判的力量。
      
      本身就是哲学家的雅斯贝尔斯,自然不会写一部像梯利那样教科书式的哲学史,他的哲学史也是他自身哲学思想的反映,在他看来,哲学远远没有终结,真正的哲学,或说未来的世界哲学还没有被建立起来。而这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任务,更确切的说,不是仅靠哲学家力所能及的。真正属于全人类的世界哲学的创建,其基础必须是全人类有共同的历史意识。这不仅是哲学的问题。
      
      与黑格尔的哲学史一样,《大哲学家》也是对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尝试性的描述,不过在黑格尔看来,他的哲学史是一个总结,而《大哲学家》则是一个开始,也许人类的历史也只仅仅是一个开端,从这个世界的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蒙昧。哲学家的任务也只是更清醒地看这个世界,并把他们看到的说出来而已。
      
      而生活,却只能靠人们自己。
  •     不学哲学,无以致千里。
      
      了解世间万物,若从特性出发,那么,毕一生精力,也不能识九牛之一毛;若握其精骨,了其经脉,一发动而牵动全身,数载光阴则可识其大概,加以时日,终有所为。
      
      固守一隅,则孤陋寡闻;坚守井底,则只识天之一角。学问,不能寡,需要众,走遍天涯海角,食尽人间烟火,遍历古今沧桑,穿梭于中外学科,游离哲人思想,方能有所感悟,知学之无涯;若与贤者,偶心有意同,则释酒忘怀,兴之不已。
      
      国之古者,数千载前,既已以天下为已任,不求一家一书,不学一国之才,能治天下万物,方治力于学。古之学者,限于地理与科技,谓之天下,仅为中原,然,其思想、其抱负,则实为普天之下。今之时日,时过境迁,识天下之大,不过宇宙之一毛,其理想抱负,若仅限于区域之内,岂不可笑,可悲,可叹!
      
      识大体,观古今,学中外,其知识愈广,其思想愈连贯,方能融贯古今中外,承千载之思潮,识当今之时事,预后事之的蔓延。
      
      噫吁嚱,危乎高哉,斯因在其底,叹来路的艰辛,更喜学之无涯。
      
      
  •     Note:
      1. Kommunikation—哲学的起源虽然是在外自我惊异、怀疑以及对临界境况的体验中,但最终包括这一切的在于寻求真正交流的意志里。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看的出来,因为一切哲学都急于传达、诉说自己,以及让自己被倾听,其本质使得便是可传达性本身... 唯有在交流中,哲学的目的才能实现,所有目的之意义最终都根植于交流:对存在的领悟,对爱的沉迷,宁静的完美境界。
      2. 概念分析谈的只是逻辑矛盾,而不是不同力量的现实矛盾... 矛盾意味着对事情的逻辑的扬弃。逻辑的否定不是任何现实的东西。
      3. 在梦中,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世界;而醒着时,我们所有人拥有一个共同世界。
      4. 人必须了解一切科学,即使他不打算把这些科学研究作为职业。
      5. 在精神创造中作为没有区分善和恶的什么而存在,以此因此而具有魔鬼般的魅力;鉴于人们不可以摆脱自己的不完美,他们绝不愿意摆脱普通性而成为被证明是正确的作为例外的存在...
      
      今天整理笔记本,无意中翻到了这些。乍一看还以为是克里希那穆提呢(except我从来没有买过此印度男的书)... 多么“正面”呀。如果我起初看的不是叔本华和别尔嘉耶夫一类自我吞噬感的小贵族作家,我的头脑和情感就不会那么混乱了吧。
      
      其实这本书也只看了上册,还是挑着看的。过了这么久重新读了一点,和以前的感受完全不同。当时觉得雅斯贝尔斯太淡(连谈到多愁善感的人,说到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诗人常常是病人、残疾者和精神病患者,他的遣词都是“理智的忧郁者”,“理智的”“忧郁者”...我服了!),不像罗素一类,主观又猛烈,让人无从反驳。比如罗素会说理性的秩序和统一是幻觉,会强调事物的无常、偶然和内在矛盾;雅斯贝尔斯却很平静地说,逻辑的矛盾独立于现实世界;只是逻辑的矛盾罢了,没有引申义。
      
      可能人真的可以分成people person和non-people person(dark ppl)。这主要是由个人经历(家庭影响、生长环境等等)、知识构成(教育、阅读)造成的,还是就是本性使然? 如果雅斯贝尔斯看到兰波,他会说什么……我也想想不出维特根斯坦能说出"对存在的领悟,对爱的沉迷,宁静的完美境界"...看他pupil写的回忆录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只觉得他和Black Swan那女的有点相似,都是部分人格缺失。想象下,他应该会用恶棍一样的语气反驳“逻辑的否定不是任何现实的东西”——“事实是真命题;世界是真命题的组合”。又或者,卡尔维诺会对“在梦中,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世界;而醒着时,我们所有人拥有一个共同世界”这句话说什么? 那Invisible Cities都没动力写了;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把每一个开头都设置的没有结局、没有因果、没有联系,把生活作为断裂的片段... 这书也不必写了。
      
      我也不知道。其实这些都是我断章取义,自圆其说。其次,书翻译过来都变得的挺烂的。先学德文,读原著再说吧。
      
      
  •     朋友把雅斯贝尔斯称作是忽悠型学者,略有些尖刻。
      因为很厚(一百多万字),所以只能慢慢读。出乎我意料的是,里面篇幅最长的是康德的部分。
      译者的后记写的有点掉价。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李雪涛 主译
      isbn: 7801904362
      页数: 908
      译者: 李雪涛
      定价: 120.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02-01
      书名: 大哲学家
  •   分析的真有意思,你这个八卦女
  •   哈哈哈,咱到BBC拍八卦片去!
  •   李雪涛还行,我喜欢他写的关于本书的内容啊。而且雅斯贝尔斯说的话都很经典,海德格尔才忽悠你。德里达是绕,没啥意思。
  •   忘了李雪涛写的什么了,回头再看看
  •   不冲李雪涛的介绍我还不那么支持自己去看雅斯贝尔斯,不会那么喜欢他呢
  •   雅思贝尔斯文章写得好,而且接地气
  •   他对孔子评价比较中肯。不像黑格尔扯淡,其实中国的伦理、辩证法更好,中国缺的是逻辑学,那是名家的事,但名家没壮大就被董仲舒们……
  •   一个缺乏竞争的社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