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岩流,万本太 著  页数:200  

内容概要

  在当今的世界,人们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地球环境怎样演变的问题,因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目前正处在十分尖锐的境地。尖锐到什么程度?世界上一些权威人士,给人类的前途下了这样一个令人可怕的结论,说人类离“末日”的时间,只差5分钟。这就是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的“末日之钟”,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上11时53分调至晚11时55分,离零点只差5分钟。首次把全球变暖与核威胁并列,作为人类“末日”的两大决定因素。这件事毫无疑问已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但由于各国在社会制度、地理位置、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公共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加之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国家之间的利害得失,因此在认识和采取的措施上,各国既有相似的做法,也有对立的见识,既要保护自身的权益,也在谋求国际合作。  中国人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有成功也有失误,有愉悦也有忧虑。如今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生态问题不是简单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综合症,对这宗综合症的治疗,将使人类文明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

作者简介

  施德福,1930年12月出生于浙江永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1月参加工作,1954年秋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学制5年1958年由学校决定提前抽调到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任哲学课教员,1959年转到哲学系进修,并留系工作。曾任该系马哲史教研室主任、系党委书记等职、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委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出版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参编,198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第1卷(任主编之一,199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卷本,任主编之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互动的盟友》(合著,1993年天津出版社出版)、《施德福文集》(2008年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演进 第二章 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第三章 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第四章 生态文明的社会功能第五章 生态文明的社会结构第六章 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演进  砍伐森林、开垦山地。尤其是旱地高产作物番薯与玉米传人中国,为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大量山丘地被开垦,使不少区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灭顶之灾。  我国动物生态与动物资源演变的主要特征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活动加速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和活动地区的变化,许多野生动物数量递减,有些珍稀动物明显减少,有的种群已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在野生动物的分布与变迁中,比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历史时期生态演变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野马、大象、犀牛、竹鼠、长臂猿等兽类和孔雀、鹦鹉等鸟类。中国古代大象的分布地区较为广泛,南方、北方皆有。距今3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还有野象分布。甲骨文中有较多猎获大象的记载。殷商时期,中原一带不仅野象较多,而且还进行人工驯养,成为作战的工具。在殷墟遗址中,考古发现有象、獐、水牛、竹鼠等亚热带动物骨骼遗骸。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构成我国古代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描绘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的自然生态景观或人文生态现象,可谓丰富多彩。漫长的自然界演化历程表明,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延续,相反,物种的减少则会直接影响地域性乃至整个地球生态平衡的保持。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受“人定胜天”的影响非常深刻。直到现代,这种自欺欺人亦欺天的愚蠢之事,还在不断地发生。下面就讲一个“青海湖见证”“人定胜天”的神话破灭的真实事例。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